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外蒙古獨立始末,讓我們一起回顧70年前那段恥辱的曆史過程(ZT)

(2015-10-23 07:42:08) 下一個

 


在70年前的今天,1945年10月20日 (農曆九月十五),外蒙古舉行公民投票,宣布獨立。

“外蒙古”指蒙古高原北部,既包括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國全境,還涵蓋了俄羅斯境內的唐努烏梁海地區、貝加爾湖與額爾古納河附近地帶,以及哈薩克斯坦東北部的科布多地區。這片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廣袤地域,曾經都是中國領土。

16世紀初,沙俄經營西伯利亞,與外蒙地區開始往來。1660年,漠西蒙古準噶爾部進攻外蒙,外蒙宗教領袖庫倫活佛哲布尊丹巴決定歸附清王朝。庫倫活佛不喜歡俄國人,他說:“俄羅斯持教不同,必以我為異類,宜投中國興黃教之地。”

1727年中俄簽訂《布連斯奇條約》,肯定蒙古屬於清朝管轄,沙俄則取得了通商貿易的特權。在沙俄和清朝政府簽訂的多數不平等條約中,都有關於俄國在蒙古利益的條款。俄國極力推進和蒙古各部的交流。

1911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滿清王朝行將瓦解。沙俄本著趁火打劫的睦鄰友好原則,策動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們獨立。

11月30日,俄蒙軍隊包圍滿清政府駐庫倫的辦事大臣衙門,解除清軍武裝,並將辦事大臣 “禮送出境”。12月28日,哲布尊丹巴在庫倫登基,自稱“日光皇帝”,年號共戴。此獨立未被當時清朝政府和後繼的中華民國政府承認。

1913年9月18日,沙俄政府欲逼袁世凱的北洋政府承認蒙古獨立,北洋政府雖國力不濟,但始終不肯妥協,最終兩國簽訂《中俄聲明》,北洋政府承認外蒙古自治,俄國承認中國在外蒙的宗主權,雖然這個宗主權很虛無(中國不得在外蒙古派駐官員、軍隊,不得移民)。

1915年6月7日,中俄蒙簽定《恰克圖協定》,將此聲明具體化。同年6月9日,外蒙古宣布取消“獨立的大蒙古國與共戴年號”。袁世凱冊封八世哲布尊丹巴為“呼圖克圖汗”,並赦免獨立運動人士。外蒙古實行自治,但實際上為沙俄所控製。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之後發表對華宣言,宣布廢除沙俄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但對於外蒙古問題,蘇俄聲明:“外蒙古是一個自由的國家。”意思是外蒙古仍然應該獨立。

外蒙古“自治”一直依賴沙俄援助,俄國人突然放手不管,外蒙當局無法維穩。民國政府抓緊時機,希望一舉收複外蒙,具體執行者就是被報界稱為“要不惜一切代價收回外蒙失土的愛國者”之一的徐樹錚。

1919年10月,徐樹錚揮師出塞,向庫倫進發。在路上,蒙古哨卡基本不敢抵抗,惟一敢於和中國軍隊交戰的,是已經失去了舊政府的俄國舊軍隊。但他們隻是劫掠物資,並沒有政治目的。

11月,徐樹錚部開進庫倫,軟禁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和其他王公。11月17日,外蒙古不得不上書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呈請廢除俄蒙一切條約。但是徐樹錚對待蒙古人的傲慢態度,最終還是給外蒙問題留下了隱患。

好景不長,段祺瑞政府下台,徐樹錚因戰敗被通緝,中國軍隊撤出庫倫。1921年3月19日,牧民出身的蘇黑巴托爾和喬巴山領導蒙古人民黨,組建了“蒙古臨時人民政府”,宣布獨立,並同蒙古上層王公勢力展開激戰。

蒙古人民黨為了取勝,臨時政府向蘇聯求助,迫使蒙古王公與蒙古人民黨共同成立“蒙古人民革命政府”,定都庫倫,改城名為烏蘭巴托,以1911年作獨立紀元,允許蘇聯駐軍。但中國及英、美等當時主要國家政府皆未承認。

此時中國國內軍閥混戰,直到抗戰爆發,大半個中國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反抗日本侵略。外蒙古便成了被“遺忘”的土地,外蒙古成為事實上的蘇聯衛星國。在蘇聯的幫助下,外蒙政權建立了空軍、炮兵、坦克和通訊等軍兵種。

外蒙古地區在蘇聯的扶持下非法獨立,侵犯中國主權,遭到中國抗議。鑒於此,1923年蘇聯發表第三次對華宣言後,中蘇經過艱難談判,簽訂《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承認外蒙古是中國的一部分。

