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唐勇力談筆墨

(2019-01-10 18:27:37) 下一個

 

中央美院教授,唐勇力談筆墨

整理編緝_《當代國畫》

文章來源_網絡


 

唐勇力,河北唐山人。中國當代具有代表性的工筆人物畫家,兼長寫意人物畫。2000年調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係任教。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畫係副主任,北京唐風美術館高級顧問、特約畫家。

 

當下筆墨三種

 

一、注重對傳統中國畫經典作品的臨摹,從中揣摩“筆墨”技法,精研宋、元、明、清大家的畫風、特點,研讀古人畫論、詩詞等,苦習書法。對印章、鑒賞、收藏也要十分熱衷。臨摹、寫生、創作三者結合,偏重對臨摹的理解。在當下中國畫麵臨西方藝術的衝擊,多元化、多樣化的狀態下,仍然堅持對傳統繪畫的學習;對“筆墨”的研究(以浙江美術學院為代表重傳統的教學體係)。然而,不一味地鑽進傳統裏不出來,勇敢地麵對現實,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融合其藝術的營養,開拓“筆墨”語言的廣闊天地。

▲ 敦敦煌之夢·母親的祈禱丨138x136cm

 

二、筆墨從感性經驗中來並回顧傳統。這樣的“筆墨”學習曆程,以西方的素描、色彩進入繪畫,全方位地接受著體麵、光影、透視等西方觀念影響,很少接觸中國畫,由於種種原因,沒有經過對傳統的學習、研究和認識的經曆,實際上仍然是以自學式學習“筆墨”,憑著寫生及創作經驗認識、理解“筆墨”。有些畫家本身也沒有很好地學習過傳統,由其它繪畫轉過來,自學或自研一些傳統,也不能深切地把傳統藝術精神理解。尤其是對“筆墨”的認識、掌握尚待提高。

▲ 敦煌之夢·拜佛丨148x120cm

 

有悟性,有才情,勤奮耕耘的一些人,在大量的創作實踐中,從直接的感性經驗中,摸索出具有極至個性的“筆墨”樣式,作品的“筆墨”結構和形式很少有傳統麵孔,大力張揚個性。在走過很長一段創作過程之後,發覺缺少傳統的東西,開始意識到傳統的重要,於是便回過頭來,很實用地學習傳統“筆墨”,研究傳統。

▲ 敦煌之夢·大漠人家丨96x78cm

 

無論是以臨摹入手,集“筆墨”共性技法於寫生、創作而成自己樣式:“筆墨”語言為家者。還是感性經驗出發,從題材、內容中探索出風格、“筆墨”語言之後又回補傳統而成者。筆者認為均可為大成者。正如一句俗語:從內向外打,從外向裏打。二者方式都可繼承、創新傳統文化精神的“筆墨”。

▲ 敦煌之夢·長者丨148x78cm

 

三、當下實驗性“水墨”的探索並不是說現代水墨之路是由“筆墨”而成,那些受西方現代藝術觀念影響的畫家,完全反叛傳統,遠離傳統,不管畫家以前是有傳統功底或完全由半路插進,都無從重要,他們僅是以筆、墨、紙等為材料,表達自身內心中的觀念與心性罷了。他們並不在意何為“筆墨”,“筆墨”是什麽,起什麽作用。然而,實驗性水墨卻給傳統文化精神的“筆墨”提供了參照。

▲ 敦煌之夢·拜佛丨220x78cm

 

困惑中的“筆墨”

 

傳統的“筆墨”是清晰的,當下的“筆墨”卻是混沌的,這有觀念、思想方麵對“筆墨”認識的困惑,又有實踐中認識掌握“筆墨”的困惑。多元化、多樣化的藝術狀態中,中國畫的“筆墨”魚目混珠,好差混雜。而且各唱各的調,各組各的團。對“筆墨”的潛心研究、用功卻很少見了。實用主義、機會主義在中國畫壇中的無時不在,使得中國畫這個民族文化藝術體係中的畫家隊伍雜亂,“筆墨”焉能不困惑?

▲ 木蘭詩係列丨60x60cm

 

“筆墨”前景的估計

 

中國畫以“筆墨”為本體語言,是極高雅又極通俗,極富人性的平淡天真,“筆墨”表現的“氣韻生動”重氣格,重品格,重人格,蘊藏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永遠吸引著人們邁入具有無窮魅力的殿堂,無論你年青的時候怎樣仰慕西方文化,隻要你是中國人,待你年老的時候一定會回歸傳統。這是實踐已經證明了的。

▲ 木蘭詩係列丨60x60cm

 

一、“筆墨”是發展的。 “筆墨”的地位、意義、標準從來無任何人否定過,“筆墨”仍然按照自身的規律滾動著,以漸進的方式在延伸。立足傳統,拓展、選擇、揚棄、借鑒、融合,不斷地增加新的因素,使“筆墨”換新貌,“筆墨”的審美核心,仍然以天人合一,造化心源,傳神寫意,中庸和諧,氣韻生動為標準。當代眾多畫家以繼承傳統為原則,雙向學習,借鑒融合為過程,自立麵貌為目標,堅持不懈地探索,走“民族性、時代性、個性”的中國畫之路。

▲ 西部農人係列丨66x66cm

 

二、“筆墨”的反叛式。以無筆的“筆墨形式遊離傳統筆墨”的規範之外,拋棄用筆的講究,在抽象的形式組合下,以色彩、造型、構圖抵消傳統書法用筆式的“筆墨”。在換位、變異過程中,把“筆墨”等同於材料,化成視覺符號,任意地使用,再做一種“筆墨”運動。脫離了寫的意義,在丟棄“筆墨”的同時,力求建構新的水墨形式。

▲ 西部農人係列丨66x66cm

 

三、“筆墨”在色彩上的探索。中國畫的“筆墨”語言,從九十年代開始,一些畫家開始探索以色彩為主,以墨為輔,以線條作為形式中的構架,尋求水渾、透明、空靈、滋潤、生動的畫意境界。書法用筆已退卻為次要地位,其語言技法以“染”為主,略輔皴、擦、點、畫,借鑒西方的現代形式構成和色彩的豐富性,當今的世界是色彩的世界,色彩更加能夠表達人生和人性的一麵。因此,以色彩為主的“筆墨”方式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