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腎氣丸與附子)

(2016-09-23 17:55:06) 下一個

孫思邈(唐)
怒勝偏傷氣,思多太損神。神疲心易役,氣弱病相侵。
忽被悲歡極,當令飲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神嗔。
亥寢鳴雲鼓,寅興漱玉津。妖邪難犯己,轉氣自傳身。
若要五儲病,常當節五辛。安神宜驚樂,惜氣保和純。
壽夭休論命,修行在各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1. 中藥重量/容積http://www.acupuncture123.ca/C7%20zhongyao%20jiliang%20de%20huansuan.html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63798636.html?fr=iks&word=%B9%C5%B4%FA%C8%DD%C1%BF%B5%A5%CE%BB&ie=gbk 

北京博物館裏有漢代司農銅權,是東漢國家最高的管理農業的行政部門所製定的標準的衡重器具,實際稱下來漢代的1斤=250g。漢代一升約公製的200cc,一升水約二合。中台日各網站藥方錯誤不少,相對比例錯誤較少。此外,如四逆湯等救急的方子是一次服用,而吳茱萸加生薑湯是分五次服用的。李時珍以為古一兩今用一錢可也,是錯誤的。

戰國1斤,約今250公克 !
 秦1斤,約今253公克
 漢1斤,約今220公克,南北朝略如前,但各自不同
 隋1斤,約今661公克。(小斤則為220公克)
 唐1斤,約今661公克
 宋1斤,約今633公克
 元1斤,約今633公克
明1斤,約今590公克
 清1斤,約今590公克
民國1台斤,600公克
大陸1市斤,500公克

《傷寒論》在桂枝湯服用法之後還有這樣的說明:“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曰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曰一夜服,周時 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
如果以原方服用三劑計算的話,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生薑三兩的用量就是135g,甘草90g大棗36枚,現在的一天的藥量僅相當於原方一天藥量的九分之一;以二劑計算的話,現在的用量就相當於原方的六分之一;以一劑計算的話,現在的用量就相當於原方的三分之一;即便是原方“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的話,現在的一服也僅相當於原方一服的二分之一多點。如此小的劑量,估計是不太容易出現“一服汗出病差”的。何況現在的病人也不太會每個人都能做到“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服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所以其療效就會大打折扣。

筆者淺見,中藥方同意為漢代度量衡為好。一兩250/16=15.625g取為16g,便於計算半兩。一升為兩合,每合100cc或1碗可也。

2. 各類地黃丸 http://hbj74742021.lofter.com/post/3b4148_6716409

古方金匱腎氣丸為醫聖張仲景(東漢)創製,載於《金匱要略》,在該書中有兩個名,即該書“中風曆節病脈證並治第五”篇中的“崔氏八味丸”(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nkuiyaolvfanglun/125-3-5.html )和“婦人雜病脈證 並治第二十二”篇中的“腎氣丸”(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nkuiyaolvfanglun/125-5-4.html )。處方由幹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八味藥組成,用於治療“腳氣上入,少腹不仁”及婦女 “轉胞”。宋代陳師文等人奉敕所撰《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成書於1110年)對該方進行了改進,將桂枝改為肉桂,幹地黃改為熟地,且加大肉桂及製附子的用量,使該藥藥效有了質的提高,更主要用於腎氣虛乏,取名“八味丸”,收載於該書“卷之五·治諸虛(附骨蒸)”。由於該方最早出自《金匱要略》,且與六味地黃丸相比,多了肉桂、製附子兩味藥,所以後世又習稱其為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八味地黃丸。而六味地黃丸係宋代太醫錢乙針對小兒“腎無實,必主虛”的病理特點,去掉金匱腎氣丸中附子、肉桂兩味藥,創製而成,載於《小兒藥證直訣·卷下·諸方》(成書於1119年),原名“地黃丸”,用於兒科“治腎怯失音, 囟開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麵色白”,即小兒腎虛。在曆代醫學典籍中,六味地黃丸應用極為廣泛,遍布內、外、婦、兒、五官、皮膚等各科雜症,現主要用於腎陰虛證。而南宋醫家嚴用和在“金匱腎氣丸”基礎上加入川牛膝(去蘆,酒浸)、車前子(酒蒸),並將山藥炒用,加減化裁製成“加味腎氣丸”,並收載於其《嚴氏濟生方》(簡稱《濟生方》,成書於1253年)中,後世習稱之為濟生腎氣丸,治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如果說六味地黃丸是對金匱腎氣丸的提煉,那麽,濟生腎氣丸是對金匱腎氣丸的發展。

今方桂附地黃丸質量標準收載於《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處方組成與宋代金匱腎氣丸方基本相同,由肉桂、製附子、熟地黃、山茱萸(製)、牡丹皮、山 藥、茯苓、澤瀉八味藥組成,惟肉桂、製附子用量減半(與仲景腎氣丸方相近)。溫補腎陽,用於腎陽不足。肉桂、製附子兩味藥在方中用量較小,意在補命門之 火,即生腎氣。

