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鑒古堂、萬印樓、隨園、缶廬、夢墨亭……古人齋館印

(2022-04-13 10:31:11) 下一個

 點擊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3pPuIHhj7UWxROqehy-a-A

 

 

說到齋館印,它可是中國印章發展史上一道非常亮麗的風景。從古至今,文人都喜歡給自己的住所(可以是實的,也可能是虛的)取上好聽或別致的齋館名。有了齋館名以後,就自然要有齋館印,自己會刻的就自己刻,不會刻的就找別人刻。所以,今天的我們就有機會看到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文人齋館用印。本周金石君就帶您領略一下這道亮麗的風景,這些齋館印都是金石君從各種名家印譜、名人書畫作品中扒出來的,足足花了三四天工夫,希望各位印友能多多捧場,隨手轉發。

 

 

曆代名人齋號印

 

 

李泌:端居室

 

李泌(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長源。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謀臣、道家學者,北周“八柱國”李弼的六世孫。

 

Image

端居室

 

自從肅宗在靈武即位時起,李泌就一直在肅宗身邊,為平叛出謀劃策,他當時雖然沒有身擔要職,卻“權逾宰相”。正是這種與肅宗極為親密的關係,招來了權臣崔圓、李輔國的猜忌。兩京收複後,平叛大局已定,李泌便主動要求離開權力的中心,遁避進衡山修道,肅宗下詔賜李泌三品俸祿及隱士服,還為他建造居室,端居室就是李泌此時閑著時候居住的地方。

 

 

米芾:寶晉齋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嶽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Image

△ 寶晉齋

 

因米芾收藏了謝安、王羲之、王獻之三位晉代名流的珍貴書法真跡,所以將其書齋命名為“寶晉齋”。

 

 

趙孟頫:鬆雪齋

 

趙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鬆雪道人 ,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Image

△ 鬆雪齋

 

據(堯 山堂外記)載:"孟頫有古琴,一曰大雅,一曰鬆雪,因以大雅名堂,號雪鬆焉。”這即是他的 書齋“鬆雪齋”之來曆。

 

 

唐寅:夢墨亭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Image

△ 夢墨亭

 

唐寅千裏壯遊至福建仙遊時夢見九鯉仙子贈其寶墨萬錠,自此以後凡舞文弄墨即感有如神助。為了紀念這個夢,在他之後建造的桃花庵別墅中專門造了一個夢墨亭。

 

 

文徵明:玉磬山房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道家、文學家。

 

Image

△ 玉磬山房

 

 

徐渭:石鷗館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漢族,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金壘、 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

 

Image

△ 石鷗館

 

 

周亮工:賴古堂

 

周亮工(1612年—1672年),字元亮,又有陶庵、減齋、緘齋、適園、櫟園等別號,學者稱櫟園先生、櫟下先生。明末清初文學家、篆刻家、收藏家、貳臣。江西省金溪縣合市鄉人,原籍河南祥符(今開封)人,後移居金陵(今江蘇南京)。

 

Image

△ 賴古堂

 

 

董其昌:玄賞齋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鬆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諡“文敏”。

 

Image

△ 玄賞齋

 

 

祝允明:時行齋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於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卒於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因長像奇特,而自嘲醜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家。

 

Image

△ 時行齋

 

 

王鐸:璚惢廬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

 

Image

△ 璚惢廬

 

 

解縉:喜易齋

 

解縉(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學家。

 

Image

△ 喜易齋印

 

 

翁方綱:寶蘇室

 

翁方綱(1733~1818), 清代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字正三,一字忠敘,號覃溪,晚號蘇齋。直隸大興(今屬北京)人,乾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曆督廣東、江西、山東三省學政,官至內閣學士。

 

Image

△ 寶蘇室

 

 

張燕昌:石鼓亭

 

張燕昌(1738—1814),字文魚,號芑堂,又號金粟山人,清浙江海鹽武原鎮人。生於乾隆三年,卒於嘉慶十九年,享年七十七歲。

 

Image

△ 石鼓亭

 

 

