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建軍大業》一開始就是國黨和青幫在屠殺共產黨,這裏就有個問題,他倆之間發生什麽了,有話不能好好說?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大屠殺中幹掉了31萬人,比較難以理解的是,其中共黨不到3萬,那28萬基本全是國黨自己的人,是不是覺得匪夷所思?別急,我們講完了,大家自然明白了。
如果要講清楚這件事,還是要回到孫中山,從他開始問題就被埋下了,412隻是一次總爆發。
孫中山的一生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懵懂的青少年時代,直到得到了“神啟”,在那天之前,跟普通老百姓一樣讀書上班,除了有點特立獨行,看不出他有什麽明顯特點。
傳道時代,據說20多歲有幾天大家都找不到孫中山了,原來是埋頭寫詩去了,哦不,寫文章去了,給李鴻章寫信,作為一個基層醫生竟然說是有辦法幫助當朝中堂振興國家,結果可想而知,這信被李鴻章扔進了垃圾桶,從那以後孫開始反清。
孫先生的革命主要是搞暗殺和暴動,不過考慮到國黨是個精英黨,黨內核心都是華僑和富裕家庭子弟,一直以來有個毛病就是不善於和基層打交道,往往一次暴動結束了,上百人被殺,老百姓都不知道發生了啥,以及這夥人主張是啥,可不就蘸著革命者的鮮血吃人血饅頭?
所以孫後來聽說蘇俄革命之後,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走錯路了,不過反思也沒卵用,我們前文說過了,孫不是不知道宣傳的重要性,也不是不知道“槍杆子裏出政權”,這麽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一方麵沒錢,另一方麵也不會,就跟你知道造飛機比較賺錢你也沒法說搞就搞一樣,凡事都是有門檻的。
後來很多人說我黨除了毛主席都不知道“槍杆子裏出政權”,這也是扯,誰都知道,可是都不會,大家都是文人,都沒碰過槍,咋練兵?毛主席也不會,但是他有個特點是非常自信,敢去搞而且竟然搞出來了。
孫忙忙碌碌的前半生,眼瞅人生即將走到盡頭,蘇聯人找上了門,孫的人生也就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聯俄容共,蘇聯是在血和火中誕生的,清理國內的舊貴族,抵抗十四國武裝幹涉,進攻波蘭,不斷的打仗,所以得了受迫害型妄想綜合征,這種病的進一步延伸就變成了“緩衝區狂魔”,準備在蘇聯周圍放一圈緩衝區,他們隨後想在中國也搞一個緩衝區,確保下次它受到列強圍攻的時候不那麽手忙腳亂。芒果注:據蔣經國日記,後來斯大林當麵跟他說我要外蒙作為緩衝區,蔣無言以對。
而且大家知道,日本,日本就是英國在亞洲養大的一隻亞洲狼,專門用來防俄國,現在俄國也想學習英國,培養一個代理人,在中國防著日本。
一開始蘇聯人不大能看得上孫,想找個北洋軍閥做小夥伴,但是北洋軍閥都是美英支持的,人家一眼就看清楚了美英和蘇聯誰的大腿更粗一些,果斷不鳥蘇聯人。蘇聯活動家在中國到處碰壁,孫也到處碰壁,然後他倆就走一起去了。
大家要有個常識,從明朝中後期開始,我國的曆史就不再是獨立的曆史,而是幾乎每件大事都跟國外是相聯係的。到了近代中國,尤其是這樣,中國一度是列強的競技場。
而且大家理解列強也不要單純地以為他們是不是“好心”,或者“XXX就是壞”,這是老百姓的家長裏短,大國之間打交道每個決定都是真金白銀,很少有那種單純地作惡,其實本質都是生意,我國總吃虧,其實就是處於交易的劣勢一方,根本解決方案還是提高自身能力,西方人有個邏輯,打不過你才會跟你做朋友,你不堪一擊,就把你裝籠子裏到處展覽。
咱們繼續,蘇聯人開出了豐厚的條件,比如孫不是不會搞宣傳嘛,讓共產黨加入國黨,教國黨搞政治搞宣傳,政治就是人心,宣傳加執政,就是收攏大家的人心,孫的組織之前一直不會玩這兩樣。蘇聯還幫忙把孫那個亂哄哄的黨改造成了金字塔式的蘇式政黨。而且給了無數的錢和物資資助黃埔軍校培養黨軍。
