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孔學名高實秕糠

(2020-12-08 22:10:48) 下一個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待商量。
祖龍雖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 毛潤之

譯文:”勸您少罵一點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事情待商量。
秦始皇雖然已死了,但他的業績還留存在史冊,孔子的名聲很大,但實際上卻沒有什麽價值。
曆代統治者推行的都是秦始皇的郡縣製,您寫的《十批判書》可“不是好文章”。
認真閱讀唐人柳子厚的《封建論》,不要從唐朝那裏倒退到周文王的時代啊。“

我們把舊中國說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說法未必準確。所謂封建,叫做封邦建國,周天子分封八百諸侯各自建立國都,戰國期間隻剩下七國也多是分封的,秦滅其六並擴展版圖到遠大於三皇五帝之時,天下分36郡(郡約同於美國的county,比縣大)。之前江南塞北多非中國之地而是蠻夷;有三皇五帝,周天子,但沒有皇帝之稱。贏政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

郡縣製與封建的基本差別,皇子不分封建國而是當豬養,各地軍政長官直接由皇帝任命。秦始皇是累死的。史稱沙丘之變時趙高李斯矯詔逼死長子扶蘇,扶持幼子胡亥繼位,此後殺李斯及眾皇子,六國殘餘複辟。項羽是楚國名將之後,劉項都是楚人,楚國被滅前軍力僅次於秦。山東常稱為齊魯大地,齊國當時由”田忌賽馬“和徐悲鴻的“田橫五百士”的田家700個家族說了算。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5%B5%E9%AB%98#cite_note-6

扶蘇是君子為人善良,師從類似於儒家的黃老-黃帝老子-一家,反對贏政的窮兵黷武,苛捐重賦,好大喜功,不為贏政所喜,而胡亥逢迎其父,是趙高弟子,趙據說為長安君之子。史說贏政傳位於扶蘇,可統一後還把扶蘇戍邊,隻帶幼子出遊,傾向性不是很明顯嗎?扶蘇這個書呆子,秦皇讓他戍邊就是想改變他,但老天沒給他時間。

秦統一天下後,持續多年的戰爭已經使國家滿目蒼夷,而李斯推行的法家國策十分嚴苛,陳勝吳廣所帶800軍卒,因下雨不能按時到位,按軍法全要殺頭,"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則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其實,秦重軍功不重出生,陳吳方能有這樣的思路。六國的民心因數十年的戰爭摧殘,不在秦始皇一邊,秦朝的戰爭潛力幾被耗盡,朝廷再亂,秦朝也就完蛋。

秦後封建一路衰退,國統成了大勢,秦製大體延續。說舊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依據,是民國期間各地軍閥是事實上的國中之國,蔣不封也不行,一度隻有五省稅收。

秦皇統一全天下,車同軌,書同文,量同衡等做法沒錯,但過度激進,不為國力及民心所允。焚書坑儒隻留農書卦學。那麽,儒家又如何呢?

”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足著遠遊履,首戴方山巾。
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
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李白《嘲魯儒》

孔子是魯國管殯葬的小官,把本行發揚光大到國君下民無所不入的禮儀,其弟子編輯的論語即孔子言論,有一些真知灼見,也有一些偏見錯漏,但是基本上,儒學培養的是用於牧民的弟子,提倡的是繁文縟節的禮儀,指望的是封閉僵化的等級來維持社會的穩定,實行的是遊說君王以禮治國的策略。孔子本人篡改了上古的曆史,不斷美化皇帝,捏造禪讓,編造君臣相得的神話,說什麽百姓安康,物阜民豐,三代之治,堪稱後世典範…,而據《竹書紀年》,這些朝代的更替都是暴力血腥的。

孔子據說是有教無類,教出了一批出生卑微的弟子入子夏曾參,大興私學,間接推動了公主洛士人起的戰國之風。論語即倫學,有些道德觀念延續至今。但是事實上,不過是士大夫與皇帝牧民,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構建了最為反動腐敗的中國封建體係,貽害幾千年。

儒家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古時書籍本身價格不菲,印刷術也是儒家口中的奇巧淫技,八股做的好金榜題名,就有人投獻土地以便逃稅,進入地主士大夫階層便可同流合汙。即便窮書生還有榜下捉婿的機會。地主士大夫密不可分,一旦天災人禍便可大肆兼並土地,自耕農越來越少,苛捐雜稅,勞役征戰使得窮人活不下去,便到了儒家口中”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改朝換代。是否外族入侵無所謂,家族之外均視為外。

債台高築這個成語,就是由周天子為躲債藏身於一個高台之上的驛館內而來。

先秦時期墨學和儒學並稱為“孔墨顯學”,漢武帝為了皇權,接受董仲舒的“天人神授”,換了“獨尊儒術”,自此孔孟學說就被閹割強奸了。而墨家在秦代就東逃去了日本。

狄青為有軍功的部下求情時,韓琦當其殺人並說:東華門外唱名者方是好男兒!《默記》原文:後青舊部曲焦用押兵過定州,青留用飲酒,而卒徒因訴請給不整,魏公命擒焦用,欲誅之。青聞而趨就客次救之。魏公不召,青出立於子階之下,懇魏公曰:“焦用有軍功,好兒。”魏公曰:“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此豈得為好兒耶!”立青而麵誅之。青甚戰灼,久之,或曰:“總管立久。”青乃敢退,蓋懼並誅也。