莫友芝:影山草堂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號郘亭,又號紫泉、眲叟,貴州獨山人。晚清金石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家,宋詩派重要成員。家世傳業,通文字訓詁之學,與遵義鄭珍並稱“西南巨儒”。

 

Image

△ 影山草堂

 

莫友芝的藏書處名為“影山草堂”,這個名稱是他在7歲時想出來的。當年他誦讀元暉“竹外山猶影”的詩句時,望著自家周圍竹山田園的秀美風光,對父親提出要以“影山”為名造其書室的想法。其父高興地答應了他的要求。

 

 

趙之謙:二金蝶堂

 

趙之謙(1829年8月8日-1884年11月18日),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漢族,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 

 

Image

△ 二金碟堂

 

“二金蝶堂”源自其祖上的一段動人傳說。趙之謙有先祖名趙萬金,是位有名的孝子。趙萬金之父外出謀生,不幸客死異地。他每念及此,悲愴不已,乃不避艱險,尋父七載,終於在山西大同找到其父墓穴。正欲負屍骨以歸鄉時,忽見金蝶二隻從墓穴中聯翩而出。此事載張宗子《三不朽圖讚》,趙之謙早歲取齋名“二金蝶堂”即源於此。此後,趙之謙將自己曆年的篆刻編成一集,即名之為《二金蝶印存》。此印存為近代書壇所推崇。

 

 

沈增植:海日樓

 

沈曾植(1850 - 1922),浙江嘉興人。字子培,號巽齋,別號乙盫,晚號寐叟,晚稱巽齋老人、東軒居士,又自號遜齋居士、臒禪、寐翁、姚埭老民、乙龕、餘齋、軒、持卿、乙、李鄉農、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東軒支離叟等。

 

Image

△ 海日樓

 

 

姚燮:大梅山館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學家、畫家。字梅伯,號複莊,又號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複翁、複道人、野橋、東海生等,浙江省寧波市(鎮海縣)北侖區人。

 

Image

△ 大梅山館

 

姚燮這人很有意思,竟用楊梅作畫,又因為酷愛梅花,所以齋號取名為大梅山館。

 

 

胡钁:玉芝堂

 

胡钁(1840—1910),一名孟安,字菊鄰(菊一作匊),號老鞠、廢鞠、不枯,又號晚翠亭長、竹外外史,晚年又號南湖寄漁,別署不波生,葆光亭主人,善治印,工刻竹,治印名聲和吳昌碩相媲美,不相上下,雖蒼老不及而秀雅過之,刻竹極精,所刻扇骨技藝亦不下於蔡照。

 

Image

△ 玉芝堂

 

 

乾隆:三希堂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出生,於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Image

△ 三希堂

 

乾隆皇帝因為收藏了三本稀世的名帖真跡,所以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三希堂”。這三本名帖是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

 

 

吳昌碩:缶廬

 

吳昌碩(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穀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Image

△ 缶廬

 

吳昌碩去蘇州時途經江蘇的震澤,結識了金石家金傑。金傑字俯將,吳江震澤人,平生喜愛收藏古代文物,凡是見到心愛之物,千方百計以求之,尤癖嗜古甓,家藏有數百種。他家境並不富裕,惟有古物為伴,對古代金石文字深有研究。吳昌碩曾書“道在瓦甓”四字相贈。金傑得書後狂喜以古缶報答。吳昌碩到蘇州後,居住在桂和坊,他們雖然分居兩地,可是常有書劄往來,共同研討有關金石學問。時隔不久,接到訃音,金傑病死。先生知道後甚為悲痛,每當看到金傑贈給他這件缶時,就會想念這位誌同道合的老友。從此後昌碩先生在書畫上的始題缶廬、缶道人、老缶,這也許對金傑的最好紀念。

 

 

黃士陵:延清芬室

 

黃士陵,字牧甫(一作穆甫、穆父),號倦叟,別號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遊窠主,先後又有蝸篆居、延清芬室等齋號。是篆刻“黟山派”開宗大師,晚清時期書畫篆刻家。

 

Image

△ 延清芬室

 

 

羅振玉:大雲精舍

 