今方金匱腎氣丸質量標準收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標準·中藥成方製劑》第二十冊,主要由地黃、山藥、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 皮、澤瀉、桂枝、附子(炙)、牛膝(去頭)、車前子(鹽炙)十味藥組成,溫補腎陽,化氣行水,用於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等。與八味藥組成的古方 “金匱腎氣丸”處方組成已大不相同,與古方“濟生腎氣丸”較接近些。

今方濟生腎氣丸質量標準收載於《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處方主要是在桂附地黃丸的基礎上倍用茯苓、同時加入牛膝、車前子兩味藥組成。與今方金匱腎氣丸比較,今方濟生腎氣丸用熟地而不用生地,用肉桂而不用桂枝,車前子不經過鹽炙,而且各味藥的劑量組成有顯著不同,而與古方濟生腎氣丸比較,在藥味炮製及劑量上差異更大。雖然濟生腎氣丸亦具有溫腎化氣,利水消腫之功,用於腎陽不足,水濕內停所致的腎虛水腫,但應注意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辨證用藥。

筆者注:國標的金匱腎氣丸收錯了!當今市麵上未見有《金匱要略》原方腎氣丸。

一、腎氣丸
真正溫補腎陽的,是“崔氏八味丸”“八味腎氣丸”,後人收入《金匱要略》。《醫宗金鑒》:“此腎氣丸納桂、附於滋陰劑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補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腎氣也。”正宗原方“腎氣丸”:幹地黃8兩(120g),山藥、山茱萸各4兩(60g),澤瀉、茯苓、牡丹皮各3兩(45g),桂枝、附子(炮)各1兩(15g)。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6g),加至二十五丸(10g),酒送下,日再服。http://baike.baidu.com/view/246637.htm - 官網重量按每斤500g有誤但相對比例不錯。梧桐子有多大?狀如豌豆,直徑約7mm。按比例計算6g大蜜丸藥中,桂枝附子各為0.22g。

【功能主治】補腎助陽,化生腎氣。用於腎陽不足之腰痛腳軟,下半身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泄,舌淡而胖,脈虛弱,尺部沉細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胞者。

二、桂附地黃丸
宋代陳師文將原古方“金匱腎氣丸”進行變化,將其中的桂枝改為肉桂,幹地黃改為熟地,肉桂及製附子的用量加倍,意在需要強化陽力的情況之用,另名“八味丸”以示與原方有別,亦即現在的“桂附地黃丸”。
組方:熟地黃(八兩) 山茱萸 山藥(各四兩)澤瀉 白茯苓 牡丹皮(各三兩) 肉桂 附子(炮)  各二兩。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6g)至二十五丸(10g),水蜜丸一次6g(30粒),大蜜丸一次1丸(6g)。溫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久服壯元陽,益精髓,活血駐顏,強誌輕身。載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taipinghuiminhejijufang/635-8-1.html#hi-117088 》。肉桂與桂枝有何不同?同生於桂樹,肉桂為桂樹皮,桂枝為桂樹枝。二者皆有溫營血,助氣化,散寒凝的作用。但肉桂長於溫裏止痛,入下焦而補腎陽,歸命火,桂枝長於發表散寒,振奮氣血,主上行而助陽化氣,溫通經脈。

三、六味地黃丸(減味)
宋代醫家錢乙,以原來陰中求陽的“腎氣丸”為基礎,去掉兩味陽藥,留下陰藥,專門用作補陰之用,一般常用在小兒上,蓋因小兒多陽盛陰虛。一般不適用於中老年人,蓋因中老年人多陰盛陽衰,若用之則陰更盛而陽更衰,多有害,故錢乙載於其《小兒藥證直訣》裏,名為“六味地黃丸”,以與腎氣丸相區別。現在社會上濫用此方,此為至陰之藥,陽虛及中老年人若濫用之,甚有危害。
組方:熟地黃160g、山茱萸(製)80g、牡丹皮60g、茯苓60g、澤瀉60g,山藥80g。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9g)一次1丸,一日2次。

四、濟生腎氣丸(加味)
南宋醫家嚴用和在原“腎氣丸”基礎上,加入川牛膝、車前子,加減化裁成“加味腎氣丸”,是專用作辯證上需要利水的情況之用,載於其《嚴氏濟生方》,稱之為 “濟生腎氣丸”,以示與原方有別。此方加入川牛膝、車前子,為利尿之品,此二藥乃損傷腎氣,故已非原古方專作為補腎氣之用,隻是針對利水辯證之用,主症四肢浮腫
組方:桂枝、製附子、幹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川牛膝、車前子
可是——國標所謂“金匱腎氣丸”,包括同仁堂的,組方屬於“濟生腎氣丸”,誤導了很多人!