戚繼光給張居正寫信要自稱“門下走狗小的戚某”,劉大夏理直氣壯地燒毀鄭和下西洋的文檔,直至清末麵對洋槍洋炮時,”此乃邪術,當以烏雞狗血破之“,均為儒家的作為。

明亡時,皇帝遍求不得,國庫隻有10萬兩銀發不出軍餉。清軍進城後搜刮士大夫財主得銀3千多萬輛。在滿人餘孽查良鏞的筆下,清帝成為高大上的聖人,近年來還有說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是假的。老舍的兒子,食父屍作家,還捏造了毛澤東說滿人有三大貢獻的說法,忽悠了一群無知政客。

元清兩朝,孔家都是率先投靠的,是漢奸還是奴才?上《初進表文》,向清廷表忠心,稱頌清帝“山河與日月交輝,國祚同乾坤並永”,表示“臣等闕裏豎儒,章縫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慶新朝盛治,瞻學之崇隆,趨蹌恐後”。接著響應清政府發布的剃發令,三姓公孔胤植隆重舉行了剃發儀式,“恭設香案,宣讀聖諭”,令族人剃發。清軍入關後“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恐怖,等到辛亥革命時,卻成了夫子們為剪辮子痛苦流涕的鬧劇。

事實上,北宋靖康之難時,當時的衍聖公孔端友被召到南方,在浙江衢州重立孔氏家廟。金國便在山東重新封孔端友之弟孔端操為衍聖公,後來蒙古人南下,又重新封了另一個衍聖公孔元用。再後來忽必烈一統天下,便要將當時的衢州衍聖公孔洙召去北方聽封,孔洙以要守祖墳為由拒絕。隨後,蒙元所封的北孔內鬥嚴重,以致嫡脈調零,到了蒙元延佑年間就封了個蒙古人做北孔的衍聖公,就此傳承下來。衍聖公在清朝滅亡二十幾年後停封,被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所取代。後來通過研究孔家所留文獻,才得知北孔在元朝時為蒙古人所替代的內幕,最後又以北孔擁有蒙古人DNA證實。今天的曲阜孔家其實是雜種。

儒學是秦後中國各朝代死循環的主因。五四砸爛孔家店,確是中國現代文明的裏程碑。

===

毛澤東評點曆代帝王

 

  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曆史上當皇帝,有許多是知識分子,是沒有出息的,隋煬帝就是一個會做文章、詩詞的人。陳後主、李後主都是能詩能賦的人。宋徽宗既能寫詩,又能繪畫。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情,成吉思汗、劉邦、朱元璋。

  毛澤東在曆次講話中,時對中國曆史上的帝王有所評說。這裏輯錄了一些,供讀者一閱:1、“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商紂王帝辛。1958年11月毛澤東在閱讀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之後的談話中,說到商品生產時,順勢發揮:商朝為什麽叫商朝呢?是因為有了商品生產。這是郭沫若考證出來的。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它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曆史上是有功的。

  1959年2月25日在濟南召開的一個座談會上,毛澤東又說,商紂王是很有本領的人,周武王把他說得很壞。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後失敗了。

  2、毛澤東對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秦始皇,有較多的言論,歸納出下麵幾條。

  (1)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

  (2)一次,毛澤東對章士釗講,你們講共產黨等於秦始皇,不對,超過一百倍。

  (3)孔孟是唯心主義,荀子是唯物主義,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隸主、貴族。荀子代表地主階級。又說,在中國曆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孔子隻說空話。

  (4)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

  (5)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會前期的,都是法家。這些人主張法治,犯了法就殺頭,主張厚今薄古。儒家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都是主張厚古薄今的。

  (6)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罵我是秦始皇,中國曆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讚成秦始皇,不讚成孔夫子。

  3、“老粗出人物”—漢高祖劉邦。毛澤東讀史,很注意人物的出身和生平遭際,對劉邦這樣的開國皇帝,尤其如此。在毛澤東看來,劉邦的成功,與他出身下層很有關係。他說:劉邦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這個評論,顯然與毛澤東一貫主張的卑賤者勝過高貴者有關。他談到卑賤者勝過高貴者的時候,總是與他的另一個觀點聯係在一起的,即人們熟悉的:文化低的人打敗文化高的人。

  1964年1月7日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提出了一個很直率的命題:“老粗出人物”。接著發揮:自古以來,能幹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裏邊最厲害的一個。劉敬勸他不要建都洛陽,要建都長安,他立刻就去長安。鴻溝劃界,項羽引兵東退,他也想到長安休息,張良說,什麽條約不條約,要進攻,他立刻聽了張良的話,向東進。韓信要求封假齊王,劉邦說不行,張良踢了他一腳,他立刻改口說,他媽的,要封就封真齊王,何必要假的。……南北朝宋、齊、梁、陳,五代梁、唐、晉、漢、周,很有幾個老粗。文的也有幾個好的,如李世民。