羅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式如、叔蘊、叔言,號雪堂,永豐鄉人,晚號貞鬆老人、鬆翁。祖籍浙江省上虞縣永豐鄉,出生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中國近代農學家、教育家、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目錄學家、校勘學家、古文字學家,中國現代農學的開拓者,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

 

Image

△ 大雲精舍

 

 

王一亭:梓園

 

王一亭(1867—1938),號白龍山人、梅花館主、海雲樓主等,法名覺器。祖籍浙江吳興(今湖州市),生於上海周浦。清末民國時期海上著名書畫家、實業家、傑出慈善家、社會活動家與宗教界名士。

 

Image

△ 梓園

 

梓園,原名宜園,由周金然建於清康熙年間,乾隆時代為喬光烈居處。幼時家貧的王一亭,13 歲當學徒,曾在廣方言館學外語。又向任伯年學畫,後來發跡。1907 年,王一亭以較高價錢買下了鬱氏宜稼堂主的祖居及部分花園,園中有棵古梓樹,因此更名為梓園,門額園名由畫友吳昌碩題書。王一亭與吳昌碩被譽為清末 民初畫壇“海上雙璧”。

 

 

陳衡恪:安陽石室

 

陳師曾(1876.3.12—1923.9.17),又名衡恪,號朽道人、槐堂,江西義寧人(今江西省修水縣),著名美術家、藝術教育家。陳師曾出身書生門第,祖父是湖南巡撫陳寶箴,父親是著名詩人陳三立。

 

Image

△ 安陽石室

 

晚年陳衡恪得到一塊安陽出土的唐代鋕石,出於對金石書法的喜愛,所以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安陽石室”。

 

 

李叔同:大明草堂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Image

△ 大明草堂

 

 

丁文蔚:大碧山館

 

丁文蔚(1827—1890)清代書畫家。字豹卿,號韻琴,又號藍叔。浙江蕭山人。世居蕭山城廂鎮東暘橋下街。官福建長樂知縣。

 

Image

△ 大碧山館

 

 

陳介祺:萬印樓

 

陳介祺 ,中國清代金石學家。清吏部尚書陳官俊之子。字壽卿,號簠齋,晚號海濱病史 、齊東陶父。山東濰坊濰城區城裏人。

 

Image

△ 萬印樓

 

萬印樓是陳介祺於清光三十年創立的,因為它珍藏萬餘件古代璽印,故稱萬印樓。

 

 

高鳳翰:南村草堂

 

高鳳翰(1683—1749)膠州大行高氏二股十一世,揚州八怪之一。清代畫家、書法家、篆刻家。

 

Image

△ 南村草堂

 

 

高士奇:念雲堂

 

高士奇(1645—1704年),字澹人,號瓶廬,又號江村。浙江紹興府餘姚縣樟樹鄉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鎮高家村)人,後入籍錢塘(今浙江杭州)。他是清朝康熙皇帝的近臣,一生效忠於康熙帝,同時也是一位在文史哲諸方麵都有貢獻的學者。

 

Image

△ 念雲堂

 

 

孔廣陶:嶽雪樓

 

孔廣陶(1832—1890),清著名藏書家、刻書家。字鴻昌、一字懷民,號少唐,別稱少唐居士。廣東南海南莊羅格人。孔子第七十代孫。

 

Image

△ 嶽雪樓

 

其父在某次赴京途中,曾多次冒雪遊覽南嶽,屢登祝融峰,期間與隱士相識,交談稱心,回到廣州後,遂築樓取名“嶽雪樓”。

 

 

魏錫曾:鑒古堂

 

清印學評論家。鹹豐朝貢生,官福建鹽大使。在官樸拙,日事筆硯,於金石拓本、名人印蛻匯輯甚富,嗜印有奇癖,潛心印學,造諧精深,評說流派印章、議論方正、褒貶得當,記載印林交遊掌故詳實可證,並常為前賢手拓印譜。

 

Image

△ 鑒古堂

 

 

袁枚:隨園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

 

Image

△ 隨園

 

