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暖空筆記(5:Carrier Infinity接Aircon)

(2019-06-16 14:34:24) 下一個

這是暖空筆記4的第二部分:空調。第一部分是Furnace: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6867/201410/19375.html

如果是ABCD總線的AC就直接ABCD總線會自動檢測;傳統AC連Infinity按本文。

空調外機/Condenser:由一裝修商手裏買了沒開箱的Payne PA13NA036 http://dms.hvacpartners.com/docs/1009/Public/08/SS-PA13NA-03.pdf https://dms.hvacpartners.com/docs/1009/Public/08/IM-PA13N-16NW-01.pdf
熔絲30A,最小線號#12,尺寸是23-1/8見方35-3/16高,77db算是比較吵的,因為這是Carrier的低檔產品。管徑是3/8-7/8,附帶3/8幹燥管,subcooling是10F,維修口1/4。電容45+5uf HC98KA046,接觸器HN51KC024。之所以買3ton偏小的容量,是因為係統是雙區,可能隻開二樓其CFM有限。如果兩樓都開,Infinity智能溫控在一區達到溫度時關掉係統,似乎是個bug,但是單開一區確實可以。非智能控製的多區係統多用一個平衡短路的風管,配重可以調節,當部分區域關閉導致管道壓力大時直接分流一部分去回風管。

內機/Evaporator:幾年前裝暖氣時已經裝上,ADP 3.5ton帶TxV,稍大些效率好。

CFM設定:常用400CFMx3ton=1200CFM(https://energy.mo.gov/sites/energy/files/61-why-400-cfm-per-ton.pdf),實際350-450都沒問題,計算有些複雜,記住風量越小則去濕效果越好,太小則熱交換不良;反之管道即靜壓越大,太大可能不大舒服。據Goodman,CFM由350改為450時,製冷能力上升20%。注意管道設計需能容納該風量。

Infinity Furnace控製板上圖。Furnace控製板上的SW2-SW3設置空調CFM,這裏取080-20的1225CFM檔即把SW2-1往右撥一下;Y和C接外機Y-C,詳見Infinity相關見暖空筆記(4:Carrier Infinity Furnace)中智能溫控UI(SYSTXCCUID01)說明書,初始加電時UI會報沒檢測到外機,否則可以按下Advanced紐10秒顯示INSTALL/SERVICE菜單,選INSTALL(下圖右),再輸入空調BTU為36000;

順便說用常規溫控時接線是W(加熱)/Y(AC)/G(indoor fan)/C(common)/R(24V hot),常規外機接線除2火1地外就是Y/C,C是公共端,溫控器把R即24V熱端與Y聯通。

附注:控製板上方的OAT用於可選的室外溫度探頭或即10K-2的NTC,可以裝在外機控製線入口下端(北麵)。按上圖實際接3線:OAT內側-藍,空調C-白,空調Y-黃。若空調為ABCD總線則接藍及(RS485+/RS485-/COM/24VAC, color GYWR)bus。

布管:由Evaporator開始,往南90度往上45度再轉南至地下室頂部,投影是往南30吋約80吋長;往東5.5+137+4.5+19=166吋,90度轉下(每轉弧長8吋投影5吋)約15再90度往東約10吋=41吋,進外機,總長約24'。管道用寬1"吊帶不要直接與牆/梁接觸,細管放在吊帶外,牆洞用隔熱材料封住。更新:外管離地28吋外機離地3吋,故淨高25吋,外機離牆7吋。買了成套彎管器半徑是4吋,45度弧長piR/4=3.14,端頭第一彎刻度3+3.14吋,第2彎刻度6.14+(26-8)+3.14=27.28吋。犯了多次錯誤結果很糟糕,切記:內外機需就位、反複計算先用電線做模板比樣、彎後無法複原故不要過度、先彎細管驗證形狀、切刀和倒口刀要足夠鋒利(國產的不行)、粗管出外牆後可截斷-無接頭很難做。

