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瓦茲河畔奧維爾(Auvers-sur-Oise,簡稱:奧維爾)這個法國小鄉鎮是從我喜歡的法國畫家多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的畫作《The River Oise near Auvers》。而使我對奧維爾產生特別興趣和向往則是因為荷蘭畫家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在那裏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70天,並且在那短暫的時間裏創作了八十多幅巨作,其中包括聞名遐邇的《奧維爾教堂》和《有烏鴉的麥田》。
梵高既是後印象派畫風的傑出代表,也是表現主義畫風的先驅。但他活著時窮困潦倒,作品無人問津,天才與精神疾病交織,在奧維爾自殺時年僅37歲。然而,如今他的作品拍賣價格高達9千萬美元,遠超其他印象派畫家和後印象派畫家們。盡管如此,由於缺乏對後印象派畫作的欣賞能力,我曾經對梵高的作品興趣不大,甚至有點懼怕他的一些作品中表現的恢暗和掙紮。對梵高畫作的理解和欣賞是一個漸進過程,與我以下的3個經曆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個經曆是在荷蘭參觀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那裏收藏了200多幅梵高的作品,包括他在奧維爾創作的他生命中最後作品之一《有烏鴉的麥田》。其實,早在參觀那個博物館之前,我已經在倫敦國家畫廊、巴黎奧塞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美術館、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費城美術館、聖路易斯美術館等場所見到過梵高的作品,包括《向日葵》、《加謝醫師的肖像》、《星空》等名畫。然而,我對他的這些作品缺乏欣賞能力。但是,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展出的《向日葵》係列、《自畫像》係列、《有烏鴉的麥田》等200多幅梵高作品,有關他生平的詳細介紹,特別是一些畫作的創作背景和賞析,深深地打動了我。我開始尋找和閱讀有關介紹梵高和他作品的文章和書。
從相關閱讀中我得知:(1)梵高的父親和祖父都是牧師,母親是業餘畫家,熱愛大自然;(2)梵高是長子,有兩弟三妹;(3)有著悲天憫人性格的他原來的理想是成為一位傳教士,並且實施於行動;(4)他畫家生涯在27歲左右才開始,直至他37歲自殺為止;(5)在短暫的10年畫家生涯中,他創作了超過二千幅畫,最著名的作品大多是他在飽受精神疾病折磨的生前最後2年創作的;(6)梵高10年畫家生涯中的最關鍵人物是他的弟弟提奧,不僅相信梵高繪畫的天賦才華,而且不斷地給他提供資助;(7)梵高自殺後一年,提奧因悲痛欲絕和疾病而去世,年僅34歲;深深相愛的兄弟倆並排相連地安息在異國他鄉--法國瓦茲河畔的小鄉鎮奧維爾。這些閱讀到的資料幫助我理解和欣賞梵高的作品,包括他作品中表達出的痛苦、孤獨、掙紮、激情、純粹、快樂、美麗。。。。。。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止一次想到了那首專門獻給梵高的歌“Vincent ( Starry, Starry Night)”[《文森特》(繁星點點之夜)]中的歌詞“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and how you try to set them free”,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第三個經曆是在2014年探訪南極乘機前往阿根廷的途中觀看了一部由法國導演莫裏斯·皮亞拉在1991年拍攝的電影“Van Gogh”(《梵高》),展現了梵高生命中最後70天的經曆,那是梵高在奧維爾度過的非常日子。