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90年代初期的中國,人們還不了解"互聯網",看天氣預報得打開電視機,讀新聞要買報紙,一本雜誌能來來回回看上一個月,年底換好新掛曆才能安心跨年。
北京朝陽門內,劉衛兵攝,1993年。
每個90年代長大的孩子都應該對掛曆上那些抹著紅嘴唇的大美人印象深刻。
男孩子盯著那些姐姐太久會被大人嗬斥“不學好”。
女孩子受了蠱惑就會去偷老媽的口紅往嘴上抹,被逮到也是一頓"管教"。
風中飄搖的美女掛曆,劉衛兵攝,1993年。
可盡管這樣,這些大美人卻總是讓人討厭不起來。她們漂亮的明媚,像暴露在沙灘上的珍珠般閃著可愛光芒。她們反映了上世紀的中國時尚潮流, 影響了將近20年中國大眾的視覺審美與想象。
背後的攝影師同樣功不可沒,其中最火的當屬號稱“掛曆大王”和“封麵大王”賈育平。
整個90年代,他拍攝的美女掛曆風靡全國,好多雜誌封麵也由他掌鏡,姑娘們若想拍個好看的封麵都得去找他。
賈育平,北京人,1936年出生。他本是清華科班畢業的高級建築工程師,無意中玩相機卻玩出了名堂,曾作為特約記者受聘於《知音》、《家庭》等多家雜誌。盡管賈育平的作品獲得多方好評以及大眾的認可,卻仍有一些人認為低俗且難登大雅之堂:
那些女人搔首弄姿,肢體暴露……可這些質疑在現在看來卻也成了時代審美趣味中的一部分。姑娘們骨子裏透露出的陽光與自信以及那一張張未經PS雕琢過的臉蛋反而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美好紀念,她們是當之無愧的大美人。
從三十多年前賈育平拍攝第一本"美女掛曆"起,坊間開始流傳這麽一句話:"美女要想出名就去找賈育平。"
自此,賈育平拍了無數美女掛曆、雜誌封麵,也成了名副其實的"攝影師裏最先富起來的人"——但這些錢基本都被賈育平用來買攝影器材了。
在那個沒有互聯網,時尚媒體、娛樂性電視節目還不發達的年代裏。
雜誌封麵和掛曆就是最可靠的時尚風向標,而這些美女照片很多都是賈育平拍的。
他拍的姑娘美得很真、很自信、很健康,在將近20年裏,這些掛曆上的"美女"都在影響著中國大眾的視覺審美與想象。
也因此,賈育平被稱為"封麵大王"、"掛曆大王"、"中國時尚攝影第一人"等。
他的作品被認為反映了曾經的一個時代的審美特征,那是一個浪漫主義的、沒有經過整容、沒有美圖秀秀的時代。
"美女掛曆":一個時代的視覺審美與想象。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掛曆是人們過年時不可或缺的裝飾品。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掛上新掛曆,有風景的,有領袖像的,有世界名畫,當然,其中最受人歡迎的還是“大美女”。
那個年代,有一批中國攝影師真是靠拍掛曆印掛曆先富起來了,據說有位攝影師某年一本掛曆就印刷了100萬本。結果印刷廠根本印不過來,兩年之後,印廠還在問攝影師什麽時候來取貨。
氣得攝影師大罵:都雞年了你讓我取猴年的掛曆!?
而攝影家賈育平,就是其中最火的一位美女掛曆攝影師。整個90年代,賈育平的美女掛曆風靡全國。
有人曾經問過賈育平,為什麽你的掛曆這麽好賣這麽受歡迎,他說那是因為他知道老百姓喜歡什麽。
有人說他的作品豔俗,還有點色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文化禁閉,沒有網絡的時代裏,這些掛曆上的"美女"曾經影響了將近20年中國大眾的視覺審美與想象。
如今,那些“美女掛曆”已成曆史,但回過頭來,這些曾經被批判為低俗色情的照片卻變得愈發"好看"了,愈發不帶粉飾的"真實"了。
賈育平:那時許多人都知道我,不就是專拍大美人的老頭子嗎?
這些美女都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所認識與交往的。先從工資說起,那個年代大家的工資都很低,五六十元錢我掙了18年。我年輕時就喜歡攝影,在八十年代,一部尼康FM2需要1700元,一隻35~70的鏡頭也需要1700元左右,在當時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
後來了解到隻有掛曆的稿費較高,一張的稿費200元左右,一本掛曆13張可賣到四五千元。我借錢買了一台可拍掛曆的120照相機,就開始拍掛曆與雜誌封麵。
當時在北京,我拍掛曆的成本都我自己出,所以付給模特的酬金是最低的,每人每次100元,別人都給200~400元。
為什麽我付的酬金最低還能與她們合作呢?主要是我拍的照片受歡迎,並能給她們在著名的雜誌上發封麵。
這是她們最喜歡的。所以,願意與我合作的人很多。
總而言之,我的第一桶金就是從拍掛曆得到的。那時許多人都知道我,不就是專拍大美人的那老頭子嗎?
我與美女們也建立了友誼,直到今天有的關係還是很好的。
我拍的照片也確實給她們帶來許多好處。譬如北京人藝的青年演員王姬,80年代想去美國。去了五六次美國大使館都被拒簽了,最後一次使館的人(這裏的美國人每位都是中國通,中國話說得比中國人還清楚)告訴她:
如果你能讓人藝出材料證明你是有名的演員,我們就給你簽證,或者其他的單位也可以。
開始難壞了王姬,後來她翻出六七本雜誌,封麵都是王姬,都是我拍的。她來到美國大使館後,立刻被準簽蓋章去了美國。
王姬走了,才有後來的《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連續劇,並在全國引起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