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老照片 | 77年前,被水淹沒之前的長江三峽,被美國攝影師拍下

(2023-05-29 10:13:04) 下一個

 史圖

說到長江,就不能不提三峽。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穀的總稱。三峽的壯美與生俱來,是天賜華夏大地的自然傑作。下麵你將會看到一組震撼你的照片,會讓你眼前一亮:三峽,原來是這樣的啊!

1946年,美國攝影師德米特裏•凱塞爾來到長江三峽,立刻被這裏的美景折服,拍攝了大量峽江照片。他用了7個月時間,走遍了三峽每個角落,還乘坐飛機進行航拍,留下的每一張照片,都有曆史研究價值。

通過這些老照片(黑白照片後期上色),我們真切領略到了70多年前三峽的雄姿和獨特人文風貌。這些曆史照片很值得收藏。

這座造型優美的石拱橋,就是40年代的萬州橋。清澈的苧溪河水靜靜地從橋下穿過。兩岸矗立著很多民居,人們聚集在河邊洗衣服,充滿了生活氣息。

萬州橋始建於清同治元年(1870年),長33米,寬9.3米,高19.2米。萬州橋姿態優美,如長虹臥波、月映江中,橫臥苧溪有若霄虹,不亞於中山橋。建成後立刻成為當地一道盛景。

時間到了50年代,萬州橋上的橋樓嚴重破損,有坍塌的危險,為了安全起見將橋樓拆除。當時,距離萬州橋不遠的紅星橋修葺完畢,萬州橋顯得不那麽重要了。終於,在1970年的一次山洪中,萬州橋被徹底衝毀,消失在了曆史的雲煙之中。

這是一艘貨船,擱淺在了秭歸新灘淺水區,無法前進和後退,正準備接纖。岸上的纖夫們將纖繩綁在貨船上,齊心協力將其拉出困境。

長江三峽水流湍急,淺灘暗礁密布。有些不熟悉三峽環境的船隻很容易擱淺。有時候,一些需要逆流而上的船隻,也需要纖夫們出手相助。

其實,讓船逆流而上,考驗的不僅是體力,更是船工舵手與纖夫們的協作配合能力。有些時候,因為拉纖的纖夫或者舵手的操作不當,船還會發生傾斜和沉沒事故。

這張照片拍攝於萬縣的楊家街口碼頭,江岸從上到下有幾十級石梯。此時的碼頭上,一群當地婦女正在江邊洗衣服。江岸上的建築沿著地勢修建,高低錯落很有層次感。

這是一群婦女正在江邊洗衣服。她們身後,是一百多級的台階,走到台階的最上麵,才是江岸。每天到這裏送船、接船、乘船的人絡繹不絕,還有很小販在這裏賣東西。

楊家街口碼頭後來改名為“抗美碼頭”。2010年10月26日,三峽大壩成功蓄水,楊家街口碼頭成為了曆史,永遠沉入了水底。

這個位置是巫峽口,兩座大山猶如兩扇大門,江水從峽穀中流過。仔細看右側,那裏是巴東官渡口龍王廟。

巫峽全長46公裏,從巫山縣大寧河起,至巴東縣官渡口止,全長有46公裏。這一段峽長穀深,蜿蜒曲折,兩岸景色秀麗。宋代詩人曹勳在《續巴東三峽歌》中寫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這是位於江邊碼頭上的一個小集市。小販們將蔬菜、水果等商品用扁擔挑到碼頭上售賣。碼頭上人流量比較大,小販們的生意也很紅火。

碼頭邊上,停泊著大大小小的船隻,江水煙波浩渺,一眼望不到邊。江岸上,有一些民居,還能看到吊腳樓的影子。

攝影師也被這富有生活氣息的場麵吸引,舉起相機拍照。當集市上的人們看到有人對著他們拍照時,都朝這邊看過來,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在三峽中,瞿塘峽最短,隻有8公裏長。但是這裏確是三峽中最狹窄、最雄奇的一段峽穀。最寬處有一兩百米,最窄處隻有幾十米。兩側的山峰高度都在1000米以上。

