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朱新建:藝術是一個“敗家子”的玩意兒

(2019-05-10 12:03:33) 下一個

 

 

我們現在說中國畫這個詞,是比較混亂的一個詞,確實是30年代因為西方的文化進來以後,為了區別油畫或者西方繪畫給出的國畫這個詞。

 

當時有國醫啊、國學啊、國樂啊等等,確定叫中國畫這個詞好像還是周恩來主張這麽說,就叫中國畫。我們現在說“中國畫是什麽”比較難說,反過來說比較容易。像齊白石畫的是中國畫,張大千畫的是中國畫,黃賓虹畫的是中國畫,宋徽宗趙佶畫的是中國畫,王蒙、趙孟頫畫的是中國畫。

 

我們現在所說的中國畫,基本成型應該是在宋代。但在宋以前的南唐,搜羅這些畫家大概就是李煜那時候開始的。李煜自己也畫,但是傳下來的不多。

 

齊白石作品

 

我昨天在南藝的一個講座裏提到,我覺得中國人通常說藝術是一個敗家子的玩意兒,不是一個去創造物質財富的活動。那麽,中國有兩個最大的敗家子。一個是南唐的後主李煜,有了李煜和沒了李煜,漢字是不一樣的,中國文學也是不一樣的。

 

就是說李煜不單是在詞方麵,在中國的詩歌上,甚至在中國的文字上,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自從有了李煜之後,中國的這種抒發自己內心情緒的文字開始有力度。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麵基本上都在談李煜。這本《人間詞話》出來以後,我沒有看到過哪一個現代人評論詞這件事,甚至評論詩歌,不提到《人間詞話》這本書的。其實我發現王國維他一輩子徹頭徹尾崇拜的就是李煜,確實也值得他這麽去做。

 

元 王蒙《青卞隱居圖》 

 

另外還有一個敗家子就是宋末的皇帝——宋徽宗趙佶。他是一個非常差的皇帝,政治上一塌糊塗,又低能又胡搞,但他在藝術上確實有非常大的才能。他不單自己畫得非常好,還組織和奠定了中國繪畫的基礎。

 

那麽,這種敗家子是不是就沒有用呢?不是。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恰恰是這些敗家子留下來的文化成果對今天的人類來說非常重要。我們通常說的人生目的,人究竟是為什麽活著?有各種各樣很偉大很崇高的說法。不好說哪一些是對的,哪一些是錯的,我們隻能比哪一種說法更鼓勵我們活得更美好,哪一種說法更鼓勵我們更真誠。

 

趙佶《祥瑞圖》

 

其中有一個說法,我覺得比較有意思。豐子愷在一篇雜文裏麵說了一個很簡單的命題: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快樂。當然他認為快樂有很多種,有比較淺薄、比較簡單的快樂和比較深遠、比較長久、意義更加崇高的快樂。

現在就這個定義往下追究,我個人認為,中國有一句成語說得很好:“欲壑難填”。人就靠著“欲壑難填”,才發展到今天。比如說我們懶得走路就發明了車,挑東西挑不動就希望用手推,然後是用馬來拉,然後發明了蒸汽機……。人類發展到今天,我們是不是就走入了天堂?沒有。

 

趙佶《祥瑞圖》局部

 

我有一次看電視,有個統計數據很有意思,好像是說如果充分利用現代農業技術,運作得好的話,隻要現在南非一半的耕地就可以養活全球的人。但是很遺憾,現在全球還有很多人在挨餓。耕地麵積越來越少,是不是全球總的耕地麵積不夠?不是。而是人類用更大的力量來滿足更高的物質享受的追求。比如說,大量的耗能啊,非常高速地破壞環境啊等等。

 

其實都是人類這種不可逆轉的,從內心來說特別希望享受的欲望的推動。這種欲望以後不會減掉,會越來越多。那麽,地球很可能毀在曾經把人類帶到今天這樣發達的欲望裏。這種欲望把人類帶到今天這麽發達的世界,這種欲望同時又可能把人類這個物種毀掉。

 

趙佶《祥瑞圖》局部

 

莊子說過這樣一件事情我覺得比較有意思,他說有一個人喝醉酒從馬車上摔下來,沒事,糊裏糊塗地走回家,然後睡了一覺,等第二天一點事都沒有。有個人沒有喝醉酒同樣從馬車上摔下來,然後就覺得自己這兒也疼,那兒也疼,在府上足足躺了三個月不能動,這些其實很多你的主觀意識實際在起作用。

 

我們用這個故事重新說一件事情:這樣的一個當時是馬拉的車,如果你喝醉酒主觀上不是太恐懼,你可能沒事;但現在比如說是時速300公裏的火車,高速公路上時速到了200公裏的汽車,就算是再喝醉酒,打了麻藥摔下來也受不了,是吧?

