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
小時候裝嫩扮乖,明明已經很會說話,卻故意假裝話說不清楚,對著大人們賣萌,把“貓吃我的麵”說成“貓次我的滅”;
上學後不跟人學好,染上了抽煙、酗酒的壞毛病,同學們方言裏罵人的話學得一溜一溜的;
去外國留學的時候,就算路上碰到朋友也會裝作沒看到地擦肩而過,頭發不梳,皮鞋也不擦,整個不修邊幅的痞子樣;
學習的時候三心二意,一下學數學,一下研究哲學,時不時還想玩玩音樂。
若是隻看這一麵,大抵會覺得這個人簡直糟糕透了。然而,他的完整人生卻恰恰讓你覺得精彩極了。
趙元任、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蠟像
他會說30多種方言和近10門外語;
他精通數學、物理、音樂、語言、心理學等多門課程;
他先後任教於美國康乃爾大學、哈佛大學、清華大學、耶魯大學等各大名校;
他與妻子60多年恩愛如初,光是歐美大陸兩人就漫遊了四次;
他的四個女兒全部畢業名校,大女兒是哈佛第一位華裔女教授,二女兒是著名化學家,三女兒是康奈爾大學教授,小女兒是麻省理工教授……
▲家庭合影
他幾乎無所不能,中西文理,孔子牛頓,全學了個遍。隨便說一句話,能包含五六個地方的方言;倒著看德文報紙,直接用西班牙語讀出來;把音樂玩了個極致,隨便編首歌就是名曲;編了首繞口令,一個音四種調,內容卻比小說還豐富,沒幾個人能流暢的讀下來。
他就是中國語言之父,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並稱清華“四大導師”的——
趙元任
1892年11月3日,趙元任出生於天津一個三世同堂之家。祖父和父親皆為清朝舉人,母親是詩詞兼修、會昆曲、書法的才女。據說他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31代孫,六世祖趙翼是清代史學家,即是當初在《論詩》中寫下,“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與袁枚齊名的性靈派詩人。
出生在那種就算丫頭也會作詩的書香門第,趙元任從小更是“骨骼精奇,異於常人”。
家族合影
童年時期的趙元任,便表現出遠高於常人的聰慧。
清末,趙元任的祖父在北方做官,差事常變換,他也就跟著家裏人到處跑。剛出生在天津,第二年到北京,三歲到磁州,四歲跑祁州,五歲上保定,六歲留冀州。
如此東奔西走,竟激發了他的語言天賦。他天生就能把握發音的細微差別,跟著老媽子學保定話,跟著表弟學常熟話,一個老先生教了他才幾天,他就學會了常州話。還沒到12歲,他就學會了,北京、保定、常熟、蘇州、常州等各地方言。
少年時期存照
15歲那年,他到南京上學,閑來無事又跟著當地的南京同學學說南京話,又跟大老遠來的福州同學學學福州話。以至於到最後,同學聚會的時候,他一個人變著法兒換了8種方言跟大家交流。
趙元任不僅在國內老被人認作“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就是後來在國外,也總有人被他“欺騙”:二戰後,他到法國參加會議。在巴黎車站,他對行李員講巴黎土語,對方聽了,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巴黎人,於是感歎:“你回來了啊,現在可不如從前了,巴黎窮了。”
就是在南京上學的時候,趙元任染上了抽煙、酗酒的壞毛病。不過人家很快就意識到了自己這樣是不對的,想著父親給自己起名的寓意:元任,元任,任重道遠啊!都不需要別人勸誡,自個兒就把這些惡習給戒了。
隨後趙元任就開啟了學霸模式,憑著自己的絕頂聰明,3年預科還沒讀完,趙元任就到北京,報考了清華的留學官費生。為了應付這次考試,他又花了幾晚上時間自學拉丁文。
1910年,他參加了北京的留美考試,這次考試一共錄取70名學生。趙元任自然是考上了,但人家可是以第二名的成績被錄取的,同批考試的還有我們所熟悉的胡適,他排在了55名。後來,兩人也成了關係非常好的朋友。
到了美國康奈爾大學之後,趙元任的興趣就變得更廣泛了。他先選修了哲學發展史、邏輯學,但童年時期的很多疑惑仍未解開,又選了實驗物理、力學熱學、有限群理論、係統心理學和語音學。
學得如此龐雜,卻沒有一樣淺嚐輒止。作為一個外國留學生,數學拿了3個100分,一個99分,創下了康奈爾建校以來,最優異的成績紀錄。
等到了大學畢業,教授告訴趙元任他獲得了申請數學或者哲學研究生獎學金的資格。於是乎,從數學係本科畢業的趙元任,又改行成為了康奈爾大學的哲學係研究生。
想想我們當文科生的時候,看到高數微積分就頭疼,理科生更是對詩歌哲學望而卻步。文科和理科的分界,不就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嗎,可趙元任卻偏偏在這兩界上玩得遊刃有餘、風生水起。
那幾年裏,趙元任的天才學習能力,簡直令同輩人望塵莫及。不但文理兼修,而且所學之精,鑽研之深,恐怕後來再也沒有人能夠超越。難怪胡適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每與人評留美人物,輒常推常州元任君第一。”
此外,他還精通各種樂器,終身與鋼琴為伴,學生時代開始寫歌,一生創作百餘首歌曲,當蕭友梅創作的《卿雲歌》,成為北洋政府定下的國歌時,很多人卻更願唱他寫的《盡力中華》。
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那首《教我如何不想他》,曲韻悠長,耐人尋味,濃濃的思念和纏綿流轉其中。現代音樂的一代宗師蕭友梅曾盛讚他:“替我國音樂開創了一個新紀元!”
