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接下來的兩天我們進行了連續的長途跋涉,先是花七個小時從因特拉肯(Interlaken)到聖莫裏茨(St. Moritz),去那裏是為了坐著名的冰川快車。然後上冰川快車七個小時從聖莫裏茨到采爾馬特(Zermatt),在那裏登瑞士第一奇峰馬特宏峰(Matterhorn)。
因特拉肯雖然位於瑞士版圖的中央,但南麵背靠阿爾卑斯山脈和阿萊奇冰川,根本無路通行。我們隻好先北上,兜了一大圈才到達聖莫裏茨。這一段路程是我行前最擔心的,因為途中要換好幾次車,又是比較偏僻的線路。結果發現完全無需擔心。在因特拉肯上車時,車站的工作人員為打印出一張列表,在何處換車,幾號站台,何時發車都一清二楚。
我們先從因特拉肯到奧騰(Olten),換車到蘇黎世(Zurich),在那裏經曆了唯一一次列出晚點。蘇黎世火車站很繁忙,站台調配大概等了一下。列車到站時距離我們要換乘的那一趟的開車時間還差五分鍾。我跟老婆說:“我來提箱子,我們一起跑!” 當飛奔到站台時,卻沒有看到火車。旁邊的站台卻有一列馬上就要發車。由於找不到人問,我們不敢貿然上車,眼見著列車離去。我們隻好等下一班。後來我們學到經驗,站台的準確信息還是要在上車前在車站的大告示牌上確認,因為臨時可能會有變動。
這次瑞士之行我們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大概把瑞士火車坐遍了,從蘇黎世到庫爾(Chur)這一段線路是我和太座一致認為最精彩的一段。這一段車廂裏乘客不多,遊客更少。因為是偏僻線路,所以停站不多,列車飛快,湖山美景飛掠眼簾,很是刺激。
我們在Chur最後一次換車去聖莫裏茨(St. Moritz)。Chur在德文中念成“胡爾”,不知中文為何譯成“庫爾”,但不可讀成”楚爾“。它瑞士最古老的城鎮,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曆史。大概是因為地處偏僻,日後才被靠著大湖的蘇黎世和日內瓦超過。太座說下次來瑞士一定要來庫爾看看。這裏離達沃斯(Davos)也很近,每年世界首腦會聚集在那裏舉行“達沃斯論壇”。
因為有反光,隔著車窗很難盡情拍攝窗外美景。不過這倒使我想起李商隱(李義山)的兩句詩:“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原隔座看。”
說起李商隱,如《錦瑟》、《夜雨寄北》和幾首著名的無題詩都是隱晦纏綿愛情詩。我很奇怪林黛玉居然不喜歡。《紅樓夢》第四十回,眾人攜劉姥姥遊大觀園,到荇葉渚時,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麽還不叫人來拔去。” 隨後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隻喜歡他這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 除了李商隱,林妹妹還不欣賞陸遊的詩,這還好理解。但她又宣稱喜歡王維。這又有些突兀。恐怕是作者曹雪芹自己的喜惡吧。其實我看林妹妹實在是一個矯情得可愛的小姑娘。她先說“最不喜歡”,來反襯對“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意境的讚賞。再看《紅樓夢》裏林黛玉自己的詩,完全和李商隱是一個調調 ,例如《秋窗風雨夕》裏麵有這樣的句子:“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淚燭搖搖熱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連辭藻都是李商隱慣用的。
扯遠了,還是隔窗觀景吧。
傍晚時分終於到達聖莫裏茨。由於下雨,無其他地方可去,於是參觀了小鎮上的兩個博物館。其中這家民俗博物館展示當地民眾早期的生活,很有意思。
這是一兩百年前老百姓家裏用的炊具。
起居室。
儲藏室。
這個不用解釋吧?
過去的掛鍾。大家都知道瑞士的鍾表很有傳統。
在瑞士隨便往窗外瞄一眼,就見一幅畫。
第二天一早,登上大名鼎鼎的冰川快車,告別聖莫裏茨。
全景的一等車廂。
冰川快車號稱是“最慢的快車”,在聖莫裏茨與采爾馬特之間對開。七個半小時讓乘客慢慢欣賞沿路風景。其實我們覺得沿線隻是最東一段比較好看,其他地方並無太多驚豔。
太座問列車員:為何“冰川快車”見不到什麽冰川?他回答:曆史上沿線冰川很多,現在不多了,但“冰川快車”的名稱還是沿用了下來。說著列車員指著車窗外山林中的溪流,說那裏就曾經是冰川。這怎麽聽著像牛肉麵裏沒有牛肉,但過去有牛肉來著,所以至今還叫牛肉麵。
我覺得沒有必要從始發站聖莫裏茨出發,冰川快車在庫爾有停站,從那裏出發會節省一些時間。而且庫爾畢竟是個大地方,可看的東西比聖莫裏茨多。我甚至覺得沒必要坐冰川快車,其實從庫爾乘普通列車即可,一路上欣賞同樣的風景。雖然需要換車才能到達采爾馬特,但可以省去冰川快車的額外費用。冰川快車的全封閉車廂也給拍照帶來困難。
冰川快車上提供的午餐很一般。
不過自己掏錢喝兩瓶冰啤酒,倒是很愜意。
我們經過這座被大肆宣傳的鐵路橋。不過我覺得在中國的川陝、成昆一帶的鐵路線有很多這樣的工程。
這一峽穀地帶景色並不出眾,但卻是極重要的地貌,因為在這裏周圍高山流下的雪水構成的溪流,正是流經西歐數國的萊茵河的源頭。有一首圓舞曲旋律的粵語老歌《萊茵河畔》很好聽。
有人在溪水裏泛舟。
山雨欲來時廣袤的田野更顯得鬱鬱蔥蔥。
山腳下的小村給人一種安詳的感覺。
冰川快車開到安德馬特(Andermatt),海拔1435米,是這一線路的最高點。終於可以在山頭看到冰川。
冰川快車終於抵達終點 - 采爾馬特(Zermatt)。太座後來說:這次瑞士之行她最喜歡的景點就是采爾馬特。第二喜歡的是洛桑。
我也想了一下,把我個人最喜歡的景點做如下排名:
1. 馬特宏峰
2. 鐵力士山
3. 盧塞恩湖
4. 少女峰
5. 采爾馬特
6. 洛桑奧運博物館
7. 瑞吉山
8. 日內瓦
采爾馬特的確是一個十分精致的小鎮。
隻是遊客太多。大家都找好地方去啊。
比較高級的酒店用馬車把客人的行李從火車站運過來。
老房子也當古董保存起來。
巧克力是像蛋糕一樣切來賣的。
瑞士的樓房都有這樣淺淺的陽台,不為別的,隻用來放置鮮花。
馬特宏峰!在夕陽下猶如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莊嚴而又神聖。
我們風塵仆仆,就是為你而來。明天我就要來看你!
(請待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