 

那麽人類這個欲望究竟靠什麽能夠遏製住?這個很困難。所以我開玩笑說,藝術審美這種敗家子的玩意兒,生產出的很多“廢料”,從物質上說,它是沒有用的東西,但這個沒有用的東西可能恰恰會有很大的用處,就是說它讓你取得另外一種快樂,不耗能的,不消耗物質的一種快樂。這種快樂深度很深,深到什麽程度?這個人寧願不當皇帝也要去玩這個、弄藝術。像李煜,已經是階下囚了,還每天填詞,填得跟真事兒似的,而且填得非常好。這些東西是很迷人的。

 

趙佶的書法

 

藝術上的東西迷人迷到什麽程度?我們來說兩個故事。一個故事是《荷馬史詩》裏麵說的:

 

尋找金毛羊的一支英雄隊伍行到某個海峽的時候,當地有經驗的水手就跟他們說,到這兒要把耳朵塞起來,否則海峽裏的海妖會出來唱歌,唱得非常非常的迷人,人聽了之後就會不由自主地跳進海裏送命。有一個水手特別要聽這個歌,他說你們把我捆在桅杆上,我就可以不跳下去了,但是不要用棉花塞住我的耳朵。所以就隻有他聽到這個海妖唱歌。耳朵塞住的人們看到一些麵目猙獰的海妖在水上跳來跳去,嘴巴在動,唱的什麽他們聽不到,所以沒有被迷住,他們發現耳朵沒有塞棉花的那個水手,被綁在桅杆上,極其痛苦,掙紮著想跳下去,終於經過那段海峽了才把他放下來。他就開始形容怎麽好聽怎麽迷人。西方人用這樣一個情節來敘述藝術迷人迷到什麽程度。

 

中國也有這樣的故事。薑伯牙和鍾子期這兩個人也是在玩這個事,就是內心那點知音,我知道你在說什麽,你內心那點顫動被我讀懂了,他寧願為這個拿性命相拚。這種快樂一點都不亞於弄一個好一點的車、找一個好一點的房子。

 

《伯牙鼓琴圖》

 

中國在這樣一個大一統國家的情況下,不再值得過多地勞苦的時候,大家都在玩這個:他們營造一個虛擬的勞苦世界。就是說實際上他不去當宰相,不去當皇帝,其實他們都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準備,比如讀了很多曆史書等等。他們可以去當一個皇帝,但很多很多的小國家合並成一個大國家了,天下統一,從秦朝以後基本上就這樣。那麽中國文化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安定團結。於是把這批過剩的精力用一個東西來承載,那麽這批人就自己虛擬完成了一個平台,這個平台就是中國的琴棋書畫,中國式的藝術。

 

這個平台非常非常複雜,非常非常深厚。那麽發展到今天創造了什麽?其實我覺得是創造了一個最有價值、最有內涵的東西,就是他們可以告訴你這種不消耗能源,不汙染環境,而且也不讓人去墮落馬上就會沒有辦法生存下去的東西。

 

趙佶《紅蓼白鵝圖》

 

《聖經》裏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就是在某一個地方,這個城市叫索倫堡,這個地方的人淫亂、縱欲,拚命喝酒等等,這也是追求快樂。實在是太墮落了,上帝實在受不了就用地震把這個城市毀滅掉了。

 

在西方宗教題材裏,這個故事反複出現,它告訴人們一件事:如果你太貪圖享樂,就會毀滅。但是中國藝術的這種享樂,它找到一個控製自己的辦法:它讓你玩“雅”,玩“逸”,就是說它不像西方那種簡單層麵的肉體享受。比如畫一棵蘭花,畫一棵竹子,追求筆墨的精妙、精神世界的細膩和力度等,它玩這些。這確實是一個很神奇的平台,完全是另外一個世界。就這點而言,我覺得是西方文化不可比擬的深度和細膩程度。

