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25)
磚硯是指以古磚為材料刻製的硯台。傳世的磚硯多為秦磚、漢磚、晉磚,以澄泥法製成。這些年代久遠的古磚因質地堅密細潤,宜用於製硯。
史書記載,用澄泥法造磚瓦,始於秦漢,興於三國,曆經兩晉南北朝,曆時久遠。秦漢時期,帝王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陵墓等所用磚瓦由官府督辦,專門加工燒造。經過精心淘洗泥土,並采用澄泥工藝,燒製出的磚瓦堅實細膩,因而為製硯的好材料。
清代朱棟在《硯小史》中說:“阿房宮磚硯為蜜臘色,肌理瑩滑如玉,厚三寸,方可盈尺,頗發墨。”
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家建築所用的磚瓦更加精細,如三國時魏國曹操建造銅雀台,所用磚瓦、土料經過澄濾,加拌胡桃油、黃丹、鉛、錫等添加劑燒製,質地非常致密,堅實如鐵,不易破裂。用之為硯,細膩光潔,不滲水,發墨好,勝於當時陶硯。唐宋時期,秦磚、漢磚、晉磚大量出土,文人雅士看到這些磚塊古意盎然,堅細耐磨又取材方便,稍加雕琢,即成佳硯。磚硯由是開始出現。清中晚期直至民國初年,金石考據之風盛行,許多文人對與銅器銘文、石刻文字等古文字情有獨鍾。那時古磚出土量少,而嗜磚硯者甚眾,所以價格昂貴,有時一磚值數十兩銀子。他們不惜重金搜購,磨刻成硯,竟成風氣。有的人甚至將自己的書齋題名為“古磚硯齋”。阮元、張廷濟各蓄漢晉八磚,取此意名其齋館,一曰“八磚吟館”,一曰“八磚精舍”。
近代書畫大師吳昌碩十分喜歡磚硯,其書齋收藏磚硯甚多,曾作詩曰:“缶廬長物唯磚硯,古隸分明宜子孫。賣字年來生計拙,商量改作水仙盆。”民國時期曾任總統、世稱海內藏硯第一人的徐世昌,八方收集古磚硯,也曾雇請硯工,將其所藏古磚瓦琢為硯台。清宮藏硯中最早的是漢硯,《西清硯譜》將古磚瓦硯列為硯林精品。卷一列的是漢瓦硯,卷二列的就是漢磚硯,共四方,分別為:漢磚多福硯、漢磚石渠硯、漢磚虎伏硯、魏興和磚硯。
若論清代以來諸名家士人中最好磚硯者,恐怕要數晚清陸增祥所。陸著有《八瓊寶金石補正》一書,著錄磚文一百七十餘件,並將多數收藏的古磚都刻成磚硯。他可謂清代蓄磚之集大成者,其宅院“千甓亭”,藏古磚千塊,磚上刻有古代紀元、地理官製、姓氏等資料,花紋別致,字跡奇肆,其所著《千甓亭古磚圖釋》亦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最初作為建築構件的磚石,經過千年歲月的洗禮、曆史興衰的變遷,氣息高古而淳樸。尤其皇宮及高等級墓葬所用之磚,大都有圖案、文字或年款等圖飾信息,其上圖案文字表現獨特,別具古樸與裝飾美感。磚的兩側或背麵多有模印,或為紀年等信息文字,用於記錄製造年代、地點、製作者姓名;或為吉語銘文,保佑子孫後代吉祥如意;亦有人物形象等圖案紋飾,刻畫線條生動簡約,也包含著豐厚的曆史與文化意涵。因古磚硯兼具欣賞與考古價值,常為文人墨客所好。
現存世的古磚及磚硯以漢、晉為最多。古磚造型有長方、正方、扇形等,圖案紋飾可分為二類:一為紀年銘文磚,記錄營造建築的朝代、時間,如:東漢“永元八年”“永和九年”,三國吳“甘露二年”“寶鼎三年”,晉:“永嘉元年”“義熙八年”等;銘文主要為吉語,如:“大吉富貴”“大吉千秋”“萬歲不敗”“萬世不敗”“萬壽無疆”等。二為畫像磚:多采用淺浮雕線刻的技法表現人物等形象,有道教、儒家、佛教、神話等相關題材,如:“鱗身伏羲”“蛇軀女媧”“東王公、西王母”“觀音佛像”等;另外還有傳統故事、現實生活,包括農耕、騎射、忠臣孝子、曆史人物、建築園林、草木禽獸等複雜多樣的題材。磚石上刻畫精美的文字與圖示不僅極具藝術和曆史價值,也包含著先人對宇宙萬物的理解與觀念。
磚硯常以古拙大方、簡潔明快的風格為人稱道。但就實用意義來說,磚硯並不一定比傳統的“四大名硯”更為出色。多數情況下,喜愛磚硯的人們並非十分重視其使用功能。就紋樣風格來說,磚硯也與傳統名硯的細膩質地和精工細雕全然不同。但對喜愛磚硯的人們而言,他們多並非看重其使用功能,恰是磚硯獨有的高古質樸之氣與其上圖飾文字的豐厚意味,更能滿足其懷古情結,可作雅玩之物。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