共產黨搞宣傳,一想就知道,當時新加入黃埔的都傾向共方,甚至後來的蔣委員長,都三番五次要求加入黨,不過一直沒成功,沒加入也沒事,因為蔣自己是共產國際中央執行委員名譽常委,這是中國人在共產國際中擔任的最高的職務。而且他那時候沒少發表各種過激言論。放張圖,你們感受下當時有多親:
黃埔建立沒多久,孫就死了。不過早在孫死之前,他的黨內就已經分裂了。
當時在廣州,國黨裏支持蘇聯的廖仲愷、蔣介石、汪精衛是一夥,算左派,是的,沒寫錯,蔣是蘇聯的堅定鐵粉,不然蘇聯人鮑羅廷也不會強力挺蔣,把蔣放到那麽高的位置。事實上蔣的發跡貴人很多,關鍵有倆,一是他大哥陳其美,陳把蔣介紹給了孫之後就死了,蔣在孫中山眼裏一直是他大哥陳其美的繼承人。而另一個貴人就是鮑羅廷,鮑羅廷看走眼了,誤以為蔣對蘇聯人可用,把蔣抬到了那麽高的位置,後來被坑了。
國黨內部討厭蘇聯的算右派,比如胡漢民他們,還有大家可能聽說過的“西山會議派”,也是右派,天天相互寫信揭發,搞的孫煩的要死,但是他活著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威望給壓著。他死了沒多久,自己的小弟,左翼領袖廖仲愷就被刺殺了,到此為止,決裂已成必然。
其次,左右雙方分歧的核心問題就是革命的目的到底是要幹啥。
目的本來是很清楚的,"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這是寫進民國國歌的,但是“三民主義”裏的內容,黨內分歧卻很大。
比如最基本的一個,平均地權,要搞土改啊這是,把地主的土地收歸國有,你沒看錯,孫的意思就是收歸國有,這就有點傷害很多人的感情了,因為孫的黨內也有一堆人本人就是地主家庭出身,你讓他們自己把自己家的地讓出來,他們能同意?這已經是不是簡單的理論之爭了,這是利益之爭,殺人父母,斷人錢財,都是不共戴天。
這是其一,還有孫最重要的一個理想,“打倒列強,統一全國,再造共和”,這一點大家是能達成共識的,而且很多人跟著孫,就是衝著這個目的,但是很快也分裂了,因為大家很快發現惹不起列強。
等到1926年,黃埔練兵差不多了,就開始北伐。
但是北伐不是蔣介石一個人伐,而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八支部隊一起北伐,大家共同團結在“打倒軍閥”這杆大旗下,不過各種勾心鬥角。
由於共產黨的宣傳到位,而且北洋軍閥的軍隊實在是不堪一擊,北伐軍勢如破竹,除了蔣的黃埔第一軍打的差一些,我們前文說過,黃埔第一師開戰沒多久就全部陣亡在了南昌城下。
為了策應北伐,共產黨在上海搞了一場工人暴動,沒等北伐軍攻上海,上海已經落到共產黨手裏去了。而且武漢在這之前也已經被葉挺他們攻陷,當時有兩個政府嘛,一個是北京的北洋政府,還有一個廣州的國民政府,武漢被攻陷之後廣州的國民政府就搬武漢去了。北伐事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國共雙方的矛盾開始提上了日程。
當時北伐軍在戰場上節節勝利,兩黨基層人員也深入到農村,開始執行土改,比如批鬥地主什麽的,這樣就出現個問題,當時很多地主們的孩子就在北伐軍中擔任軍官,你現在動人家家人了,人家能滿意?所以北伐軍各支部隊全部出現軍心動搖,軍官們慢慢有了情緒。而且各地土改不是一帆風順的,到處都有工會的領導被殺,黨部被毀,對立情緒越來越嚴重。
而且早期有些操作確實有點極端,城市裏工人們在工會的號召下走上街頭開始罷工什麽的,這樣工商業主們開始擔心北伐如果徹底成功,會不會日子也過不下去了。
最擔心的還是美英買辦們,從大清到北洋,美英在華經營上百年,前後投入了無數的人力物力,而且當時中國軍閥混戰所用的武器彈藥,電話電報,大家看民國電視劇裏那種綠殼小台燈,小地主家裏的真皮沙發,都是美英工廠裏生產的,在他們眼裏,中國和印度一樣的,都是現金牛,是歐美過剩產能的傾銷地,現在中國要發生革命了,怎麽辦?