Service valv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A99kdk8gak 頂端蓋帽下是閥門,出廠是front seated即全下降,機內壓縮機與外口隔離;中部是內帶頂針閥的維修口和外管口。安裝時需取下頂針閥避免過熱。焊接前維修口加軟管,細口加氮氣粗口出,濕布纏繞閥體(閥芯上的塑料圈很易燒壞,焊管前需要取下閥芯)。抽空前粗口加取閥芯工具後加外開關再加軟管,細口裝回閥芯加外開關後再加軟管,兩者接表閥。抽空後加冷媒前全開閥門back seated再回退兩圈,這樣三口全通。冷媒適量後關閉冷媒罐及細管外開關,將管內殘存冷媒加完(這是加外開關的目的),再借助取閥芯工具裝回粗管閥芯。最後是全開閥門,蓋帽手緊後扳手1/12圈(原廠要求每次換蓋帽,注意蓋帽內有橡膠圈)。操作時各螺紋可加密封膠。

焊管抽空:焊接前,一定要先卸掉維修口閥芯,濕布纏住閥體,泡沫膠圈回退。Habor的MAPP焊槍比帶軟管的火大,但靠近地麵不行。我因買的sight glass管徑稍大不好焊,還是請人做,結果他沒有帶氮氣調節閥就沒用氮氣助焊,而且細管重複4次,含銀15%焊絲最後改成藍色的40%焊絲,sight glass燒壞了棄用。早知如此不如我用MAPP新罐加Brite 8焊絲了。最好還是無氧乙炔俗稱B-tank。

說明:為減小軟管內的冷媒損失,高壓維修口可以就近加接閥門,有的軟管帶閥門的,也可以利用活取閥芯工具。裝上閥芯工具還有個好處是抽空時可以取下閥芯加快速度。但是有閥門就可能有漏,主要是在抽真空時。

高低壓口接軟管再接表閥,表閥中間管接真空泵,所有接口擰緊,啟動真空泵,用2分鍾的時間緩慢打開表閥,抽空到500micron(umHg=66.66pa=0.01psi)後關閉表閥,半分鍾後就該穩定,10分鍾內不超過1000為好。如上升到1500說明有濕氣,持續上升說明有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8GVBvVy05Y#t=2m5s 該視頻包括加氮焊接、加壓200psi測試、抽空(到183micron10分鍾後僅210micron,特優)和加注冷媒。不要將真空泵斷電。

加壓檢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UvYZhdt_QI 如果有濕氣或真空泵性能差,建議三次抽空,每次加氮氣@20cuft/h衝30秒等1小時再抽空,液管並可加少許冷媒(2oz或3psi)再加氮到150psi做撿漏,但再抽空前要把中壓氮氣基本放完。沒有氮氣瓶的,有人將高壓口用內六角扳手打開90度3-5秒或到5psi後再關閉,10分鍾內正壓能保持的話,確認關閉表閥後將真空泵斷電取下;我建議先抽空2小時測漏,如能保持真空但數值偏高,可以暫開低壓口使壓力歸零,再關閉此口抽第二次,如下。

此次加氮氣壓到345psi,關罐10分鍾後341,再過5分鍾後還是341認為正常。JB DV22 micron gauge加Platnium 7CFM真空泵抽空到175micron,關泵後280,10分鍾後440,加氮重抽稍好,懷疑多次焊造成的汙染,因此加冷媒到0psi,抽到-30再加冷媒到0psi,再抽空2小時得90micron,2.5小時後84關等15分鍾後232。因安裝工沒留下測溫表,換成我的SMAN3/國產軟管/CPS真空泵重新抽,高壓管漏到了650又反到790數次,換YJ管但加國產閥門,抽3小時到207顯示stable,關等15分鍾後顯示442 stable。但國產閥門在開關瞬間漏氣,去除閥門後重抽2.5小時後140,8小時後620。總之小心管子和閥門漏,低壓下不顯,我也有國產高壓管漏,但低壓管不漏。

說明:建議抽空到至少200micron或3小時,關黃管閥門繼而真空泵5分鍾不超過500micron就行。如果有漏,5分鍾足以測出,等15分鍾無非是真空再降一些。真空泵可以抽一夜也沒事。

加注https://heatingcooling.fergusonhvac.com/wp-content/uploads/2017/05/11-Charging.pdf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bKsH1iJY1o 

