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這個現在幾乎是歐洲最窮的國家,曾經擁有世界先進的軍工體係。俄羅斯花了二十多年,才逐漸擺脫了對它的依賴。然而,它現在淪落到連彈藥軍裝都不得不向外國求助、去“墳場”挖零件的地步。
5月7日,俄羅斯《消息報》報道,國防部計劃在2020年後全麵啟動“藤蔓”衛星係統。屆時,俄羅斯總參謀部將能夠借助它探測全球範圍內的小型物體。
大家都知道,對一個國家而言,有個靠譜的衛星係統收集情報多麽重要!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人就著手幹這件大事了。
那麽,為什麽拖了二十多年還沒搞成?
很簡單,發射火箭是烏克蘭造的。
不僅是火箭,俄羅斯的戰略導彈,也是勒緊褲腰帶咬牙搞了二十年,才基本擺脫對烏克蘭的依賴。
然而,烏克蘭這個曾經耀眼的工業強國現在卻成了歐洲最窮的國家!
到底怎麽回事?
1
曾經輝煌,響當當的工業強國
在歐洲,烏克蘭的國土麵積位居第二,僅次於世界第一的俄羅斯,而且土地非常肥沃,曾經作為蘇聯的“糧倉”享譽世界。
但是,如果你僅僅把烏克蘭當成一個地區農業大國,那就錯了。
在蘇聯時期,它是最發達的加盟共和國之一。
蘇聯解體前,烏克蘭人口約5000萬(其中約100萬跑去了波蘭,將近400萬在俄羅斯不肯回國),卻擁有超過800所的高等院校,人口受教育程度穩居世界前列。
跟作為蘇聯的主體俄羅斯相比,烏克蘭不僅國民經濟部類齊全,平均水平甚至高於俄羅斯。
並且,按照蘇聯的產業布局,大量的機械、造船、電子和化學等高技術含量的工業密布於此。
因此,冷戰結束後,獨立之初的烏克蘭家底十分豐厚:
接管的軍事工業企業多達3594家,職工300萬人;
直接從事武器生產的企業就有700家,職工140多萬;
生產門類涵蓋火箭、大型運輸機、軍用艦艇、裝甲車輛等陸海空各種裝備。
更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科技實力雄厚,擁有龐大的以軍工為核心的科研生產體係。幾個世界級科研機構都被其收入囊中,比如:
占據蘇東國家半壁藍天的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
誕生過T34、T64、T80等威震天下的坦克的哈爾科夫設計局;
蘇聯航母的唯一搖籃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研製了四代蘇聯戰略導彈主力型號的南方設計局。
要知道,直到今天俄羅斯都沒有正經建造過超過5000噸的軍艦,如果不是從烏茲別克拆回來伊柳申飛機生產線,連大型飛機都造不出來。
毫不誇張地說,除了能源需要俄羅斯供應之外,以彼時烏克蘭的實力,完全可以成為讓歐洲顫抖的微縮版蘇聯!
然而,如此雄厚的基礎,將近三十年後,今天的烏克蘭基本上快成為跟阿爾巴尼亞和摩爾多瓦差不多的農業國。
烏克蘭到底發生了什麽?
看看獨立之後烏克蘭的情況,這個問題就不難理解了。
2
資金短缺,分家分出了大問題!
蘇聯時代的產業分工是從一個完整國民經濟係統角度考慮的,雖然烏克蘭分到手的家底超級雄厚,卻存在一個問題——大量企業在上下遊都需要依賴俄羅斯和其他加盟共和國的配套。
俄烏兩國總理曾提出一個問題:
繼續建造“瓦良格”號需要啥條件?
這艘航空母艦的娘家、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廠長答道:
“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她,但這個國家已不複存在!”
著名的南方設計局也是個典例。該單位從來隻管埋頭造火箭,至於造出來的火箭怎麽用,那是蘇聯中央政府統一計劃的事情。
南方設計局的招牌本領火箭技術,烏克蘭自己用不上,因為用戶主要是俄羅斯。更要命的是,會發射火箭的人、搞跟蹤測控的人才都回了俄羅斯。
注:南方設計局成立於1954年,是蘇聯時期起就在烏克蘭境內存在至今的重要航天企業之一,積累了豐富的高端火箭技術與航天火箭經驗。蘇聯解體後,它隸屬於烏克蘭的機械製造與軍事工業部,由於經濟困難,原來獨立的南方機械製造廠被納入南方設計局。
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題:缺錢!
烏克蘭企業盤活自己的最佳選項就是轉頭對接國際市場,憑借自身實力假以時日也能走出困境。不過,由於技術標準、市場需求的變化,需要大筆資金投向技術改造。
那麽,去哪找錢?