當時英國就給他們駐美大使打電話,讓他去找美國國務卿,商討對策,總之不能丟掉上海的口岸,實在不行,就組織聯軍重新來一次登陸作戰,日本國內也開始偷摸動員,海軍陸戰隊已經集結完畢,隨時準備在山東登陸挑起事端,總之要保護在華利益。
而蔣介石此時非常苦悶,以往的書上說他意氣風發,其實也是在瞎說,這幾年蔣的日記已經公布,蔣的幕僚們的日記也已經公布,可以看出來蔣當時鬱悶的不得了。他鬱悶的事很多,我們挑幾件重要的講。
首先是國黨內部政治鬥爭非常激烈,蔣的作風已經讓太多的人對他忍無可忍,而且在他身上已經看到了曆朝曆代軍頭不服中央管教的跡象,很多大佬要聯合一起幹掉他,換上汪精衛,這不是企圖要做,而是已經在做,汪精衛在三月份已經回到上海,準備去取代蔣介石。
大家一定要有個認識,蔣是他們國黨裏的軍頭,但不是唯一的一個,國黨當時還有其他部隊,比如粵軍和桂係,實力都不比蔣弱,比如葉挺的獨立團就是他們粵軍的,如果大家達成共識,是可以把蔣幹掉的。
蔣現在非常被動,南方三個最重要的城市,武漢在國民政府手裏,上海在共產黨手裏,他隻有一個南京,他的部隊也都在南京。
其次北伐軍中人心浮動,土改讓地主出身的軍官們都蠢蠢欲動,隨時有嘩變風險。據李宗仁回憶錄講,當時蔣的第一軍已經不聽指揮,軍官們成群結隊跑蔣那裏質問,共黨在後方鬥地主,蔣到底管不管,如果不管他們要自己做決定。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沒錢了,蔣手底下倒是有幾萬部隊,但是國黨上層(此時在武漢)已經對他獨斷專權意見非常之大,準備讓他滾蛋,如果不滾,就斷他錢糧,如果真斷了,士兵們分分鍾嘩變。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宋子文此時就是武漢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負責財政和稅收,非常討厭蔣,宋從來都沒喜歡過蔣,盡管後來蔣娶了他妹,他依舊和蔣過不去,在宋家眼裏,蔣一直都是個土人,隻是他們投資的一項理財產品,後來大陸沒了,宋家賺的盆滿缽滿,宋靄齡在巴西等國有大量的房產。
等到蔣到了上海,發現上海已經被共產黨占著了,麵對滿城紅旗悵然若失。
不過美國和日本大使館來人了,接他去聊天喝茶。列強已經看出來蔣心情不好,也知道該釘雞蛋上的哪個縫。蔣也反應過來,他隻能是依賴列強的力量才能在黨內混下去,隨後各種許諾,保證不會影響列強在華利益。列強們隨手牽線,然後他和上海財閥們見麵洽談合作意向。
在1927年3月29日,29名商界大佬組成的財閥團去和蔣商量條件。財閥們的意思很簡單,幹掉黨內的共產黨,恢複到之前的秩序,大家隻關心賺錢,不關心政治,換誰都一樣,財閥們表示可以擁立蔣做大佬,軍費財閥墊付。隨後遞上了300萬元的短期貸款作為首付,表示事成之後,再行借貸。
蔣表示上海是共黨的地盤,自己帶的人比較少,怎麽辦?如果讓其他部隊趕過來,很可能打草驚蛇,財閥們表示早已安排好了,黃金榮杜月笙手底下有幾萬青幫打手,可以助一臂之力。
蔣為了拉更多的人入夥,趕緊給李宗仁打了個招呼,李宗仁表示他也忍共產黨很久了,再不清黨他手底下的人也快壓不住了,就這樣,反共統一戰線形成了,其實,簡單講就是共產黨的土改舉措使得反對組織迅速結成聯盟一起針對他。
不過蔣去拉攏汪精衛的時候碰了一鼻子灰,汪精衛在中山艦事件之後對他意見已經很大了,這次他去試探,汪精衛本能覺得他又要使壞,果斷拒絕了他,然後跑去武漢當國民政府的領導了。不過汪精衛不合作對整體已經影響不大。中山艦事件始末可以看看這篇《黃埔往事 蔣豪賭中山艦,成為國府一號人物》。