從南極旅行回來後,我想法觀看了1956年美國拍攝的老電影“Lust for Life” (中文名《梵高傳》),1987年澳大利亞拍攝的“Vincent”(中文名《梵高的生與死》),以及1990年荷蘭、英國 、 法國合拍的“Vincent & Theo”(中文名《梵高與提奧》)。觀看這些電影後,我對梵高、他的作品、他與弟弟提奧的兄弟情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越來越欣賞他的作品;並且,他度過生命最後時光的法國小鎮奧維爾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探訪奧維爾就被我按排在今年6月份的法國行程中。
先生原計劃是與我一起探訪奧維爾,並且我們已經購買了兩人從巴黎往返奧維爾的火車票。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先生因臨時出現的一個會議變更,那天他沒有時間陪我前往奧維爾。失去了先生的陪伴固然遺憾,但好在我也是能獨立旅行的人,特別是在歐洲。於是,便有了我一個人的奧維爾行。先生的那兩張沒有用過的火車票則作為記念品留下:-)))。
音樂:《Vincent ( Starry, Starry Night)》
照片1:奧維爾小鎮火車站。奧維爾離巴黎不遠,大約30公裏左右,可從巴黎Gare du Nord火車站或從Gare Saint Lazare火車站乘車前往。
照片2:奧維爾小鎮火車站出口處的一麵牆上有一幅景點介紹地圖,其大半是梵高的名畫《奧維爾教堂》;看到景點圖上的中文感到很親切(火車站的兩個站台之間的通道上有一位當代藝術家畫的精彩畫,在下集中分享)。盡管有多位藝術家曾居住或探訪過奧維爾(如多比尼、塞尚、畢沙羅等藝術巨匠),此小鎮被稱為藝術家之鎮,但它向人們展示的大多數是與梵高作品和生活相關的場景。
照片3-4:出了火車站向左,過馬路就是多比尼花園;花園入口陳列著梵高的名畫《多比尼花園》的複印件。花園入口的鐵欄杆是鎖著的,不知是否對公眾開放。
照片5:離多比尼花園不遠處是一個小公園,梵高背著畫架、一隻手握著畫筆、一隻手拿著畫夾的雕像非常醒目;仿佛是他在清晨整裝待發、外出作畫;又仿佛是他外出取景、畫了一整天,正風塵仆仆地歸來。因厭倦巴黎的喧囂,梵高於1890年5月在弟弟提奧的推薦下,來到了奧維爾這個距離巴黎30公裏左右的小鎮。在此小鎮,他度過了生命的最後70天,充滿激情地創作了80多幅重要作品。小公園後麵的那棟白牆樓房的第一層就是奧維爾旅遊信息中心。
照片6:從旅遊信息中心要了一張地圖,相關景點標注得非常清楚,一目了然。紅五星和藍五星是我的加注,分別是我徒步遊覽的起點奧維爾火車站(紅五星)以及小鎮上最遠的與梵高相關景點加謝醫生故居(藍五星);紅線是我加注的徒步遊覽路線。
照片7-8:沿著戴高樂將軍路(Rue du GalDe-Gaule)繼續向前走,很快就見到位於馬路對麵的奧維爾市政廳;市政廳廣場上展示的是梵高名畫《奧維爾市政廳》的複印件。
照片9:拉烏客棧(Auberge Ravoux) ,梵高度過他生命最後70天的下榻之處,成為聞名遐邇的梵高故居(Maison de Van Gogh )。拉烏客棧如今成為了小鎮的標誌性建築,是奧維爾人的驕傲。
照片10-11:拉烏客棧庭院入口處及相關介紹。在售票處工作的是一位年輕亞裔女士。她用英文詢問我是哪國人。聽了我回答是中國人,她就改用中文與我交流。從交談中得知她是一位從中國到法國留學的研究生,因為敬仰和欣賞梵高及其作品,利用暑假到這裏做誌願者義工。她說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欣賞和理解梵高。我問她暑假到奧維爾做義工是否得到她父母的支持。她給了肯定的回答。當時,我為有來自國內的這樣年輕人及其父母感到欣慰,同時也感受到國家的進步發展增強了國民的實力和素質。我告訴這位中國女孩我被她的奉獻感動,為她感到驕傲。