隨園其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的吳應箕焦園,清康熙年間則是江寧織造曹寅家族園林的一部分,曹家的姻親富察明義曾說隨園就是《紅樓夢》裏的大觀園。後歸於接任江寧織造的隋赫德,故名“隋織造園”、“隋園”。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購得此園,名之為“隨園”,死後即葬於隨園。

 

 

王秉恩:三好堂

 

王秉恩(1845—1928),清末藏書家、書法家。字息存,一作雪岑、雪澄、雪丞、雪城,號茶龕。華陽(今四川雙流)人。

 

Image

△ 三好堂

 

 

蔣仁:春芽館

 

蔣仁(1743-1795), 原名泰,字階平,後來因得“蔣仁”古銅印,極為欣賞,遂改名為蔣仁,號山堂,別號吉羅居士、女床山民,浙江仁和(杭州)人。性孤冷,寡言笑,終身罕與世接。“西泠八家”之一。

 

Image

△ 春芽館

 

 

奚岡:冬花盦

 

奚岡(1746—1803) 清代篆刻家、書畫家。原名鋼,字鐵生、純章,號蘿龕、蝶野子,別號鶴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原籍歙縣(今屬安徽),一作黟縣(今屬安徽),寓浙江杭州西湖。

 

Image

△ 冬花盦

 

 

何紹基:不洗硯齋

 

何紹基(1799-1873),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道光十六年進士。

 

Image

△ 不洗硯齋

 

 

吳熙載:師慎軒

 

吳熙載(1799-1870),原名廷揚,字熙載,後以字行,改字讓之,亦作攘之,號讓翁、晚學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蘇儀征(今揚州)人。清代篆刻家、書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書畫,尤精篆刻。少時即追摹秦漢印作,後直接取法鄧石如,得其神髓,又綜合自己的學識,發展完善了“鄧派”篆刻藝術,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Image

△ 師慎軒

 

吳讓之是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包世臣,字慎伯,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家,吳讓之以“師慎軒”為齋號,是為了表達對老師的尊重和感恩。

 

 

汪士慎:七峰草堂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字近人,號巢林、溪東外史等,漢族,安徽休寧人,寓居揚州。

 

Image

△ 七峰草堂

 

所住之處草亭周邊有七塊峰石,故取齋號名為七峰草堂。

 

 

李鴻章:夢華館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

 

Image

△ 夢華館

 

 

劉墉:石庵

 

劉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長子。祖籍安徽碭山,出生於山東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

 

Image

△ 石庵

 

 

石濤:大本堂

 

石濤(1642年-1708年),清初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

 

Image

△ 大本堂

 

 

吳大澂:愙齋

 

吳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號恒軒,晚號愙齋,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代官員、學者、金石學家、書畫家,民族英雄。清同治七年(1868年)進士。善畫山水、花卉,精於篆書。皆得力於金石鑒賞修養。

 

Image

△ 愙齋

 

愙齋是吳大澂使用最多,最為人熟知的齋號。吳大澂曾在光緒二年丙子三月42歲時督學陝甘,在長安得一周鼎,因鼎腹有銘文稱帝考及“周愙”諸文字。為了表達自己對這個鼎的珍視,他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愙齋。

 

 

趙叔孺:二弩精舍

 

趙叔孺(1874—1945),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原名潤祥,字獻忱、叔孺,後易名時棢,號紉萇,晚年自號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

 

Image

△ 二弩精舍

 

因趙叔儒收藏有兩台三國時期的弩機,因為非常罕見,所以他非常珍視,所以就取二弩精舍為自己的齋號。

 

 

張宗祥:鐵如意館

 

張宗祥(1882—1965),現代學者、書法家。譜名思曾,後慕文天祥為人,改名宗祥,字閬聲,號冷僧,別署鐵如意館主。浙江海寧硤石鎮人。少時與蔣百裏一起勤奮苦讀,俱文采斐然,齊名鄉裏。長大成才各有貢獻,硤石鎮上流傳“文有張冷僧,武有蔣百裏”之說。清光緒二十五年( 1899 )中秀才,二十八年中舉人。先後任教於硤石開智學堂、桐鄉桐溪學堂、嘉興府中學堂和秀水學堂,以講授地理出名。三十三年應聘至浙江高等學堂任教,又兼教於兩級師範學堂和杭州府中學。建國後任西泠印社社長、浙江圖書館館長等職。

