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黃賓虹書法收藏展:118件書法首次全麵亮相!

(2020-07-27 19:45:19) 下一個

上海書畫出版社 書法欣賞  

 
黃賓虹收藏係列展覽
古物影——黃賓虹書法收藏展
黃賓虹收藏書法首次大規模展出
 
 
 
 
時間:2020年7月24日——8月30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三樓書畫廳
 
 
 
兩年前有一本暢銷書《無盡藏:黃賓虹的鑒藏》,幾周內2000冊全部搶光。書裏將黃賓虹的各種收藏門類做了提綱挈領的介紹展示,從而讓黃賓虹這位被畫名淹沒了的大藏家走進了我們的視野。
 
如果說《無盡藏》為我們打開了黃賓虹收藏的一扇窗,那麽這次開幕的黃賓虹收藏係列展將敞開大門,讓所有人盡情欣賞、研究黃賓虹收藏的無盡寶藏!
 
浙江省博物館的黃賓虹收藏係列展覽中首先與我們見麵的就是書法收藏。展覽展出了48件書法收藏及19件相關作品資料。
 
 
 
與吳昌碩一樣,
黃賓虹也是詩書畫印四絕的“大家”。
黃賓虹的《黃山湯口》在2017年以3.45億成交。
 
 
 
 
在價格的背後,
我們重新審視黃賓虹的筆墨理念。
他借唐人寫經論用墨之法,
他論畫的立場也是書法。
“畫源書法,先學論書。筆力上紙,
能透紙背,以此作畫,必不膚淺。”
 
黃賓虹憑借其開闊的眼界、深厚的學問根基及獨到的藝術品位,收藏了數以千計的古物。將鑒藏活動放入其藝術成長史中,以畢生過眼、收藏為基礎,於其理論著述、書畫創作中體察其鑒藏理念、收藏取向、審美好尚、品評標準,從而追尋黃賓虹藝術創作與收藏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潛藏的精神追求。
 
黃賓虹收藏的古代法書墨跡有晉唐妙品,而以明清兩朝為重,凡二百餘件(組),涉書家數百人。就藏品形製而言,以扇麵、尺牘為主,高頭大軸不足半數。這其中又有成體係的專題收藏,如晉唐寫經、遺民墨跡、鄉賢手劄與金石書家作品等。在曆代法書中,黃賓虹體悟“擔夫爭道”、“留”字訣、文字蛻嬗、書法變遷之大因;在臨習所藏中,得筆酣墨飽、剛健婀娜、和厚之氣;在欣賞品鑒中,證實其以畫之墨法入書、以書法溢而為畫、碑帖並重等理念。黃賓虹又借其所藏,充實其學識,涵養其心性,倡存學救世,彰民族自信。
 
——展覽前言
 
 
 
“古代書畫之所以寶貴者,固非其為古董而寶貴,
乃其精神存在,千古不磨。”
這些收藏,於黃賓虹而言,
從來與市場無關,
而是最寶貴的第一手臨摹範本。
 
以往的黃賓虹展覽以他的書畫作品為多
書法收藏的展覽尚屬首次
因為疫情而無法到現場看展的小夥伴
就跟隨我們的圖文一起大飽眼福吧~
 
黃賓虹收藏書法種類多,且各有特色
含晉唐寫經、明清翰墨、鄉賢手跡、贗本四種
 
 
晉唐寫經
 
敦煌經卷、晉唐墨跡,不僅因其年代久遠而彌足珍貴,更因黃賓虹於此感悟到筆墨之法,認識到文字蛻變原委、書法變遷之大因,進而意識到古物國粹之於中華文明閃耀世界的特殊意義。“前十餘年,敦煌所發見晉、魏人真跡寫經頗多,可悟書法變遷之大因。”
 
晉 寫經卷
該卷乃許承堯舊藏,後歸黃賓虹所有。黃賓虹認為晉、魏人寫經得“擔夫爭道”、自然成文之妙。又言 :“敦煌所發見晉、魏人真跡寫經頗多,可悟書法變遷之大因。”
 
 
唐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經卷
黃賓虹對唐人寫經的評價十分客觀,認為從藝術角度看,此類經卷並不名貴。其言:“書家有筆法無墨法,謂之奴書。唐人寫經,多經生所作,故不名貴。古人善書者必善畫,以畫之墨法通於書法。”
 
