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4)
今日芒種。
這個古老的節氣名字,輕盈地喚起了我們關於土地的記憶。
而對於河南這座“小麥之鄉”而言,芒種就像土地吹響的一聲口哨。
它把麥子染黃,把鄉野喚醒,把河南這片土地帶進豐收的仲夏日。
輕風吹來,金色的麥穗隨風飄動,麥浪湧動著奔赴遠方。
而麥田的那邊是一座城。
隻有河南·戲劇幻城
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戲劇聚落群。
21個劇場、56個格子、近千名演員在這座城中演繹著關於“黃河、土地、糧食、傳承”的故事。
在其中穿行,如在時空碎片裏,移步換景,你會在任何一個地方瞥見河南悠悠歲月的一角。
從中你會發現,原來從古至今,河南這片土地與小麥有著血肉相連的萬般聯係。
在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史中,河南作為政治文化中心長達三千年。
漫長的文明進程給河南留下的曆史文化遺產不勝枚舉。
因此,在河南省的黃土之下,深埋的是我們曆代的王朝和文明。
而這種曆史的厚重感,在隻有河南·戲劇幻城“天子駕六遺址坑”這場劇中,以一種特別的形式展現出來。
周天子醒來後,發現周朝早已覆滅,已無人知曉他是誰;
他為此絕望崩潰,高呼:不要消失啊,不要消失啊。
英雄一世的王被封存在厚厚的曆史塵埃中,沒人知道他是誰。
他的憂憤和苦悶,在時間深處低回,卻無人可以回應。
但他從講解員的一句話中猛然發現,原來周朝沒有滅亡,它還刻在中國人的話語中,流淌在我們的血脈裏。
他熱淚盈眶,對講解員跪拜。
在現場看完,我的心中湧起莫名的感動。
我想中國人的幸福感就是,在經曆100代人之後,我們依然可以和我們的先祖對話。
我們的身上有孔子的儒,老子的道,有《詩經》,有《周禮》。
五千年曆史活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
而這文明延續的背後,是河南這片土地,年複一年,用足夠的糧食喂養著炎黃子孫。
在河南,麥子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能夠果腹的糧食,它已經成了河南文化的圖騰。
如果說麥子滋養了中華文明,那這文明也曾遇到過危機。
1942年,河南先遇旱災再加蝗災,赤地千裏,顆粒無收。
隻有河南·戲劇幻城三大主劇,有兩場就是圍繞著1942年這場饑荒展開。
在隻有河南·戲劇幻城“李家村劇場”裏,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為了節省糧食,讓兒孫們的生命延續,決定犧牲自己。
當老人踏上荒原赴死,呐喊“老天爺,請給我一場雪,快凍死我吧”的時候, 整個劇場裏真的“下了一場雪”。
那個饑餓的年代,距今已經過去了80年。但在現場,在那一場雪中,你真的能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但回看漫長歲月,河南曆史的大雪又何止這一場。
顧祖禹說:“當取天下之日,河南有所必爭。”
河南的漫長曆史,遠看是輝煌,近看意味著摧殘。
但至暗時刻,總有希望萌芽。那場大雪埋葬了生命,也孕育了新生。
在隻有河南·戲劇幻城“李家村劇場”的最後一幕,麥田豐收。
赤裸上身的少年捧著麥粒站在光裏,韌性、熱烈。那抹金黃刺痛了所有人的眼睛。
中國再沒有一個省份像河南這樣,有如此輝煌的曆史,又有如此慘痛的苦難。
它承載的不僅僅是河南這片土地的故事,它是中國的影子。
來到隻有河南·戲劇幻城,站在百畝麥田中。
我們會有一個清晰的感覺:我們佇立在一個偉大的土地上。
在這片土地上,輝煌與苦難,新生和毀滅來回上演。
但一輩輩的河南人就像麥田裏的麥子一樣,在時代的風雪裏將彎曲的脊背,痛苦地直立,默默積蓄生命的力量。
因為他們體內有關於這片土地共同的記憶。
他們知道,隻要麥子還在,屬於中原大地的盛夏終會降臨。
我之前看過一個故事:
寫《1942》的河南作家劉震雲說,他的外祖母在當地方圓幾十裏都是個明星。
因他外祖母割麥子比誰都快,一米七八的大漢也比不過她。
而她的秘訣很簡單:就是她紮下腰來,就從來不直起腰休息。
因為她知道直了1次腰,就會想直第10次、第200次,她無非是在別人直腰的時候,多割一些麥子。
劉震雲說,我們這個民族最不缺聰明人,擅長投機和走捷徑的人很多,但踏踏實實做事的人很少。
而建業集團的董事長胡葆森,這30年來,一直守著河南。
從建業電影小鎮到隻有河南·戲劇幻城,胡葆森對於河南這片土地的深情,讓他們在宣傳中原文化這條道路上踏踏實實走了很多年。
但我們都知道,文旅產業這條路並不好走。
昨天是隻有河南·戲劇幻城開業一周年。回顧這一年,因為疫情天災,隻有河南·戲劇幻城幾乎每個季度都會閉園一次。
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隻有河南·戲劇幻城不得不一次次屈服低頭,被迫停擺。
但我想,低頭也是扛起泰山的一種姿勢。
回看曆史,中國文明幾千年生生不息,未曾斷絕,就是因為每個年代都有人,做著難而正確的事情。
當苦難席卷而來,他們把文明的種子輕輕種下,在時代的風雪中靜靜地等待。
他們明知道自己無法享受樹木的陰涼,卻依然選擇去種樹。
因為他們相信:百年之後,盡管人間已無我,但江河濤濤向東,麥田生生不息。
他們的後輩會享受他們的福澤。
Top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