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吳冠中

(2016-03-21 06:54:53) 下一個

 

吳冠中 1974年作《初春》---- 畫麵主要表現了群山映襯下的幾株白楊樹,在初春乍暖還寒的時節煢煢孑立於天地間,既是一件風景油畫,其實也可以看作是一件具有人格傾向的寓意作品,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畫家純真淡然的審美理想。

 


烏篷船,聽雨眠,一蓑煙雨枕江南。

 


 吳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於油畫風景創作,並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

 


作品《天鵝湖》

 

吳冠中長期在油彩和墨彩的互補兼作中探索,終生探索中西藝術結合之路,他的畫也呈現了新的麵貌,漸漸從長於狀物向偏於抒情過渡,厚實濃重也漸趨明朗與空靈,有著全新的審美取向、情趣和氣質。

 


作品《春到江南》

 

 整個畫麵由點、線、麵組成了一幅典型的早春江南景色。畫風用筆簡練,而曆史的悠遠、鄉情的祥和、生活的美滿與自然的生機撲麵而來。

 


油畫 《睡蓮》 

 

吳冠中說“自己作畫,一向探索形式之美,但同時竭力追求意境。”。絕佳的色彩之比,靜而不俗,鮮而不豔,蘊淡的畫境可以明顯看到吳氏水墨畫探索初期東西方藝術觀念融合的形貌。

 


作品《江南水鄉》

 

1990年作。生長於江南水鄉的吳冠中,始終對黑瓦白牆的江南民居有著特殊的感情。他的很多以江南水鄉為題材,畫麵充滿詩意,他特別重視點、線、麵的結合與搭配,在畫麵的點滴中流露出他濃濃的鄉情與對形式美的追求。進入晚年的吳冠中下決心做好兩件事:第一,撇開那些滿意之作;第二,毀掉那些不滿意之作。近年來他幾乎是一邊作畫,一邊把不滿意的舊作毀掉,盡管他的話在市場上寸紙寸金,但藝術是藝術家的宗教,以徹底的虔誠麵對神聖的藝術,用吳冠中的話說:“絕不讓謬種流傳!”

 


【 吳冠中 《峽穀》 】鏡心,紙本設色,66×48cm

 

此幅畫於1984年,是吳冠中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台灣廣播三十周年”而畫的佳作。作品以其流水的潺潺帶給讀者觀感的愉悅,同時以江流中不可避免的巨石象征了發展道路上無法繞開的困難-持續了30周年的對台廣播自然是一個充滿困難和變數的過程。

 


作品《江南春》

 

吳冠中作品蘊含了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意境,亦體現了西方藝術傳統的造型,成功將中西藝術兼容並蓄,構成鮮明獨特的風格。

 


吳冠中 水田2002年 墨彩 76 × 70 cm 

 

如鏡子的水麵色調變化極為微妙,冷暖傾向難於言傳。如色彩單調,則線組織雖完整,也隻追隨了版畫效果而失油彩之特色。胸中已伏龍蛇,但繪畫還須從色調開始,先鋪色。鋪滿了油彩的畫麵難於用色彩勾勒,我多半是用大筆扁側著將色切入畫麵,如一經塗抹,翻動了底色,則將無法收拾。在水田中作油畫寫生,難於找到安插畫架的立足點,何況在窄窄的田埂中尚需搬動貨郎擔式的畫架,確乎極為不便。或者索性揚棄水光天色之色彩變化,既避免了滯凝,且更著力於發揮線之盤旋與疏密,當又可創造另一番境界與腔調,這便是我經常將油畫水田移植進水墨的初衷。

 
吳冠中 《江村》 紙本設色,69×138cm,1991年作 

 

這幅作品充分體現了“點線麵,黑白灰,紅黃綠”的吳家作坊風格。吳冠中用繪畫形式中抽象的結構美去營造自己作品的意境,他捉住了江邊村莊安靜空幽的意蘊賦予了其獨特的抽象藝術語言,產生強烈的視覺美感。

 


吳冠中 作品《雲南印象》

 