蕭友梅
再後來,23歲的趙元任進入哈佛繼續攻讀哲學博士學位,同時還選修了語言學和音樂。以至於之後趙元任回清華任教的時候,當時的校長曹雲祥一股腦給他安排了數學、物理、中國音韻學、普通語言學、中國現代方言、中國樂譜樂調和西洋音樂欣賞等N門課程……
趙元任不光讀書,做研究生時,他和留美學生,一同創辦了“中國科學社”。留學期間,西方的工業文明,各種先進科學已經進入爆發期,而中國卻還在科學門檻外緩緩爬行。
趙元任認為,中華之所以孱弱,就是因為科學不發達。為了提倡科學,傳播知識,他們一起創辦了一本雜誌,將其定名為《科學》,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學術期刊。而“中國科學社”也聚集了,後來中國最早的一批科學大家。
中國科學社
就是這樣一個什麽都會,什麽都敢“玩”的男人,一生唯獨不玩的,是愛情。
1920年,趙元任回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退婚,早在14歲那年他就被告知與一名陳姓女子訂了婚。可趙元任不願意自己的婚姻被安排,最終以“女方大兩歲”的理由退了婚。
然而不久後,他就去追求了比他大三歲的、性格迥異的楊步偉。
說起楊步偉,在當時也算是奇女子一枚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名酷極了的女權主義者,一個真朋克!
▲楊步偉
早在封建社會,她就喊出了“女子者,國民之母也。”這種口號。她不肯纏足,拒絕包辦婚姻,孤身跑到上海讀書。之後轟轟烈烈的參加了反封建反帝製的革命。當校長、留學日本獲醫學博士學位,開婦產科醫院,簡直是進步女性的先驅。
“我脾氣躁,我跟人反就反,跟人硬就硬。你要跟我橫,我比你更橫;你講理,我就比你更講理。”這句跟QQ簽名一樣的宣言,就是出自楊步偉之口。可能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性子,揚步偉到了三十歲仍然沒有結婚。
但是沒關係啊,最好的總是留到最後,總有人會看到她的好,並且願意對她好。這不,趙元任出現了。兩人第一見麵的時候,楊步偉就問趙元任:“學什麽的?”“學哲學。”“學點什麽不好,幹嘛學哲學?”