 
唐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黃賓虹曾借唐人寫經論用墨之法,認為好的墨色古厚且活,乃是以畫家之用墨法應用於書法,濃墨蘸水,飽筆書之。今觀黃賓虹書法剛健婀娜之姿、樸厚生澀之氣,顯然得於此法。
 
 
明清翰墨
 
黃賓虹言:“筆法成功,皆由平日研求金石、碑帖、文詞、法書而出。他認為臨習古人名跡,以得其神似為上,形似次之。甚至有以不似原跡為佳者,以求“遺貌取神”之意。觀黃賓虹所藏明清法書,時有其臨習書作、研究手稿與之相對照,令後世得以一窺其藝術淵源。
 
 
明  張弼、桑悅  草書冊
在黃賓虹收藏明清書作中,該冊年代最早。張弼草書疾如風雨、矯如龍蛇,桑悅書凝練穩健、舒展流暢。二人書作世不多見,桑悅之作有明確年款者,更為罕有。黃賓虹曾通臨該冊,並於其後錄桑悅、張弼小傳。於黃賓虹的臨習中,我們可以看出其主要取張、桑二人草書結字之法,加以己之起承轉合,使心能轉腕,手能轉筆,字如人意。
附:黃賓虹草書臨張弼、桑悅書卷
 
 
 
  祝允明、文徵明  四體千字文卷
該件集祝允明楷書、草書與文徵明隸書、篆書於一卷,四體全備,各盡所長,玲瓏小字,氣象萬千。祝允明書筆法精嚴,骨肉停勻,擒縱隨性,有智永禪師風骨。文徵明書屬於其早期手筆,可見學《受禪表》碑、李陽冰痕跡,其篆書又摻雜楷書筆意,引領著許初等吳中書家習篆方向。卷後有王寵、彭年、程紹寯三人題跋。黃賓虹曾直接臨習祝允明《千字文》,並常作篆書、草書《千字文》。其書法中不見絲毫“吳門甜弱”之姿,而是真正抓住了筆蒼墨潤之氣。
附:黃賓虹草書臨祝允明千字文卷
 
 
  宋玨  草書五律詩扇麵
黃賓虹曾撰《宋比玉書翰》一文,謂莆田宋玨詩詞書畫,超逸群倫。宋玨善八分,而黃賓虹極推其行、楷,言:“嚐論比玉工行楷,不在分書下,人但知其善分書,不知其行、楷俱登峰造極。人恒索其分書,比玉亦以漢隸應之。”
 
 
 
  劉宗周  行書信劄
劉宗周(1578—1645),字起東,號念台,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因講學於山陰蕺山,學者稱“蕺山先生”。萬曆二十九年(1601)進士,以行人司行人累官順天府尹、工部侍郎。為人清廉正直,抗疏直言,屢遭貶謫,不改其誌。明亡之次年乙酉(1645),清軍南下入浙,其在家鄉絕食殉節。宋明理學(心學)的殿軍人,開創“蕺山學派”,著作甚多。該件手劄末“海門先生”乃周汝登,晚明時浙江大儒。劉宗周有《祭海門先生文》,稱:“龍溪之門於吾越最著者為先生。先生於陽明之門,篤信而謹守之。”
 
 
  奚岡  草書軸
奚岡以書入印,自詡:“印泥、畫沙,魯公書法也,鐵生用以刻石,一洗宋元輕媚氣象。”黃賓虹《奚岡小傳》手稿中有句:“六法之外,大隸篆刻靡不精妙,超然絕俗如其人。”該草書軸裱邊有藐翁題跋。藐翁乃楊峴(1819—1896),一名顯,字見山。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曾官常州及鬆江知府。擅隸書,宗法漢碑。
 
 
 
  包世臣、吳讓之致石舲信劄
黃賓虹在廣西夏令講學會講書畫史之《書體之變遷及其派別》時言:“包世臣師鄧石如之法,著《藝舟雙楫》,倡言北宗,崇尚六朝碑誌,矯其流弊,學風甚暢。”黃賓虹有“畫學道鹹中興”之說,認為道鹹間吳讓之等人勝於“四王”“八怪”,因道鹹間金石學倡明,諸人眼界漸高,得筆墨之趣亦多。黃賓虹言:“道鹹時代畫學複興,粵中謝裏甫、吳荷屋、宋光葆、孟麗堂,江南包慎伯、趙撝叔、翁鬆禪、吳愙齋,金石書畫別開生麵,類分群聚,卓卓標著,可百餘人。”
 