照片12:拉烏客棧庭院的一側院牆上有梵高生平介紹。
照片13:一個看上去由年長者組成的旅行團剛從拉烏客棧樓裏出來。梵高的房間(拉烏客棧的5號房間)吸引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前來朝聖。
照片14:梵高居住的5號房間位於拉烏客棧的小閣樓,極其狹窄簡陋。站在其中,難以想象梵高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度過了生命的最後70天,充滿激情地創作了80多幅重要作品。梵高開槍自殺並沒有立即失去生命,而是躺在這個房間裏幾乎2天,最後死在從巴黎趕來的他弟弟的懷裏。想到這一切,我的眼睛濕潤了。一個被天才般創作靈感與精神疾患幻想糾纏不清的靈魂給世人留下了藝術瑰寶,卻在孤獨中取走自己的生命。他活著時窮困潦倒,作品不被世人理解;逝世後,才逐漸被人賞識,如今是價值連城。無論什麽領域,天才的思維和創作總是先於我們普通人。(注:梵高的房間內禁止拍照,房間外可自由拍照;這張照片是我從拉烏客棧樓下餐館牆上的照片翻拍。)
照片15:拉烏客棧的餐廳。據介紹,餐廳基本上保持著梵高當年在此用餐的模樣。走出梵高故居(拉烏客棧),心裏說不出是什麽滋味。
照片16-17:走出拉烏客棧庭院向右步行不多遠就是梵高的名畫《奧維爾階梯》實景和原作複製品。登上台階,漫步於周圍景觀,我感覺自己仿佛成為畫中五人之一。
照片18:奧維爾鎮中心的建築前好幾個大幅版麵陳列介紹著梵高在法國居住生活過的地方以及在這些地方他創作的代表性作品,當然包括他度過生命最後70天的這座小鎮。閱讀著這些介紹,我的腦海中多次浮現出看過的那些有關梵高電影中的畫麵。
照片19-20:奧維爾教堂以及教堂草坪前展示的梵高名畫《奧維爾教堂》的複印件,此教堂因梵高的畫聞名世界。
照片21:通往教堂入口處的巷道一側盛開的薰衣草及其它花卉散發著沁人肺腑的清香。
照片22:精致壯觀的教堂大殿和祭壇。祭壇前有多個音響和燈光的照明設備,顯得有些雜亂,有人正在安置這些裝備。
照片23:我毫不驚訝在祭壇台上看到一位年輕男士正熟練優雅地在一架鋼琴上彈奏,因為在教堂門外,我就已經聽到了悅耳的琴聲,當時我誤以為是播放的錄音。欣喜地看到是現場彈奏,我悄悄地詢問正在安置燈光的一位男士這裏有什麽活動。他小聲地告訴我當晚8點將在這教堂大廳舉辦一場古典音樂會。我很快理解了這大概是音樂會的鋼琴演奏家在練習。於是,我坐下靜靜聆聽欣賞。
照片24:不一會兒,那位燈光男士又專門走到我身邊,遞給我一個小冊子。從中我得知奧維爾正在舉辦藝術節,期間有多種藝術展,包括音樂會。當晚是出生於俄國聖彼得堡的年青鋼琴演奏家Miroslav Kultyshev彈奏著名作曲家肖邦、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汶斯基的鋼琴曲。
照片25:據相關介紹,這位年青人曾獲得2007年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賽最高獎。我在教堂裏坐了一個多小時,直至他起身停止排練。我仿佛坐在最佳位置聆聽了一場高水平的音樂會。聽音樂結束後,我參觀了教堂大廳側廊的一些小祭壇。走出教堂時,還在布景工作的那位男士微笑著對我說:“歡迎今晚來音樂會。”我微笑著說:“很遺憾,今晚我必須回到巴黎。”我謝謝了他們允許我聆聽音樂會排練並預祝音樂會圓滿成功。
照片26:出了教堂,在另一個建築上看到了奧維爾節的掛幅,今年6月9號至7月7號之間舉行。
照片27:聽完音樂會,心情平靜舒暢了許多。出了教堂,根據相關指示,我沿著寧靜的山路徒步前往梵高安息之地。