右歸丸:《景嶽全書》第五十一卷

組成: 大懷熟地8兩,山藥(炒)4兩,山茱萸(微炒)3兩,枸杞(微炒)4兩,鹿角膠(炒珠)4兩,菟絲子(製)4兩,杜仲(薑湯炒)4兩,當歸3兩(便溏勿用),肉桂2兩(漸可加至4兩),製附子2兩(漸可加至5-6兩)。
功效: 溫補腎陽,填精止遺。
主治: 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而為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或小水自遺,虛淋寒疝;或寒侵溪穀,而肢節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陽虧精滑,陽萎精冷。
用法用量: 每服100餘丸,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或丸如彈子大,每嚼服2-3丸,以滾白湯送下。
加減: 如陽衰氣虛,必加人參以為之主,或2-3兩、或5-6兩,隨人虛實以為增減;如陽虛精滑,或帶濁便搪,加補骨脂(酒炒)3兩;如(歹食)泄腎泄不止,加北五 味子3兩、肉豆蔻3兩(麵炒,去油用);如飲食減少,或不易化,或嘔惡吞酸,皆脾胃虛寒之證,加幹薑3-4兩(炒黃用);如腹痛不止,加吳茱萸2兩(湯泡 半日,炒用);如腰膝痠痛,加胡桃肉(連皮)4兩;如陰虛陽萎,加巴戟肉4兩、肉蓯蓉3兩,或加黃狗外腎1-2付,以酒煮爛搗入之。

本方乃桂附地黃丸去丹皮、澤瀉、茯苓加入鹿角膠、菟絲子、杜仲、枸杞子、當歸而成,加強補益陰陽之作用。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故用熟地、山茱肉、山藥、填補三陰;用附子、肉桂、鹿角膠溫補腎中之元陽、菟絲子、杜仲強腰益精;當歸養血補虛;枸杞子補益肝腎。諸藥合用、溫陽益腎、填精補血、以收培補腎中元陽之效。陽萎遺精屬濕熱下注或陰虛火旺者,禁用。

左歸丸:大懷熟地240克 山藥120克(炒) 山茱萸肉120克 枸杞子120克 菟絲子120克(製) 川牛膝120克(酒洗,蒸熟)  鹿膠120克(敲碎,炒珠) 龜膠120克(切碎,炒珠)。真陰不足證。自汗盜汗,頭暈眼花,耳聾失眠,口燥舌幹,腰酸腿軟,遺精滑泄,舌紅少苔,脈細。

小結:桂附地黃丸為宋方接近漢方, 是一個既補水又補火的方子, 用於陰液不足且腎陽又虛的病。對於小便不利或過多都能夠治。 秋天服用效果最好。國標金匱腎氣丸在桂附地黃丸的基礎上增加了牛膝和車前子, 利小便的同時,有傷腎氣之嫌,不宜長期服用。如果你覺得自己腎陽虛比較嚴重那就吃龜齡集,或者右歸丸,不太嚴重的話就吃桂附地黃丸或金匱腎氣丸(兩者用澤瀉都有毒),這兩種藥都屬於陰中求陽,桂附地黃丸更善補腎陽,金匱腎氣丸更善消水腫,尿偏多不要用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早上吃,中午吃,晚上不要吃,避免夜尿頻。這個藥短期的效果是利尿,需要長期吃才能改善尿頻。五更泄瀉不是脾虛,是腎陽虛的典型症狀,桂附地黃丸沒錯。另外建議同時人參黃芪枸杞黃精泡水喝,脫發健忘是腎精不足,真陰虧虛。枸杞黃精補真陰(肝血腎精),人參黃芪補氣,幫助吸收調動功能。手心冒汗說明心腎不交已經影響到了心,如果有心慌心悸,還可以來點輔酶Q10。
筆者注:古方金匱/六位、右/左歸的主要差別,主要在於前者加了炮附片和肉桂/桂枝。以金匱補陽,每日附子用量不超過0.22g。

