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癡呆線的真偽

(2016-12-08 15:04:43) 下一個

今天在網上看到這篇關於老年癡呆的文章,轉發給朋友們,不知道是否有道理,但是我想每天按照文章中介紹的方法揉揉腳,肯定不會有壞處。

最近幾年,我遇到的得老年癡呆的人明顯比前幾年多。而且,我發現這個病有低齡化的趨勢。很多人都說,這個病又沒有前兆,總是得了以後才弄得家人措手不及。其實,老年癡呆是可以提前發現的,而且可以通過做足部的反射區來防治。有一年春節,我去哥哥家拜年,他家親家母正好也過來了。閒聊的時候,我就給他們瞧瞧病。

我看見他親家的大腳趾外側,也就是挨著二腳趾的那個地方有一條棱線,我說:你要注意啊,你有老年癡呆的傾向。她非常吃驚,說:我媽就老年癡呆,我是不是有遺傳啊?我說:你小腦有問題”,果然,我剛一摸她大腳趾根部的小腦反射區,她就嚷嚷說太疼了。其實,她腳上的那條棱線就是癡呆線,嚴重的會形成一塊硬皮,像繭子似的。好多女同誌會說我這是穿高跟鞋穿的,男同誌說我那個皮鞋有點緊。這些都沒關係,如果你發現大腳趾外側有這麽一條繭子了,再摸摸你腳下的小腦反射區,要是疼的話,那就要注意了,這是癡呆症的前兆。

人上了四十歲以後,你一定要多觀察自己的腳,而年輕人回家也一定要多看看自己爹娘的腳。年輕人,如果發現爸媽腳上有這個棱了,一定要常回家給他們做一做。

方法很簡單,就是在大腳趾根部的小腦腦幹反射區,從腳趾縫往外,用我教您的補瀉一步法,順著推,每天100,堅持兩個月。就算從現在開始兩個月天天做,也比父母癡呆了以後你找不著他強。

老年人自己也可以每天晚上泡完腳後搬起腳做它100來下。不出兩個來月,這個棱就消失了,這時,你的小腦就激活了。

在天津,有個著名話劇演員的夫人,原來是位醫術高明的兒科大夫。她的八十大壽過得非常隆重,但八十歲零七天時就癡呆了。她姑娘從此有錢再也不敢讓母親拿著,怕丟了,隻按月給她五百塊錢零花。但是,每次拿完錢母親都不高興。

有一次,姑娘給完錢,老人一下子就爆發了,說:我得跟你談談,你們不能這樣對待我。 她姑娘說:怎麽了? 老人說:我的工資好多,你就給我五張。 姑娘聽完哭也不是,笑也不是,隻好換了五十張十塊的給她。老人拿著錢就滿意了,說:我的工資就是這麽多。

這件事聽著可笑,想著可悲。所以,您學了我教給您的方法,一定要付諸實踐,千萬別讓自己的父母走到這一步。
在這裡,我想跟所有的子女們說,孝敬父母一定要從觀察父母的腳開始。現在每個星期花點時間摸摸父母的腳,不要等到你有一天滿大街都找不到他的時候再後悔到處找。按揉小腦腦幹反射區就能防治老年癡呆。

=====

詳見:http://www.guokr.com/post/38886/
有傳言說,大腳趾外側,也就是挨著二腳趾的那個地方有一條棱線,是癡呆線,嚴重的會形成一塊硬皮,像繭子似的,如果你發現大腳趾外側有這麽一條繭子了,再摸摸你腳下的小腦反射區,要是疼的話,那就要注意了,這是老年癡呆症的前兆。

真相
這是一條打著孝順旗號默默流傳的謠言,其實對老年癡呆症病理略有了解的都應知道,老年癡呆症是影響大腦的,症狀多表現在對智力的影響,與參與軀體平衡和肌肉張力調節等行為的小腦無關。

什麽是老年癡呆症?
阿茲海默病(英語:Alzheimer's disease,簡稱AD),又譯為阿爾茨海默病、老人失智症/老年癡呆症(英語:Senile Dementia of the Alzheimer Type,簡稱SDAT),是一種持續性神經功能障礙,也是失智症中最普遍的成因。德國的 愛羅斯·阿茲海默(Alois Alzheimer) 於1907年最初報告了這一病症,並由此得名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主要分為以下兩種:
·家族性阿茲海默病(Familial AD,簡稱FAD):阿茲海默病中較罕見的類型。常染色體優性的孟德爾遺傳定律的遺傳規律、多發病於30至60歲之間。
·阿茲海默老年癡呆症(Senile dementia with Alzheimer's type,簡稱SDAT):占阿茲海默病中的絕大多數。通常在老年期(60歲以上)發病。

症狀表現為逐漸嚴重的認知障礙(記憶障礙、見當識障害、學習障礙、注意障礙、空間認知機能、問題解決能力的障礙),逐漸不能適應社會。嚴重的情況下無法理解會話內容,無法解決如攝食,穿衣等簡單的問題,最終癱瘓在床。

與呈階梯狀變化(即在某一時刻突發性的惡化)的腦血管性癡呆症不同,其特點是逐漸惡化。病情惡化的途中,有的患者會伴有被害妄想幻覺等現象出現。通常還能見到諸如,行為語言粗暴,舉止下流等周邊症狀,所以在護理上有很大的困難。