西方國家顯然不願意給自己培養出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他們更關心對烏克蘭進行所謂“民主啟蒙”,拿它當棋子遏製俄羅斯。
那麽跟俄羅斯合作?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指望俄羅斯雪中送炭沒啥可能。
(左起依次為:時任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時任白俄羅斯總統舒什克維奇及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
為了從蘇聯獨立出來,烏克蘭跟俄羅斯鬧得很不愉快。烏克蘭末代最高蘇維埃主席克拉夫丘克跟葉利欽鬥氣那是相當激烈!
在公開辯論時,他們互相叫喊:
“我們不給你發動機!”
“那我們不給你天然氣和石油!”
“那我們就再不給你糧食!”
……
這場麵猶如小孩子打嘴仗。在國家大政方針上,如此做法自然不會帶來好結果。
3
炮製寡頭,“猛藥”成了“毒藥”
1991年,烏克蘭末代最高蘇維埃主席克拉夫丘克轉任總統。跟當時的俄羅斯同行葉利欽一樣,他堅定地相信,要想讓烏克蘭的經濟走出蘇聯末年的停滯狀態,就必須來一劑猛藥!
於是,烏克蘭學著俄羅斯,大搞“休克療法”。
然後,順理成章地,他嚐到的那顆果實跟葉利欽體會到的一樣苦澀:經濟從停滯變成了徹底的混亂——物價飛漲、貨幣貶值,大量的工業企業停工,民怨沸騰。
要說唯一的“收獲”,就是部分蘇聯時代的高官借機利用自己的權勢搖身一變,成了寡頭。
因為經濟改革失敗,克拉夫丘克不得不黯然下台。
(繼任總統的庫奇馬)
隨之上台的庫奇馬對俄羅斯的態度不錯,烏克蘭的企業曾經差點就緩過一口氣來,請注意,是“差點”哦。
很不幸,庫奇馬本人並非什麽清廉人士,大權在握之後,他任人唯親大搞裙帶政治。
他對俄羅斯態度友好反倒扯了自己的後腿——西方國家看見棋子倒戈,那是看在眼裏急在心上,趕緊利用烏克蘭剛剛學到手的議會體製,把一個放心的人扶植上了總理寶座。
這位就是拉紮連科。
別看他擔任副總理和總理的時間加起來不過兩年多,可就是這兩年多,烏克蘭經濟徹底落入深淵。
早在上台前,他就利用跟總統庫奇馬的緊密關係伺機大肆侵吞國有資產;當上副總理、總理之後,更是扶植了一批能源方麵的寡頭作為自己撈錢的“白手套”。
(拉紮連科)
1997年,拉紮連科跟庫奇馬鬧翻,最終丟了官,不得不逃亡海外。這時,他已經聚斂了數億美元的巨額財富!
在工業轉軌急需資金的關鍵時刻,如此巨額的資金被貪官寡頭們侵吞,無疑讓烏克蘭喪失了極為重要的發展機會。
對烏克蘭,這可能是重現輝煌的唯一生機。
拉紮連科跑了,他扶植起來的寡頭們還在,並且繼續操控著烏克蘭的經濟命脈。
比如,號稱“天然氣公主”的季莫申科就是其中之一。
在拉紮連科的庇護下,她不僅成為烏克蘭屈指可數的幾名寡頭之一,而且還踏入政壇,當上了總理。
其他寡頭自然也不會閑著。
目前,烏克蘭所有州的州長基本都是大富豪,450人的議會裏有超過400人是百萬富翁。
要知道,這個國家目前的月人均收入折合成人民幣不過2000元!對比一下,這些政客們發家致富的速度令人觸目驚心!
4
顏色革命,西方陰謀得逞了
如果說寡頭們把控經濟命脈是烏克蘭的一大不幸,那麽,自身定位不明、在東西方之間徹底迷失,則是徹頭徹尾的悲劇。
前文提到,西方把跟烏克蘭當作牽製俄羅斯的重要棋子,為了防止其倒向俄羅斯,無所不用其極。
庫奇馬隻是對俄表示友好,加上俄羅斯當時自顧不暇,所以那段時間西方不是太緊張,隻是捧了一個代理人當總理。
後來,親俄色彩明顯的亞努科維奇聲勢漸壯,很有可能問鼎總統寶座,並且正逢普京上台進行了一番整頓,俄羅斯社會秩序基本重回正軌。
這時候,西方國家就坐不住了,毫不猶豫地搞起了“顏色革命”,把自己中意的尤先科和季莫申科組合扶上了台。
(尤先科和季莫申科組合)
毫無疑問,這一對“金童玉女”上台後,必須投李報桃,開始跟俄羅斯拉開距離。
尤先科是經濟學家,曾長期在經濟部門從事實務,客觀地說,單純從烏克蘭經濟本身來看,他提出的不少發展規劃還是比較實際的。不過,尤先科寄希望於西方能夠對烏克蘭投入大筆資金,顯然太天真。
且不論支持烏克蘭發展所需資金數額有多麽龐大,退一萬步講,他們怎麽可能願意扶植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
最重要的是,烏克蘭能源幾乎完全依賴俄羅斯,這一點就決定了尤先科一旦跟俄羅斯鬧僵就啥都幹不成。有可能賠本的買賣,向來精於算計的西方是不會幹的。
而季莫申科恰好就是烏克蘭最大的油氣商,發家致富靠的就是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賺取差價。所以,為了獲得西方支持,在表麵上反對一下俄羅斯沒問題,但真要她跟俄羅斯鬧到底,那不是自斷財路麽?
