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朱鳳瀚教授的激動是從今年1月11日北大接受捐贈,收藏了從海外搶救回歸的一批竹簡開始的。在他向與會的專家學者展示了初步清洗、整理出的竹簡圖片後,這種激動的情緒傳染了整個會場,“太有價值了”,大家紛紛表示。
竹簡可能抄於漢武帝時代
據朱鳳瀚教授介紹,這批竹簡總數達3300餘枚,估計經過整理拚對後,可複原的完整竹簡在2300枚以上。從竹簡上出現的“孝景元年”字樣,可以大致推出竹簡的年代大約在西漢中期,其中多數可能抄於漢武帝時代。
竹簡在送交到北大的時候,保存情況良好。當時分裝在7個塑料盒中,用塑料包包裹,可以看出收藏者曾用化學試劑進行保護。北大的相關專家學者從3月開始對竹簡進行了清理、剝離、處理,並進行了排版、拍照、記錄。
從整理的情況看,竹簡保存情況良好,表麵一般呈褐色,質地硬實,字跡清晰,墨色黑亮。其中,《日書》(類似“黃曆”的占卜用書)等書簡上保存有朱紅色界欄和圖畫,色彩鮮豔如新。竹簡上的文字抄寫極為工整,至少有七八種不同的書風,或古樸,或飄逸,或剛勁,或凝重,各具特色,堪稱漢代隸書中的精品,書法藝術價值極高。
內容是罕見的古代書籍
據介紹,由北大曆史係、中文係、考古文博學院的一批專家組成的“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在對竹簡進行了半年多的整理和研究後,已經初步確定這批竹簡的內容和性質:它們都屬於古代的書籍,而不是以往出土簡牘中最常見的文書檔案,可以說非常罕見,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我們因此也將它們命名為‘西漢竹書’。”朱鳳瀚教授說。
整理組專家確定,竹書中含有近20種古代文獻,大致涵蓋了今天的哲學、史學、文學、文字學、醫學等學科。
發現迄今最完整漢代古本《老子》
據介紹,竹書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獻當首推《老子》,共有220餘枚竹簡,近5300字。這是繼馬王堆帛書本、郭店楚簡本之後,出土的第三個《老子》古本,也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漢代古本。其殘缺部分僅占全書篇幅的百分之一,幾乎堪稱“完璧”。
朱鳳瀚教授介紹說,他們在竹書《老子》中,首次發現了《老子上經》和《老子下經》的篇題,“這分別對應的是《德經》和《道經》,而且每章前均有分章符號,文字內容和篇章結構也與以往所見各種版本有所不同,可以說是目前探討《老子》分章問題最原始、最齊全的資料,對《老子》一書的整理校勘極有幫助。”
發現已亡佚的李斯著作《蒼頡篇》
竹書中還有秦朝丞相李斯編著的文字學著作《蒼頡篇》。此書自宋代以後已經亡佚,上世紀20年代以來出土的漢代簡牘中對此有所發現,但大都隻是保存了一些零星的片段。這次發現的竹書《蒼頡篇》,保存了1200多個完整的文字,其中大多數為首次發現,對於漢字發展史的研究是極為寶貴的資料。
現記錄秦始皇的《趙正(政)書》
竹書中還發現了古代史書《趙正(政)書》,共有50餘枚竹簡,近1500字,圍繞秦始皇之死和秦朝滅亡,記述了秦始皇、胡亥、李斯、子嬰等人物的言論活動,其中包括秦始皇的臨終遺命和李斯的獄中上書。書中稱秦始皇和秦二世為“秦王趙正(政)”、“秦王胡亥”,而非“始皇帝”、“二世皇帝”,表明作者並不承認秦朝的正統地位。書中的部分段落還見於《史記》的《蒙恬列傳》、《李斯列傳》,說明它很可能是司馬遷撰寫《史記》時參考的文獻之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首次發現史書類文獻《周馴(訓)》
朱鳳瀚教授介紹說,竹書中還有一篇史書類文獻《周馴(訓)》,共有200餘枚竹簡,近4800字,目前研究者認為可能就是《漢書·藝文誌》“道家”下著錄的“《周訓》十四篇”。全書采用“周昭文公”訓導“恭太子”的形式,記載了上自遠古的堯舜禹、下至戰國中期的很多重要史事,包括前所未見的商湯對太甲、周文王對周武王的訓誡等等,另外還有論述治國為君之道的長篇文字。“周昭文公見於先秦文獻,是戰國中期的東周國君,‘恭太子’則是西周君武公的太子。這篇文獻有可能是編著於戰國晚期、用來對貴族子弟進行政治教育的教材,在出土簡帛文獻中屬於首次發現。”
另外,《周馴(訓)》中提到周文王有四子,這與之前的記載不同,也具有重要意義。
發現時代最早的古小說《妄稽》
竹書中還發現了兩篇文學作品,其中之一的題目為《妄稽》,共有100餘枚竹簡,3000餘字,記錄了一個士人家庭內部因妻妾矛盾而引發的故事,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文學性很強,應是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篇幅最長的古小說。
另外一篇文學作品文體為漢賦,目前還沒有在竹書中找到題目,其內容為“魂”與“魄”的對話,構思奇特、氣勢恢宏、詞藻豐富,文學水平極高,是簡帛文獻中年代最早、篇幅最長、保存最完整的漢賦。
“這兩大發現都是出土簡帛文獻中罕見的文學珍品,它們的問世必將改寫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有關篇章。”朱鳳瀚教授說。
古醫書中疑似發現神醫扁鵲
竹書中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大量古醫書,共有竹簡700餘枚,其中完整竹簡530枚,記載了180餘個醫方的古醫書,其內容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多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包括病名、症狀、用藥種類、數量、炮製方法、服藥方法和禁忌,記載十分詳細。
尤其珍貴的是,在其中一枚竹簡上還發現了“秦氏方”的篇名,專家們懷疑“秦氏”有可能就是戰國時的神醫扁鵲(姓秦名越人),說明這批醫方可能是從古代流傳的名醫驗方中選編而成。這是繼馬王堆漢墓古醫書之後最為豐富的一批出土中醫文獻,再次證明了中華傳統醫學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將會大大推動中醫文獻和中醫學史的研究。
另外,在這批竹書中還有古人用於擇日占卜,類似今天“黃曆”的《日書》。有預測風雨氣象的《雨書》。還有大量記載陰陽五行、占卜吉凶等方麵的古代數術文獻。這些發現都將更新我們對古代自然科學和社會文化的認識。
西漢竹書學術價值非同尋常
朱鳳瀚教授說,從目前的整理和研究來看,這批西漢竹書對認識西漢中期以前的文化氛圍和學術風氣極有啟發意義,它們彌補了漢武帝至宣帝時期文字資料的缺環,對研究隸書發展史有著重要的價值,另外,竹書上的書法精湛,藝術價值極高,同時,它們還為研究古代簡牘和書冊製度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在今天的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和學者認為,北大藏西漢竹書對於先秦史、秦漢史、古代思想史、自然科學史、醫學史、書法藝術史、曆史文獻學、文字學、簡牘書籍製度等諸多領域的研究,都具有非同尋常的學術價值。它的麵世,為中華民族增添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必將引起中外學術界的重視。(本報記者 王慶環) www.jyb.cn 2009年11月06日 作者:王慶環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