老年癡呆症的病理
阿茲海默病主要是神經細胞的損失(或退化),以及腦中出現類澱粉斑以及神經纖維糾結。已知遺傳因素很重要。並且發現有三種不同體染色體顯性基因與少數家族性、早發性AD有關。這三種分別是:Presenilin 1, Presenilin 2,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晚發性AD(LOAD)隻找到一個易感性基因:the epsilon 4 allele of the APOE gene。發病的年紀有50%的遺傳性。

在病理學上顯示出腦組織萎縮、大腦皮質出現老年斑等現象。研究發現老年斑是β澱粉樣蛋白的沉積所造成。從髄液將腦內β澱粉樣蛋白進行定量控製的工具現在正在實用化研發階段。但是β澱粉樣蛋白是否為本症的直接原因,或者是患病後呈現出的結果,現在還沒有定論。

老年癡呆症的患病因素
茲海默病受遺傳因素的一定影響。根據調查顯示,80歲以後15%的人有罹患癡呆性疾患的危險。親族中有阿茲海默病患者的場合患病的幾率也相對要高。其中,更有13歲的年輕小女孩罹患老人癡呆症的紀錄。

大規模調查顯示多攝取蔬菜、魚蝦類食物將減少患阿茲海默病的幾率、肉類的過多攝取則會使得機率提高。

藍藻生物皆含有神經毒素BMAA(β-N-methylamino-L-alanine β-甲氨基-L-丙氨酸),BMAA已證實會對動物產生強烈的毒性,加速動物腦神經退化、四肢肌肉萎縮等等,小量BMAA積累已能選擇性殺死老鼠的神經元。藍藻門的生物包括發菜、螺旋藻等等。香港中文大學呼籲大眾停止食用發菜,減輕患上老人癡呆症的風險。

另外曾有抽煙攝取尼古丁能減少阿茲海默病的發病幾率之說,但在大規模的研究後現在這一說法被否定。也曾有學說認為攝取過量鋁離子是阿茲海默病原因之一,但是這一說法目前已不被采信。

無辜的小腦
小腦是位於後顱窩的腦組織。小腦在感覺感知,協調性和運動控製中扮演重要角色。小腦通過丘腦等通路與大腦皮層相連,從而起到支配運動協調性的作用。下小腦接受來自脊髓小腦通路以及下橄欖核等結構的輸入,整合多方麵的信息,來微調運動的準確性,協調性和連貫性。

正由於小腦的功能是“微調”運動技能,所以小腦的損傷不會帶來諸如癱瘓的嚴重症狀。小腦損傷的常見表現為反饋控製異常,協調性降低,平衡和姿態控製的喪失以及運動學習能力的喪失。18世紀的科學研究表明小腦受損的病人表現出運動協調性障礙;19世紀的小腦研究主要基於動物損傷實驗。這類實驗發現,動物的小腦受損以後,表現出動作異常,步態笨拙,以及肌肉無力。這些觀察最終是學者得出結論:小腦的主要功能是運動控製。不過,現代生物醫學研究表明,小腦在許多除運動之外的功能,例如認知功能,注意力和語言處理,音樂處理,以及時間控製方麵也有重要作用。

小腦反射區是神馬?補瀉一步法又是神馬?
由於涉及到中醫,因筆者對中醫體係不太了解,恐誤導讀者,因此在這裏不做詳述,希望有醫學專業的大神賜教。

通過對相關關鍵字的複合搜索,這些名詞,甚至傳言本身都來自於《手到病自除(“聖手醫師”楊奕的不生病真法)》的“聽懂身體的話,自在如來——肢體語言測健康”一章。(詳見http://lz.book.sohu.com/chapter-13998-111277422.html )。

但是很遺憾,我們實在沒有找到“補瀉一步法”的係統描述,在此謹簡單提一些要點,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原書。

這裏找到一張書中的配圖,幫助讀者了解作者所聲稱的“小腦反射區”等:

《手到病自除(“聖手醫師”楊奕的不生病真法)》中提到的“補瀉一步法”配圖

楊奕在其書中稱:
我們的身上有很多全息胚,比如耳朵、小腿、足部、手部、腹部等,這些全息胚上麵都有完整的五髒六腑的反射區,每一個全息胚就相當於一個縮小的人體,裏麵處處都有健康的慧根。
說到全息反射區,不得不提到全息理論的鼻祖--山東大學的張穎清先生,是他首先研究提出了全息理論。張穎清先生認為,一切動植物都是由全息胚組成的,它包含著生物整體的全部信息。
關於張穎清,在此不多做評論,僅貼出一篇相對比較客觀的文章,大家自己看看就好:
http://news.sina.com.cn/c/2005-11-22/01357500008s.shtml


結論
謠言,徹頭徹尾的謠言,作者楊奕不但搞錯了老年癡呆症的發病部位和基本病理,還混淆了腦血管性癡呆症和阿茲海默病,若真像傳言中所說的,老人突然出現類似癡呆症狀,最好抓緊到醫院去檢查下腦血管,避免發生更大的麻煩,而不是滿心孝順的去搓腳趾。若老人出現了進行性的疑似老年癡呆症狀,也要到正規的醫院確診,並在以後照顧好老人。如果您擔心自己以後得老年癡呆症,那麽最好趁年輕時多多鍛煉自己的大腦,據醫學試驗,一直“勤奮”思考的大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老年癡呆症的影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