 

趙佶《文會圖》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它曾經在中國文化裏作為一種消遣品,就是消磨你的能力,把中國過剩的能力全部消減掉。因為這批人全是大智慧家,包括蘇東坡這些人,玩禪啊,玩文人畫啊,這些都太厲害了。如果他不安生,天天給皇帝搗亂,說你這個不對那個不對,那就整天吵架吧,就幹不了活了。

 

從整部中國曆史去看,不管《資治通鑒》也好,《漢書》也好,《春秋》也好,《左傳》也好,全部的內容,就是我是皇帝我就懷疑你要奪我的權,你是大臣你可能不想奪我的權,但是你懷疑我在懷疑你要奪我的權……全是這種事,煩死了,是不是?所以為了抵消這種苦惱,必須去找一些可以讓皇帝相信我對政治不感興趣,遠離這個王位爭奪的遊戲。我去玩我一定要把荷花畫得更加傳神等等,他們尋找自己的一個快樂。

 

《梅竹聚禽圖》趙佶

 

因為這批人的智商太高,能力太強,所以他們已經把中國畫玩到一種超繪畫的地步。什麽叫“超繪畫”?就是真正的畫家已經沒有辦法在這塊土地上生存下去。中國從古代到現在幾乎沒有本體繪畫的發展,真正的繪畫沒有,有的隻是業餘畫種,根本不是一個畫畫的人,不過隻是一個文化人。

 

他們在玩筆墨,畫一些根本就不像的畫,根本就和畫畫沒有多大關係的一些東西,完全是自己高興。開句玩笑的話講,這種畫有點像比如說一個初中生在老師講英語的時候他不愛聽,就在本子上胡畫,這種畫的技術含量是很低的,但是精神是很飽滿的,因為完全是迫於自己內心的這種需要。他畫不是為了賣錢,也不是為了發表,給老師抓到他還要挨一頓批評,但他就是想畫,他為了讓自己快樂。

 

而這批文人檔的東西從本質上說是這樣的一個業餘畫種,但是這批人的文化準備太深厚,已經足以統治一個國家或者說統治一個省份,完成國家一個非常複雜的任務。但是很遺憾,沒有這個職位讓他去做,於是他把這種才能全部轉移到這種文化遊戲上來。

 

《 五色鸚鵡圖》 局部 趙佶

 

中國經曆了大約2000年這種文化遊戲積累,所以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奇跡:這種畫我們叫它文人畫,這種文人畫實際上是在中國繪畫裏占主導地位。參與文人繪畫的這些遊戲人肯定思想境界更深遠一些,格調更高妙一些。那些所謂相對淺薄一些,才能小一些的藝術家社會地位並不一定低,還有好多附庸風雅的,包括皇帝也好,高官也好,也會在裏麵插一腳。

 

在這樣的一條長河裏,它的主線我以為並不是特別生動的,往往都是曆代的一些叛逆、當時不被認同的一些畫家,反而在這個遊戲裏做出很大貢獻。

 

 趙佶《趙佶桃鳩圖》

 

比如宋徽宗趙佶這個人,按理上是一個很差的皇帝,說他是昏君,一點都不過分。但是他繪畫上的才能表現特別好。他的繪畫是什麽特點?假如你是一個大臣(從宋徽宗開始有皇家畫院這種體製),那麽你在皇家畫院“吃飯”的話,畫裏麵多少有些討好,多少有些言不由衷等等。而我們看趙佶的畫,一點這種東西都沒有。

 

他有一張畫叫《繡眼臘梅》,就畫一枝非常簡單的梅花下麵有一個小鳥,那小鳥畫得真是特別自我,一點都不張揚。不是那種故意的劍拔弩張,好像表示我很看不起誰。他不用看不起誰,他看不起誰大家太知道了,他也不用表現他有文化,他完全是一種自然美對心靈的感動,很自然地表達出來。所以他的畫非常好,我覺得趙佶算一個奇跡。

 

趙佶《梅花繡眼圖》

 

然後有一個人叫法常,就是牧溪,我看過一些資料,當時對他的評價非常差,很多人都不認為他有很高境界,但是他畫得非常好。現在我們要找原作基本上全部等於零,國內好像一張畫都沒有留下來,這也是一個很例外的事情。

 