3. 附子

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旁生塊根(子根)。梁代陶弘景指出:“烏頭與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烏頭四月采”。宋朝楊天惠在他所寫的《彰明附子記》一文中指出:“蓋附子之品有七,實本同而末異,其初種之小者為烏頭,附烏頭而旁生者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為鬲子,又附而長者為天雄,又附而尖者為天錐,又附而上者為側子,又附而散者為漏籃子”。明朝李時珍也指出:“初種為烏頭,象烏之頭也,附烏頭而生者為附子,如子附母也,烏頭如芋魁,附子如芋子,蓋一物 也”。他並將烏頭分為川烏與草烏二類:“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謂之川烏頭……,其產江左山南等處者及本經所列烏頭,今人謂之草烏頭。”烏頭、附子的主產 區仍是四川江油、平武一帶。通常藥用商品主要是栽培品,主根(母根)加工後稱“川烏”,側根(子根)則稱“附子”。
夏至至小暑間挖取附於母根旁的子根,洗淨泥土,稱為泥附子,按大小分別加工:
①鹽附子 選取較大的泥附子洗淨泥土,浸入鹽鹵(膽巴)和食鹽的混合液中,每日取出曬晾,並逐漸延長曬晾的時間,直至附子表麵出現大量結晶鹽粒,並體質變硬為止。
呈圓錐形,長約5~8厘米,直徑約3~4厘米。頂端寬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上身肥滿,周圍生有瘤狀隆起的分支,習稱釘角,表麵灰黑色,被鹽霜。 體重,橫切麵灰褐色,具不整齊的筋脈或中心有小空隙,其中充滿鹽霜。無臭,味鹹而麻辣。以個大、堅實、表麵起鹽霜者為佳。
②黑順片 又名:黑附子。選取中等大小的泥附子,洗淨後浸入鹽鹵水液中數日,並與鹽鹵水同煮沸,撈出,水漂,切成厚片,再浸入稀鹽鹵水液中,並加入黃糖及菜油製成的調色劑,使附片染成濃茶色,用水漂冼至口嚐無麻辣感時,取出蒸熟,烘至半幹,再曬幹。
呈不規則形的縱切片,上寬下窄,周邊略翹起,長2.5~4厘米,寬1.5~2.5厘米,厚約5毫米。 外皮黑褐色,內部暗黃色半透明 狀,油潤而有光澤,並可見有縱走的筋脈。質硬而脆,破碎麵角質狀。無臭,味淡。以片均勻,表麵油潤光澤者為佳。
③白附片 選取較小的泥附子,洗淨後浸入鹽鹵水液中數日,並與鹽鹵水同煮至透心為度,撈出,剝去外皮,縱切成薄片,用水漂洗至口嚐無辣感時,取出蒸熟,曬至半幹,以硫黃熏後,曬幹。
又名:明附片、雄片。形狀與黑順片相同,唯全體均為黃白色半透明狀,片較薄,厚約3毫米。氣味同黑順片。以片勻、黃白色、油潤、半透明狀者為佳。
辛熱,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經,故凡陽氣不足之證均可用之,尤能補益腎陽。補腎陽常配肉桂。
炮附片:取鹽附子洗淨,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臍,切片,再加水泡至口嚐稍有麻竦感為度,取出,用薑湯浸1~3天,然後蒸熟,再焙至七成幹,倒入鍋內用武火急炒至煙起,微鼓裂為度,取出放涼。內服:煎湯,3~9g(炮製品),回陽救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
筆者注:黑白附片都是洗到無麻辣感意即大體無毒再蒸熟曬幹,鹽附子是辣而有毒的,炮附片是洗到微麻後,蒸熟焙後大火炒,因此有微毒且火氣。此外四逆湯用生附子去皮。