 

Image

△ 鐵如意館

 

張宗樣家裏收藏著一件鐵如意,故此命名。

 

 

齊白石:悔烏堂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Image

△ 悔烏堂

 

“悔烏堂”三字的印章常常見於齊白石畫麵之中,是因為齊白石定居北京之後思念父母,覺得無法對父母盡孝道,無法像烏鴉一樣反哺的遺憾。但是從這樣的一種“悔”中,體現出的也是一種感恩,有所感恩,才能覺得自己做的遠遠不夠,也才能有這樣的一種善良的悔意,遂取齋號名為悔烏堂。

 

 

馬衡:凡將齋

 

馬衡(1881~1955),浙江鄞縣人,字叔平,別署無咎、凡將齋。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金石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早年入讀南洋公學(現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曾學習經史、金石諸學。精於漢魏石經,注重文獻研究與實地考察。中國金石學家,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

 

Image

△ 凡將齋

 

 

魯迅:綠杉野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Image

△ 綠杉野屋

 

 

喬大壯:波外樓

 

喬大壯(1892年1月16日-1948年7月3日)近代詞人、篆刻家。原名曾劬,字大壯,以字行,號波外居士。四川華陽縣(今雙流縣)人。

 

Image

△ 波外樓

 

 

徐悲鴻:八十七神仙殘卷之居

 

徐悲鴻(1895-1953年),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係、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

 

Image

△ 八十七神仙殘卷之居

 

徐悲鴻機緣巧合購買到國寶《八十七神仙卷》(傳言作者為吳道子),故取此齋號名。

 

 

劉海粟:存天閣

 

劉海粟(1896—1994),名槃,字季芳,號海翁。漢族,江蘇常州人。現代傑出畫家、美術教育家。

 

Image

△ 存天閣

 

 

張大千:大風堂

 

張大千,男,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裏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20 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曆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讚為“東方之筆”。

 

Image

△ 大風堂

 

大風堂”是張大千和哥哥張善子聯合用的畫室,因此這個名字的由來和兩人都有關係。張善子為人性情豪邁,一直崇拜有以亭長身份起家、最後統一天下的漢高祖劉邦,他對劉邦所寫的《大風歌》評價很高,其中有句“大風起兮,雲飛揚”,豪邁之氣令世人歎服!而張大千為人聰明,活潑又好動,自幼就對明末清初的畫家張大風鍾愛有加。認為他的山水,人物,花鳥畫皆技藝精湛,其又精通詩詞歌賦。最重要的,是張大風和他同姓,應該屬於同族祖先。因兩者都有“大風”二字,兩人最終商定畫室名為“大風堂”。

 

 

餘任天:歸漢室

 

餘任天(1908 一 1984),曾用名櫟年,字天廬,居室名任、歸漢室、嘉磚硯齋,男,漢族,浙江諸暨人,是新浙派繪畫的重要奠基者和代表人物之一,浙江現代美術史上詩書畫印兼擅的藝術大家。

 

Image

△ 歸漢室

 

餘任天自署“歸漢室主”。曾說“餘於金石書法皆以漢為歸”。因此他倡導氣勢、強調放肆粗野,隻是一種開端,一個過程。最終要以回歸古典為最高境界。所以他同時又要求在以後的實踐中“化粗野為樸厚,去縱橫為儲蓄,工夫到境,火氣盡斂,真氣內充”,最終達到“穩健圓潤”的佳境。他所倡導的“歸漢”,關鍵在於一個“歸”宇。

 

 

潘天壽:止止室

 

潘天壽(1897—1971),字大頤,自署阿壽、壽者。現代畫家、教育家。浙江寧海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受教於經亨頤、李叔同等人。

 

Image

△ 止止室

 

 

豐子愷:緣緣堂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緒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豐子愷是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和翻譯家。

 

Image

△ 緣緣堂

 