隨後蔣返回南京,開始操辦,杜月笙11晚請總工會委員長,共產黨員汪壽華赴宴,隨即予以殺害。4月12號上午,周鳳岐的26軍和青幫的人一起出動,我們文章開頭的時候那一幕就發生了。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底,蔣隨後宣布脫離之前的那個國民政府(此時在武漢,還繼續接受蘇聯援助,並且支持共產黨),蔣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和武漢分庭對抗,史稱“寧漢分裂”,到此,中國大陸上有三個政府,不過北洋政府馬上就要完蛋了,很簡單嘛,美英已經“換柱”了。
洗地的例如王勇,引用幾乎全是汪蔣的說法,但是無法否認的,是動用暗殺消除政治對手的,是國民黨由日本黑龍會遺傳的手法,到了台灣,吳國楨還說蔣經國曾想暗殺他。
多說一句,那個周鳳岐在老蔣失意拒絕了蔣要10萬大洋做旅日費用,後來為蔣排斥,抗戰爆發後勾結日本人,被軍統給刺殺在了上海。
隨後又在國黨內部執行“清黨”,想把“共產黨餘毒”徹底清除出去,隻要和共產黨扯上點關係的就被槍斃,我們剛才說了,黃埔時期共產黨負責宣傳和政治的,除了少數人,絕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跟共產黨有點關係,屠刀不能停,國黨內部被殺得七零八落。陳獨秀的兒子陳延年也是這個時候被殺的。
而我黨內部此時也陷入了嚴重的分歧,剛才說了嘛,中國當時有三個政府,武漢汪精衛政府,南京蔣委員長,北京北洋政府,現在武漢政府是站在我黨一邊的,但是黨內那幾個鐵腕人物準備一搏,也就有了我們知道的南昌起義,我軍就這麽誕生了。
這裏最後有一個問題,蔣如果不清黨,還有別的選擇嗎?
其實不太有,唯一的選擇就是他下台跑路,不然國黨內部或者他手底下的軍官團也會弄死他,但是蔣是那種典型的江浙賭徒式的人物,有種“all in”的操作習慣,從他在上海搞投機交易開始,反複壓上全部身家對賭,包括並不僅限於中山艦事件,412,淞滬抗戰,國共東北對決,淮海戰役,都是這類型操作。
我們複盤下,412反革命政變的真正含義是:
他們當初是要反帝國主義的,現在跟帝國主義聯盟了;
他們當初是要平均地權的,現在和地主們合流了。
他們是要動員老百姓徹底推翻軍閥的,現在軍閥們繼續在國府裏做官。
屠龍少年長出鱗片和獠牙,變成了那條龍,除此之外,一切都變化不大。
危害更大的是,前期北洋政府的毛病全部繼承了下來,比如政府依賴關稅,所以沒有拉高關稅自主搞工業,導致國民政府十年工業大倒退,到最後竟然不如清政府了。而且國黨清理了有改革衝動的左翼之後,吸收了原有的大清的社會關係,國黨迅速變成了一個保守政黨,再也不想而且沒法改變就有的製度了。
我們知道,《國富論》裏最重要的幾個被批駁對象就有地主,在新興的資產階級和工業國,地主在哪都不受待見,所有的發達國家第一步都是幹掉本國的地主階級,事實上國府到了台灣也是這麽做的,麥克阿瑟在日本也完成了土改。而國府在412之後統治基礎就成了地主階層,也就徹底變成了大清,屬於曆史大倒退。
而且國府從那以後變成了沒有主義的一支隊伍,蔣把“三民主義”天天掛在嘴上,但是三民主義裏說的東西他一件都沒去做,那玩意自然也就成了廢紙,沒人會當真。我們前文講,政治就是人心,政治搞不好,人心就散了,人心如果散了?隊伍還怎麽帶?
