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全部用於學習,
那麽到底會有多麽大、
多麽廣泛的涉獵和成就呢?
世上到底有沒有那種
所謂“學究天人”的人呢?
答案是有的。
傅青主先生,
他就是這樣一位不世出的大才、通才~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濁翁、觀化等別名,漢族,山西太原人。傅山自稱為老莊之徒,他自己也在很多場合與作品中反複強調、自陳:“老夫學老莊者也”、“我本徒蒙莊”、“吾師莊先生”、“吾漆園家學”。自覺繼承道家學派的思想文化。他對老莊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泰初有無”、“隱而不隱”等命題,都作了認真的研究與闡發,對道家傳統思想作了發展。明末清初的傅山是個奇人。依民間說法,這位大書法家是“字不如詩,詩不如畫,畫不如醫,醫不如學,學不如人”,書畫之外還精於詩歌、學問。傅山甚至還是一位武術家,寫過一部名為《傅氏拳譜》的武功秘籍。
梁羽生《七劍下天山》第一回“一女獨尋仇 十六年間經幾劫 群雄齊出手 五台山上震三軍”寫道:
“儒冠老者名叫博青主,不但醫術精妙,天下無匹,而且長於武功,在無極劍法上有精深造詣。……傅青主是冒辟疆生平摯友,冒辟疆死時,冒浣蓮不過三歲,因為她的身世另有複雜之處,冒辟疆怕她受族人歧視,便托傅青主照料。”
如果說一個人一輩子的精力全部用於學習,那麽到底會有多麽大、多麽廣泛的涉獵和成就呢?世上到底有沒有那種所謂“學究天人”的人呢?答案是有的。今天我們來聊聊千古牛人傅青主先生,他就是這樣一位不世出的大才、通才。
壹
傅山,初名鼎臣,後改名山;原字青竹,後改青主。生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跨越了兩個朝代,“傲然”而頑強地生活了79年。
傅青主先生出身於官宦書香之家,家學淵源。其祖上連續七八代有治諸子或《左傳》、《漢書》卓然成家者。曾祖傅朝宣是當時著名的“帥哥”,曾為寧化府儀賓、承務郎;祖父傅霖累官山東參議、遼海兵備,頗有政績。
在這樣一個家學淵源的環境下,傅青主小時候受到了嚴格的教育,其神童之資更是早有顯現,十五歲就補博士弟子員,二十歲試高等廩餼(國家級獎學金),到老年更是從心所欲,無所不能。
假設按照今天的門類來劃分,傅青主先生一生究竟有多少學問呢?我們隻揀他最著名的來梳理下:
精通史學之外,兼工儒學、醫學、內丹、道教、佛學、詩詞、書法、繪畫、金石、武術、音韻訓詁之學甚至美食等等。其涉獵之廣、成就之大,在智商上給人以深深的碾壓感。
下麵我們就來看一下,傅青主先生在各領域到底有多牛。
貳
學術:經史子集兼通
我們單從他的一些著作就可以看出這位一代儒學宗師的成就一二:
《周易音釋》、《周禮音辨》、《十三經評注》、《十三經字區》、《諸子注釋》、《春秋人名地名韻》、《十七史評》、《性史》(儒家的心性之學專著)、《杜詩點評》、《續編杜詩》、《會韻小評補》、《元釋兩藏精義》等,經史子集兼具,可惜清代中期的文字獄猖狂,這些著作都已全部佚失。
清文字獄曾牽連多方
傅青主先生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顒、顏元一起被後世尊為明末清初“六大儒”,梁啟超也稱其為“清初六大師”之一,其知識領域之廣、成就之大,在清初諸儒中,無出其右者,被時人譽為“學海”。
顧炎武在《廣師篇》中如此評論傅青主先生:“蕭然物外,自得天機,吾不如傅青主。”後世也有人評論:“他開創了一代學術之風,其多方麵的成就,都位於同時代之頂峰”。
中醫:婦科開山祖師
傅青主在內科、婦科、兒科、外科等方麵均有極高造詣,堪稱中醫大師,而尤以婦科為最。可以說對今天中醫藥學校的學生,傅青主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大山。
他極重醫德,對待病人不講貧富,一視同仁,在相同情況下,則優先窮人。對於名聲不好的富人和官吏,則婉言謝絕,不予醫治。
醫者仁術,傅青主以悲天憫人之心,體恤男權社會的弱勢群體婦女的悲苦,開創婦科治療的一代風氣。傅氏女科的出現,這是中醫史上第一次有此單獨學科,更是中醫史上劃時代的事情。
青囊秘訣
他曾親對友人說:“吾書不如吾畫,吾畫不如吾醫。”其醫著《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青囊秘訣》,至今流傳於世,造福蒼生。在張仲景之後,傅青主也被時人稱為“醫聖”。
書法:清初第一寫家
