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王鐸以行草書著稱,他的書法傳到日本,日本人立刻把他捧到了富士山上——他們管王羲之叫“先王”,管王鐸叫“後王”,兩者前後一比,結論是“後王勝先王。”可見日本人有多麽癡愛王鐸。但日本人的審美普遍不算差,國民文化美術素質不遜中國人,那麽,王鐸好在哪?為什麽有這樣的地位?
中國人很是比較傳統的,不敢用王鐸挑戰王羲之,但對王鐸也是十分推崇。甚至有人說,王鐸是唐代之後最會寫字的人,甚至要比宋四家都高級,至少在元明清三代裏是最出色的。
王鐸存世較多的是行草書,楷書不常見。在北京故宮就藏著一卷,是他所寫王維詩——
當此卷楷書徐徐展開,很多寫慣了唐楷魏碑甚至今人楷書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說好楷書要端莊嚴正,說好漲墨主要適用行草書,王鐸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啊!估計也就王鐸敢這麽寫吧。
這還真是王鐸真跡,真正一筆一畫,絕不缺斤短兩,且筆筆斬釘切鐵,字字側倚生姿,在古法框架裏自個兒起舞。不過,當我們回過神來,我們能這麽寫麽?老師允許這樣寫嗎?這樣寫了能及格麽?連封建時期的王鐸都敢於突破自己,到了今天的我們,卻依舊害怕別人的眼光。是王鐸過於勇敢,還是這個時代的審美匱乏而導致苛刻了?
很多人崇拜王鐸的一個很大原因是王鐸給了他們寫字的膽量、突破的能量,和表現的空間。
起初發現這個益處的是日本人,他們覺得王鐸的能量要比米芾還大,因為米芾的刷筆完成不了草書的氣勢。後來中國人也發現了:二王雖好,但是法度嚴整,筆筆講究,但是到王鐸這裏,就釋放了。學到王鐸這一步,大家會發現,寫字最後,主要還是靠悟性。
王鐸寫這卷楷書時51歲,那是崇禎16年,也就是1643年,大明朝內憂外患,已經搖搖欲墜,那天剛喝了不少酒,雖然還能飲酒,但是內心大廈將傾的焦慮感,和有心無力的頹廢感,讓王鐸十分惆悵。
王鐸是愛國的,他對大明的宦官當政和腐敗深惡痛絕,但是他卻沒有能力改變這樣的國家命運,這種焦慮與憤怒,讓他在書法上殊死一搏,對楷書進行了肆意的破壞,所謂破而立之,但可惜的是,卻沒等他立起來,強悍的清朝就建立了。
Scan to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