1927年,蔣介石主持中央政府時,蘇聯又要求中國承認外蒙古獨立,蔣介石回電拒絕,並責令外蒙古執政者放棄“獨立”,回歸中國。

1941年4月13日,蘇聯為了獲得日本支持 “蒙古國”獨立,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在莫斯科同日本簽署《蘇日中立條約》。蘇聯承認“滿洲國”,日本承認 “蒙古國”,兩塊中國領土成為蘇日友好的交換條件。蔣介石授意王世傑發布聲明:“《蘇日中立條約》對於中國絕對無效。”

二戰臨近尾聲時,決定遠東戰局的關鍵一步,落在了斯大林手中。蘇聯是否參加對日作戰,是1945年雅爾塔會議的重要議題。此時的外蒙,雖然依靠蘇聯實際已經獨立,但這種獨立一直缺乏法律效力。

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美、英為了爭取蘇聯早日參加對日作戰,減少自己損失,不惜出賣中國利益,在沒有中方代表參加的情況下,擅自答應了蘇聯的無理要求,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外蒙古維持現狀。

1945年7月初,蔣介石派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外交部長王世傑和蔣經國赴莫斯科談判。在整個談判過程,斯大林翻來覆去就是一句話,如果中國不同意外蒙古獨立,蘇聯就不出兵攻打日本。

宋子文隻能退步、妥協,他提出“一中一蒙”,給外蒙古“高度的自主權”的主張,但蘇聯方麵根本就拒絕討論。

蔣介石隻能指令宋子文接受蘇聯的條件。同意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在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幹涉新疆的內部事務;不援助中共等三個條件下,允許外蒙古“獨立”。

蔣經國的回憶錄裏,對蔣介石的此番指示有補充說明,即蔣介石所說的“同意外蒙古獨立”,必須經過公民投票,且是根據三民主義的原則來投票。如果外蒙古公民投票結果傾向於獨立,國民政府才能承認。

1945年8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莫斯科簽訂,宋子文拒絕簽字並提出辭職,王世傑接任外交部長,代表中國簽署了這份條約。第二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舉行公民投票,“在政府人員監督下,以公開之簽名方式表示讚成獨立與否,人民實難表示自由之意誌。”投票結果顯示,共計49萬選民,98%參加投票,一致讚成外蒙古獨立。

1946年1月5日,中國的國民政府正式承認外蒙古的獨立。2月13日,國民政府與蒙古建立外交關係。從此,中國失去了對外蒙古的控製權。

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他對斯大林沒有信守“不援助共產黨”的承諾耿耿於懷。1952年,蔣介石告到聯合國,指責蘇聯違約,要求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聯合國確認蘇聯違背了條約規定,裁定條約無效。

1953年,在國民黨“七大”上,蔣介石宣布不承認外蒙古獨立,並就此作出沉痛檢討:“承認外蒙獨立的決策,雖然是中央正式通過一致讚成的,但我本人仍願負其全責。但我在當時,對外蒙問題唯有如此決策,或有確保戰果,爭取建國的機會。這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罪愆。”

1950年,毛澤東出訪蘇聯,與斯大林簽訂《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這份條約也承認了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地位。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魯曉夫上台後,毛澤東開始與赫魯曉夫交涉,試圖解決包括外蒙古問題,被蘇聯拒絕。隨後蒙古在蘇聯監督下與中國交換地圖,劃定邊界。中國和蒙古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

1955年8月,蒙古國申請加入聯合國,這是美蘇兩國已經達成默契的意見。此時,作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合法席位仍屬台灣當局,蔣介石終於有了“出口氣”的機會,投票前他就堅定表示,反對蒙古加入聯合國。

1961年,蘇聯集團和非洲集團達成一攬子協議:蘇聯集團支持非洲的毛裏塔尼亞入聯合國,而非洲集團支持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為聯合國成員國。美國政府擔心蔣介石再次否決,使得毛裏塔尼亞入聯合國受阻,激怒非洲國家,導致他們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入聯合國。

迫於美國壓力,尤其是在與大陸政權爭奪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形勢下,台灣當局妥協,沒有參加這一年的大會投票。1961年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1630號決議,接納蒙古加入聯合國。

1986年,鄧小平與蘇聯談判關係正常化時,提出了中蘇關係的“三大障礙”,其中之一就是蘇聯在蒙古國邊界的駐軍。1991年蘇聯紅軍全部撤出蒙古國。

直到2002年以後才逐漸和蒙古國建立非正式外交關係,再度承認其為獨立國家。然而,中華民國年鑒直到2005年止,仍然繼續主張疆域麵積1141萬8174平方公裏,以及陸界大多停格在清末條約,就是包括外蒙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