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2)
《乙瑛》、《禮器》、《史晨》、《曹全》、《張遷》、《熹平石經》耳熟能詳。
漢隸的風格,論外形有扁有長,論起筆有圓有方;論姿態神韻,有雄渾瘦硬,有委婉優雅……
然而有塊漢碑迥異於經典漢隸,放在漢碑當中,可謂“調皮”——
這塊碑就是《祀三公山碑》,全稱《漢常山相馮君祀三公山碑》,俗名《大三公山碑》。 東漢元初四年(公元117年),立在今河北省元氏縣西北三十裏封龍山上。
《祀三公山碑》是極有學術價值的碑刻,它在書法上最大的特點,是篆隸相兼,結體介於篆、隸之間。它把大部分篆的弧形掰直,而又沒有明顯的蠶頭燕尾。而這,正是篆刻的常用方法。
龔望先生在1968年曾通臨此碑,並在落款中說明臨寫的要點,很有意義。
下麵就來看看龔老先生的《祀三公山碑》臨本:
龔望先生在落款中說:楊淮表、石門頌、大三公、裴岑、 戚伯著等,皆隸之最精者,然必熟於兩京印篆,然後作此,氣息方濃,否則必枯燥無味。
這是龔望先生自己的領會,算是一家之言,但有個道理是大家通用的:學書必須廣開眼界,若就某碑寫某碑,就某家寫某家,一定會越寫越淡,豐富不起來。
龔望(1914-2001),字作家、迂公,號沙曲散人,天津市人。學識淵博,於經史、金石、詩詞、訓詁多有研究,嗜文物,精鑒賞。擅長書法,諸體皆能,尤精於於隸書。初從《張遷碑》入手,繼涉《曹全碑》、《禮器碑》、《封龍山頌》、《開通褒斜道石刻》、《萊子侯刻石》、《朱君長題字》等碑刻,尤好摹《石門頌》 .
文章源於網絡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