他是宋末元初的一位畫家,基本上算他是元代畫家,但是在古代畫史裏麵根本就沒有他的地位,他是一個和尚,也就是在廟裏做做雜役什麽的,地位不高。

 

牧溪《六市圖》

 

但是他的畫被當時一些日本人帶走,可能啊,我現在分析也有很多偶然的原因。那些日本人肯定不可能把國寶(就是國家畫院的畫)帶走,其他的畫他們可能看不上或者看上了也留傳不下來。散落在民間的像牧溪這樣的東西,他們覺得特別好,當時並不珍貴,沒有人很好地重視,他們就全部帶走,帶走以後就作為日本畫南畫的祖先,日本後來的繪畫受這種影響非常大。我個人也認為,畫得非常生動,非常指向內心,而且一點都不賣弄技術,所以法常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我認為非常好。

 

法常之後,我們就要說到趙孟頫這個人了。在趙孟頫之前,宋朝的山水畫像巨源,畫得很英雄主義,關心的題目很偉大,比如說宇宙的感覺,洪荒的、天地之間的感覺,都畫的很好,很深遠,很宏大。那麽巨源那時候還有宋朝,他這麽畫沒有問題。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趙孟頫是宋王室的後裔,出身不是特別顯貴的一個皇孫,但他畢竟是皇孫。因為從小很刻苦也很有才能,後來長大後就在元朝當了大官,而且當時在家鄉也顯赫一時,官職也比較高。他的畫出來之後,突然發現,和巨源那些截然不同。他畢竟是個大師,不管他的文章、書法和繪畫,都是影響中國文化很深遠的大師。那麽,這個人肯定內心會有他的隱痛。

 

在元朝這樣一個文化不被重視,少數民族統治多數民族的朝代中,對漢族的儒文化實際是很輕視的。當時有一個說法叫“儒不如娼”,就是說一個念書人的地位還不如一個做娼妓的,這是當時一些知識分子對元朝的感慨。這個 感慨有多少根據不知道,反正當時有這種說法。這時候我們突然發現,趙孟頫在他的畫裏麵已經完全消失了巨然那種很偉大的東西,完全轉向內心。

 

巨然一張畫畫幅會很大,大概有現代大約六尺、八尺這麽大,動輒這麽大的畫,而且畫大山、大水。到了趙孟頫,他的一張畫也就12公分左右,畫的那個叫精妙啊,筆墨完全是內心很內斂的體悟,已經沒有巨源的那種很大的主題的關注,完全是內心世界很細膩的表達。他的一些竹石、蘭花都是這樣,我覺得畫得非常好,更把價值指向內心世界。趙孟頫在這方麵的作用非常大。

 

巨然《萬壑鬆風圖》

 

我覺得在這之後就開始出現像王蒙這樣的山水畫家,就是開始玩筆墨了,不像巨源那個時代,筆墨不怎麽玩,要的是氣象萬千。到了宋徽宗以後,筆墨本身開始出現內容,我覺得已經很有意思了。趙孟頫因為政治的原因突然把他指向內心,沒有辦法在外麵宣泄。

 

趙孟兆頁有什麽好抒發?講起來你是宋朝王室的後裔,怎麽當起元朝的官了?他連說都沒地方說,就是內心的更為細膩,更為複雜的一種痛苦。這些就把中國畫逼向更深刻、更內心的世界裏麵去,我覺得很有意義,我們這麽去看趙孟頫的畫特別有意義。

 

緊跟著到了明朝,明朝有很多皇帝也畫畫,畫得一般般,也有很多官養畫家,畫院這種傳統在明朝時期也被繼承,但是這些畫家都一般般。恰恰有一個瘋不瘋、癲不癲的徐渭,留下了太厲害的畫。明朝還有一些像姑蘇畫派等等,我個人以為,在繪畫這個遊戲上,技巧各方麵都是不錯的,但在人文含量上並不很大,並不很重要。

 

《墨荷》 立軸

 

徐渭很重要,就是因為徐渭繼承了我們剛才說的那種逸筆草草根本不重視技術,隻注重你內心表達得痛不痛快。這種東西徐渭表達得很好。而徐渭自己是一個政治上很失敗,精神上又經常失控,生活上很淩亂的人。那麽,封建倫理道德,以及社會上的功敗得失,在他身上已經因為負載得太多而崩潰,崩潰以後我覺得他反而開始徹底釋放,給後人留下一些很可貴的藝術上的成就,所以徐渭是我個人也特別喜歡的一個畫家。

