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一筆濃淡,聚墨成米

(2015-10-10 12:17:30) 下一個

提按有法,倒輒能起。

一筆濃淡,聚墨成米。

 

這個問題很重要,但是實在不容易說清楚。就像打太極拳的人說,要以腰領勁,就是提得筆起。起而能沉,沉而能起,缺一不可。需要我們平日練習書法時細細體味。我們看一張動畫圖演示:

 

董其昌《畫禪寶隨筆》評蘇軾《赤壁賦》墨跡稱:“坡公書多偃筆,亦是一病,此《赤壁賦》庶幾所謂欲透紙背者,乃全用正鋒,是坡公之蘭亭也,每波畫盡處,隱隱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傳耳。”

 

黍米珠的形成,是提筆的時候搓紙回筆造成的。回筆又是為了把筆提起來,筆鋒重新聚攏。 用筆千古不易,手段無論怎麽變其目的不外乎是為了寫完一筆能接著再寫下一筆。

 

這中間有一些物理現象:按壓停頓造成墨汁下注過量,透過紙背,形成濃墨區。提筆快速行筆時注墨不足,形成淡墨或枯筆。搓紙提筆,利用筆毛本身的彈力、筆紙間的摩擦力和墨的表麵張力讓筆鋒重新立起聚攏。提筆過程由於墨汁的表麵張力,墨汁凹月麵隨筆鋒提起而提起,筆鋒提起處形成黍米珠。

 

董其昌又說“用筆之難,難在遒勁,而遒勁非是怒筆木強之謂,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輒能起”、“作書須提得筆起,不可信筆,蓋倌筆則其波畫皆無力,提得筆起,則一轉一束處處皆有主宰,轉、束二字,書家妙訣也。今人隻是筆作主,未嚐運筆。”

 

 

按得下、提得起,是為有力。千軍萬馬,為我所用,這種力,是控製力,不是今天很多書寫者那樣一味裝腔作勢。力透紙背的效果是壓強效果,紙張受到壓強,微孔更利於墨汁垂直滲透,用筆有力指的是用最小的力產生最大壓強,按壓的極限水平必須能收筆提得起能恢複筆鋒豎直。把毛筆壓到底,把紙張都劃破,最後筆提不起來,這樣的用筆隻能叫軟弱無力。

 

筆畫轉換方向稱為轉折,其實可以看作不離紙的連續兩個筆畫,其要領也在提按,提則束,按則放,放出去要能收得回來是為主宰。

(來源:書法思考)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