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9)
北宋詩人陳師道雲:“學詩如學仙,時至骨自換。”
詩非易事,亦非難不可為。喜聞國學日益複興且四海流播,有誌於詩學者躍躍欲試。此乃家國民族之幸事!
人生一世,或樂或憂,各有胸次。遇人感事,往往意欲一吐而後快,豈能默默自吞,而無雅聲相和哉!
日前應邀在某跨藝術活動上作有關藝術與人生之短講,後得“秦王視覺藝術畫室”王兄贈詩,並囑予修改。詩雲:
吟罷雋永書古樸,尹兄墨筆當驚殊。且看紅生滾滾過,唯聞清泉潺潺流。
首先,深謝王兄美意,詩中所言,雖欣猶愧難當,但引以為鞭策砥礪。其次,就詩論詩,此中詩韻和格律皆可商榷,故生發此文,借以簡述絕句常識,敢冀普及於習詩者。
簡言之,近體詩分“絕句”和“律詩”兩大類(請參閱拙文《香穀詩話-古風,近體詩及書法》)。常見的形式有五言和七言,四句稱為絕句,四句以上者稱為律詩。即:五言絕句,簡稱五絕;七言絕句,簡稱七絕。七言律詩亦稱七律。
尹思泉《溪竹亭甲午詩扇》
學詩宜先學絕句(且不談古風體),因為篇幅短,格式上容易入手。
五絕隻有二十字,如:
鳴箏金粟桂,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
時時誤拂弦。
--李端《聽箏》
句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七絕二十八字,如:
江南海北長相憶,
淺水深山獨掩扉。
重見太平身已老,
桃源久住不能歸。
--劉長卿《會赦後酬主簿所問》
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多倫多“我愛多元文化”巨幅牆報
要領一:
詩必須押韻,分平聲和仄聲,即平仄。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有詩韻譜和詞韻譜,初學者必備;即使經常寫詩者也需備查閱。詩韻窄,詞韻寬,姑且不論。
今人學詩須留意今韻與古韻的區別,現代漢語中很多陽平(第二聲)的字,在古漢語中屬於仄聲,例如“梅蘭竹菊”,四個字今韻都是平聲,而“竹菊”在古韻是仄聲,不容馬虎率意。
要領二:
詩須合律,即合平仄。
什麽是平仄?就是規矩方圓,是陰陽結合,是男女搭配,就像螺紋和螺母,需環環相扣,嚴絲合縫,不然就散落不粘。這也是詩法,是晉唐時期對格律詩的硬性規定。現代人懂不懂詩,會不會寫詩,由此可見一斑。
上麵列舉的句式是格律形式之一,其他諸多形式,在此不作贅述,學詩者需自下苦工,順藤摸瓜,逐漸認識。
要領三:詩貴在意境。
區區二十餘字,要言簡而意長,所謂詩中有畫,亦仿佛書法筆短而趣長。學詩應善於遣詞造句,避免使用成語。至於詩意深淺,有賴於個人修養造化,別人不能教。要勤讀多練。
值得提醒的是:詩以通會為要,倘若偶然平仄不諧,可用拗法,或可勉強稱之為古風;假如不押韻,則隻是說話,不能稱作詩。
學格律詩如果說有捷徑,便是從練習撰寫對聯開始。因為上下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互換。如《文學城》詩友秦照兄留贈我的一幅聯語:
提筆不書心外事,
行文怎侃字中情。
這樣的句子一讀便知是詩語。
尹思泉草書詩扇
那麽,回看王兄之作(此處不論詩意,隻談格式),存在兩個問題
一方麵,韻不統一,依照“二四六分明“的法則,第二句尾”殊”與第四句尾“流”,不在同一部韻上,所以說不押韻,需要確定用某一部韻。
另一方麵,不合律,平仄混淆,像一堆亂麻,亟待分辨,使其中規中矩。
茲按原詩意思,拘用原辭,試以仄聲起句,擬“七虞”韻,調整如下:
詩味雋長書風古,
尹兄筆墨令驚殊。
且看滾滾紅塵過,
唯向清泉聽串珠!
2016年10月27日寒雨無球, 尹思泉草擬於北美漢墨堂國際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