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051 操練中的日軍
七七事變前,日軍在華北屯集精銳。圖為日軍北平駐屯軍在使館區練兵場操練,遠處是北平市街及圍觀的中國民眾。(原載第66輯)
052 表演刀術的士兵
二十九軍大刀隊為廣東省女師慰勞隊表演中國傳統刀術。(原載《老照片》第19輯)
053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校園即景
1935年12月30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一位年輕的幼教老師帶著孩子們在草坪上做遊戲。(原載《老照片》第6輯)
054 國民黨的“訓政”教育成果
蔣介石畫像赫然出現在遊行隊伍中。經過“訓政”教育,對領袖的個人崇拜,於此可見一斑。(原載《老照片》第24輯)
055 出使法國的顧維鈞
1936年,出任中國駐法大使的顧維鈞,身穿西式宮廷禮服遞交國書。(原載《老照片》第40輯)
056 吹蘆笛的苗族青年
1937年初,南京到雲南的公路開通,路經苗族聚居區時,苗族人吹蘆笙伴舞慶祝。(原載《老照片》第55輯)
057 小康之家
上海一個鍾表匠之家的合影,攝於1937年冬。(原載《老照片》第15輯)
058 被俘的抗日少年
被俘的兩位抗日少年,等待著他們的命運是可想而知的。(原載《老照片》第41輯)
059 婚禮
1938年4月,一位英國海軍少校與妻子在威海劉公島舉辦婚禮,場麵宏大,可謂大操大辦。(原載《老照片》第86輯)
060 敵後遊擊隊
1938年,活躍於敵後戰場的山東省抗戰遊擊隊。駁殼槍和紅纓槍混搭的武器裝備與戰士們嚴峻的麵龐,反映了敵後戰場的困苦與艱難。(原載《老照片》第53輯)
061 葉挺將軍全家福
葉挺將軍曾有一個溫馨的家,這是全家的合影照片。(原載《老照片》第75輯)
062 北京的老街
上世紀30年代末,北京西郊碧雲寺附近的街道景觀。古老而破敗的民居,未經硬化的路麵,還有站在街上那個神情倦怠的男童,看上去一派蕭然。(原載《老照片》第93輯)
063 小鎮茶館
1943年,滇東北小鎮的居民努力去享受沒有戰事的片刻寧靜,茶館裏和路邊的人們紛紛露出笑容。(原載《老照片》第92輯)
064 抗日戰士
1943年,一名負責警衛昆明機場的戰士。左胸上的布牌寫著他的名字“傅成銘”,“民國三十二年入伍”,在“航空委員會特務旅第五團第三營十二連”服役。(原載《老照片》第92輯)
065 反擊
騰衝城外,中國遠征軍士兵用美式“巴祖卡”火箭筒對據守村落的日軍進行攻擊。攝於1944年8月1日。(原載《老照片》第87輯)
066 勝利
1944年9月8日,中美士兵聯合展示在戰鬥中繳獲的日軍太陽旗。前為在戰鬥中發揮顯著作用的美式“湯姆遜”衝鋒槍和美式手雷。(原載《老照片》第68輯)
067 輪到我訓話
1945年9月,中國第三方麵軍高級參謀曹大中視察蕪湖日軍集中地,向放下武器的日軍官兵訓話。(原載《老照片》第11輯)
068 光複南京
抗戰勝利後,新六軍是首批進駐南京的中國軍隊。照片中中國軍隊雄姿勃發地站在吉普車上勝利開進南京,而擦肩而過的日軍則散坐在一輛卡車上落寞地看著慶祝勝利的人群。(原載《老照片》第52輯)
069 重慶談判期間的毛澤東
1945年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期間,在一次酒會上的留影。(原載《老照片》第49輯)
070 聖誕之夜
1945年聖誕夜,中國空軍某部人員與駐廣州的美軍聯歡。(原載《老照片》第26輯)
071 赴美進修的中國護士
1946年,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組織的各國赴美進修的護士們參加的校慶宴會,其中有二十人來自中國。(原載《老照片》第14輯)
072 少女
一位少女悠然地坐在屏風前,青春盎然的臉龐流露出一絲憂鬱。攝於20世紀40年代。(原載《老照片》第74輯)
073 午餐
1946年4月,蔣介石於青年遠征軍第六軍閱兵典禮後,與楊森等人在典禮台共進午餐。(原載《老照片》第71輯)
074 秩序單
慶祝雙十節時的節目秩序單,寫有“靜默三分鍾”等字樣。攝於20世紀40年代。(原載《老照片》第93輯)
075 野外上課
20世紀40年代,山東沂蒙山區某地的小學生在野外上課。時在初秋,孩子們拿著課本,拎著板凳,來到水塘邊,整齊列坐,聽老師講課。(原載《老照片》第94輯)
076 乘坐飛機
民國時期,在濟南機場登機的旅客。攝於20世紀40年代。(原載《老照片》第87輯)
