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痛點 | 反手截擊不再怕!

(2016-02-17 06:11:47) 下一個

 

 網球派
 
 

 從教練的角度來看,截擊的教學似乎相對簡單一些。一般每個選手在底線抽擊時,你都能發現他們握拍、姿勢、甩臂甚至轉肩的不同之處——甚至世界頂尖選手也不例外。相比之下,截擊技術就單調和類似得多了。這正是這篇文章所要談的,高手截擊技術的共通點。

 

第一部分:握拍

 

  除了一些上了年紀的老教練,沒人還會堅持要你在截擊時使用基本的東方式正反手握拍姿勢。現在,人們已經逐漸發現,大陸式握拍是目前世界頂尖選手不二選擇。

 

 

 

第二部分:反手截擊

 

 

  當拉夫特和桑普拉斯打算進行一次反手截擊的時候,他們都會以一個上體的轉動動作來開始。兩個選手在移動時都是側身迎球上網的。在拍頭舉高時,不握拍的手支撐著拍頭。雖然這些選手的技巧都很純熟了,但他們仍然通過限製揮拍幅度來保證擊球的質量和連貫性。

 

世界頂尖選手都明白一點:截擊後球的落點很重要,良好的深度和位置比擊球的力量更重要。發力的球的確很漂亮,但這是在球沒有失控的情況下。我的另一個觀點就是:在如此快速的節奏下,要使擊出的球兼有力量和落點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限製揮拍幅度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對於那些全場型選手來說,要減少由於截擊下網導致的主動失誤。

 

 

  觀察一下拉夫特和桑普拉斯網前截擊的共同之處吧。

 

第三部分:截出落點精確且帶控製的球

 

 

 

  我們比較一下休伊特、桑普拉斯和拉夫特的截擊。三個人的動作的相同之處是很多的。他們都是側身迎球,與網或球的目標落點成90度角。

 

三個人都壓低身體並且整個切的動作完美無缺。他們這樣做是很有道理的。當然,削球能增加球的旋轉,造成球落地後基本不彈起而使對手無法回球。但切的動作有很多無可比擬的優點,這是每一個選手都應該效仿。

 

  “切”的動作避免了碰球時拍麵過平的錯誤。通過將拍頭控製在一個平麵內,選手能更好地控製球的落點和方向(削球成分過多的錯誤在使用東方式握拍的選手中很常見)。

 

如果你要使你的球有方向有落點,你就得將拍頭控製在一個平麵內。如果你想通過轉動手腕來發力或者僅僅是由於失誤,那麽結果會造成拍麵的改變。這樣做是毫無意義的。例如,如果你的拍麵改變的早了,球容易下網。下一次你就很可能嚐試將球擊高一些。但如果你嚐試晚一些改變拍麵的話,球就會走一個很長很慢的弧線,因為你的拍子沒有及時包起來。

 

  在截擊中更多地包含切球成分可以讓你方便地改變球發力或是旋轉的百分比。顯然,在網前的你離對方底線更近了。低點截擊或離網遠一些的截擊都需要打大角度以求球過網。這樣的球一般需要精確的落點控製,因此拍麵過於垂直的切削一般都是出界很多的。通過切球,選手能給球堅實有力的一擊,並控製球達到足夠的深度。 然後,是加入削球以求更多的旋轉。這樣,選手才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而不犯錯誤——在網前也一樣。

 

  拉夫特對來球很早就做好了準備:他用一個有力的轉肩動作以及拍頭拍麵的準備來開始這一截球。注意他為了更好地麵對來球而做的小步幅調整。

 

 

  拍頭一定要走一個平麵。拉夫特自始至終都讓拍頭保持一定的角度。 這裏有一個簡單的比喻。將你的拍子想像成一麵鏡子,球是一束陽光,它向下的反射角與其入射角的度數是一樣的(物理原理)。重力更會增加球下落的角度。而影響反射角的一個額外因素是球自身的旋轉。下旋的球增加下落的趨勢,而上旋球則減少了這種趨勢。 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麽許多人將一些位置很好的球截下網去。選手們似乎很難理解拍麵對球的反彈高度和位置的影響。拉夫特的截擊動作最後有個上舉球拍的動作,更形象說是像服務員端盤子。而且他的目標截擊位置是中場的發球區線,這有效地減少下網或截擊出底線的機會。

 

第四部分 手臂的運動

 

  手臂以肩關節為軸運動,從而拍頭是跟隨手臂的運動的。這種手臂的運動方式導致了對高球時拍麵的經常性改變。因此,一些高水平運動員會適當地增加一些切削動作來保持與球接觸時的拍麵。

 

對於高水平選手,截球時限製肘關節的運動是一個關鍵點。這個關鍵點利用了杠杆原理,也同時避免了在反手上旋截擊中對其他關節的一些必要的控製。你可以注意到拉夫特在截擊過程中手臂稍微彎曲,而休伊特和桑普拉斯的手臂則伸得很直。再細分下去,桑普拉斯的手臂在觸球前的一會兒才伸直,而休伊特等選手從一開始側身準備就伸直手臂了。我們所要說明的是,手臂的運動主要靠的是肩關節的運動,而不是肘關節的運動。

 

  頂尖選手的另一個相同點就是,不握拍手臂朝相反方向的運動。你可以發現,在觸球階段,他們不握拍的手臂都向後運動。這樣做的理由很簡單,為了使拍走一個弧線,選手必須保持身體側對球網。為了避免身體自然轉動,不握拍的手臂必須放在身後使選手身體控製在側對球網的位置。

 

 

  無論是桑普拉斯正在擺臂擊球,還是拉夫特在他的左腳前低點截擊,他們都保持著體側的位置。就是揮拍完畢後,不握拍的手仍然幫助選手保持休伊特的側身的狀態。三個選手隨揮的過程也十分相似。每個選手的腕關節都保持在觸球以前的位置。(休伊特的拍頭在擊球後的確有點下垂,但那是在擊球完很久以後。一些選手把這個動作當作擊球完畢的一種放鬆狀態。初學者千萬不要仿效,你還得讓拍頭上舉!)

 

第五部分 運用“克力歐卡”舞步

 

  注意到了嗎?選手們擊球完畢後,後腳都輕微地向越過前腳位置的方向移動。這是因為他們要迅速插上。這種被稱為“克力歐卡”舞步的動作的目的和不握拍的手後擺的作用一樣:保持側身的狀態。如果你讓後腳隨身體前擺,那麽保持體側的努力就會白費了。

 

 

  注意一下,三位選手如何在觸球後移動後腳的。也注意一下他們不握拍的手如何盡可能長時間得放在身後以保持側身。這種運動使得選手可以繼續前壓,而不會破壞他們的截擊位置。如果你的後腳隨身體前擺,那麽你擊出來的球就會向右飛(對右手握拍選手來說)。這樣的做的結果就是,選手會很自然地把拍頭又拉回到準備的狀態,以配合身體的旋轉。這樣擊出來的球隻是將球推了出去而已,而不能控製球的方向和落點。顯而易見,通過比較三位選手截擊的圖像資料,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動作都是很機械而相似的,都是成功截擊的基本範例。既然頂尖選手動作都如此機械而相似,你不妨模仿他們的動作。無論你年紀多大,水平如何,你以前的網球經曆如何,經常練習這些動作都能鞏固和提高你的反手截擊技術。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