 
  趙之謙  行書屏
趙之謙(1829—1884),字益甫,號撝叔、鐵三、冷君、無悶、悲庵,會稽(今浙江紹興)人。鹹豐九年(1859)舉人。官江西鄱陽、奉新、南城知縣。於詩文、碑刻考證、書法、繪畫、篆刻均有獨特風格和傑出成就。趙之謙50歲書此四條屏。其書法初學顏真卿,後深明包世臣鉤捺抵送、萬毫齊力之法,遂將其貫通於篆、隸、楷、行。該作雖行書,卻融篆書之婉轉、隸書之寬博,並蘊含北碑方整渾厚的氣象。黃賓虹曾抄錄《趙撝叔評吳讓之刻印》一紙。
 
 
近代  樊增祥  行楷書西溪泛舟記橫幅
樊增祥(1846—1931),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雲門,號樊山,晚號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光緒進士,曆任渭南知縣、陝西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避居滬上。袁世凱執政時,官參政院參政。曾師事張之洞、李慈銘,工詩,有“樊美人”之稱,又擅駢文,所作極多。著有《樊山全集》。該作為樊增祥45歲所書,屬於其早期作品,世所少見。其書法初學歐、顏,後以北碑筆意入行書,橫輕豎重,勁挺拙厚。
 
 
近代  徐生翁  行書五言詩軸
徐生翁一生以鬻書畫為生,生活清寒而狷介自適。書法精楷、隸,由顏真卿入手,上溯漢、魏碑版,所作古樸生澀而有奇逸矯縱之氣。能篆刻、繪畫,風格一如其書。據黃賓虹《一九五四年十二月日記片斷》載,該月15日,黃賓虹購入李(徐)生翁字畫。數日後,徐生翁托張紫峰轉來信函,言左目不明,耳聾加劇,西渡未果。
 
 
明清  手劄冊(34開)
冊內有沈周、王磐、金琮、王寵、周天球、徐渭、詹景鳳、王穉登、莫是龍、邢侗、董其昌、鄒之麟、陳繼儒、高攀龍、惲向、歸昌世、文震亨、邵彌、陳洪綬、傅山、方以智、王鐸、倪元璐等二十三人墨跡。冊後有汪宗沂跋一頁。
 
 
 
明  祝允明、査士標、唐六如等  手劄集冊
冊內有徐枋、祝允明、査士標、唐寅、吳山濤、王思任、王穀祥等人墨跡。
 
 
鄉賢手跡
 
黃賓虹早年撰多篇文章介紹徽州文化,苦心搜羅徽人墨寶,以期傳軼事、存遺風,潛移默化,陶養誌行之潔,興起愛國之心。黃賓虹視曆史文獻價值與藝術價值並重,為地方文脈的研究提供了參證。其對鄉賢墨跡的珍視,是對尋根探源的渴望,更是其以藏養學的方式。本次展覽將徽人墨跡於黃賓虹收藏之明清書法中特辟出來,專為一單元,以凸顯出其對於黃賓虹的重要意義。
 
明 黃訓 行書敬畏堂序文冊頁
黃訓,生卒年不詳,字學古,安徽歙縣人。明嘉靖八年(1529)進士,官至副都禦史。輯洪武至嘉靖名臣經世之言,成《名臣經濟錄》,又著《讀書一得》《大學衍義膚見》及《黃潭文集》。黃賓虹得該件於北平虹光閣,並視之為“潭渡黃氏傳家寶”。其收藏之《潭渡黃氏族譜》中又有胡宗憲撰《黃潭先生文集序》、黃訓撰《贈舜儀子令甘泉序》《壽望雲先生六十序》。黃賓虹早年曾撰《敘村居》一文,便是效仿黃訓,敘村中舊事,書與族中賢者共省。
附:黃賓虹藏《潭渡黃氏族譜》
 