保持表閥關閉即高低壓隔離。表閥中管由真空泵改接倒置後的冷媒罐,開冷媒罐上的閥門,將表閥中間口purge即微鬆使得冷媒溢出衝掉該段管內空氣再擰緊。取下空調機閥門上端蓋帽,用內六角扳手緩慢全開外機高低壓口閥門,先開低壓以防冷卻油流失。將SMAN360表閥的高低壓溫度探頭接好,以便同時顯示高低壓、SubCooling和SuperHeat。空調開機,置於製冷方式15分鍾,理想環境是室外70-100F室內70-80F。加電。

外機出廠時已充有15'管用冷媒共4.67磅(順便說一下Lennox 14ACX充有25'管用冷媒),其它長度按上文增減,如3/8-7/8管是每英尺0.74oz,我的24'管需加注冷媒(24-15)*0.74=6.6oz=187g。加注時表閥高壓口一直關閉。開表閥低壓口以Throttle方式加注到低壓端,即每次開2-3秒關5-6秒(不然就買liquid charge adapter)。以subcooling計量10F(高壓表psi相應飽和溫度減去液管離維修口6吋處的溫度值,適合TxV)或稱重法,每次測量前需運行至少10分鍾。

達標後關閉冷媒罐上的閥門。然後關閉靠近高壓口軟管上的閥門,通過表閥把管內剩餘冷媒同樣加到低壓管道中。關閉表閥,快速取下高壓軟管和低壓軟管。如果接了閥芯取出工具可利用其上開關,最後把閥芯裝回。卸高壓管時會有冷媒飛濺,一定要帶皮手套防止凍傷,最好有低漏接頭。

取閥芯工具:可以在不損失冷媒下裝卸維修口內的閥芯。該工具1/4處有關斷閥,尾部有螺杆可用於裝卸閥芯,取下閥芯和螺杆後,尾部接表閥的軟管。除用於更換漏氣的閥芯外,在抽空時取下閥芯可以加快速度。接表閥前加在高壓維修口,如上述帶閥軟管一樣可以減少高壓管中的冷媒損失減少冷媒的外泄。

達標後關閉冷媒罐和取閥芯工具上的閥門,這樣高壓維修端被切斷了。開關表閥低壓口數次用掉黃管內殘餘冷媒;打開表閥的高壓閥,高壓紅管內殘餘冷媒經由表閥去到低壓端,同樣加注數次用掉它 - 如果高壓端沒切斷這一步就有危險。快速取下低壓維修口處閥門。取下高壓維修口上取閥芯工具後部軟管,改接閥芯螺杆擰緊杆後螺帽,打開此工具上的閥門,再微鬆後螺帽泄出少許冷媒後再擰緊,這時因為閥門已打開,可以擰動螺杆將閥芯裝回,其力矩約4.43inLBs=0.5NM。再卸下取閥芯工具。最後裝回維修口蓋帽手緊後扳手1/12圈(廠家要求每次換新蓋帽,這台機器的維修口蓋帽是塑料的大概不必換。或者換為銅的在螺紋上抹點專用密封油)。實際上在加注時,閥芯當然不用取出,用的不過是靠近維修口的閥門。

維修時的加注:需先將表閥關閉,其高低壓溫度探頭接好。再將表閥黃管接到倒置的冷媒罐上,打開冷媒管,將表閥端黃管稍鬆一點排出少許冷媒再擰緊,這是為了排除黃管內的空氣稱為Purge。如果軟管在維修口處帶閥的,先開閥門,再將紅藍管分別快速接到高低壓維修口上,注意冷媒會溢出少許小心凍傷。紅藍管靠近表閥一端同樣做Purge以衝出管內空氣。這時表閥高低壓閥門關閉,高低壓表顯示正常,可以如前做加注了。

https://hvac-talk.com/vbb/showthread.php?1366311-410A-Low-High-Pressure-andd-High-Low-Pressure!!-!-!-!-!

我這個新裝的加了600g冷媒,SC隻有5.6,不知是否國產小罐時間長漏了;一年後買了一罐加反而更低隻有2.3,再一年為0。放掉一點還是0,決心加注,2秒間歇加注約30次,SC達到11F,高低壓分別為120/277psi,室外82F。總算好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