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2)
印章總的名稱主要有璽、印、章、印章、印信等,後世還有記、圖書、寶、關防等異稱。分別說明如下:
一、璽。
早期的印章稱為璽。它的字形寫作木(圖1),後來加上金旁或土旁,寫作【左金部首右上“人”右下“小”】、【左土部首右上“人”右下“小”】(圖2-3),也有寫作鈺、【左“全”右“耑”】等形的,變化很多,詳見吳大瀓《說文古籀補》及丁峰《說文古籀補補》兩書。那時的璽,人人通用,並無等級的差別。應劭《漢官儀》:“璽,施也,信也。古者尊卑共之”(孫星衍校集本卷下)。這話說得對。諸家印譜收錄各種形式的私璽與官璽,特別是私璽,數量不少。
自從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統一帝國,規定“璽”是天子專用,臣下隻能稱為“印”。璽與印開始有等級的差別。同時,用印章來表征統治階級法權的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也在那時確定下來。
衛宏《漢舊儀》卷上:“秦以前民皆佩綬(疑有誤字),以金、銀、銅、犀、象為方寸璽,各服所好。自秦以來①,天子獨稱璽,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秦代皇帝玉璽原物,後世不傳,《漢舊儀》同卷載:“皇帝六璽,皆白玉螭虎鈕,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這是漢代製度,是由秦代製度發展而來的。
從這裏我們可推想秦代玉璽已明著“璽”字了(圖4)。漢代官製基本上沿用秦代,但諸侯王這一級是秦代所無,他們的印章也稱璽。《漢書•百官公卿表》:“諸侯王金璽【左上“幺”“幸”右上反文旁下“皿”】(綠色)綬”。傳世銀印有“淮陽王璽”(圖5),封泥有“菑川王璽”(圖6)、“河間王璽”,都是諸侯王用璽的實例,其字從土,爾聲②,或從玉,爾聲。從玉的與現在的楷書基本相同。
璽的名稱,曆代帝王一直沿用不廢。
二、印。
甲骨文、金文都曾有過“印”字,上麵說過,它是“抑”字的初文,不是印章的印。丁峰《說文古籀補補》印字注:“古璽工師之印,係山東出,……陳簠齋(介祺)謂工師是齊官。按印文作“工師之印”(圖7),篆文仍是六國文字,而用印不用璽”。可見春秋戰國時代也曾用印的名稱,但不普遍。
秦漢時代一般官印通稱“印”。《漢書•百官公卿表》所敘自丞相以下官名、職掌及所用印章,如丞相太尉,皆金印紫綬,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綬,比六百石以上銅印黑綬,比二百石以上銅印黃綬。基本上是秦代舊製③。傳世兩漢宮印明著“印”字者,如“關內侯印”(圖8)、“部曲將印”、“軍司馬印”(圖9)、“巧工中郎將印”以及縣令、縣長等印,所見不少。直到解放前為止,各時代的正式官印,一直著一“印”字,不曾改變。
三、章。
兩漢官印也有稱為“章”的。傳世銅印如“廣武將軍章”(圖10)、“牙門將之章”、“宗正偏將軍”,封泥如“禦史大夫章”(圖11)、“武都太守章”等皆是。
四、印章。
連稱“印章”,始於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傳世漢銅印有“校尉之印章”(圖12)、“偏將軍印章”、“牙門將印章”,封泥有“丞相之印章”(圖13)、“大司空印章”等。官私印文用“之印”兩字的,其中“之”字是為了填足字數。連用“印章”兩字,也是為了填足字數。《史記•孝武本紀》太初元年“更印章以五字”。《集解》:“漢據土德,土數五,故用五為印文也。若丞相曰‘丞相之印章’,諸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者,以‘之’足也”。丞相、校尉都隻二字,所以加“之印章”三字,填足五字。牙門將三字,或用“之章”二字填足,或用“印章”二字填足。“陰陽五行說”是漢代人思想的特點,反映到政治上、學術上、生活上,不一而足。印章用五字,便是一例。
五、印信。
古璽文或稱某官“信【左“金”部首,右上“人”右下“小”】”。漢代皇帝六璽中其二便稱“信璽”。漢、晉、南北朝私印亦有稱“信印”的,但很少見。稱某某“印信”的最常見,多屬朱文(圖14)。
六、記。
印章或稱為記。傳世唐代官印如“大毛村記”(圖15),宋代如“永定關稅新記”皆是。也有稱為“朱記”的,這是說明用朱紅印色鈐蓋,以別於墨印。傳世唐代官印有“薊州甲院朱記”,宋代有“輅馬廄門朱記”(圖16)。以上各印皆見《貞鬆堂隋唐以來官印集存》與《唐宋以來官印集存》。清代官印,“文職佐雜及無兼管兵馬錢糧武職官,用木鈐記”(見《清會典》)。直到解放前,有些小機關的公章還沿用“鈐記”的名稱。
七、圖章。
都穆《聽雨紀談》:“前代有某氏圖書之記,惟以識圖畫書籍。今刻私印亦曰圖書,誤矣”。從鑒藏圖書印記而誤稱印章為圖書,由來已久,現在人們口語上還有這樣稱法。從這一稱法而轉化的,則有“圖章”、“圖記”。如周亮工《印人傳》標題有《敬書家大人自用圖章後》、《書鈿閣女子圖章前》……,通人也所不免。
八、寶。
王厚之《漢晉印章圖譜》收錄“中山王寶”四字白文小玉印 (圖17),未知何代物。印章稱寶,始見於此。皇帝用璽,唐武後改稱為寶④。從此以後,曆代帝王所用的璽,或稱寶,或仍稱璽。
九、關防。
明太祖因官場使用預印空白紙作弊,議定用半印辦法,兩相勘合,以嚴關防。這種兩合的半印就稱為“關防”。後來勘合製度已廢,有些不是正當設置的官員,其印信就稱關防,仍用長方形,但文字是完全的(圖18)。直到解放前,還沿用這個名稱。
①“自秦以來”通行本《漢舊儀》作“漢以來”,今據蔡邕《獨斷》所引改正。
②說文璽字本篆從土作璽,是由【左“土”,右“爾”】字轉化來的。
③《漢書•百官公卿表》:“秦兼天下,建皇帝之號,立百官之職,漢因循而不革,明簡易,隨時宜也。”
④見《新唐書•車服誌》。
責任編輯:朱小雨、易曄
轉自西泠印社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