明 黃生 楷書手劄冊頁
黃賓虹族祖黃生,與王煒、龔賢等人交識。黃賓虹11歲始讀黃生《字詁》《義府》,稱“公加案語,以發明之”、“直開有清一代漢學之先,論者稱其精確不在方以智《通雅》之下”。36歲作山水圖,自題:“寫家白山公黃山詩意。”直至晚年,黃賓虹仍保藏有黃生所著《杜詩說》四冊、舊印本《載酒園詩話評》一冊及《一木庵詩塵》一冊。可見黃氏先德對其治學之重要意義。
附:黃賓虹藏《夢陔堂文說序》手稿,黃賓虹藏《夢陔堂文集序》手稿,黃賓虹藏《黃白山先生義府字詁序》手稿,黃賓虹藏諸宗元《白山先生載酒圖詩話評序、次孫同知二江草堂詩序》清稿。
 
 
清 黃永諧 篆隸書冊頁
黃永諧,生卒年不詳,字約齋,號袖峰居士,安徽歙縣人。能文工書。該冊篆書、隸書並非精彩絕倫、書藝高超之流,然黃賓虹仍題“潭渡黃氏傳家寶”,並收藏有多件嘉慶時人致黃永諧信劄,可見黃賓虹判斷書法作品的價值,並不局限於筆墨技法,而更看重所書之人及其背後的文化象征意義。
附:黃賓虹藏嘉慶時人致黃永諧信劄
 
 
明 方元煥 行草書詩卷
方元煥存世作品極少,該卷行草書十分精彩,毫無“疏野粗放”之態,跳躍靈動,收放自如。黃賓虹不僅通臨該卷,將卷內所鈐鑒藏印一一抄錄,又摘錄方元煥小傳,特別注明“歙人”,並稱其草書“雄偉有力”。
 
清 程邃 行書七律詩扇麵
程邃(1605—1691),字穆倩、朽民,號垢區、青溪、垢道人,安徽歙縣人。清初著名篆刻家、畫家,“皖派”代表人物之一。學博思奇,工詩文、書法,又精鑒別,長於金石考證之學。
附:黃賓虹《垢道人佚事》殘稿,黃賓虹《垢道人手劄二通》手稿,黃賓虹錄程邃詩稿。
 
清 查士標 行書扇麵
查士標(1615—1698),字二瞻,號梅壑,安徽休寧人,後寓揚州。明亡,棄舉子業,專事書畫,書法學米芾、董其昌。擅畫山水,初學倪瓚,後參用吳鎮、董其昌筆意,風神閑散,氣逸荒寒。精鑒別。早在黃賓虹13歲時,便得見董其昌、查士標畫作,自言:“尤愛之,習之又數年。”査士標墨跡流傳既多且廣。黃賓虹於故宮審畫,閱觀大量宋元明清書畫,欣喜之餘,致信許承堯,尤提到:“查梅壑自書詩卷,多不勝抄。”
 
清 汪士鈜 行書七律詩扇麵
汪士鈜(1632—1706),字扶晨,號栗亭,安徽歙縣人。著《潛川汪氏惇本祠溯源家譜》,參與纂修《黃山誌續集》。
 
  王亦韓等三十三人  題黃山圖冊
冊內有王亦韓、江銘勳、吳聖修、張潮、畢天工、洪景行、程守、饒璟、黃玉瓚、項鬥文、王壽徵、汪家楨、汪光祥、汪際熙、楊葵、胡廷注、黃恭先、許義德、方浚明、呂起鳳、鮑溶、畢嘉賓、程謙、汪葦、殷明玠、朱士旂、葉長華、許日化、路謙、許浚、吳奕瓚、畢天台、程應元等三十三人墨跡。
 
 
 
  鄭旼  行書七律詩扇麵
鄭旼(1633—1683),字慕倩,亦作穆倩,號遺甦、慕道人、荊蠻民。安徽歙縣人。入清著僧服,隱於狂疾。精研理學,於經史積疑多有剖析。工詩,詩風哀婉。工書善畫,長於山水。著有《拜經齋集》《致道堂集》等。黃賓虹言鄭旼與其族祖黃生交最篤,並撰《黃山丹青誌》載鄭旼行跡品格。黃賓虹滯留北平時,以“僧漸江、程穆倩、鄭遺甦皆處時艱,抱其亮節清風,不為汙俗所染”自勉。
附:黃賓虹《鄭旼小傳》手稿,黃賓虹《鄭旼題詩》手稿。
 
 
 
  丁廷楗  草書扇麵
丁廷楗,生卒年不詳,字駿公,安邑(今山西運城)人。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康熙三十三年(1694)任徽州府知府,纂修《徽州府誌》。黃賓虹撰丁廷楗小傳,並考其任徽州知府時間。
 
