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藏 紙 (二)
聊完金東藏紙,本回該扒拉一下三種狼毒藏紙:尼木藏紙、德格藏紙和迪慶藏紙。這三種藏紙都用瑞香狼毒的根皮製作,有不少相類似的地方。在聊這三種藏紙之前,先說說狼毒草。
瑞香狼毒
狼毒草
做藏紙的狼毒為瑞香科狼毒屬植物,許多資料稱其為多年生草本。主要原因是其地上部分的枝葉每年枯萎一次,符合草本的特征,故亦稱為狼毒草。但其實傳統中所謂“草本”跟“木本”的概念在現代植物分類學看來並不十分科學,以表現型來分類有一定的局限性。像棉花在北方為一年生,到南方可能就成多年生的了。北京南四環世界花卉大觀園的溫室裏有長了很多年的辣椒和茄子,蓖麻也長得跟大樹一般,它們都有木本的心,隻怕天太冷……狼毒為雙子葉植物,跟單子葉的禾草類有本質區別,它同瑞香科的結香、瑞香、蕘花等灌木是近親,隻是在高寒環境下具有草本的表現,並不是真的草。
瑞香狼毒
關於狼毒草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摘清楚,在西藏、四川、雲南等藏紙產區,叫狼毒草這一名稱的植物並不止一種。有瑞香科的瑞香狼毒,有大戟科的大狼毒,還有很多大戟科的植物為長得像大狼毒,也常被稱作狼毒草。這些叫狼毒草的植物一般都有一定毒性,但能造藏紙的隻有瑞香科的狼毒草。
各種“狼毒草”
瑞香狼毒生長緩慢,植株比較矮小。雖然在雪域高原很常見,但據說隻有生長10餘年以上才適宜做紙(也有說20年)。而且要將整株狼毒連根挖出,取其粗壯的根部韌皮製紙。在傳統手工紙的原料體係當中,使用根皮造紙隻此一家,別無分號。在紙君看來,這種刨根扒皮的取料方式極大地限製了狼毒藏紙的發展規模。其他韌皮原料一般都從枝條取皮造紙,砍完又長,可以再生。而挖根造紙無法再生,對植物資源具有一定的破壞性,可持續發展的壓力比較大。據說一些藏紙產區由於狼毒資源緊張,6年左右的狼毒都已經用上了,當地近年也開始鼓勵人工種植狼毒,以緩解野生資源的短缺問題。
紙君收藏的瑞香狼毒標本,根部粗壯
由於狼毒具有一定毒性,在製紙時對造紙人的呼吸道、眼睛、接觸的皮膚都有一定的刺激。甚至在製成紙張之後,一些體質敏感的人接觸狼毒紙也會引發過敏反應。在藏紙產區,人們普遍認為帶毒性的狼毒藏紙不怕鼠噬蟲蛀,具有很好的耐久性。這一說法是否屬實紙君也無法確認,因為韌皮裏的毒性物質經過堿蒸煮之後還能否剩下目前尚未見研究證實,也有學者認為狼毒紙的這一特性很可能跟高原缺氧有關,並不一定是毒性的功勞。
在藏區,過去曾有很多紙坊使用瑞香狼毒製紙。但隨著現代造紙工業的衝擊,手工製紙越來越邊緣化,僅有少數代表性的紙坊還在堅持傳統的手藝。這類紙張常被用於抄印佛經,人們相信隻有采用有毒的狼毒草和聖潔的雪山融水製成的紙張才是最聖潔的,隻有這種聖潔的紙才能用於抄印神聖的經藏。
藏文佛經《三傳密經》 13世紀初抄本
尼木藏紙
尼木藏紙主要是指尼木縣塔榮鄉雪拉村的傳統藏紙工藝,所以也稱雪拉藏紙、藏尼紙、尼木毒紙。雪拉村有著非常悠久的造紙史,這裏曾是著名的造紙村,興盛時幾乎家家戶戶造紙。因距離拉薩較近,尼木藏紙在曆史上多供給寺院抄印經卷,以及政府文檔、卷宗和日常書寫等用途。後來隨著現代造紙工業的衝擊,尼木藏紙幾經波折,逐漸衰落,目前僅有個別紙戶依然堅持傳統的製紙手藝,已成為當地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尼木藏紙的澆造過程
從工藝上看,尼木藏紙雖跟其他傳統藏紙大致類似,亦有不少獨特之處。挖取的狼毒根經清洗幹淨之後,用鐵錘或石頭捶打,剝取根皮,撕成細絲,加土堿或純堿蒸煮後,捶搗成漿。勻漿過程跟金東藏紙略有區別,一般在陶罐裏進行,用雙手飛快地搓動一頭帶有葉片的木棒,使紙漿分散均勻。紙張成型采用澆紙法,常在小水池中操作(現在也有在水槽中操作),澆造成型後放在陽光下自然晾曬幹燥成紙。
尼木藏紙的“打漿”(分散)和揭紙