3.1 鹽附子、白附片、 黑順片及黃附片的加工方法、商品規格及炮製 來源:雙葉種子批發網(轉載注明來源) 作者:雙葉種子批發網
3.1.1.鹽附子用較大的泥附子做成。每100千克泥附子 可製鹽附子120千克。其加工方法如下。
    泡膽:將泥附子除去須根,洗淨,每100千克附子用膽巴40千克,清水30千克,食鹽20~30千克(新開始加工用鹽30千克,翌年利用原有部分鹽膽水加鹽20千克)混合溶解於水中。將附子倒在缸內浸泡3曰(72小時)。
    吊水:又叫澄水。將已泡膽的附子撈起來,裝入 竹筐內,將水吊幹再倒入原缸內浸泡,如此每天1次,連續 3次。每次必須先將缸內鹽水攪勻後再倒入附子。
    曬短水:將吊好水的附子撈起來,鋪在竹笆上在日光下暴曬,至附子表皮稍幹,然後倒入缸中。每天1次, 連續3次。
    曬半水:將曬過短水的附子撈起來,放在竹笆上 曬幹所含水分,一般掌握在4個小時左右。每天1次,連續做3次,曬後再倒入缸內,缸內的水淹到附子為宜,不夠時須加膽水。
    曬長水:將曬過半水的附子撈起來,鋪在竹笆上 進行日光暴曬1天,當附子表麵出現食鹽結晶狀為止,然後趁附子尚熱,即倒入鹽水缸內,使其吸收鹽分。
    燒水:將曬過長水的附子撈起來,再將缸內鹽水舀入鍋內,每鍋再加膽巴20千克,夥同鹽水煮沸。然後將 附子倒入缸內,再將未溶解的食鹽放在上麵,將煮沸的鹽膽 水倒入缸內,時間掌握在天2夜,在冬天則天夜即 可。最後撈起滴幹水分,即為成品。
3.1.2.白附片 又稱白片或天雄片,係用較大或中等大的泥附子做原料,每製100千克白附片,約需泥附子 370千克。其加工方法如下。
(洗泥:將泥附子上的泥土洗淨,並去掉須根。
    泡膽:每100千克附子,用膽巴45千克,加清水 (河水、井水等淡水)25千克,盛入缸內(稱為花水)。然後將洗好的泥附子放入,浸泡5天以上,在浸泡過程中每天 要將附子上下翻動1次。使附子外皮顏色黃亮,體呈鬆軟狀 即可;若浸泡時間稍長則附子皮硬,附子露出水麵時必須增 加老水(即泡過附子的膽水),無老水可增加膽水。泡後的 附子稱膽附子。
    煮附子:先將"老水"在鍋內煮沸,再將膽附子 倒入鍋內,以"老水"淹過膽附子為度,中途上下翻動1 次。煮10-20分鍾,以煮到膽附子過心為止。然後撈起倒 入缸內,缸內有清水和"老水"各半,再浸泡1天,叫做冰附子。冰過附子的水可再與清水混合,又可冰下次的膽附子。
    剝皮:將冰過水的附子從缸內撈起,剝去外層黑 褐色的表皮,用清水和白水(即已漂過附片的水)各一半 的混合水浸泡1伎,中途應f覺動次。
    切片:將浸泡後的附子撈起,順切成2~3毫米的薄片,再倒入清水缸內浸泡48小時,換水1次再浸泡12小 時,以除去片內所含的膽水,即可蒸片。若天氣不好,就不換水,適當延長時間。
    蒸片:將浸泡好的附片撈出,放入大蒸籠內(竹 製或木製蒸籠均可),當蒸汽上升至蒸籠頂端後,再蒸1小時為合適。
    曬片熏硫:將已蒸好的附片倒在曬席上(用竹篾 編製的大席),利用曰光曝曬,曬時要攤均勻,附片不能重 疊。待曬至附片表麵水分消失、附片卷角時,即可收起密閉用硫磺熏,至附片發白為宜。然後再倒在曬席上曬幹,即成色澤白亮的成品白附片。
3.1.3 黑順片 又稱順片、黑片、黑附片。是由較小的泥附子做原料。每製100千克成品,約需要泥附子340千克。 其洗泥、泡膽、煮附子的操作方法均同白附片。將煮後浸泡 好的附子撈出,不經剝皮,用刀順切成為4 ~5毫米的薄片, 放入清水中泡48小時撈起,將紅糖(每100千克附子用紅糖0.5千克)炒汁後倒入缸內,使其溶於清水中,然後將片子倒入缸內浸泡1夜(冬天加工則應延長浸泡時間),染成茶色,取出裝入蒸籠連續蒸11 ~12小時。蒸的標準:以片上有油麵為度。蒸的過程中,火力必須掌握均勻,不能中途停歇,這樣才能保證蒸出有油麵、有光澤、質量好的片 張。將蒸好的附片放在烤片算子上,用木炭火烤。不能使片麵烤焦或起泡,烤時要不停地翻動附片,到半幹時,須將片子以大小分別擺好。烤至八成幹時,晴天可改用太陽曬幹,如遇雨天將烤片折疊放在炕上,用小溫火圍閉烘烤至全幹, 即成黑順片。烤炕的設置:可在室內打一長條形的炕,炕高 60厘米、寬1米、長3.4米(炕的長短、寬窄應與烤片折 子相適應),炕內燒木炭火。
3.1.4 黃附片
    浸泡:將鮮附子除去須根及腐爛部分,用清水反 複淘洗至無泥沙;將鮮附子倒入缸中,每100千克加膽水70千克,再加適量清水以浸沒附子為準,浸泡15天後方可 加工;如為幹附子倒入缸中加清水浸泡入缸後立即上下攪 動,將漂在水麵上的爛附子撈出,待泡脹後倒去水,按每 100千克加膽水70千克再加清水浸泡,15天後再加工。因 氣溫高,水分蒸發快,不論幹、鮮附子在浸泡過程中都要翻 動,補充膽水和清水,發現水麵上有發黴現象者添加膽水。 浸泡中發現有泛紅時,應調整膽水濃度。撈出附子用清水浸 泡3 ~4天後,再用調整濃度後的膽水繼續浸泡。
    煮料:清水加泡過附子的膽水10%,置鐵鍋中煮 沸。把浸泡好的附子倒入鍋內煮,每3 ~5分鍾翻動1次, 煮約15分鍾,以煮至透心為準,撈出置清水中漂(夏季漂 3天,冬季漂6天)。幹附子未用膽水浸泡直接煮時,以每 100千克加膽水20千克再加清水適量,煮約30分鍾,每 3 ~5分鍾翻動1次,煮至透心為準。
    剝皮製片:刮去外皮,橫切片,片厚5 ~6毫米。
    漂後上色:將切成的附片,倒入清水中漂(夏季 1~3天,冬季3~6天),每天攪動2次漂洗中途換水1次。每100千克用薑黃2千克、紅花0.5千克、生薑I千 克、豬牙皂0.1千克、朱黃染料0.05千克、甘草0.5千克。 薑黃、生薑、豬牙皂、甘草粉碎用適量水煮20分鍾,再加 紅花煮至紅花變成白色,撈出藥渣,將顏料倒入附子缸中, 攪拌均勻,染上黃色後取出。
    蒸片、烘曬:將染好色的附片,裝入蒸籠中,置 鍋上加水蒸10小時,倒在竹簾上曬至半幹後用硫磺熏1小 時,印花,烘幹或曬幹。
3.1.5 淡附片   取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 ~3次, 至鹽水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於切開後口嚐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曬幹。每100千 克鹽附子,用甘草5千克、黑豆10千克。
http://www.zyccst.com/zhongyao-17-186702-138525.html 