所以,倆人合作幾乎從季莫申科一當上總理就結束了,隨之而來的是二人無休止的爭鬥。
從此,烏克蘭每年都得鬧一場政治危機,誰還有心情過問經濟發展規劃。
(“橙色革命”中的尤先科)
“顏色革命”前,雖然受困於寡頭,烏克蘭經濟仍然恢複了大約5%的增長率。畢竟南方設計局這樣的單位技術實力夠強,即便自己發射不了衛星,也能靠著賣火箭發動機和衛星攢點錢。何況,哈爾科夫這個世界第一坦克廠生產的T80坦克在蘇聯時代威震天下,世界各地看好它的客戶也不少。
可是,尤先科和季莫申科之間的惡鬥,加上伺機卷土重來的亞努科維奇在一旁不停摻和,政壇“熱鬧”了4年,到2009年,金融危機衝擊下的烏克蘭經濟萎縮了15%,通脹率變成了100%!
親俄的亞努科維奇上台當了總統,情況並沒有發生好轉。西方非常惱火,又鼓動了一場顏色革命,扶植了反俄的波羅申科上台。
政客們一邊撈錢,一邊尋找國外的支持,政績自然是一團糟,但總得糊弄糊弄民眾,於是他們開始搬弄民族主義情緒。
在政客們的操弄下,本來語言文化差異不大的東斯拉夫兩家兄弟,竟然越來越生分。烏克蘭國內可是有一半人生下來就說俄語的,這麽幹對國家很危險,隻是政客們也顧不得了。
(2014年2月19日,烏克蘭反對派攻占利沃夫市政府,警察盾陣被燃燒瓶點燃)
5
政鬥、內戰,苦不堪言
後來,因為民族問題,烏克蘭幹脆打起了內戰。
5年內戰下來,情況變得諷刺起來:
原本是軍工生產重鎮的烏克蘭,其政府軍到了不得不伸手跟西方國家要援助的地步。如果是要石油也就罷了,可是要的偏偏都是車輛、武器、彈藥和食品,甚至還有軍裝。
這讓很多不明就裏的人覺得烏克蘭原本就是一個啥都造不出來的第三世界農業國。
當然,內戰期間烏克蘭境內還是有企業賺到盆滿缽翻的,比如總統波羅申科家的巧克力廠,據說他5年總統當下來,家族資產膨脹了十幾倍。
在這種大環境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才可能實現轉軌的重工業體係著實沒了指望,連之前跟俄羅斯的合作也紛紛被政治因素打斷。
兩國關係緊張給俄羅斯提了個醒:別說啥兄弟不兄弟的,烏克蘭現在是外國了,而且還有可能變成幫著美國修理自己的外國。所以,俄羅斯經濟重回正軌之後的首要任務就是擺脫因為蘇聯產業布局造成的對烏克蘭依賴。
這更是苦了烏克蘭的工業體係。
南方設計局2013年之前好歹還有盈利,後兩年就嚴重虧損,現在幹脆都不公布財務狀況了。
大名鼎鼎的安東諾夫設計局更慘,它的主要客戶就是俄羅斯,因此堅決反對烏克蘭政府跟俄羅斯折騰,結果領導層被一股腦掃地出門。
(世界最大運輸機安255)
企業毫無效益可言,必然人心浮動,技術骨幹流散。世界最大運輸機安255的總工程師科瓦斯基,淪落到為了謀生在81歲高齡還不得不去街頭搗騰外匯,還因此被警方毆打,直到在他身邊公文包裏發現了飛機設計圖才得知其如此受人敬重的身份。
技術人員走了、沒有資金投入、看不到頭的內鬥……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烏克蘭的家底越吃越薄。
由於各種配套廠家紛紛破產,在烏克蘭經濟最困難時候提供了救命錢的T80坦克銷售現在也難以為繼。烏克蘭不得不從蘇聯留下的那些坦克“墳場”去拆零件,甚至跑去切爾諾貝利事故中因為救援遭到核汙染而被扔進“墳場”的那些坦克裝甲車上拆零件來維持生產,至於產品的更新換代開發問題更是想都不用想了。
(曾經威震天下的T80主戰坦克)
這次烏克蘭大選,一個從未涉足政壇的喜劇演員能夠憑著75%的得票率當選總統,也說明烏克蘭人民對那些職業政客失望和憤怒到了什麽程度。
現在,一個緊要問題擺在他麵前,“墳場”也快被搬光了....
烏克蘭,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