 

到明末,也就是社會大動亂,明朝搖搖欲墜、清朝要取代它這樣亂七八糟的時候出現的徐渭也好,八大也好,我個人以為它的人文含量和衝擊力,要比沈周、唐寅這些明朝還算比較穩定的時候的畫家都大。那時其實從宋朝的比如上法常、梁楷開始放棄繪畫本身的技巧而指向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又慢慢回到更強調繪畫技巧上麵。而到了社會動亂的時候,大家又放棄的是繪畫技巧,而更指向內心世界,像徐渭啊,八大啊,都是這種。

 

八大山人作品

 

我個人以為,他們畫畫有一點:他們畫畫不是為了畫畫,他們畫畫真的是為了宣泄自己。就整體對筆墨的感悟而言,我以為徐渭的成就應該更高一些,就完成度而言,我覺得八大可能好一些。八大的花鳥完成度更大一些,比徐渭更完美一些,這樣的遊戲方法他做得更完美一些。而徐渭由於精神上的失控也好,個人的放蕩不羈也好,各種原因使得他開拓的視野更大,讓我們看到一個更開闊的視野。但是完成度好像相對八大而言,可能欠缺一些,他所開拓的遊戲方式他最後沒有完成,我以為這恰恰給後人很多啟發。

 

再往後我們就要說到石濤。單說石濤我覺得沒有太大意義,石濤應該跟四王作一個比較。我在一篇文章裏提到:中國古代的文人畫,梁楷啊,法常啊,好比是閑雲野鶴,它的迷人就是驚鴻一瞥,正是因為來得不容易去得很容易,所以我們大家才覺得非常高妙,非常稀罕,都喜歡這樣的東西。

 

石濤 西津野航圖

 

有的人沒有能力捕捉到這種東西,於是企圖把它養到一個籠子裏,這樣隨時要看隨時可以看得到。把仙鶴養到籠子裏最成功的飼養員就是四王。他把所有古人表達情緒用的筆墨規範化,一筆一筆地程式化地做起來。對於社會來說,需要更多的是秩序,對於個人來說,因為被這種秩序製約得太多,更需要心靈的自由,實際上這是矛盾的。而藝術家應該是去追求這種不容易得到的自由心靈,我覺得,可能更符合藝術在社會上起的作用。

 

其實我看重的不在於他們畫畫怎麽樣,中國文人畫的遊戲價值不在於這個,恰恰在於它把繪畫破壞掉了,就是說繪畫不僅僅是在紙上把它做得漂亮一點而已,而是作為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人格理想、人文關懷、心靈自由。為什麽這種東西能替代物質享受?就是因為他自己都感受不到的被物質蒙蔽的一些東西,突然在這裏得到一些釋放,得到一些補償,他覺得很得意。

 

石濤 鬆風草堂

 

開玩笑講,湯顯祖寫完《牡丹亭》後,有個女孩子一定要嫁給他,湯顯祖就跟她說,我70多歲了絕對不能再娶了,那個女孩看他不答應,就照著《牡丹亭》跳河死掉了。這個故事就是說,人的內心被打動的時候,什麽事都做得出來。所以我覺得中國人在這方麵創造的是一個良方啊,人類真的可以考慮一下能不能用這個抵擋快速的破壞環境、消耗能源這樣的災難。

 

石濤恰恰不是這樣一個院體畫家,我個人以為,石濤和八大相比,文化上弱一些,但他對自然的直接感受多一些。八大假如是一張山水畫的話,石濤的畫更像一張風景寫生。他對實景寫生直接感受自然給他的感動,然後特別不拘一格地表達出來,非常生動。

 

石濤 鬼麵峻峰圖

 

打個比方,八大的畫可能是高度酒,釀化得更厲害一些,離原材料更遠一些,喝到這個酒的時候和糯米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石濤的酒也非常好,非常醇厚,但度數不是很高,有點像黃酒之類的,就是說和自然更接近一些。就像他提出 “搜盡奇峰打草稿”,眼底下所見就是他筆底下所留,不太在心中拚命釀造去重新做。石濤更接近一個專業畫家,而八大更接近一個發牢騷的詩人,隻把內心的一些感受用完全個人化的語言表達,像瞪著眼的雞啊,一根毛的孔雀啊,胡畫八畫的,跟現實世界沒有多大關係,完全是他內心的一種高濃度的高程度的個人感受。