077 旗袍
20世紀四五十年代,在港台紅極一時的上海影星李麗華身穿旗袍的明星照,頗具韻味。(原載《老照片》第67輯)
078 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在溪口故裏
1949年初,蔣介石下野後和家人回到奉化溪口老家。這張照片定格了蔣氏父子在溪口山上眺望故裏的情形。(原載《老照片》第70輯)
079 掃大街的黃金榮
1951年,八十三歲的黃金榮在上海大世界門口打掃衛生,接受勞動改造。兩年以後,黃金榮在上海病逝。(原載《老照片》第38輯)
080 天安門
20世紀50年代初,天安門廣場地麵幹淨平整,三位工人模樣的姑娘歡笑地走來,背後的長安大街上馬車和自行車在來往穿梭。(原載《老照片》第54輯)
081 “五反”中遞交坦白書的資本家
上海黃浦區國際貿易業的資本家排隊向“五反”委員會遞交“坦白書”。(原載《老照片》第2輯)
082 台灣女學生的操槍表演
1955年,台北女學生在“雙十節”的操槍表演。(原載《老照片》第43輯)53.“社會主義到了” 1956年1月20日,上海舉行公私合營大會,工商界報喜隊一位扮作“天官賜福”的報喜者來到了會場。(原載《老照片》第14輯)
083 “社會主義到了”
1956年1月20日,上海舉行公私合營大會,工商界報喜隊一位扮作“天官賜福”的報喜者來到了會場。(原載《老照片》第14輯)
084 品嚐蘇聯煙草的中國領導人
毛澤東(右一)、鄧小平(右三)、楊尚昆(右六)在莫斯科時,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布爾加寧請他們品嚐蘇聯香煙。攝於1957年。(原載《老照片》第93輯)
085 童年記憶
1958年兒童節,幾個結伴遊園的女孩子在頤和園的昆明湖畔合影留念。(原載《老照片》第74輯)
086 加修石板路麵
1958年,為了迎接建國十周年,開始擴建東西長安街,為適應閱兵時重型車輛通過的需要,加寬加厚了路麵。(原載《老照片》第80輯)
087 長城留影
吳晗和王光美陪同印尼總統蘇加諾夫人哈蒂尼遊覽長城。攝於1962年9月。(原載《老照片》第78輯)
088 革命年代的婚禮
1966年11月21日,山東沂蒙山區的兩位農村青年胸佩紅花、手持農具和毛主席著作,舉行了一場“革命化”婚禮。(原載《老照片》第37輯)
089 “公審”城隍爺
20世紀60年代,在“破四舊”運動中,浙江義烏各學校紅衛兵在城區最廣闊的義烏中學大操場“公審”城隍爺,曆數封建迷信的種種陋習及危害。(原載《老照片》第54輯)
090 跳“忠字舞”的人們
1967年2月16日,地質部機關造反派集會慶祝奪權“一周月”,會上人們跳起了“忠字舞”。(原載《老照片》第14輯)
091 蔣介石與小朋友的合影
為了消除日本殖民的影響,蔣介石在台灣大力倡導“中華文化複興運動”。圖為晚年的蔣介石與在祭孔大典上表演八佾舞的小朋友們合影。(原載《老照片》第51輯)
092 為武鬥死亡者送葬
1967年6月至11月,長春發生大規模武鬥,死亡數十人。(原載《老照片》第73輯)
093 批鬥彭德懷
1967年8月10日下午,在人民日報社五層禮堂中批鬥彭德懷。(原載《老照片》第94輯)
094 知青的農村生活
1969年,知青和貧下中農利用勞動間隙的休息時間,一起在田間學習中共“九大”文件。(原載《老照片》第100輯)
095 玩耍的孩子
20世紀60年代末,香港經濟開始騰飛。這些在避風港玩耍的孩子趕上了“大時代”,等待他們的是三十多年的經濟大發展。(原載《老照片》第52輯)
096 參加政治遊行的孩子
1976年“四五事件”後,中共中央做出了兩個決議。決議通過後,組織民眾上街遊行、慶祝,連小學生也不例外。(原載《老照片》第96輯)
097 慶祝粉碎“四人幫”
1976年10月,人們在歡慶粉碎“四人幫”。(原載《老照片》第67輯)
098 密特朗席地而坐
1981年2月,時為法國社會黨領導人的費朗索瓦·密特朗在總統選舉的前夕來我國訪問。在參觀孔廟時,在大成門的盤龍石柱旁席地而坐。(原載《老照片》第91輯)
099 路邊小吃攤
1980年,山東省臨沂市蘆花市巷的人群熙熙攘攘。一位大爺正在大快朵頤,小朋友的“大蓋帽”放在桌子上,遠處一位婦女正在給售賣的大餅過稱。(原載《老照片》第97輯)
100 個體公共汽車
1989年,一輛個體公共汽車在馬路上隨停隨走。車廂後邊掛滿了乘客的自行車,司機躬下身子觀察車輛底盤,旁邊的售票員趁此間隙扯著嗓子喊有沒有上車的顧客。(原載《老照片》第98輯)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