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
這段看起來有點火藥味的對話,卻讓趙元任對楊步偉產生了莫名的好感,覺得這個女子太有個性了。一來二往,漸漸熟了之後,趙元任越發喜歡楊步偉這灑脫的性子,覺得這姐們兒就是自己要找的那個人。對,就是她,非她莫娶。
那時候適逢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巡回演講,趙元任擔任翻譯,跟著羅素滿中國跑。一路上趣事不斷,趙元任更是玩性大發,每到一個城市,就用那個城市的方言做翻譯。
要做羅素的翻譯,其實是很難的,不僅學科要紮實,而且要懂得語境之妙。再加上羅素也是個頑童,總愛說雙關語,一句幽默的英文翻譯成漢語已是不易,可趙元任偏偏還能找到對應的方言,翻得滿堂學生哈哈大笑。
▲與羅素合照
可是有一次,趙元任同楊步偉相約一起吃飯。這情到深處,怎麽都舍不得走啊,聊得忘乎所以,就連當天給羅素翻譯的工作都給忘得一幹二淨了。突然間,趙元任猛地反應過來,不對勁啊,趕緊往羅素那兒跑去。
這時候羅素已經在台上等了半天了,沒法說話,說了也沒人懂啊。然後就眼瞅著趙元任拉著一個漂亮姑娘衝進教室,全體師生頓時哄堂大笑。羅素一看全明白了,想調侃兩句,但說了也沒用,人不給你翻譯呀。
後來在演講過程中羅素生病了,需要休養一段時間。趙元任就趁著這個空擋,趕緊地同楊步偉聯絡聯絡感情,順便翻譯了童話《阿麗絲漫遊奇境記》,就這樣一部經典在中國流傳至今。看看人家,一邊教課,一邊翻譯,還能一邊談戀愛,捎帶腳再翻譯一部經典。這人比人……還是不比了吧。
這年趙元任29歲,楊步偉32歲,兩人結婚了。從相識相愛到結婚一年不到,算得上閃婚了,但這事兒也就這麽成了。也正是這兩人的結合,才會有四個如此優秀的女兒吧。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們的婚禮,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一起到公園照相,再做成通知書,寄給所有的親友,一共400多分。上麵大大方方的寫著:
“我倆已在1921年6月1日,
下午3點鍾東經120度,
平均太陽標準時結婚。
關於賀禮我們一概不收,
如果實在要送的話,
就請送您的親筆書信、詩文或樂譜,
或者捐款給中國科學社亦可。”
依兩家的背景,要大擺宴席何其容易,這對新人卻推開所有繁文縟節,向當時的封建世俗挑戰,想出了如此別出心裁的結婚方式。
或許正是因為兩人心中有愛,物質的東西都顯得不那麽重要了,這是多少戀人們渴望卻可遇不可求的情感境界。
當晚,兩人各自請一人來家中吃飯,楊步偉請來朱征,趙元任請了胡適。胡適帶了一本自己注解的《紅樓夢》,並與朱征做了證婚人。次日,這個消息不脛而走,《晨報》將其作為頭條,引起一陣轟動。
兩人婚後的生活也是甜蜜得不行,楊步偉也會說幾種方言,於是兩人定了一個日程表,今天說普通話,明天說湖南話,後天說上海話。這不正是有趣的人碰上了有趣的人嘛。有了孩子以後,趙元任還時不時寫幾首歌,組成一個家庭合唱團,一人用一種方言,合唱一首歌。
▲趙元任與其女兒
然而,1938年,風雨飄搖,外族侵略,諾大一個中國,竟已擺不下一張課桌。趙元任的方言研究也不得不中斷。山河破碎中,他選擇去國外避難。沒想到這一走,就是大半生。
到了美國之後,他先後在夏威夷、哈佛、耶魯任教。在穩定的環境中,他仍舊醉心於學術,繼續完善之前的方言研究,編撰字典、漢語入門讀物,出版各種中國話語言類專著。
他在學術上的成就受到美國廣泛認可,1945年當選美國語言學會主席,1960年成為東方學會主席。在語言學術界,一直流傳著一句話: “趙先生永遠不會錯。”
直到1973年,中美關係緩和,趙元任攜夫人回到闊別30年的故土,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曾有人問過他,《教我如何不想他》裏麵這個“他”,究竟是男是女。那次歸國之行,趙元任一連三次,在不同場合唱起這首歌曲,或許就是最完美的答案:這個他,是日夜思念的祖國。
趙元任80年代再度回國,與鄧小平合影
趙元任是個罕見的天才,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他教過太多的學科,從數學到哲學,從方言到音律,他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結合到了圓潤通透的地步,很難用一個什麽家來定義。
但這一生,他都是個純粹的學者,不為外界的名利所誘惑,更不想被一官半職所束縛。他深深地知道,自己能夠安身立命的,唯有學問。自己所能夠做的,是傾其一生,為中國漢語的發展做貢獻,與此同時收獲人生的樂趣。
愛玩的趙元任夫婦不願意被束縛,趙元任多次拒絕了大學校長的任職,兩人出去旅遊。甚至在楊步偉八十歲的時候,夫妻倆還駕車去歐洲轉了一圈。
趙元任說他研究學問是因為“好玩兒”,他“玩”成了百年難出的大師,也“玩”出了終身的幸福。
而我們窮極一生,也不過是想做些有趣的、自己喜歡的事,並且找一個能和自己一起做這些事的人。
希望你也遇到了讓你覺得“好玩兒”的人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