 

石濤之後好畫家就比較少了。就八怪而言,金農算不錯的,文化、個人性情表達得更自由一些,通順一些,但比起八大,好像還是弱了。鄭板橋就很俗了,我以為。黃慎作為一個純粹的畫家來說還不錯,但和前輩比好像是差了,相對討好讀者的東西多了一些。海派好像比八怪還要再差一些。

 

齊白石作品

 

所以一直要到齊白石。我覺得齊白石是一個非常好的畫家。其實他是和湖南的小畫家學畫畫,和小文人學寫詩,但都比他的老師們好得太多了。為什麽?齊白石實際上是對美的感覺太好了,手和眼睛和心靈的統一又訓練過一段時間,對文人畫也非常地崇拜。

 

他怎麽讀文人畫呢?在文人畫裏的一些美,和他在自然生活中看到的美重疊的地方,就是他最感動的地方,而這是最真實的,他在這些地方很敏感。他用的是吳昌碩開拓的所謂大寫意的方式,同樣的方法在吳昌碩手裏俗不可耐,就是討好讀者,討好觀眾,賣弄技巧,什麽毛病都出現了;到了齊白石手裏,腐朽變為神奇。就像一個破爛花棉襖穿在吳昌碩身上,一副窮酸相,穿在齊白石身上,太好看了,沒辦法。齊白石屬於天生資質太好,我覺得齊白石是一個不自覺的大畫家。他可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藝術家是學不成的,是天生的。

 

黃賓虹作品

 

黃賓虹我以為他主要的長處還是在於技術上。我指的技術是他能夠很好地用技術表達自己的心境,這個很難,在古人裏麵也不多。黃賓虹在技術上還是一個奇跡。

 

我覺得黃賓虹和齊白石應該是不相上下的天才。齊白石完全靠一種本身的體悟,而黃賓虹是經過很長時間的古畫的琢磨,最後還是回到自己內心的感覺上。黃賓虹是一個古代技法集大成的人,我指的技法不是純粹的像幹、濕、濃、淡一樣毫無意義的技巧難度,而是說怎樣通過技法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打個比方說,齊白石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民歌歌手,他的民歌唱的豐富程度不亞於美聲唱法,已經和美聲唱法的大師相媲美。但他畢竟還是一個民歌歌手,或者就是從民歌入手的很好的歌唱家。而黃賓虹本身是一個美聲歌手,但他唱到最後的自由和真誠程度,也不亞於一個最淳樸的民間歌手。所以這兩個人從兩條路走都得到很高的成就,我是這麽看的。

 

傅抱石作品

 

齊白石、黃賓虹之後,出現的就比較少了。反正到目前為止,有定論的我覺得好像還沒有看到。

 

傅抱石,我個人以為,還是太強調畫麵,雖然從做畫麵的程度上他做得不錯,但中國畫本身的東西被他損失掉不少。最起碼我個人是不太喜歡做畫麵的。

 

石魯我覺得有點意思,但肯定不像現在吹捧得那麽成功。

 

李可染也不錯,但跟前人比起來好像還弱一點,不那麽純粹,不那麽深刻,和長時間的文化環境肯定是有關係的,這是我的看法。

 

韓羽是我的老師,又是我的朋友,我個人以為,當然是畫得好。

 

徐悲鴻我覺得他肯定是好心,想引進西方的東西,但恰恰那個時代是大家都在檢討民族文化的短促,而且那時候他引進的西方文化我覺得有很多是比較機械的、表麵的。所以徐悲鴻對當代美術我覺得起的作用並不很好。

 

劉海粟我個人以為模樣挺大的,但完成得不夠深。

 

張大千 《秋江野鶩圖》

 

我覺得張大千是中國典型的所謂才子型。“過目成誦,一目十行”,技巧性的聰明他肯定是應有盡有,但真正的創作性沒看到多少,比較少心靈感動的東西,“才能型畫家”。和齊白石相比,我覺得不可同日而語。是大聰明和小聰明的關係,齊白石屬於天生麗質,張大千屬於比較會穿衣服的聰明人,打扮相對得體。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