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康有為是近代改革家、政治家,以發動戊戌變法而聞名於世。他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製,可自己卻處處留情,被稱為"風流聖人"。尤其是晚年,他娶的幾房太太都不滿20歲,是名副其實的"小"老婆。
徐悲鴻還專門為康有為及他的妻妾子女們畫了一幅作品《康南海六十行樂圖》。
圖中間為正妻張雲珠(左),康有為(右),其後分別為康有為的五房姨太太及子女們
康有為的結發妻子,也是正妻。張雲珠是張玉樵(康有為的舅舅)之女,康有為的表姐。在雙方父母的撮合下,1876年臘月,年方19歲的康有為與年方22歲的張雲珠喜結良緣。
張雲珠年長康有為三歲,性情溫順賢惠,婚後很孝敬康母,“終日勤勤,無稍暇”,能識大體,盡力支持康有為的事業。
康有為不給女兒康同薇裹足,引起全族人的不滿,獨有她極力讚同。
變法失敗後,一家人以為康有為已遇難,還是她強忍悲痛,處變不驚,組織一家大小連夜搬家避難。
她一生為康有為生下四女一男,但僅存兩女。1922年張雲珠去世,康有為在給亡妻的祭文中寫道:“四十七載同糟糠而共患難兮,悼傷逝於千秋。”
廣東博羅縣人,能識文斷字,略通文墨,比康有為小了22歲,是康有為的崇拜者。
她對康有為的一紙一字都珍視愛護,搜集和保存了不少康有為的信劄手跡,成為研究康有為晚年生活的重要資料。
一生為康有為生有三女一子,僅存兩女一子。1969年,梁隨覺在孤獨中離世。
美國華僑,她是與康有為共處時間最短的一個,也許是在最美好的年華裏離世,成為讓康有為最刻骨銘心的人。
1907年,49歲的康有為在美國西部,結識了16歲的美國華僑何旃理。何不僅通曉四國文字,且熟悉中國文化,能歌善舞,甚得康有為歡心。
認識不到一年,年僅16歲的何旃理便嫁於康有為,康當時已娶了原配夫人張雲珠、二太太梁隨覺。婚後兩人生有一子一女。
後來他們相偕遊曆歐洲各國,每到一地,都由何旃理做翻譯。
不幸的是1914年何旃理在上海突患猩紅熱而離世,年僅24歲,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
何病逝後,每逢周年忌,康有為都要在其靈前焚香哭拜。清明時節,則親臨墓地祭祀,偌大年紀的人,在墳塚前涕淚交加,長跪不起。
多年後,康有為還請徐悲鴻根據何旃理的遺像畫了一幅水彩人像。
畫中是一位穿清代服裝的少婦,頭挽高髻,儀態端莊,秀目生輝,亭亭玉立。可見康有為對何旃理的情意深重。
1981年,龐蓮(康有為次子康同凝的妻子)將這幅珍藏了六十餘年的無價之寶,捐贈給了上海博物館,現已成為後人研究徐悲鴻早期畫技的絕品之一。
史岡鶴子,日本人,康有為的第四任太太,也是康有為情感史上最大的隱痛。
1911年6月,康有為帶著梁隨覺、何旃理移居日本神戶,1912年搬到“奮豫園”之後,三太太何旃理懷孕了,需要雇一名女傭幫忙照顧。後經朋友介紹,康有為雇了一名16歲的神戶少女市岡鶴子作女傭。
市岡鶴子除了幫忙照顧三太太外,還幫康有為研墨展紙、購買圖書,在長期相處中兩人日久生情。
之後康有為便提著重禮到她家提親。不久,年僅16歲的史岡鶴子在上海與55歲的康有為完婚,成為第四房太太。
可後來市岡鶴子卻與其年齡相當的康有為長子,也就是她的繼子有染,並懷了孩子。鶴子覺得無顏麵對康有為,遂偷偷跑回日本,將孩子生了下來。此後,鶴子始終沒有回來過,也沒有與康有為及其家人取得任何聯係。直到鶴子臨死前才向世人宣告她與康有為以及繼子之間的愛情故事。
1974年2月19日,史岡鶴子在距離“奮豫園”不遠處臥軌自殺,其自殺的原因至今仍是個謎。隻是從其“懷念過去,生活的煎熬已使我身心憔悴”的遺書上推斷,應是長期為情所困而致。
後來,鶴子的孩子淩子,根據母親留下的信物找到了康有為的家人,並與其家人取得了聯係。
三姨太何旃理去世後,康有為萬分悲痛,精神恍惚,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於1915年娶了第五房姨太廖定征,時康有為已58歲。
關於廖定征的具體年齡不詳,隻說是妙齡少女。婚後,廖定征育有一女,但12歲時不幸患病夭折,康有為去世後,年輕的廖定征守寡一生,生活非常淒涼。
康有為生命旅程中最後幾年最寵幸的太太。1919年,已經年過花甲的康有為在杭州泛湖閑遊,忽見一位妙齡女郎在浣紗,疑是西施再世。
經打聽此女叫張光,年僅18歲,尚未婚配。康有為趕緊托人提親,張家見康已年逾花甲,婉言相拒。但在康的堅決要求和媒人盡力撮合之下,家境貧寒的張家最終點了頭。
1919年,康有為在上海舉行婚禮,親朋好友盡皆道賀,妻妾兒女卻均不讚成這門親事,以集體缺席婚禮相抵製。
婚後,康有為對這個六太太十分寵愛,特意請了家庭教師教她讀書,自己親手教她書法。等張光有所長進,他大筆一揮,贈她對聯一副:“懲忿窒欲改過遷善;仁民愛物知命樂天。”
在結婚不久之後,康有為就病了,臥床不起,在得知自己時間所剩不多的時候就將張光叫到床前,對她提出了一個無恥的要求。說在他死後不允許張光再嫁人,此時張光才剛滿二十,如此一個妙齡女子就被這樣毀了。
張光最後也沒有嫁人,沒有孩子,後來抱養了一個女兒,1927年康有為去世後,她守寡多年,直至1945年病逝。
康有為不僅妻妾成群,且喜歡嫖娼。
1918年春夏交替之際,康有為挾妓遊西湖,並乘興做詩一首,開頭便是“南妝西子泛西湖,我亦飄然範大夫”。
把妓比作西施,自己比作範蠡,一時被傳為笑柄。早年,康有為曾落魄上海,天天狎妓,卻無錢償嫖資。妓家紛紛到康有為所住的客棧索取,康覺得很不好意思,就往廣東逃。後來,有人寫詩諷之:“避債無台卻有舟,一錢不值莫風流”。
康有為集進步與保守、資本主義新思潮與封建舊傳統觀念於一身,表現在他既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製,又南轅北轍,妻妾成群。
尤在晚年,他與幾位中外妙齡女郎,譜寫了一曲曲浪漫的黃昏戀。
任用奴仆,生活又極盡奢侈,據統計康有為55歲以後在上海和江南生活的14年間,康家每年的花費不下兩萬銀元,折合今天人民幣80萬元。除了六位夫人外,他還有十多個子女,日常侍候這些老爺太太、公子小姐就得10多個女仆、30多個男仆,還有廚師及雜役等人。據說康家還雇有兩個頭卷白布、滿臉絡腮胡子的印度看門人。此外還要給妻妾和子女發放零用錢,每月也得幾百銀元。
康有為的弟子在為他作傳時批評說:“先生日美戒殺,而日食肉;亦稱一夫一妻之公,而以無子立妾;日言男女平等,而家人未行獨立;日言人類平等,而好役婢仆……凡此皆若甚相反者。”
可謂一語中的,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