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
原文:
雞既鳴矣,朝則贏矣。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
東方明矣, 朝既昌矣。 匪東方既明, 月出之光。
蟲飛薨薨, 甘與子同夢。 會且歸矣, 無庶予子憎。
淺譯(括號中乃望文生義):
“公雞打鳴喔喔叫,百官匆匆上早朝”(妃說:主啊,你該起床著龍袍)
“不是公雞啼叫聲,嗡嗡作響是蒼蠅”(王說:卿啊,還沒睡到自然醒)
“東方隆隆天發白,百官堂上待君來”(妃說:主啊,你該啟轎莫徘徊)
“不是東方出太陽,月圓高掛撒柔光”(王說:卿啊,別急催我去坐堂)
“蟲兒群飛鬧哄哄,甘願與君同床夢;隻怕眾官散朝後,恐因賤妾把君恨”(妃說:人多嘴雜弄嘲諷)
評析:
對詩經寓意的詮釋曆來眾說紛紜,今人不得盡知。詩序以為齊哀公荒淫怠政,其妃子賢淑,警戒他要專心國事。
本詩采用對話方式,真情實境,一催一答,句法轉折。用蒼蠅,月亮,蟲子等通俗樸素言辭相答,宛似農家夫婦在晨醒時分,掛念田間桑務,夫婦之間的竊竊低語。
第一段用聽覺,第二段用視覺,第三段用感覺,來表達夫婦之間由初醒到清醒,再到警覺的三種狀態;同時也呈現出一幅朦朧的夫婦晨覺圖畫。
《雞鳴》屬於齊風,即齊國的歌謠。齊在當時是大國,存在於公元700年前後,領土占大部分山東省。齊風的特色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雲:“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 表東海者其大公乎!國未可量也”。
今讀罷掩卷,不禁歎曰:俱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