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1626~1705)
明末清初著名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
八大山人身為明王朝寧獻王的後裔,少年時遭遇家國之不幸,裝聾作啞,剃發為僧,後雖還俗,但仍過著參禪、問道、崇儒的生活。一生芒鞋破缽,天涯羈旅,顛沛流離。
也正是因為他這些坎坷的際遇和不羈的性情,使得他筆下的水墨花卉禽鳥,筆墨簡括凝煉、冷逸孤傲、清峻絕俗,極富個性,從而也成就了他在中國美術史上,所創造的不朽符號。
八大山人作為中國畫壇上的一位頂級畫家,神一般的特殊存在,他為後世諸多國畫大師所推崇,如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李苦禪等,無不研習臨摹他的作品,並從中獲益匪淺。
八大山人的畫,看後內心都能提高幾尺。然而,八大山人的獨特繪畫語言,也不是輕易為人所掌握的。從來隻有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1.齊白石(1864~1957)
齊白石對八大山人崇拜,那真是五體投地的,正如他所說:“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恨不能早生三百年為其理紙研墨”。
但即使如此,齊白石老人以八大筆意所作的畫,也無法畫出八大的孤高清涼,更多的是自身的鄉土之情。出身不一樣,格調自然也不一樣,雲泥之別便是如此。
2.金城(1878~1926)
八大山人畫魚,有獨特的章法和內涵。他用極簡單的構圖與用筆,不必染水而自有魚在水中的意態。
金城這幅仿八大的魚,也算得其真諦。
3.潘天壽(1897~1971)
潘天壽對八大山人的學習和轉化,可以用登峰造極來形容。
不過他與八大筆下的空靈寂寥、孤傲不群、憤世嫉俗不同,潘天壽所繪禽鳥大都雙目微閉,毛羽也更為豐滿,以赭石點出羽尖,更為立體而富有層次,似在休憩,安享現世太平。
4.劉海粟(1896~1994)
劉海粟對於八大山人的推崇,源自於自己內心的“叛徒精神”,他和八大一樣,藝術應該強調自身精神體現和自我生命和情感的表達。
他通過對八大作品的臨摹,不僅使筆墨內涵與形式得以磨煉,還憑借八大極為精簡的視覺形象塑造,使畫麵之意境得以升華,從而為日後創造出具有個人特色的繪畫風格奠定了基本的格調和深厚的基礎。
5.張大千(1899~1983)
張大千先生是臨仿八大作品的高手。他的臨仿之作,寥寥幾筆,形神俱足。尤其對於八大畫魚畫鳥以“白眼視人”的特征,仿得深入骨髓。
然其畫過於精巧,缺乏八大特有的荒率冷寂之氣;張大千雖用筆講究,但不如八大如金剛杵般有力,和蘊籍而有靈氣。
6.李苦禪(1899~1983)
李苦禪仿八大花鳥,既顯示了他對八大的敬仰,也在學習中融入了自己的筆意。
雖然整體畫風雖類八大,但畫中的小鳥並不像八大作品中那般孤傲、驚愕,反而有些許溫情在其中,少了八大的剛勁,也附有李苦禪自己理解的味道。
7.丁衍庸(1902~1978)
號稱“現代八大山人”。
他對八大的學習,可以說亦步亦趨。但又在把大的基礎上,讓筆墨更簡單、抽像,靈動飛揚。
但他筆墨功力是不及八大的,且狂放過之,他自己也多次在畫上題:八大無此狂,石濤無此膽。
8.唐雲(1910~1993)
八大山人是唐雲最喜歡的畫家,曾收藏過多幅八大山人的畫作。
他的臨仿之作中,鳥都用單一的墨色簡化成一種抽象圖式, 而隻剩下虛實、黑白,用筆相當地恣肆。
9.範曾 ( 1938年生 )
範曾對八大山人是極其推崇的,他心中有一一個活著的八大,他在與八大交流,是對八大繪畫語言的摸索與掌握,在揮灑自如中得其神韻,這也是感悟中的再創造。正如他所說的“憑虛馭風,然後得八大山人神”。
他以八大筆意入畫之作,不似八大,卻似八大。在似與不似之間,具有範曾本身之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