作於70年代,明顯有偏繁、偏濃、偏具象的筆法特點,描繪的是雲南鄉村景象,以濃墨赭石描繪連綿不斷的房屋,以綠色描繪成片的田野,整幅畫麵以暗淡的色彩為主調,然畫家又在中間繪一條白色的溪流,提亮了畫麵的色彩,與畫麵邊角的留白遙相呼應,使整個畫麵充滿了靈動感。

 


吳冠中 作品《家》

 

吳冠中語錄:“所謂作品,真偽參半,有虛張聲勢的,有扭捏作態的,有唬人的,有令人作嘔的,當然也有頗具新意的,敏感的,但往往推敲提煉不夠,粗曠摻雜粗糙,奔放墜入狂亂,扣人心弦者少見,標新立異的生存競爭中似乎不易聽到藝術家寧靜的心聲。”

 


吳冠中《江南人家》 

 

岸上白牆黑瓦的民居,用彩色和黑色錯落地點出,強調了一派和諧而靜謐的江南景象,整幅畫將西方的材料技法和東方審美的內涵和韻致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

 


吳冠中 作品 《柳塘金魚》

 


吳冠中 《魯迅詩意圖》 紙本設色,68×56cm,1987年作

 

該畫為展現江南白牆黛瓦的題材,因左上角的題詩而別有一番韻味。“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吳冠中借喻了魯迅筆下的“小樓”,表述自己躲進藝術殿堂,走南闖北,上下求索的情懷。

 


吳冠中 《江南水鄉》 立軸,紙本設色,43×68cm 

 

吳冠中綜合了西畫與中國畫之精髓,用筆簡練,後期作品常喜以點、線、麵造形,創自己獨解,詮釋自然之美。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相似在漁歌。”-----(圖:吳冠中)

 


吳冠中《四川水田》

 

七十年代後期,吳冠中將此題材移入水墨創作,他自謂“揚棄水光天色之色彩變化,既避免了油色之滯凝,更著力於發揮線之盤旋與疏密,當可創造另一番境界與腔調,這便是我經常將油畫水田移枝進水墨的初衷。”本幅構圖尤其大膽,整體空間協調均衡,墨色重沉,極見畫家用心之巧妙。

 


吳冠中 作品《水鄉》

 

吳老的很多作品都以江南水鄉為題材,畫麵充滿詩意,他特別重視點、線、麵的結合與搭配,在畫麵的點滴中流露出他濃濃的鄉情與對形式美的追求。

 


吳冠中 作品《湘西水田》

 

吳冠中最鍾情的是江南水鄉,他特別強調點、線、麵的結合與搭配,線條潤滑而富有變化,線與線之間律動,情韻自然。其畫多用墨點或色點,使無數個點構成塊,與線形成對比關係,大小、疏密協調而講究意境,遊走於具象與抽象之間。

 


吳冠中 作品《太湖之畔人家》 

 

款識:太湖之畔舊家鄉,白發遊子苦思量。吳冠中 九二。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首白居易之詩總能把人們思緒帶到風景如畫的江南。吳冠中先生水墨江南作品似乎特別鍾意空白的效果,帶點飄逸空靈之感,“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三四月,正是江南踏春時。

 

吳冠中的作品《自家春色》

 

他以極其抒情和浪漫的構想勾繪出人們心中那朵嬌豔動人之花。她是那樣真實,又如此奇妙,沒有人能夠說出她的名字,就像詩意的生活,也許除了自己別人無法領會。

 

吳冠中 1981年作《阿爾太的白樺樹》

 

吳冠中於1980年第十期《美術》雜誌上的論文《關於抽象美》,提出“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在這幅畫裏,在把握物象的形體的同時,畫麵被拆解成各種形態意味深長的點、線和麵關係。

 


吳冠中 作品《山村晴雪》

 

《山村晴雪》畫中簡潔而不乏單調的構圖,以一個簡易的小山作為畫的背景,前景以小屋、樹木、小溪和農田,抓住了山村的主要特征,以精湛的油畫繪畫技法,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完美的山村景像,有一種和諧、優美、明麗的東方韻味。

 

來源: 文心畫坊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