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又是一年開學季,你已開始打包行李了嗎?
從鐵飯盒到手機,大學生們更新換代的“入學裝備”,就像一個時代的記憶符號
屬於你那個年代的獨家記憶,是什麽?
60年代
入學裝備:鋼筆、換洗衣服、好大的飯碗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學生可算是鳳毛麟角,家裏出了一個大學生,就等於家裏少一個人吃飯,反而減輕了負擔。國家包辦了很多裝備,入學時學生們基本上都是輕裝上陣,學習需要的一支鋼筆,生活需要的換洗衣物幾乎就是全部的行李。
60年代新生入學場景
今年80歲的陳老先生分享了自己半個世紀前的大學生活:
讀大學的幾年中,學雜費、夥食費、住宿費等等,全由國家包了,家裏出了一個大學生,就等於家裏少一個人吃飯,反而減輕了負擔。
新生報到時,很多學生都隻帶一件行李,因為學校不收學雜費、不收講義費、不收夥食住宿費,連洗澡費也不收,有的大學生在校時甚至還享受公費醫療。
當時的大學錄取是推薦製和考試結合,我1959年在部隊成為幹部,然後就被推薦去讀大專,1960年到1963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學院讀氣象專業。當時上學跟現在是反過來的,讀中學費用是要自己付,能上大學的,費用基本由國家全部承擔,生活用的被褥、臉盆等,還有學習用的講義、筆記本之類的都是由學校發,學生一般就需要自備一支學習用的鋼筆,每月還會得到20多元津貼。因為我是部隊幹部身份,每月領工資,所以需要交12元/月的夥食費。
1962年入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朱先生則有不同回憶:
去的時候帶了3件行李:一個背包,一隻箱子,還有裝著熱水瓶、臉盆、飯碗之類的網兜。衣服裏縫著兩個月的生活費24元。我們寢室裏有個山東同學,看來家境還不錯,箱子是用很好的木頭打成的。最窮是個安徽同學,褲腳管是用各色布片接長的。
印象最深的是,大家的飯碗一個比一個大。我的飯盆能裝半斤飯,最能吃的一個同學,飯盆足有小號的塑料臉盆那麽大。
70年代
入學裝備:臉盆、被褥、搪瓷缸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高考剛剛恢複。新生常規入學品大多是雪花膏、暖壺、被褥和雞蛋,手表則是極少數同學才戴得起的奢侈品。
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為10-16元,是學校根據“家庭情況”分級發放的。雖然物質匱乏,但幸福度很高,大學沒有學費,且包分配。
1978年考入暨南大學的崔愛國:
當時行李箱還沒普及,不少同學都拿著‘彩虹色’的網兜去報到,網兜裏必定有三件套:紅雙喜的瓷臉盆、淡黃色印有牡丹花的‘國民床單’、磕磕碰碰露出黑色底色的茶缸子涼水杯。
紅雙喜的瓷臉盆
淡黃色印有牡丹花的“國民床單”
被磕碰出黑底的搪瓷茶缸
80年代
入學裝備:鋼筆、收音機、手表
到了八十年代,隨著生活水平的漸漸改善,收音機也流行了起來,愛時髦的同學手腕上基本上都會戴一塊表。但由於當時通訊設備仍不發達,與家人朋友的聯係隻能靠書信往來,所以鋼筆幾乎是每個大學生入學的必備。
1988年考入廣西大學的莫祖勝回憶:
我那會兒遷出戶口學校會發糧票,每月33斤,報到時要帶些現金以備不時之需。除了遷戶口外,那時還得遷糧食關係,自帶一個月的糧票,因為考的是本省的大學,所以帶地方糧票就行了,考到外省的同學,還要帶全國糧票。大概到1993年、1994年左右糧票才取消。
1989年,楊勁鬆考入西北輕工業學院(現改為陝西科技大學):
那時候的生活極其簡樸,入學的必備品是自己的飯盒,因為食堂沒有公共的餐具。記憶裏,那時候大家都很節儉,除了學習用具,沒有能力購置其他物品。少數家庭條件好的,有隨身聽或者吉他。
食堂沒有公共餐具,飯盒需要自備
晚上能在被窩裏聽收音機, 那時候是件很享受的事情
吉他是那個年代大學生,尤其是男生夢寐以求的奢侈品
入學裝備:小風扇、電暖壺、磁帶錄音機
見證了數碼的更新換代。大學生們帶的常規物品是小風扇、電暖壺、磁帶錄音機,奢侈品是大哥大、BP機。從免費到收費,從包分配到自己找工作,上學就有“鐵飯碗”成為曆史。
1996年考取蘭州大學的賈暉回憶:
我們不需要被褥,學校統一發,一些生活必須品在校園可以買到,帶銀行卡就行。我報到時還帶了聽英語和廣播用的單放機,日記本和好幾個版本的字典。
這種小收錄機就時尚多了,流行於90代的校園,可以用來學英語
早晨的走廊到處是為備考大英四級而練習英語聽力的學生
用磁帶聽流行音樂、學習是當時年輕人的潮流。
BP機,這在學生中屬於奢侈品了
21世紀
入學裝備:手機、MP3、
筆記本電腦、單反相機等
進入新世紀後,社會的經濟水平迅速增長,電子產品逐漸普及。從早幾年的黑白屏手機、MP3、電子詞典、台式電腦等到智能手機、手提電腦、數碼相機,再到這兩年的iphone、ipad、單反相機等,學生們在“三大件”上的花費越來越多。
各種電子產品層出不窮
行李箱也從網兜、笨拙的木箱演變成了帶輪子的拉杆箱。
長按二維碼向我轉賬
受蘋果公司新規定影響,微信 iOS 版的讚賞功能被關閉,可通過二維碼轉賬支持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