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4)
書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用毛筆書寫漢字創造意境表達感情的造型藝術。
因此,書法之妙,全在用筆。這一點,在毛筆基本定型的秦代,在書法上有造詣的李斯、蒙恬就已經認識到了。李斯用 短鋒扁筆書寫“小篆”,立後學之宗祖。蒙恬不僅改良成功了流傳至今的毛筆,還撰寫了中國書法史上第一部論述毛筆的著作 《筆經》。也就是說,早在兩千多年前,先賢們就已經開始研究用筆方法———筆法了。 由於“筆法”在書“法”中占有“第一”的位置,兩千多年來,曆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不斷地進行深入細致地探索,提出了大量 有獨到見解的用筆方法。這些書家,越研究越覺得“筆法”實在是“奧妙無窮”,有時難以直接用非常明白通俗的語言文字準確地 表述清楚,於是,便創造了一種“比喻法”———即用自然和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來類比如何用筆,以便使自己和後學者領會並 掌握筆法的要領。 翻閱曆代書法典籍,選出以下9位書法家主要的16個用筆“比喻”,大體按時間順序列出來和同道共勉。 1.用筆如“鷹望鵬逝”。
李斯不僅是小篆的“鼻祖”,也是用“比喻”闡述筆法的第一人。“鷹望鵬逝”這個比喻就是他說的(也有學者認為是蒙恬的話)。 原話是:“用筆法,先急回,後疾下,如鷹望鵬逝……”意思是:作書用筆要像蒼鷹、鵬鳥捕食那樣,先在空中飛翔、回旋、觀 望,看到“目標”之後疾速下飛貼近捕捉。這個比喻告訴我們,書者在筆頭著紙之前,要先在空中搖曳取勢,作落筆的“精神準備”, 看準———弄清筆性、紙性、墨性、字體、字意;考慮好布局、風格之後,迅速下筆,方可捕捉到“目標”———預想的書寫效果。 清代書法家朱和羹說:“能如秋鷹搏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筆之法得之矣。”“鷹望鵬逝”法,也被稱作“搖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