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書法臨摹四病

(2015-11-17 07:18:45) 下一個

現在初學書法的愛好者很多,但書法具體怎麽學習多數人不太了解,因為初學書法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那麽就難以獲得身心的收益,從而也難以保持對於書法的熱忱,興奮點越來越低,最後舍棄。

 

有些障礙,在初學書法的過程中很常見。雖然我以前也經常和一些初學書法的年輕朋友提到一些這方麵的問題,但我想有必要集中討論一下。

 

 

第一:寫得過大。

很多人告訴初學者,剛開始一定要寫大字,否則…。但是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王羲之恐怕是沒寫過大字。顏真卿呢?大字寫得不多。在曆史上,大部分經典書法作品的字大小在三公分見方以內。至於原理這裏就不細談了,我們知道字的大小對於初學很重要就可以了。因為現在工具不趁手,所以實際上我們很難寫得跟原作那麽小,因此可以略大一些。但如果超過原作的一倍大小,那麽書寫的方式就跟原作不同了,屬於一種創作而不是學習。

 

第二:寫得太慢。

 

剛開始寫得快,以後會逐漸變慢;但是如果剛開始寫字小心翼翼,那麽以後會越來越慢,直至手腕僵硬,身心俱疲。很多人像慢動作一樣來進行書寫,自謂從容悠遊。如果放鬆的話,慢慢寫對身心也沒什麽壞處,可以算作一種涵養方式。但如果試圖通過慢慢寫字來學會書法,那是不可能的。這就像柔柔慢慢打太極,永遠無法用於實戰一樣。至於怎麽樣才算寫得快,不是一兩句能說清楚的問題,初學知道別寫得太慢就成。

 


第三:寫得太雜。

從漢簡和敦煌卷子殘留的習字作品來看,古人學字都是把單字重複多遍來進行學習的。於右任48歲開始學草書,每天隻練習一個字,但三年之後便卓然成就,這個速度是很快的。反之,如果我們每天寫一千個不同的字,或者經常換帖,可能十年也無法成就。無近速效,欲速則不達。別擔心,寫得好的字把握了,寫得不好的字會自動跟進。

 

第四:取法太高。

有個說法叫做取法乎上,於是很多人上手就寫蘭亭序、蜀素帖、九成宮、張猛龍…。這些都是經典之中的經典沒錯,但是結果能學到手嗎?肯定不能!取法乎上的法,是指一個訓練係統,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碑帖選擇問題。初學就拿名帖名碑下手,這本身就說明學習沒有章法。關於初學書法臨帖,有專門博客文章介紹,其實選擇餘地很大。

以上幾個常見錯誤,既有觀念中的問題,也有工具造成的弊端。

(來源:至善書法)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