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1)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這篤定而美好的愛情,實在是給八卦喧囂、底線沉淪的浮躁社會狠狠一擊,猶如一泓清泉,沁人心脾,讓人們感受到真正愛情的力量。
今年一月,一位老師在清華園抓拍的照片在網上熱傳。
照片裏一位老人騎車載著心愛的老伴兒,簡單卻洋溢著無比的幸福,羨煞了清華學子,清華的學生說:兩位老師真有神仙眷侶般的氣質。
這位騎車的老人不是別人,而是大名鼎鼎的潘際鑾院士,中國當之無愧的焊接專業泰鬥,其科研成果的經濟價值早已高達千億。他還是西南聯大校友會的會長。
近九十歲的院士帶著老伴兒在校園騎行的畫麵,旁人看來格外浪漫,但對他們來說,卻是生活的日常。
八年前,同樣的畫麵也曾被抓拍到,那時潘際鑾已經八十高齡,依舊喜歡蹬著自行車,帶著老伴兒穿梭在清華校園。
兩張照片,時隔八年,光陰變幻,從黑發到白發,而他們陪伴常在,幸福得像花兒一樣。
南昌大學有一條“際鑾路”,去年潘老和夫人牽手走在這條路上也被學生拍到,直呼“這就是愛”。
想來最美妙的的事莫過於在學生時代認識個TA,年輕時,就騎車,你前座,我後座;畢業了,還牽著,風月大,一塊走;等老了,還軋馬路,你左手,我右手。
真是應了那一句:今生與你,與你一世。“而今白發同偕老,朝朝暮暮永相濡。”
正如網友評價:那個年代的人很穩,愛上一個人,就是一輩子,做一份工作,就堅持了一輩子,研究一個專業,就用了一生的時間。
他們的愛情最初也被人笑話。
時光回到65年前,1951年,二老在北京相識。那時,潘老的專業是焊接技術,不熱門也不被看好。
▲1948年,潘際鑾(圓圈標注者)清華大學畢業照
而夫人李世豫卻是北大的才女,有人笑話李世豫,“你男朋友焊洋鐵壺還是修自行車啊?”
65年過去,現年八十九歲的潘老已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焊接專業泰鬥了,他一手籌辦了清華大學也是全中國第一個焊接專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科學難題,解決了國家一個又一個重大工程問題。
中國第一條高鐵、第一座自行建設的秦山核電站,潘老都是焊接顧問。如今高鐵鋼軌的焊接技術,也是由他開創並推廣到全國的。
“高速鐵路的鋼軌要一點縫都沒有,要全部焊起來,要把它磨平、磨得很光。全國最後總結是焊了66萬個頭,一個問題都沒有出。”
高鐵驗收時,夫人李世豫受邀體驗,心裏無比高興,替老伴感到格外自豪,她說:驗收的時候坐到高鐵司機旁邊,我心裏高興死了。又很害怕,那真快,我們從來沒坐過那麽快的火車。當時我想一想這都是我老伴的功勞。
生活中的他們一生簡樸,對名利不感興趣,自在而灑脫。
很多公司用高薪聘請潘老,都被他拒絕。如今的住處在清華大學的荷清苑社區,還是十多年前的老房子,家裏的書房是用陽台改造的。
在清華一位同學的朋友圈,我看到了潘老在清華大學的辦公室,大約僅有10平米,簡陋幹淨。
要知道,國家有明文規定,院士待遇要參考副部級幹部。而實際上,潘老的生活水平並非如此。
他曾接受媒體采訪,談到自己的收入時相當滿意,他說自己收入“萬把元一個月,比我老伴兒高——她是北大的退休教授,退休金5000元/月。”
近九十歲的潘老至今每天還要在實驗室裏工作10個小時左右,他說:這麽大歲數,還想“幹活”,單純地是因為自己“終身陷在這個事業裏了”,想要“為國家做貢獻”,而不是賺錢牟利。
這個中秋,夫人李世豫接受央視采訪時也說:要高薪幹什麽,你生活夠了就行,不要整天想著掙多少錢。我們這些人搞科研目的不在錢,就是要搞創新。國家有進步、工業有進步那就好了,人民的生活就好了。
如今,擔心老伴兒摔著,潘老再不騎車帶她去學校了,而是翻出老照片,偷偷的做了一個相冊,作為鑽石婚的禮物送給老伴兒。
一本簡樸的相冊記錄了二老彼此陪伴,彼此尊重的60年。
中秋之時,央視采訪了二老,用7分鍾講述了他們美好的愛情故事。
當潘老提起蘇東坡的那首千古名句“但願人長久”,他說:我但願她長久,她比我長久更好了。如果她不活著,我一個人很孤單,我連吃飯都吃不上。
動人的愛情,僅此一句,足矣。這篤定而美好的愛情,實在是給八卦喧囂、底線沉淪的浮躁社會狠狠一擊,猶如一泓清泉,沁人心脾,讓人們感受到真正愛情的力量。
這,大概是浮躁社會中最令人向往的愛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