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我叔叔是一個知識淵博、閱曆豐富的人,年輕時上過名牌大學,後又參軍到部隊上軍校,畢業後到空軍當飛行員,開過轟6,當過飛行團長,在二十多年的軍人生涯中,得過很多軍功章。轉業到地方後,也一直擔任各級領導職務,能力超群。在所有認識我叔叔的人中,大家一致公認我叔叔是有知識、有文化、有水平、有風度的人。從小到大,我叔叔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
今天我和叔叔一起出去吃飯,席間我們談到了釣魚島爭端,談到了日本插手南海事務,繼而談到了中日曆史宿怨,叔叔照例又是義憤填膺。這時我問了叔叔一個問題:“您知道日本關東軍是怎麽來到中國東北的嗎?”對我的這個問題,我叔叔毫不猶豫地回答說:“當然是日本侵略中國,日本關東軍才來到中國的。”我接著又問道:“那日本關東軍是開著槍、開著炮強行在中國登陸的嗎?那怎麽從來沒有聽說過中國抵抗日本入侵的事情呢?那中國為什麽現在隻紀念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隻紀念1937年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怎麽從來不提日本侵略中國是哪一天這個問題呢?按理說,日軍在中國東北登陸那一天應該是中國的國恥日,可是官方為什麽從來不提這個問題呢?您能告訴我日本關東軍是哪一年、哪一天在中國登陸的嗎?
對於我提的這幾個問題,我叔叔顯然沒有任何思想準備,也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所以遲疑了好一會也沒能回答我的問題。過了一會兒才問我:“那日本關東軍到底是怎麽來到東北的呢?”我告訴他: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後,俄羅斯乘機出兵占領了中國東北全境,並把東北劃入了俄羅斯版圖。當時清朝政府打仗又打不過俄羅斯,和俄羅斯談判俄方又蠻不講理,於是不得不向日本請求幫助。日本應中國政府請求,於1904年向俄羅斯開戰,先後派出30多萬日軍到中國東北和俄軍作戰,以犧牲14萬日軍生命的代價,打敗了俄軍,把東北從俄羅斯手中奪回來交還給了中國。中國為了感謝日本的幫助,決定把滿洲鐵路及沿線地區以及旅順、大連等地方劃歸日本管理,允許日本在東北移民屯田開墾,並允許日本在東北駐軍,以防範俄羅斯的再次侵略,這就是日本關東軍到中國東北來的原因。實際上,到“九一八事變”發生時,關東軍已經在東北駐紮二十幾年了。
對於我說的話,我叔叔顯然被深深的震驚了,顯然是腦子裏一片空白,他在幾分鍾的時間裏什麽也說不出來,隻是不停地說:怎麽會是這樣呢?這怎麽可能呢?我怎麽從來沒有聽說過呢?看著叔叔震驚茫然的表情,我心裏真可謂百味雜陳,叔叔這麽有知識、有文化的人,這麽見多識廣的人,連這麽簡單的曆史知識都不知道,那普通的中國人怎麽樣就可想而知了。
附錄:馮學榮:關東軍是怎樣來到東北的?(節選)
1900年,中國北方鬧起了一股暴力排外的運動,史稱“義和團運動”,這個運動是好是壞,在此暫不評論。需要指出的是:在義和團運動中,駐黑龍江清軍對俄軍態度強硬,俄軍以“保護中東鐵路”為由,出兵侵占了中國東北三省全境。注意:是俄軍,侵占了“中國東北三省全境”。從1900年至1905年,持續占領了五年之久。注意:是俄軍,持續侵占了中國東北全境“五年”之久。1904年,日本在征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後,出兵到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
經過一年半的戰鬥,在戰死十萬名日本兵之後,日本打勝了俄國。日本軍隊將俄國軍隊從中國東北驅趕出去之後,日本將東北99%的土地,歸還給了大清國。注意:在這裏,日本將它所收複的99%的東北土地,歸還了大清國。
日本為什麽要這樣做?日本是活雷鋒嗎?日本當然不是活雷鋒。俄軍敗退之後,1905年,日本約了清政府,在北京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談判之後,清、日兩國簽訂了一份《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在這個附約裏麵,清政府割讓給了日本以下幾項主要的主權,以作為日本從東北撤軍的條件,在日本方麵,則視為此次出兵抗俄的政治報酬:
1、割讓旅順、大連兩處租借地;
2、割讓南滿鐵路的經營權以及沿線的林產、礦產;
3、允許日本在南滿鐵路兩側駐軍。
依據這個條約,日本開始派人接管南滿鐵路、移民旅順、大連,並且派了一支部隊、進駐南滿鐵路兩側,這支部隊,就叫做“關東軍”,駐紮的依據是《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理由是“保護日僑”。換言之,日本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之前,已經在中國東北,駐紮了二十六年,而且在這二十六年當中,關東軍無論與張家父子,還是與東北的中國居民,基本上都保持了相安無事。這個事實,也與我們青年的曆史認知相悖,可是,它又是事實。這就是旅順、大連、南滿鐵路、林礦產主權流失的簡要經過,以及“關東軍”的來曆。
事後,絕大多數中國人責備清政府“賣國”。但是事實上,當年在東北全境被俄國侵占的情況下,清政府隻有以下的幾項選擇:
選項一、任由俄國侵占,奮發圖強,期望有朝一日,與俄國決戰,收複東北。(評:這個選項並非不可行,但是遙遙無期)
選項二、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但是,不給日本報酬。(評:日本打仗死了十萬條人命,奢望它不要報酬,是不現實的)
選項三、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但是事後不與日本交涉,任由日本替代俄國、侵占東北全境。(評:這個選項沒有意義,隻是換了一個侵略者)
選項四、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事後收複東北全境,然後割讓小部分土地和主權,作為給日本的報酬。(評:這就是真實發生的曆史)
冷靜思考之下,我們可以發現:事實上,已經發生的曆史,是清政府在當年所能選擇的最佳方案、也是在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的曆史條件下、符合當時大清國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選擇。其他三個選擇,都比這個選擇更壞。
這就是為什麽清政府甘願簽署《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向日本割讓小部分主權的原因。因為,當時隻能這樣辦,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