在412中,國府失去了當初訓練的基層官僚,也失去了動員底層的能力,這也是為啥在隨後的抗日戰爭中國軍迅速兵敗如山倒,國軍中央軍幾乎全部撤出了長江以北,戰後國共搶地盤,國府抱怨華北的地盤被共黨給搶了,你離華北上千公裏,可不是趕不過來?
而且在隨後的解放戰爭中,國軍動員能力差的毛病進一步暴露無遺,精銳主力兩年內就被耗光了。而裝備沒變的新中國部隊卻在朝鮮狠狠地杠了美國,一定要反複強調,朝鮮戰爭中把美國一直向南趕的前三次戰役都沒有蘇聯援助,蘇聯正在邊上看熱鬧,蘇聯從不壓贏不了的局,都是我國內戰期間的物資裝備,很多士兵就是國軍老兵,他們當初連日軍都打不過,如今可以杠美軍。
412就是一次舊秩序對新勢力的一次大清洗,遠在西班牙,弗朗哥的基督教土地貴族也清洗了國內的左翼勢力,而幾年前的蘇聯,沙俄貴族和紅軍打的血流成河;在英國,代表著工商業階層的議會軍和保王黨勢力在馬斯特荒原展開了決戰並取得了全勝;在美國,工商業階層為代表的北方聯邦在幾十年前也跟舊土地貴族發生了一場大決戰,最終以北方工業黨全勝告終。
總之,社會的進步總是這樣來回拉鋸,而每次拉鋸都意味著流血。舊秩序從來不會乖乖禪讓,新勢力也從沒有躺贏一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評論: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爆發。22日上午,白崇禧率第一軍第一師的先頭部隊到龍華,即派一部兵力協同工人糾察隊進攻。當日成立上海特別市市民代表會議政府。蔣策劃政變時有意將第1軍調出城,讓26軍入城執行命令。這樣做的原因:一是第1軍作為北伐主力之一,部分官兵革命氣氛較濃,怕到時軍隊會分裂;二是留有後手。
412大屠殺是代表傳統地主紳士階級的國民黨右派,對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國民黨左派與、小資產階級的青年與代表工農的共產黨的屠殺。1927年4月清黨前,國民黨自己的統計數據是:普通黨員人數(不含軍政和海外黨員)約65萬,而到1928年3月,即上海“4.12”和武漢“7.15”後約一年,國民黨員人數已經銳減到22萬,國民黨左派與小資產階級進步青年被殺掉了38萬;清黨前,共產黨黨員5.7萬,被屠殺了2.6萬人,幾乎殺了一半。
大屠殺的總導演是蔡元培。這次的反革命政變有一個策劃機構,叫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監委的主度就是蔡元培。他把自己的學生柳亞子也列入了黑名單,“先生一支勾魂筆,勝過十萬毛瑟槍。”“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第一號會議錄”,日期為1927年3月28日,到會委員為“蔡元培、吳敬恒、張人傑、古應芬、李煜瀛”。
蔣介石曾與1927年4月3日公開發表了一則通電(《與汪精衛會晤後通電》(1927年4月3日),《蔣介石言論集》第四集,第209頁?中國國民黨黨史會藏檔2-6.1/6號),聲稱今後將“專心軍旅,戮力北伐”,“所有軍政、民政、財政、外交諸端,皆須在汪主席指揮之下,完全統一於中央”。不到10天,他便發動了發革命政變,以增壓GCD為借口搶奪國家權力,事後被國民黨中央開除黨籍懸賞10萬大洋要他的人頭。
國民黨之敗始於四一二。孫文在時國民黨還能勉強支撐,孫文死後已瀕於分崩離析。四一二之後,國民黨青年精英被屠戮殆盡。隻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一旦共軍攢足實力,國民黨之敗隻在頃刻之間。
《1927年南京國民黨“清黨”運動之研究》https://cstj.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22070694&from=Qikan_Search_Index?
王勇:412被隱瞞的真相,如果群眾真的有武器,而不是“無一字之虛妄”,那胡愈之他們豈不是沒有人格了嗎?” 其實胡愈之說向徒手群眾開槍,並未說是否所有人沒有武器,但胡證實群眾在當時並無襲擊司令部之意。即便有武器,不加警告等到進在咫尺突然開槍就合法嗎?人群中有人有武器就可用機槍掃射嗎?他援引汪蔣的說法為之開脫,邏輯之荒謬,讓人覺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