民國15年(1926)豐子愷同弘一法師住在江灣永義裏的租房裏,有一天豐子愷在小方紙上寫了許多自己喜歡且可以相互搭配的文字,團成許多小紙球,撒在佛祖釋迦摩尼畫像前的供桌上,拿兩次鬮,結果拿起來的都是“緣”字,遂起名為“緣緣堂”。當即弘一法師寫了一幅橫額,交九華堂裝裱。弘一法師與佛有緣,出家當了和尚,加之二人交情甚厚,真可謂緣上加緣,緣由深厚。

 

 

鄧散木:三長兩短之齋

 

鄧散木(1898-1963)中國現代書法家、篆刻家,中國書法研究社社員。原名鐵,學名士傑,字純鐵,別號且渠子,更號一夔,一足,齋名廁簡樓,豹皮室,自號廁簡子。生於上海,在藝壇上有“北齊(白石)南鄧”之譽。擅書法篆刻,真、行、草、篆、隸各體皆精。

 

Image

△ 三長兩短之齋

 

“三長”為長於篆刻、詩、書;“兩短”為拙於繪畫、填詞。但那是中年以前的事,後來鄧散木畫得一手好竹,也能填詞,這個齋名便不能成立了。

 

 

朱複戡:梅墟草堂

 

朱複戡(1902—1989),原名義方,字百行,號靜龕,40歲後更名起,號複戡,以複戡號行,鄞縣梅墟(今屬邱隘鎮)人,遷居上海。

 

Image

△ 梅墟草堂

 

梅墟草堂是朱先生早年書齋,位於鄞縣梅墟山鄉,這裏是他青年時代讀書生活的縮影。地靈出才人,梅墟特定的人文環境哺育大師成長。

 

 

傅抱石:抱石齋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965年9月29日),“新山水畫”代表畫家 ,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生於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餘,現代畫家。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執教於中央大學。1949年後曾任南京師範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

 

Image

△ 抱石齋

 

 

來楚生:安處樓

 

來楚生(1903—1975),原名稷,號然犀。浙江蕭山人,誕生於武昌。是詩、書、畫、印四絕的著名藝術家。其畫清新樸茂、筆墨簡練、格調雋逸,在現代花鳥畫壇上獨樹一幟。

 

Image

△ 安處樓

 

 

韓登安:玉梅花盦

 

韓登安(1905—1976),原名竟,一字仲錚,別署耿齋、安華、印農,晚年又號無待居士、本翁,浙江蕭山義橋鎮牌軒下村人。少時從父居杭州,拜書畫篆刻家周承德為師。

 

Image

△ 玉梅花盦

 

 

陳巨來:安持精舍

 

陳巨來(1904—1984),原名斝,字巨來,後以字行,號塙齋,別署安持,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鶴居士,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鎮人,寓居上海。20世紀我國傑出的篆刻家,著名書畫家、詩人,其篆刻被人譽為“三百年來第一人”。

 

Image

△ 安持精舍

 

安持二字取自【道德經】第64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解釋為:事物處於安定的狀態時容易把持控製,問題處於萌芽狀態時便於處理;物體在脆弱的時候容易被擊破,在勢孤力單的環境下容易被消滅。

 

 

葉潞淵:寒碧居

 

葉潞淵,名豐,以字行。江蘇吳縣人。十六歲從師趙叔儒。十九五六年被聘為上海中國院畫師。工花鳥,書工四體,尤以篆刻成就最大。生前為西泠印社理事、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Image

△ 寒碧居

 

 

啟功:浮光掠影樓

 

啟功(1912—2005),自稱“姓啟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號苑北居士,北京市滿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

 

Image

△ 浮光掠影樓

 

一次下車時,啟功先生被後麵的人撞倒在地上,碰得鼻青臉腫,眼鏡也摔掉了。為了先生的安全,八十年代初期,學校安排先生住進了校內的小紅樓。小紅樓時五十年代蓋的,每座都是兩層,樓上住兩家,樓下也是兩家。樓的外牆砌的是紅磚,樓下院子裏樹木花草鬱鬱蔥蔥。先生住在紅六樓的樓上西側,夕陽西下時,陽光仿佛從窗前一掠而過。先生就把這座樓稱作浮光掠影樓。

 

 

Scan to Follow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