3.2 附子的鑒別
正宗炮附片色澤灰暗,但是不是漆黑,未去皮的話,皮土灰色,偶有輕微炒焦的表皮。
合格的無膽泡附片,並不是說沒有用膽水製作,而是在膽水泡製後期,嚴格用清水清透了膽巴。藥用以未去皮的黑製片(黑順片)為佳。初嚐無麻、鹹感,咀嚼後5分鍾左右,開始感受到微麻。如果入口即鹹麻,那是膽巴的味道。
曬製的生附片,表皮也是土灰色的,藥性甚猛,用的時候要小心。我曾淺淺的用指甲刮了一點點粉末,放到舌尖嚐了一下,立即是舌頭發麻,嘴唇發麻,一會兒喉嚨也 有感覺,這麽強的力量,當能驅病邪!但經過藥方配伍熬製過後,服用卻不見這種副作用,感歎中醫經方的玄妙啊。 在市場上流通的製附子,離不開四種問題:
(1)大量灌膽巴而退膽不全的(膽巴附子),此類附子的含膽巴量,可超出規範生產品十多倍,入口較麻而苦,帶有鹹澀味,質重硬而麵有半透明光澤,初入門的同業,最易誤以為是好附子。
(2)含大量劇毒,甚至致癌化工原料的(毒附子)。此類附子,因毒性來自化工品而非烏頭堿,故長時間煎煮,根本無助於滅毒。.
(3)因某些原因,而需安排進行反複多次流水退膽的(附子渣)。此類附子,質檢烏頭堿含量時,是一定過關的;可是烏頭堿並非水解成有藥效的烏頭胺,而是被過水衝掉。這種附子,有時一次用上半斤,藥力還比不上一兩正法炮製的製附,或者三錢生附!
大部份為此四種因素之合成體。故此,患者服用附子劑後之反應,很大程度並非關乎醫家的方證水平,而是視乎他當時碰上了那一種附子!試想想,任你是國手醫神,假如有個搗旦鬼,把你的君藥一時推大三倍,一時減少五倍,一時又添加上大量致癌藥品……試問你能不倒上大黴嗎?
附子的配伍應用較為廣泛,如配以幹薑,可增強回陽救逆的效用;配人參,則溫陽益氣;配肉桂,可補陽益火;配白術,可溫脾燥濕;配茯苓,能溫腎利水;配桂枝, 可溫經止痛,配熟地,能補陽滋陰;配蒼術,可散寒除濕;配黃耆,可溫陽固表;配麻黃,可溫經發表。若遇寒熱,附子也可與寒涼藥同用,如配大黃,可溫陽通便;又如配以黃連,可扶陽瀉熱,成方如附子瀉心湯(《傷寒論》:大黃、黃連、黃耆、附子),在臨床上常用治脘腹絞痛、泄瀉不暢、嘔惡心煩,更兼汗多、肢冷、脈弱等症。