  “老粗出人物”,“能幹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是毛澤東很感興趣的話題。後來他又重申過自己的主張。最能體現劉邦老粗本色而又善於納諫的,大概要算《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裏的一段記載了。

  4、敗於不肯納諫—楚霸王項羽。1964年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指出:項羽有三個錯誤,如鴻門宴不聽範增的話,放跑了劉邦;鴻溝協定,他認真了;建都徐州,那時叫彭城。那麽,項羽為什麽不能納諫和用人呢?這便和他主觀上的弱點有關。在毛澤東看來,崇尚“沽名”,就是項羽主觀上的一個明顯弱點,也是他失敗的一個原因。

  5、“儒學治國”的衰國之君—漢元帝劉奭。1957年4月毛澤東在同《人民日報》負責人及有關領導的談話中強調:曆史上不是提什麽“文景之治”嗎?實際上,文帝、景帝隻是守成,是維持會,庸碌無能。從元帝開始,每況愈下。毛澤東說:西漢高、文、景、武、昭等讀起來較有興味,東漢兩頭均無意思,隻有光武可以讀。

  6、“這個案可以翻”,不能貼他的“大字報”—魏武帝曹操。

  7、登基“可謂奇矣”—南朝宋明帝劉彧。

  8、“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南朝梁武帝蕭衍。(1)蕭衍善攝生,食不過量,中年以後不近女人。然予智自離,小人日進,良佐自遠,以致滅亡,不亦宜乎。(2)專聽生奸,獨任成亂,梁武有焉。

  9、其做法“蘊藏大亂”—隋文帝楊堅。

  10、自古以來最能打仗的人—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毛澤東很欣賞的一代英主。毛澤東:“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11、狡猾過於曹操—後梁太祖朱溫。“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12、“生子當如李亞子”—後唐莊宗李存勖。

  13、“此人不知兵”—宋太宗趙光義。

  14、知識分子型的皇帝“沒有出息”—南朝陳後主、南唐李後主。

  1957年4月10日同《人民日報》社負責人談話時,毛澤東批評“書生辦報”說:“南唐李後主雖多才多藝,但不抓政治,終於亡國。”

  1964年3月24日,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識分子是比較最沒有出息的。曆史上當皇帝,有許多是知識分子,是沒有出息的,隋煬帝就是一個會做文章、詩詞的人。陳後主、李後主都是能詩能賦的人。宋徽宗既能寫詩,又能繪畫。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情,成吉思汗、劉邦、朱元璋。

====

炎黃子孫,剛開始以一個統一好中華民族麵貌出現時,隻占有河北、河南幾百公裏地方。那時候陝西和山西,還是被稱為有扈氏的蠻族所有,山東和江蘇等地的居民則被稱為東夷,安微和兩湖、江西等地稱之為南蠻。到了夏商時期,中華民族的主要領土就是河南、河北兩地,那時候陝西的有扈氏則被統一成了西岐,也就是薑子牙周武王的地盤,等到西周統一天下其領土即以河南為中心,包括了今天的河南、河北、陝西、山西、安徽、山東中西部和湖北、江蘇北部地區膠東半島依舊稱夷,江蘇南部地區,則稱為九夷,也就是說,在這些地方以外的地區,都算得上是非我中華民族的地盤。隨後就是東周、春秋和戰國時期,等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中華民族就擁有了今天的基本版圖,從南一直延伸到今天安南境內的西貢一帶,那時候安南中北部叫交趾郡,安南南部叫九真郡,西南一直延伸到大理、保山地區,西邊一直到甘肅蘭州,西北到外蒙古的阿爾泰,北方到今天外蒙古的東戈壁和南戈壁一帶,東北方則包括今天朝鮮的平壤在內的龐大疆域。

====

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

為嘛孔老二這麽說呢?因為他他提倡子為父隱,父為子隱,所作春秋是篡改了的曆史。竹書紀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vAxfD4eww 秦朝也不像六國貴族和儒家說的那麽罪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ryu7_vLio 

孔子的許多話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說的,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名言,曆代統治者都是見之如見爹娘,那叫一個心領神會啊,絕對的身體力行、照此執行、堅定不移。又比如,‘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簡單說,就是人要是孝順就不會犯上作亂,一句話便奠定了曆代皇朝以孝治天下的基調。再比如‘事君,敬其事,而後食其祿。’之類,那就是教導臣子們要多奉獻、少索取,更是讓統治者們爽得不能自已,一直傳到幾百年後,甚至連外國人都奉為圭臬,一個叫山姆的大叔,便用他們那的方言,翻譯這句道:‘別問國家給了你什麽,先問問你為國家做了什麽。’所以曆朝曆代的統治者,不論他們文化程度高低,興趣誌向如何,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大家都愛孔夫子!

未被閹割前的《孟子》則相反:‘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為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臣弑其君,可乎?曰:賊人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弑君也。’‘暴其民甚,則身弑國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