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女兒生於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小城。 生下來一個月就被送到美國人開的托兒中心。我一直希望女兒可以用母親的語言(mother’s tongue), 至少要可以聽得懂及會說,在家中總是用中文跟她說話。當然, 在托兒所別人對她說的是英語。
也許是兩種語言打架吧,女兒說話較遲, 直到十八個月才開始張口說單音節的字, 盡管她在家和外麵都聽得懂。 慢慢地到了兩歲後, 說的音節增加了,可是常常中英文混合在一個句子中。 比如說:拿 ball。而且,副詞介詞不會放。 如她會說:爸爸, 把帽子放(戴)在我的頭(上)。 畢竟她的大部時間是與美國孩子一起玩兒,她的中文慢慢地越說越少。 你用中文問, 她用英文答。 即使如此, 我和她爸爸總是盡量用中文跟她交流, 也會讓她試著用中文回答。 開始, 她會抗議, 我們就告訴她我們不懂英文。 幾次下來, 她也會盡可能說中文了。 隻是不知道怎麽搞的, 她的中文說出來怪腔怪調, 如同外國人說中文, 怎麽也沒法糾正。
幾年後,妹妹出生了, 我們請了爺爺奶奶,然後是外公外婆來美幫著帶妹妹。 女兒的中文大有長進, 因為與老人們交談隻能用中文。 特別是外公外婆利用在美期間, 教了她姐倆漢語拚音, 女兒可以自己看注音的中文書了。 隻是她仍然說著怪腔怪調的中文, 直到她八歲那年, 我們將她送回中國過了一個暑假, 她不僅大大增加了對於中文的興趣, 而且也改過了怪腔怪調, 開始說一口字正腔圓的‘國語/普通話’ 了。在那幾年間, 我們從中國帶回了語文課本, 女兒學完了國內小學一至五年級的語文。她也很願意在有她同學朋友在場的時候和我們說中文以顯弄。
我們終於慶幸至少女兒可以不算是中文文盲了。 可是這慶幸並沒有維持了多久。 隨著女兒年齡漸長, 課業漸重, 社會活動漸增, 女兒的中文學習越來越少。 原來會的也慢慢地‘還給’了我們。 我們隻有爭取每周抓住她讀一段中文報紙或書, 以期在她腦中能保持中文的印象。 好在她仍然可以和我們以中文交流日常生活中的事。
女兒上十年級時, 突然決定她要考中文的 SATII, 並且馬上報了名去考。 為此, 我們笑了她好久, 說她既不會看, 又不會寫, 更沒有複習, 純粹是胡鬧。 過了一個多月,她拿了SAT的成績給我們看,居然得了790 分(滿分800)。 真不知道她是怎麽朦的。 但至少這成績又激起了她學中文的興趣和信心。 這不, 在她選擇十二年級課程時, 她也選了去離家不遠的大學裏開設的中文課。因此, 女兒每周要去上兩次中文課, 回來還有不少的中文作業。 偶爾, 學校裏新來了個中國學生, 她會被叫去作翻譯。 回來後她會很自豪地告訴我們人家不相信她是美國出生長大的, 因為她的中文說得流利也沒口音。到了大學,女兒更是每學期必選中文課。從魯迅的文章學到中國現代經濟發展,我也不知她是如何選的?
看著她自己忙乎,我們也挺有成就感。 這說明了我們持之以恒的努力沒有白費。 我曾對女兒說, 我們對她會中文的要求不高, 隻希望她去中國玩時不會丟失, 可以跟人家問路。 看來這個要求是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