3.3 附子也陽虛
一 年為側子,二年為烏喙,三年為附子,四年為烏頭,五年為天雄。種子種下去,長三年的側子才叫附子,這三年它吸收了三年的天地陽氣。至夏至時陽氣最旺,如果把三年大附子種下去,它會很開心的長出頭角,叫頭角崢嶸好了,而長出側子的三年大附子在第四年則成為了烏頭(附子的媽媽)。還有附子不長側子,自己吃獨食的,那個叫天雄。五年的天雄,在市場中極為少見,許多商家竟然拿個小附子個冒充天雄,真是太傷感情了。
身體怕冷,為什麽喝四逆湯幾付都沒有什麽反應呢?是製附片藥力差嗎,有40克每次的。-喝幾付都沒反應就不要再喝了。如果是感冒的時候這樣用用四逆湯,如果已經有幾年了,那就是體質有問題了,得用其他方子了。40克太多了吧,我頂多8g一次。
而我們現在用的附子,一般都是一年生的,長一年就收了,三年的話,可以賣三次錢。誰跟錢過不去?我經常說一句話,在這個陽虛的社會,附子也陽虛。
附子之天地陽氣。種過附子的都知道,附子一般在冬至之前種,夏至後收。采收一年至陽之皮。想到這,就感覺附子好牛逼。於此同時,附子還吸收地之陽氣,所以 一般種過附子之後,要種點其他的作物,等五年一個輪回,再種附子。現在是一塊地種個七八年的都有,再加上一年就采收,可以想像附子現在有多陽虛。
黑順片。其實我最早用的就是黑順片,以前上大學的時候,老師經常說附子有毒的,你給別人開藥,萬一出現問題怎麽辦?所以你們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用附子。 這是我最早接觸到關於附子的觀點。此後許多年我一直畏附子如蛇蠍。有些方子,即使有附子,也隻敢用3克,最大也不敢超過5克。而現在,我開附子起始量就是三十克。沒讀過傷寒論的就不要學著幾十克幾十克附子往裏下了。我見過有些人都沒讀過傷寒論,生附子製附片幾十克就那樣下下去了。我隻能說,你牛逼。就像我沒讀過傷寒論,用生麻黃我自己用到90克,把自己搞虛了還不自知。現在市麵上最常見的就是黑順片了吧。我看一般的工藝就是附子切片,(其實對我來說去皮不去皮無所謂了,因為我比較懶,自己炮製的附片都不去皮。),切片後浸膽吧。浸透之後,好像要表麵結晶了退膽七次,具體的我也記不清了。但現在好像退個一兩次就晾幹出售了。浸透了膽吧,好重,可以多賣些錢啊。其實我以為膽吧附片就是這樣。前一陣子我跟一亳州的藥商聊天時,他告訴我說這些還不止,表麵裹了一層澱粉再浸膽吧。這樣增重。所以你買的黑順片,我是說一公斤這次的黑順片,剛打開袋子,就有一股刺鼻的酸味,也不太像是酸味,有點化學的味道。市麵上,你能買到不裹澱粉的膽吧附片就不錯了。
市場炮附片。為了給自己和家人調理身體,我還從市場上買了炮附片。表麵土黃色,聞著氣味也不錯。雖然價格很高,但感覺能買到好附片,也值了。直到我自己炮製附片。我自己炮製出來的附片,表麵灰不溜秋的,沒有人家的品相好,當時候我還在想自己技術不咋地呢。當我用刀片分別刮開看時,忽然有了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剛才找圖片沒找到。買的炮附片,刮開表層,裏麵顏色變淡。而我自己炮製的附片,外麵是灰不溜秋的,但裏麵是炒熟的黃色。明天看看能不能補張照片。也就是說,我花那麽多錢買的炮附片,隻是表麵染了層黃色。如果是炮製熟的,外麵應該炒熟的黃色。但裏麵顏色變淡。寫到這,忽然讓我想起了炒白術,市麵上的炒白術,有許多也是浸泡在藥水裏,撈出來曬幹,看起來確實像炒過的。但有一個致命的破綻: 如果是你炒,無論你怎麽炒,總會有些藥是炒的有點焦有點糊,而有些則是不太熟不太焦的。但你買市麵上的炒白術,表麵都是土黃色,沒有任何一片白術片是炒的有點焦的,都是土黃色的表麵,每一片似乎都是炮製的剛好好。這才是天大的破綻。我買的那個炮附片也是一樣,每一片都是土黃色,沒有任何一片是有點焦的有點糊的,太完美了,完美到可以斷定它是假的。我隻是說有些炒白術,不是所有。我也隻是說我買的炮附片,至於其他家的附片,我就沒買過了,所以也不好評論。
市場生附片。我買的生附片跟炮附片是在同一家買的,炮附片能作成那樣,我也全是認栽了,你牛逼。買的生附片,我第一感覺,就有點不對。但至於哪裏不對,我 就說不出來了。前個把月冬至時,我在家燒當歸生薑羊肉湯,加了一把生附片,60克吧。那天不知為什麽,我用熱水燙了一下,以前我從來沒有那樣幹過。開水一 燙,生附片表麵浸出來淡淡的黃色,其實這個黃色到底是什麽,我到現在也不知道。然後我一揉,表麵的一層白色就掉下來了。我也是前陣子跟藥商聊天時,他告訴我那是裹了一層澱粉。當時我還說他,你們當老板的根本不顧我們這些小醫生小病人的死活。他說藥材都是從產地進的,他們進藥隻能選擇別人已經炮製好的。也就是說,裹澱粉,浸膽吧,都是在產地完成。而我們隻能選擇別人動過手腳的附子。
炮附子選材。有朋友從市場上買幹的生附子,自己加工成炮附子。這個工藝不靠譜。因為以前這個事我也幹過。因為買的幹生附子,很幹,即使你不停翻炒,外麵炒糊了,裏麵還是生的。想要做炮附子,最好還是選用鮮附子。現在這個時節,雖然網上還是有鮮附子賣,但都已經發芽了,發了芽的附子藥效的確不太好了。最好還是選用夏至後成熟的附子。陶瓷刀切片,產地用竹刀,咱們沒有竹刀,用陶瓷刀也可以。不需要切片後再曬個八成幹,再炒。我感覺,切了片,直接炒更好,有水分,更容易炒至起泡。
用料:鮮附子陶瓷刀切片,爐子,一口大鍋,粗河沙,鏟子,大口徑篩子,簸箕。把爐火燒旺,然後炒砂子,粗砂子一定要洗幹淨。不用細砂,細沙很容易粘在附子上。先把砂子炒滑。剛開始炒砂子,會感覺砂子很澀,炒到一定程度,會感覺炒砂子炒的很滑,這個時候放鮮附片,跟砂子放在一塊翻炒。不斷的翻炒。我是炒幾下,蓋上鍋蓋,隻要看到有水氣出來,就打開鍋蓋,翻炒,再蓋上。打個比方,蓋上鍋蓋,30秒有水氣冒出來,就打開鍋蓋翻炒。再過三十秒,有水氣冒出來,再打開翻炒。當快炒好的時候,過了三十秒還沒有水氣出來,可能要四十秒或者五十秒水氣才出來,就說明水分已經差不多了,快好了。這時你看看附片有沒炒起泡,就是表麵炒的鼓起來。如果表麵炒的鼓起來,就是好了。我那隻是一個偷懶的做法。 翻炒中間還能歇一會。 炮附成熟的標準就是表麵炒至起泡。
炮附片放在外麵曬幹。就可以打包裝袋了。隻有這個做好的成品照片了,以前做的時候也沒拍照。
自己炮製的附子,我自己吃,感覺還行,也沒見毒性有多大。因為現在大家都是用陽虛的附子入藥,自己炮製隻不過沒有澱粉增重,沒有膽吧浸泡而已,比黑順片放心一點,效果好一點,但也沒有你說的厲害很多。隻不過自己用著感覺很踏實而已。
我完全就是按照傷寒論裏的劑量去用。附子一枚,我帶入原方開三兩。原方一兩用15.6g吧,我為了方便,一兩按10g算。打個比方,四逆湯:附子一枚 幹薑一兩半 炙甘草二兩。我就開生附子30克,幹薑15克,炙甘草20克。都按原劑量乘以2/3。
家裏炮附片快用完了,就買了一公斤黑順片,淨貨,沒有澱粉裹的那種。打開袋子,刺鼻。我用開水燙了一下,洗掉表麵的膽吧下鍋,煮出來的附子湯竟然還是有那麽一點苦澀。怪不得別人說中藥難喝了,我估計跟這種化學浸泡有些關係。就是美味度沒有了。--現在的工藝進步了,都是真空烘幹,不像以前一樣需要膽巴浸泡。
炮附子用時還要煎煮2個小時嗎?--不用,按照仲景原方的煎煮方法。
藥店的沒啥用,我買過網上的似乎效果也不好。
什麽是膽巴?就是鹵水、鹽鹵又叫鹵堿。四川自貢,也叫鹽都,過去取鹽就像是打井鑽石油一樣,把原鹽從井裏抽上來,然後用鍋來熬製,熬製的結果是分成兩個東西,一個叫鹽,一個叫膽巴。主要成分是氯化鎂,其次是氯化鈉、氯化鉀等,還含微量元素。它能凝固蛋白質,對胃有腐蝕有毒,可使蛋白質凝固,傳統用與製作豆腐。
 