傅青主先生出身於書法世家,少年時便由鍾繇小楷入門,後從顏真卿大楷出道,行書學王羲之父子,草書追摹張旭、懷素,篆、隸學秦漢,轉益多師,諸體兼擅,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在王鐸之上”。
傅青主書法成就最高的是行草書,後世書法界公認,他是中國最後一位草書大師,從此以後,如此大師再也沒有出現過。“書”與“道”的功夫盡在筆墨之外,在人生的境界中。先生之風,可謂高山仰止。
傅青主手跡
傅青主先生對於書法藝術理論上所提出的“四寧四毋”說極其精辟:“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足以影響中國書學領域,並對整個藝術範疇有著普遍意義和深遠影響。
國畫:海內無匹
傅青主先生的畫風頗近於八大山人之風,其繪畫古雅入神,寫意曲盡其妙,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其所畫山水、梅、蘭、竹等,均精妙至極,被列人逸品之列。
傅青主手跡
《畫征錄》說:“傅青主畫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勝,墨竹也有氣。”他的字畫均滲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氣節,在中國古典書畫藝術中,博得後人的高度讚賞。
《圖繪寶鑒》評曰:“畫出町畦之外,邱壑迥不猶人,其才品海內無匹,人不能盡識也。”讚譽他的山水畫突破傳統技法風骨,卓絕於世。
武術:七劍下天山
明清更易之際,傅青主先生堅持民族氣節,為了反清,後半生認真研究武術,同時精研道家養功法。史家稱他“性任俠”,在他的詩中也有“劍術惜其疏”,“盤根礪吾劍,金鐵滿山鳴”之說,因而梁羽生在小說《七劍下天山》中將傅青主也列為一劍。
還是七劍下天山
據《石膏山誌》載,清順治四年(1647年) 春,傅青主和兒子傅眉到山西靈石縣天空寺演示打坐和五禽戲,傳與寺內主持道成法師,接著又傳授給了寺內和尚以及當地名士吳成光。
他還留下一種叫做“傅拳”的拳法,動作名稱與太極拳相似,又別於太極拳。
傅山拳譜
1985年在武術挖掘整理中,由蔡承烈獻出《傅拳譜》手抄本。1988年出版了《傅青主拳法》一書,。《傅拳譜》的流傳,是傅山拳法代代相承的重要依據,傅青主先生在武藝方麵的造詣可見一斑。
宗教:佛道兼修
明亡,為免清廷強迫剃發,他拜壽陽五峰山全真龍門派第五代道士郭靜中為師,出家為道,道號“真山”,成為全真龍門第六代弟子,得以保全發式。因身著紅色道袍,遂自號“朱衣道人”,別號“石道人”。朱衣者,朱姓之衣,暗含對亡明的懷念;石道者,如石之堅,意示決不向清朝屈服。
朱衣道人
非但如此,傅青主先生還對佛學造詣精深。他認為佛經能言儒家經書所不能言之境界,不可不讀,決不能以專斷之儒學權威來否定其價值。傅山博注佛經,有《金剛經注》、《 楞嚴經批注》、《五燈會元批注》等書,均有其極獨到的觀點。
傅山以蠅頭小楷恭敬抄錄《金剛經》,禮佛卻不入佛門,正是反對背離佛祖濟世度人的真精神而徒求一己非分之福的虛偽之人。
商業:創建票號
康熙二年(1663年),參加南明政權的昆山顧炎武尋訪英雄豪傑,來太原找到傅青主先生,兩人抗清誌趣相投,結為同誌,自此過從甚密。
相傳他們商定組織票號,作為反清的經濟機構。
山西票號
傅青主、顧炎武這兩位大師,為了給反清複明提供方便,創造的一種轉運資金的方式,就是票號,這就是後來橫行天下的山西票號的開始。
沒有想到,兩位儒學大宗師的一個點子,竟創造了日後的山西票號傳奇。
美食:竹葉青與太原頭腦
竹葉青本為汾酒浸泡藥材而製成的名酒。傅青主寓居汾陽期間,對竹葉青酒添加的中藥材進行了精選,最後定型為今日所用之十二種,即竹葉、梔子、菊花、當歸、陳皮、砂仁、廣木香、紫檀香、公丁香、零陵香、山奈、冰糖等。
這些藥材包含清熱、健脾、補養等功效,現代實驗研究也證明竹葉青酒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調整腸道菌群、抗氧化、抗疲勞等良好作用。可以說,竹葉青酒成為今日名酒,與傅青主改善配方有莫大的關係。
另外,據傳傅青主為給母親治病,改進了當時的小吃頭腦,他使用黃芪、煨麵、蓮菜、羊肉、長山藥、黃酒、酒糟、羊尾油八種原料製成頭腦,後來傳授給一家叫做清和元的飯店,招牌上寫“清和元頭腦雜割”,寓意是要割掉異族統治者滿清、蒙元的腦袋。
太原頭腦
這就是今天太原人民早上常吃的太原頭腦,這道小吃不但美味,背後的內涵也十分豐富,傅青主先生給大家留下物質食糧的同時,也沒忘記留下精神食糧。
轉載:書藝公社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