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篆書之詠
學篆通古,乃知文字。漢字初萌,肇自石器。象形指事,賦以圖形,史載倉頡,博采眾美,合而為字。殷商甲骨,揭古字謎。宣王太史,籀著大篆,銘鑄鍾鼎。昔秦皇,掃六合,統天下,同文字,李斯小篆,古字造極。
學篆通源,乃知五體。蔡邕論篆“處篇籍之首目,粲粲彬彬其可觀,摛華豔於紈素,為學藝之範閑”。篆開先河,乃有隸、楷、行、草諸體。書道漫漫,墨客萬千。學篆起步,通古達今,過關隘,越城壘,眺樓台,識烽燧,登攀書之雄關。
學篆通道,乃知氣韻。甲骨謹嚴肅穆,金文依勢生態,石鼓渾厚雄強,盟書縱橫生趣,簡牘帛書隨性率意。書寫鍥刻,應物賦形,姿態飄逸,不拘一格。觀其氣,恢宏若曙光之噴薄;品其韻,天成若嬰兒之初啼。
唐代隸書《石台孝經》
隸書之詠
學隸通本,乃知其肇。書之有隸,始生於篆。“隸書者,篆之捷也”。古籍有載:秦獄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於雲陽獄,增減大篆體,去其繁複,始皇善之,出為禦史,名書曰隸書。星移鬥轉,隸隨漢興。
學隸通變,乃知其貴。隸貴在變,變篆自變,為捷為用,古隸、秦隸、漢隸、清隸,衍生幾度,包孕自我,催生古字之立新,再生華夏文字法書之天地。“隸變”昭昭,彰顯其道,變則彌久,通則不乏。
柳公權 楷書
楷書之詠
學楷通脈,乃知其初。楷萌於漢,興於魏晉,盛於大唐。鍾繇創楷,二王領軍,太宗弘文,書法取士,歐虞顏柳,唐楷聖傑,一代新風,萬世師表。後世書家,幾欲越唐,呈領風騷。
學楷通靜,乃知其功。楷乃靜為,致虛守靜,澹泊清心,紅塵滾滾,世事紛紛,作楷入靜,物我皆盡。靜乃歸根,知常如明。神似挾飛仙以遨遊,誌若抱明月而長終。
米芾《淡墨秋山詩帖》 紙本 行書
行書之詠
學行通宗,乃知其聖。行書之體,始於後漢,書論有記,劉德升造。行隨楷起,代有聖跡。東晉羲之,書壇稱聖,《蘭亭集序》,書中冠首。盛唐魯公,別開天地,《祭侄文稿》,不分伯仲。北宋蘇軾,創法尚意,《黃州寒食帖》,世傳為佳。後世眾家,燦若星河。
學行通簡,乃知其活。行書如行,務簡務活,相間流行。簡則點畫連筆,如高峽飛瀑,形斷而意連;活則結體取勢,如行雲流水,揚波而礪藝。簡活趨時,藝乃更新。
張旭《肚痛帖》
草書之詠
學草通史,乃知源流。草書之先,稱之曰“槁”。屈原創槁,乃為草篆。草之流興,始於東漢,張芝崔瑗,草稱時最。魏晉章草,學者宗之;二王今草,曆代尊之。盛唐之音,狂草崛起,張旭懷素,激顛激狂,豪放縱逸,世稱草聖。清初草傑,青主斯覺,再展風姿。
學草通妙,乃知法度。書體之美,草至為奇。其形態異,如畫圖之燦爛;其氣韻美,有樂音之和諧;其意象新,若舞蹈之傳神。師自然之妙,運筆穩健疾風掠草;取自然之勢,節奏跌宕餘音繞梁。大巧若拙,拓魏晉法度;天趣自然,開時代新風。
奇哉,草書!善哉,草書!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