3.4 四逆湯:附子(君,一枚,生用,破八片) 幹薑(臣,一兩半) 炙甘草(佐使,二兩),強人可大附子一枚,幹薑三兩。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分溫再服。
正宗的“四逆湯”的味道是甜、辣、微麻。不苦。如果用了品質不好的黑附子,則味道有點苦,有點澀。如果用了品質不好的幹薑(用硫磺熏白的),則氣味有點酸。
“標準的”四逆湯用量是:炙甘草30克,幹薑23克,生附子6至9克(最多10克)。好的幹薑應該是象石頭一樣硬,用刀切不開的,而不是一片片切好,用生薑曬幹,用硫磺熏幹的那種。幹薑和生薑是不同的,生薑為母(種下去的那塊)生薑為子(後發生的部分)。幹薑有新鮮的也有幹的,《神農本草經》上說,幹薑“生者尤良”,就是說新鮮的幹薑更好,而不是說生薑比幹薑好。
四逆湯應該用生附子(曬幹的生附子)。現在很多人用黑附子替代生附子,黑附子用量達到30克-50克,也沒有產生經脈通暢,發麻的效果。用黑附子或製附子來代替生附子,是“不如法”的,也就是沒有按照《傷寒論》這部經典上的規範來做。生附子與熟附子的藥效是不同的,不能替代著用。不然的話,為什麽《傷寒論》中四逆湯要用生附子,而真武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要用炮附子呢!)
品質好的生附子是一片片灰白色的,嚐一下,過一會兒舌尖有微麻的感覺。現在中藥店根本不賣生附片了。而出售的所謂炮附子也是用膽巴水泡過,藥效很弱,俗稱黑附子,甚至出現了“玻璃附片”,就是把附片掰碎後,發現截麵上亮晶晶的,象阿膠的截麵,這種附子就是炮製過頭了,一點藥效都沒有了。用這種附子來燒四逆湯,純粹是浪費煤氣,浪費精力,不會有任何效果的。

3.5 附子中毒與解毒

冒死吃附子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220/14/11604731_521719241.shtml 以上鏈接吃附子遲到頭昏眼花半死不活,認為是有效,與曆史上煉丹術士們有的一拚。吃重金屬的丹藥也能精神亢奮,但最終不免一死。

附子中毒案http://www.gzhphb.com/article/76/763472.html 

解毒:李可烏附中毒解救法:生甘草60g,防風、黑豆各30g,加水1500mL,煎出後加蜂蜜150mL,分次衝服綠豆粉30g,10min即解。

或冷水衝服蜂蜜:大人一次約120g,小孩約40g;或急煎生甘草水可溫服,大人60g,小孩20g。

3.6 淘寶附子:價格:http://www.daodt.com/Products_Show.php?theId=16  付款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526055524763&spm=2014.21600712.0.0 
同店可配齊四逆湯。
幹薑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35900363575 
甘草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35641508823 
肉桂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35640023448 
巴戟天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38976730063 
淫羊霍 https://world.taobao.com/item/532837610447.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