瞿塘峽有很鮮明的特點,江水洶湧奔流,兩岸石壁如刀劈斧砍,岩壁高聳。這樣壯美的景觀,堪稱鬼斧神工。

瞿塘峽鎮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風光絕美。2020年,瞿塘峽當選"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可以說當之無愧。

這裏就是40年代的瞿塘峽,江邊壁立千仞,十分陡峭。然而,在這絕壁之上,竟然有古人開鑿的棧道,棧道是在堅硬的絕壁上硬鑿出來的,具體是何年何月建成的,幾乎無法考證。崖壁上有“開辟奇功”、“天梯津隸”的題刻。

一名男子站在石板岬上,遠眺瞿塘峽美景。一邊是石壁,一邊是萬丈深淵,走在這裏腿直發軟。當地人走慣了這樣的山路,他們如履平地。隨著三峽大壩蓄水,衢塘峽古棧道很多都淹沒在了水中。

這裏就是秭歸新灘,灘多水急,以險著稱。一艘木船,正劈風斬浪在湍急的江水中前行。江麵波濤洶湧,水麵下還有看不到的礁石,在這裏行船考驗的是水手的勇氣和經驗。誰敢勇闖新灘?唯有三峽船夫!

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瞿塘嘈嘈十二灘》中寫道:“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足可見瞿塘峽之險。

這張照片,拍攝於萬縣的萬安路十字街口。這裏是當時萬縣城內唯一的一個十字街口。前麵是萬安大橋環城路,後麵是大梯子,右邊是二馬路,左邊是三馬路。

這裏可以說是萬縣最繁華的地段,平日裏十分熱鬧。照片中左側建築門楣上方寫著“信泰旅社”,旅社門口是菜市場,立著很多肉架。

街道寬闊,行人如織。向遠處望去,城市建築隨著山勢逐漸上升,山頂上的樓房和高塔清晰可見。

40年代,萬縣大街上走來一大群人,他們是同心金蘭會遊行。前麵幾個小孩舉著牌子,後麵的人敲鑼打鼓、舞龍相慶。如此熱鬧的場麵,引得路人紛紛駐足觀看。

這裏就是著名的白帝城。白帝城位於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長江北岸白帝山上。東望夔門,南與白鹽山隔江相望,西臨奉節縣城,北倚雞公山。

古往今來,白帝城一直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現在更是三峽上著名的遊覽勝地。

唐代詩人李白在《早發白帝城》中寫道:“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描寫的就是三峽的獨特美景。

這張照片拍攝於秭歸新灘南岸,一群纖夫正拉著纖繩,他們光著脊梁,身體幾乎彎成了九十度。隊伍中,有一名身穿藍色長衫的男子,他正在領唱峽江纖夫號子,指揮纖夫們拉纖。

峽江纖夫號子,是長江纖夫們在拉纖時的一種"呐喊",很震撼。細聽纖夫們發出的節奏感很強的號子,裏麵透露出的是激昂、高亢、豪邁、哀怨、纏綿的情緒。更多是同峽江天險和驚濤駭浪英勇搏鬥的無畏精神。

這裏是一處人工開鑿的鹽井,四周用石塊加固。七八十名鹽工正用扁擔從鹽井裏往外挑鹵水,再將鹵水放進鹽灶熬製出食鹽。

照片拍攝地位於奉節,鹽工們挑著沉重的鹵水,上下台階幾十趟,十分辛苦。每人扛著一條醒目的扁擔,忙忙碌碌像走馬燈一樣,沒有一個人懈怠。現在,這種傳統的製鹽工藝,已經很少能見到了。

