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救助弱勢,擴大內需

(2008-12-18 08:34:54) 下一個

 醫療改革是失敗的,看病貴,買藥貴成了一個社會問題,尤其是下崗,退休,農民等弱勢族群,更是雪上加霜,成為沉重的負擔。解決弱勢族群的健保成了政府刻不容緩的大事。借助四萬億拉動內需資金,解決弱勢族群的健保,可以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

從 1993 年到 2005 年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累計 2250 萬人 其總有一部分國家安排了身份置換補償費用 繳交了養老保險 , 但約有 1500 萬人沒有得到這筆費用補償 , 而是在產權製度改革的幌子下 , 國有工廠被以象征性的價格賣給了民營企業 , 工人被直接拋向了社會 , 湧上了街頭 , 成為社會的負擔和痼疾 , 這個問題在三線企業東北國有企業和西部地區尤其突出 . 這些國企工人在國家工廠供職超過 10 年 , 相當於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 國家象征性地給他們極低工資 , 承諾對其養老醫療予以保障 , 然而 ,90 年代下半期的產權製度改革打破了這一默契和約定 , 使得這 1500 萬人成為絕望和徹底失敗的群體 , 淪落為城市貧民 , 導致貧困 失業和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 。

現在國家和社會資金比較充裕 , 應當對 1500 萬尚未給予社保和醫療保障的這部分群體予以補償 , 為這 1500 萬人補繳 15 年的養老和醫療保險 ,國家支付 80% 個人補繳 20% 合計 10 萬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

此項工程 必將極大解決中國社會因為產權製度改革失誤造成的嚴重社會問題和貧困失業問題 , 使得 1500 萬個家庭老有所養 , 極大地促進消費意願 , 改善人民的生活 . 國有企業職工對國家和社會曾經立下汗馬功勞 , 對他們的背棄和遺棄不僅是一個道義問題 , 也已經成為了中國社會長期存在的遺留問題
衷心希望黨和政府拾遺補缺 , 懲前毖後 , 大賑國企下崗職工 , 實踐社會公平正義 . 此舉必將極大拉動內需 , 導致民眾歡聲雷動 , 斑白者不再負戴於道 , 黎民不饑不寒 , 老者衣帛而食肉 .

加上退休和貧窮農民的健保,應該是很大一筆開銷,也是很大一個內需市場,同時照顧裏歐啊弱勢族群,也是功德一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