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悅石
1945年生,現居北京。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院藝委會主任,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國家畫院吳悅石工作室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吳悅石先生書法心儀古意,兼篆、隸、章草諸體之茂,亦得魏晉行草秘徑,將金石碑版之氣、帖學精雅之韻以蒼澀勁健的線條出之,並用多變的畫技返補入書,神意盡出,獨顯機杼,形成清雄雅健、氣象闊大的書風。
有清一代及民國書家學書者多宗王、趙,以宗王、趙則可楷、可行、可草。問其所以然,曰:其轉折無不提頓,出筆總在秀潔。王、趙雖相隔千年,然精神承接,亦自高古。非議之人多在少壯,史傳傅青主則一例也,及到晚年則有體悟。趙之高邁不在皮相。餘少年時學書,長者亦主學趙並授趙帖,十分關愛,不能忘卻。 前人有以楷法作草者,所謂收而齊之即為楷,縱而省之即為草。以此授徒,謂不礙楷,亦不礙草,冀楷草並進,所謂善楷者必善草,此民國前之說法。今人以一味作草亦可成書家,要求不同,認識不同,更兼時代不同,或一時也,或一世也。喧鬧者總歸平靜,此要時過境遷、水靜河清之時,吾輩或已成土灰,方有分數。
相家有凡人信命,超人不信命,命有不足,修心補相之說。每個人天生都有某種不足,能知不足,能補不足,善莫大焉。千餘年來,書畫之道議論紛繁,第一被人稱道者即人品,凡欲成大器者,莫不於此花費畢生之精力,力求進步。然而許多人卻斤斤於技法,最後終無所獲。於求道者,乃誌存高遠,品性高潔,有眼光,有定性,能不為時風所動。雖一時寂寞,亦有益於大成,古來如此,今日亦不能逃此規律。達人知之,勿謂餘言之不預也。
《淮南子》雲:“心者形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寶也。”心者有形而神者無形。無形之於筆墨,在於形中有神。而神者,望之可得,觸之無相。書畫一道不在工拙,以得神為主。故名家作畫放筆之時如有神助。神由氣生,養氣得氣是為心法。前人之論如汪洋大海,然劉勰之“氣以實誌,誌以定言”是為可學可用,至理名言。至於養氣,餘前曾著文論及,倘能調整身心,崇尚自然,心神合一,神行之境則油然生於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