這張照片拍攝於宜昌一座碼頭上,現在處於枯水期,碼頭上堆積著很多等待裝船的貨物。江麵上的船隻,都停在碼頭上等待枯水期的結束。

像這樣的碼頭,在長江兩岸有很多。由此可見,當時的長江航運業是多麽的繁榮。

萬縣一個碼頭邊上,停著幾艘木船。船身上有著相同的標識和不同的編號,看樣子這應該是一個船隊。

萬縣,是長江邊一座曆史悠久的古城。過去的三峽地區交通不便,這裏最常見的交通和運輸工具就是船。人們出門靠船,運輸靠船。碼頭上有幾十級石梯,沿著石梯可以登船和下船。江岸上有一些古來的建築。

這是船艙內部的景象,裏麵的空間很大,功能齊全。船上有棚,不怕風吹雨淋。一般來說,船工們平時吃住都在船上。

照片中,船工一家人正圍坐在一起吃飯。旁邊就是做飯的灶台,以及睡覺的床鋪。他們以穿為家,以船謀生,這就是船上人家的生活寫照。

在秭歸新灘的南岸,有專門為纖夫們修建的棚子。棚子下設有茶桌,灘頭上的纖夫們不忙的時候可以坐在棚子下喝茶休息,恢複體力。

照片中,幾名纖夫坐在大方桌前,品嚐著大碗茶,相互嘮嘮嗑。如果江上有船需要拉纖,他們很快就能投入到工作中。

長江在這裏繞了一個彎,岸上就形成了一個古鎮。小鎮上的建築一座挨著一座,遠處的大山籠罩在薄霧之中,猶如一幅水墨畫卷。

古鎮邊的碼頭上,停泊著很多小船。江水曲折蜿蜒,江麵上小船來往穿梭。三峽風光,令人心馳神往。

江麵上駛來一艘渡船,船上坐滿了老鄉,也裝滿了各種貨物。船工劃著小船,從江麵上從容駛過。

在峽江區域,當地的居民出行很多時候都是靠船,這也成了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據說,當地有些地方一直到90年代,都沒有通火車。

這是位於江邊的一個造船廠,巨大的船體木龍骨已經成型,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忙碌著。要不了多久,兩艘大船就能下水,揚帆起航了。

在當時,這種傳統的造船廠很多,製造出的船隻大多用來載客或者運輸貨物。照片中,造船廠的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勞動。

夕陽西下,江麵上兩艘歸航的帆船。船帆上綴著很多補丁,看得出這些船隻在江麵上航行了多年。帆船依靠風力,船工能省很多力氣。

攝影師也是被三峽絢麗的夕陽風光吸引,拍下了這張照片。帆船的左邊,是泊船與裝滿人的渡船,右邊,江麵上還有一葉急馳的順流小舟。頭頂上正好有一隻蒼鷹飛過。

三名船工正在搖櫓劃船。常年的船工生活,在他們身上留下了歲月的滄桑,古銅色的膚色,健壯的體魄。

他們擁有成熟的劃船經驗,能冷靜處置各種危險情況,這也讓他們成為了峽江上最出色的水手。駕駛船隻穿越急流淺灘,遊刃有餘。

峽江帆影,長江水煙波浩渺,一眼望不到邊。江麵上十幾艘帆船排著隊駛向遠方。帆船倒映在水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遠處水天一色,薄霧中遠處的青山連綿不絕,充滿了詩情畫意。

萬縣苧溪邊,一群婦女在洗衣服。遠處,有一座拱橋橫跨在苧溪之上,那就是萬安橋。該橋始建於民國15年(1926年),由萬縣商埠局主持興建。

萬安橋是一座三孔混凝土公路大橋,全長100米,寬度約21米,高度40米。這座現代橋梁十分堅固。1980年,長江發洪水,萬安橋被淹沒,洪水退去,橋安然無恙。後來,建三峽大壩時將橋炸毀。

新灘其實分為上、中、下三灘。這裏就是新灘的上灘,江水在這裏變得湍急,浪花飛濺。在此行船要十分小心。畫麵左下角地名叫瓦崗,江對岸地名叫黃岩。幾隻帆船這正在瓦崗附近拉纖上灘,小心翼翼地上行。灘頭下的幾隻木船正等待上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