精工細作的尼木藏紙紙質細膩平滑、堅韌厚實,尤其在經過砑光和加工之後,更是光澤可鑒,點墨如漆,非常漂亮。尼木藏紙如今還保存有靛藍染色、羊腦煙灰塗布等傳統的紙加工工藝,非常具有研究價值。近年隨著古籍保護工作的開展,各文博單位對修複用紙的需求日益提高,尼木藏紙也在開發專用於藏文古籍修複的紙張,為使更多的藏文典籍傳承延壽貢獻力量。
老藏紙的紙墨效果
德格藏紙
德格藏紙的名稱跟德格印經院關係密切,印經院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的更慶寺,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卻吉·登巴澤仁創建,是藏區三大印經院之一。由於印經需要大量紙張,舊時曾由印經院所屬的大量造紙差戶專門製紙供應。這些紙張除供印經以外,還供土司府書寫公文,僧侶的書寫紙以及印刷風馬的“嘛呢紙”。
德格印經院
德格印經院在六七十年代一度停止印經,藏紙的生產也隨之中斷。後來恢複印經時因無專用的藏紙,改用雅安和夾江的書畫紙,直到90年代末才逐漸恢複傳統狼毒藏紙的生產。
忙碌的印經現場
根據有關學者的考證,恢複後的德格藏紙製作工藝傳統而精細,有一些工序還比較先進。比如德格藏紙也有撕皮成絲的工序,加堿(據說傳統工藝為草木灰)蒸煮一次的皮料經捶打成漿後,還會進行二次蒸煮。在傳統手工紙的製作工藝當中,二次蒸煮是一種比較先進的製漿方式,能使蒸煮過程更加充分,製成的紙漿更加精細潔淨。經過二次蒸煮的紙漿放在酥油桶中分散均勻,後以澆紙法成型,並在日光下晾曬幹燥成紙。
澆紙過程
由於恢複後的德格藏紙產量十分有限,以前藏紙主要用於印製經書,現在則隻能用於德格印經院藏一些版畫的印製,如佛像、灌頂用圖案、風馬等,尚無法滿足抄印佛經的大量需求。
藏文佛經
迪慶藏紙
迪慶藏紙主要是指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裏拉縣的小中甸、尼西、德欽一帶的傳統藏紙。作為傳統的藏族聚居區,這裏保存了原生態的藏族文化和藏紙工藝。尤其小中甸曆史上曾經是香格裏拉地區的藏紙生產中心,當地著名的造紙村搶朵過去就叫紙坊塘。據說麗江版的大藏經就是在小中甸刻印的,用的也是當地生產的藏紙。滇西地區多民族融合交流,不同的製紙工藝也互相影響和借鑒,迪慶藏紙不僅以瑞香狼毒為原料,也會用到一些蕘花類的韌皮,其製紙過程也跟東巴紙有很多相似之處。
藏文佛經
迪慶藏紙在50年代一度停業,直到近些年才逐漸有人籌劃恢複。其製作工藝跟前兩種藏紙略有區別,清理幹淨的狼毒根皮和蕘花韌皮被撕成細絲,放入鐵鍋內加入草木灰蒸煮。公號前幾期文中提到東巴紙用草木灰蒸煮,而金東藏紙、尼木藏紙和德格藏紙都是用土堿或類似的草木灰汁蒸煮,迪慶藏紙加草木灰蒸煮這一過程更接近同地區的東巴紙。不僅如此,在蒸煮之後的捶打工序中,迪慶藏紙也是在石臼中舂搗,然後用酥油桶分散,跟東巴紙非常相似。紙張成型采用澆紙法,在可分離式的紙模中製成濕紙頁,然後將濕紙頁反貼在木板上晾曬幹燥。整個工藝過程幾乎是東巴紙的翻版。
石臼舂搗
跟其他狼毒藏紙一樣,迪慶藏紙的主要用途也不外乎抄印佛經和公文書寫。據當地的老紙匠回憶,舊時紙戶所製藏紙多用於上交賦稅,餘者在當地銷售,也有遠銷到西藏的。在迪慶的鬆讚林寺和東竹林寺目前仍保存有大量使用迪慶藏紙抄印的佛經,當地的文博機構乃至民間也收藏有大量的藏紙類契約公文。
砑光打磨後的狼毒藏紙,細致堅滑
一組老照片
文末放一組關於藏紙的老照片吧。1938年,西藏江孜,F. Bailey Vanderhoef 和 Wilbur L. Cummings 途徑江孜附近一個小村莊時,看到村民們正在熱火朝天地製作藏紙,於是拍下這麽一組珍貴的照片。照片中有雙人腳踏的捶打設備,有女同胞用半人高的酥油桶打漿,還有依溪而坐沿水溝澆紙,展現的場景非常有意思。
往期文章鏈接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