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書法的最高境界:古、雅、靜、正

(2016-05-12 06:51:19) 下一個


書法作品的創作,不僅影響人們對書法的欣賞,更是作品是否值得收藏的關鍵因素。因此, 書法創作中所遵循的“古”“雅”“靜”“正”,是書法作品是否具有欣賞及收藏價值的基礎。

        宋曹在《書法約言》中說:“學書必以古人為法,而後能悟生於古法之外也。悟生於古法之外,而後能自我作古、以立我法也。”

        入古就是要紮根傳統、深入學習古人書法。不僅要懂得古人的筆法和墨法,更重要是要通過臨摹、體會並融會貫通,用心去體悟書寫之道和自然之道。這些都要經過大量的臨摹,技法訓練並用心體會才會有所得。從側麵體現出書家對傳統書法藝術的學習態度和掌握的深度、廣度。

 


 

        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概括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誌,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書法有雅俗之說。黃賓虹也曾說“藝有百病,常病皆可醫,唯俗病難醫”。書法如何達到雅的境界?我以為無外乎三條途徑:一曰做人,二曰讀書,三曰追摹古賢。

        所謂做人,也就是古人所說的修身。所謂讀書,古人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此,可能有不善書法的讀書人,但決沒有不讀書的書法家。書法是一種以漢字為載體,以筆墨為手段,以性情為靈魂的藝術形式。因其具有極強的民族性,所以更注重傳承。未有不臨摹古人而成書法家的,不古必不雅。也體現了一個的修養與層次。

 


 

        王筠句讀:“采色詳審得其宜謂之靜”。審美之“審”字的本義是——色彩思維,或視覺思維。因此,“靜”的原意不是安靜,而是:色彩安排很合理,很有章法。靜的本意是不爭,不爭則能知足常樂。不爭意味著不貪求名利,順守自然。

        “靜”的引申義是指一種悠遠的境界,寧靜可以致遠,可以獲得智慧靈感;一個靜字,蘊含了古人圓融通達的智慧,更讓我們感念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哲人雲:“有求皆苦,無欲則剛”,如果能不爭,心就能靜,靜是一種安詳平和之態,是一份怡然自得。所以古人讚賞:靜居則安。這大概也是養生學主張的觀點。體現了人處世的一種泰然心境。

 


 

        唐柳公權有“心正則筆正,乃可為法”之說。歐陽修以為:“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正,也是現在所倡導的正能量,是中國書法的靈魂。學習書法,當以陶冶性靈為宗旨、以正本清源為要義,立正義、揚正氣、弘正法、見正藝、行正道。也是書家社會責任感與曆史使命感的集中體現。

轉自:書法頻道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