照片28:意外地發現在水泥路上有一個印著梵高名子小銅雕。我當時想建這條路的人該是多麽欣賞梵高呀。
照片29:走到兩側茂密樹木山路斜坡的頂端,視野恍然開闊,路的左邊是廣垠的麥田,立刻使我聯想到梵高的名畫《有烏鴉的麥田》。
照片30-31:路的右邊是奧維爾墓園,梵高和他弟弟提奧的安息之地。進入墓園前需仔細閱讀入口右側牆上的介紹說明;否則,不容易找到梵高兄弟倆的墓。
照片32:這位繪畫史上巨人的墓是如此簡樸,隻有一塊墓碑和覆蓋著墓穴的長青藤,非常簡單的墓碑寫著“Ici Repose Vincent van Gogh” (這裏安息著文森特梵高)及他的出生年份“1853-1890”。梵高與一直深愛他、崇拜他、支助他的弟弟提奧並排相連永遠安息於此。看著遠離他們的祖國荷蘭、安息在異國他鄉的兄弟倆的墓,我的腦海中浮現出電影中有關他們互動的畫麵以及書本中有關他們兄弟情誼的描述,我的眼睛濕潤了。梵高的繪畫成就與他弟弟的信任、支持、和幫助不可分割,使他在那麽短暫的10年繪畫時間裏留下了如此豐富的作品。
照片33-34:走出墓園,放眼望去,廣闊的田野上生機盎然。
照片35-36:離開墓園,沿著田間路徑向西行,來到這片麥田。據介紹,這裏就是梵高創作那幅名畫《有烏鴉的麥田》之地;兩片麥地之間展示的是那幅名畫的複印件。據傳說,這裏是梵高自殺之地,他走向麥田深處對著自己開槍,子彈穿過左胸但未致命;踉蹌回到拉烏客棧的小閣樓5號房間。我看到兩片麥地之間有一棵大樹,樹的兩側仰躺著兩位年青人,一男一女。女士閉著眼睛,不知是在閉目養神,還是在閉目冥思;男士睜著眼睛,望著天空。一切是那麽的安寧。
照片37:在麥田中我還看到了有人躺過的痕跡,當時,我也有個衝動,順著痕跡躺下;但終因身穿連衣裙,覺得躺下不方便而作罷。當時,我猜想躺在麥田或樹下的人會想些什麽,或許是放空自己、什麽都不想。
照片38:從墓園方向開來的農機車打破寧靜。
照片39:駕駛員安裝了澆水裝置後,很快就開著機車離開了。
照片40:穿越樹林時遇到的尷尬。在那大片麥田田野漫步後,我計劃徒步前往奧維爾城堡和加謝醫生故居。是選擇原路返回、走行人相對較多的路前往,還是選擇繼續前行、穿過一片樹林抄近路前往,我稍微猶豫了一下。前者線路安全,但已走過,失去吸引力;後者線路人跡稀少,我有點害怕,但沒有走過的線路更具吸引力。當時,我多麽希望先生就在身邊。最終,好奇心戰勝了膽怯,我決定獨自穿越樹林前行。做出這樣決定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相對於美國而言,歐洲很少有針對女性的惡性事件發生。所以,我壯膽步入林間小道,四周妄靜得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本以為在六月的一個星期三下午在這偏僻的樹林裏不會遇到其他人,誰知走了不久,突然看到路徑左邊的叢林中有兩位年輕人正在激烈熱吻。剛開始,我被突然看到的那兩人嚇了一大跳,心裏有些發慌。那兩人看到突然出現的我,顯然也非常吃驚,那女士立即轉身側麵背向我。我原也想假裝沒看見他們,繼續前行,但那男士目光已與我相對。恍惚間,我決定正視他們,相愛無罪,誰沒年輕過:-)))。於是,我微笑著對看著我的那位男士說了聲“Bonjour"(我僅有的法語打招呼)。那位男士微笑著回複了“Bonjour"。此時,那位女士已轉臉看著我。那是一對漂亮的年輕人。接著,我幹脆向他們請教出了樹林後如何前往奧維爾城堡和加謝醫生故居。他們熱心地如此這般地給我作了說明。很開心化尷尬於正常。
謝謝新朋友。主要是這個小鎮有吸引力,與多位藝術家有關聯。
謝謝“老”朋友一直以來的鼓勵。羨慕你離這些地方很近,近水樓台先得月。
謝謝潛客妹妹。你的動作好快,我聽說了這部新電影,但還沒看過,據說是以動畫片的形式展現。梵高大概是被拍成電影最多的畫家了。
謝謝新朋友。與你同感!
謝謝“老”朋友!
我也要踏著您的足跡前往,真慚愧,離得那麽近都沒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