 
 
 
  汪洪度  行書臨米襄陽扇麵
汪洪度,生卒年不詳,字於鼎,號息廬,安徽歙縣人,寓居揚州。好學通經。工詩詞古文,康熙年間著有《新安大好山水誌》《新安節烈誌》《息廬詩》等,其黃山新安江諸作最為名流所賞。善書畫,與弟洋度,稱“新安二汪”。兼善書畫,山水平淡簡古,近漸江。汪洪度父汪子喻為汪道昆從孫。汪洪度與施潤章、黃宗羲、周亮工、弘仁、鄭旼、汪家珍、汪士慎、查士標等交善。黃賓虹廣搜其生平軼事與論著,抄錄手稿數紙,並言汪洪度“書法為時所重”。
 
 
贗本
 
同所有收藏家一樣,黃賓虹的鑒定不可能達到百分百準確無誤。更何況,黃賓虹不是單純的收藏家,他更是一位書畫家、一位美術史學者、一位古玩鋪經營者。正視其藏品的類別結構,查其收藏背景,探其收藏心態,尋其收藏所得,才能有助於我們真正了解黃賓虹的鑒藏觀、藝術觀、價值觀。
 
  三娘子祭叔文、尼靈皈遺囑(傳)合軸
該件乃胡霜盦於1944 年春贈於黃賓虹。對於這件友人贈送的墨跡,黃賓虹的關注點並不在真偽,而是在一旁寫下了文字考釋性的跋文。於黃賓虹而言,晉唐寫經的價值,不僅在於筆墨藝術,更有助於體悟書法變遷,其中又以考證文字變蛻為重。
 
 
 
 
  趙構(傳)  論書卷
趙構(1107—1187),字德基,涿州(今河北涿縣)人,徽宗趙佶第九子。初封康王,徽、欽二帝被俘後,在河南商丘即位,稱高宗。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1949 年3 月,黃賓虹新從杭州一醫生黃君處收得該卷,邀夏承燾共賞。黃賓虹有一手稿,詳論高宗其人、其書、其畫。黃賓虹記高宗初學黃庭堅、米芾,後棄而不用,轉而對二王手追心摹,其作人物、山水、竹石,自有天成之趣。
附:黃賓虹《宋趙構(傳)論書卷》手稿
 
 
  蘇軾(傳)  黃州寒食詩帖卷
黃賓虹曾言:“古物極不易遇,而摹仿者亦不必盡棄。”在黃賓虹看來,模仿之作“迥與向壁虛造不同,均宜備采,以資參究”。黃賓虹有書《黃州寒食詩》數件。其作於1953 年的《西泠寫景圖》,題識更是直接抄錄該詩句。相較於黃賓虹平日意臨而不求形似的臨摹書作,此段結構、用筆皆深得東坡神韻,展現了其書法臨摹功力及對《黃州寒食詩帖》的氣格體悟。
 
 
  張瑞圖(傳)  行書臨宋人手卷
1951年7月,夏承燾曾在黃賓虹處“見一客,以張瑞圖字一大幅求售,僅二萬元”。當時,黃賓虹沒有言及真偽,而是講了一件趣聞:“日本皇室公主出嫁時,必以張瑞圖字畫隨嫁,以其號二水,謂是水星,可以避火。”
 
  王鐸(傳)  草書卷
王鐸工詩古文,行草宗二王,縱橫鬱勃,正書出鍾繇,亦能自出胸意,名重當代。黃賓虹不喜刻意停勻、做作、無筆墨的“院體”,尤欣賞王鐸其書,言其:“初落筆似墨瀋,甚至筆未下而墨已滴紙上。此謂興會淋漓,才與工匠描摹不同,有天趣,竟是在此。”
 
 
贗本的收藏正是本次整理和展覽的一大特色。正如上文提到的,此次展覽和展覽圖錄毫無保留的將這一部分呈獻給觀眾和讀者,也讓我們看到了黃賓虹作為書畫家和鑒賞家,對待贗本的態度,使用贗本的方式。
 
展覽中還包含了許多件黃賓虹的筆記與臨寫作品。黃賓虹在收藏的基礎之上有自己的臨作、詩稿、手跡等,都可窺看黃賓虹書法的藝術特色。
 

Scan to Follow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