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古代書家寫作品都用哪些紙

(2019-02-16 19:43:44) 下一個

 

 

眾所周知,每個朝代的造紙業都有著自己的特點,每個時期的紙,也有各自代表性的使用原料。因為古紙原料有時代性和地域性,古代造紙的原料,總是因時因地而變化,品種也逐代增加。以下,我們將以一些著名的古代書畫作品為例,來介紹一下這些不同原料的古代書畫用紙。

 

一、古代書法用紙——麻紙

 

麻紙是我國最早應用於書畫的紙種,迄今傳世的最早的書法是故宮博物院所藏西晉文學家陸機的章草《平複帖》。該帖先前曾有人將其鑒定為“蠶繭紙”,經潘吉星先生多次檢驗,確認該帖為早期的麻紙。因其年代久遠,幾經裝裱,纖維老化,致使紙麵呈灰色間米黃色,紙表有部分裂紋。

 

晉代陸機《平複帖》牙色麻紙本墨跡,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以高倍放大鏡觀察,《平複帖》本幅紙表麵纖維束甚多,甚至有未及搗碎的成股的麻繩頭,簾紋不顯,似不曾有效地研光,紙吃墨力差,製作相當原始,與出土漢紙相仿佛。

 

 

《平複帖》上的墨跡是用禿筆寫的章草(草隸),筆意古樸,是陸機在西晉武帝泰始初年在南方倉促間寫的一封書信。此帖流傳有序,年代確切可考,又出於名家之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有年份可查的珍貴紙本法書。

 

隋末的虞世南《北堂書鈔》卷一0四引《陸雲集》中陸雲致陸機書雲:“前集兄文為二十卷,書工,紙不精,恨之。”言陸機寫字屬稿不曾用良紙,與文獻記載相吻合。這也說明當時南方所造的紙不及北方曹魏時聞名的左伯紙精良。

 

至隋唐五代,法書用紙也仍以麻紙居主要地位。例如故宮博物院藏唐代杜牧的題款為大和三年(829)的(《張好好詩》就是麻紙,紙麵呈灰色,表麵平滑,製作相當精細,但個別部位可見有明顯的麻纖維束。

 

吳彩鸞寫的《切韻卷》,麻紙,白色間灰,紙較厚可分層揭開,纖維束少,簾紋不顯;

 

虞世南摹《蘭亭集序》卷,麻紙,灰色,有纖維束,製作不夠精細。

 

歐陽詢《卜商帖》,麻紙,白色,表麵平滑,製作較精細;

 

米芾《韓馬帖》,麻紙,白色,正方形,紙厚、纖維束少。

 

顏真卿《湖州帖》,麻紙,白色,平滑,纖維束少。

 

王獻之《東山鬆帖》,麻紙,淺米色,製作不很精細。

 

歐陽詢《季鷹帖》(也稱為《張翰貼》),麻紙,紙薄。

 

五代書法家楊凝式的著名草書《神仙起居法》,用的也是麻紙,呈深灰色,字裏行間有纖維束遺存,製作似不很精細。

 

以上說明唐五代書法家不隻是在創作時用麻紙,而且在臨摹漢、晉法帖借以練功時也用麻紙。從繪畫的傳世作品來看,唐以前作畫多用絹本,唐以後,紙本畫才逐漸多起來。

 

1969年新疆吐魯番唐墓中出土的三幅紙本設色花鳥畫,每幅長201厘米,寬141厘米,各由若幹小紙粘連而成,紙質為白麻紙,紙較厚,表麵平滑,部分表麵似施過白粉。這種用麻紙畫的設色畫,過去在新疆還出土過。在敦煌石室中也有用麻料寫經紙的背麵或正麵作畫的,有的還是工筆人物畫。

 

二、古代書法用紙——皮紙

 

繼麻紙之後,我國又發明了皮紙。雖然據《後漢書·蔡倫傳》說,早在東漢已發明了皮紙,但漢代皮紙一直未見。皮紙大約在晉、南北朝時才定型,隋唐以後始見發展。我們所看到的早期實物也都屬於這個時期。以下這些古代字畫,便是用皮紙創作的,也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古代皮紙的範本。

 

王羲之《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局部

 

唐代馮承素的《蘭亭集序》神龍年間摹本就是用的皮紙。此紙白間淺灰色,表麵平滑,似經研光,纖維束少見,但有紙須,製作精細,是皮紙中的上品。同一手卷的後幅,即北宋熙寧九年(1076)的題跋,其用紙也是白色皮紙。

 

兩宋以來,皮紙的製造技術愈見精良,能製造出精美的大幅皮紙,在質量、形製和幅麵上滿足了書畫家的要求。

 

米芾《苕溪詩帖》

 

北宋米芾曾帶頭以皮紙揮毫,他的法帖《苕溪詩帖》就是用的研光過的褚皮紙。此紙淺灰色,細橫簾紋,每紋約粗0.1厘米,表麵平滑,且施以白粉,緊薄可愛,製作相當考究,在這種紙上寫字也相當飄逸。此紙目前的特征是在灰色紙地上呈現一些淺黃色毛斑、塊狀斑、束狀斑,如夜空中的群星。

 

米芾的《淡墨秋山詩》局部

 

蘇軾《人來得書帖》

 

米芾的《淡墨秋山詩》和蘇軾的《人來得書帖》,亦為褚皮紙。二帖用紙均經研光,平滑受墨,纖維勻細。蘇軾的《新歲未獲帖》、宋徽宗趙估的《夏日詩》、李建中的《同年帖》也是皮紙。《新歲未獲帖》白間米色,填以白粉,平滑受墨,纖維束少見,纖維細,紙精。

 

至於趙信為《季鷹帖》作題跋用的紙,則潔白光滑如鏡,纖維搗得很細,交結勻緊,精美如蠶絲,但卻是一種褚皮紙,是宋紙中的佳品,代表了宋代造紙術的最高水平。

 

褚遂良摹《蘭亭集序》

 

其他如褚遂良摹《蘭亭集序》、李建中的《貴宅帖》皆為皮料紙。蘇軾的《三馬圖讚》則為桑皮紙,淺米色,紙上加蠟,紙麵有紙須。唐宋時期的畫家,也一改過去的習慣,這時候少見的開始以皮紙作畫。

 

名詞解釋

左伯紙:在蔡倫以後,別人又不斷把他的方法加以改進。蔡倫死後大約八十年(東漢末年)又出了一位造紙能手,名叫左伯。他造出來的紙厚薄均勻,質地細密,色澤鮮明。當時人們稱這種紙為“左伯紙”。

 


轉載:最美文房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