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古代中醫名家排名(轉)

(2015-03-12 13:18:52) 下一個

古代中醫名家排名

一、聖人級高手:神農、岐伯、黃帝、扁鵲、張仲景(排名不分先後)。

        神農,代表著《神農本草經》,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文簡而義精。中醫藥學源頭,現在人隻知道《本草綱目》 ,不知《神農本草經》,真是悲哀啊。
        岐伯、黃帝,談醫論道而成《黃帝內經》,中醫四大經典之一。中醫理論的源頭。
        扁鵲,解《黃帝內經》而著《難經》,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扁鵲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張仲景亦稱“餘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嚐不慨然歎其才秀也”。
        神農、岐伯、黃帝,其所著之書,均為托名,其三人是否精於醫學,無從考證。但這三本書的作者,是高手無疑。既不知其名,就稱這三名絕頂高手為“神農、岐伯、黃帝”吧。
       扁鵲,應當有其人。但《難經》一書是否出於扁鵲之手,亦難考證。
       故以上四人,都具有傳奇色彩, 現在,曆史上真正的醫聖,活生生的一個人,即將出場。
       他,就是張仲景。
       張仲景,在與東漢瘟疫的鬥爭中,本神農之藥性,源岐黃之醫論,采千聖之精粹,著《傷寒雜病論》。曆朝名家,無一不推崇張仲景,曆代高手,無一不從張仲景的學說中吸取營養。張仲景之於中醫,尤如孔子之於儒家,醫聖二字,舍仲景其誰?

       二、絕頂高手:長桑、公乘陽慶、倉公、華佗、董奉

       長桑,傳禁方於扁鵲,扁鵲遂成大醫;
       公乘陽慶,傳脈學於倉公;
       倉公,即淳於意,曾任齊太倉令,後因故獲罪當刑,其女緹縈上書文帝,願以身代,得免。
          華佗,就不用說了。
         董奉,與張仲景、華佗並稱“建安三神醫”, 其醫德高尚,對所治愈病人隻要求在其住宅周圍種植杏樹,以示報答。日久成林,董氏每於杏熟時於樹下作一草倉,如欲得杏者,可用穀易之。重奉以所得之穀賑濟 貧窮,後世以“杏林春暖”,“譽滿杏林”稱譽醫術高尚的醫學家。
        然上述高手,沒有傳下著作 ,或有醫案,亦簡,不好評價。其絕學,亦沒有流傳下來,故稱“絕頂高手”。後世曆代醫學,均從岐黃、神農、扁鵲、仲景流出。

       三、一流高手:孫思邈、傅青主、徐靈胎、黃元禦、陳修園、鄭欽安 (按時代排名)

        孫思邈,唐代著名道士,醫藥學家,譽為“藥王”。張仲景醫學至此,已丟失部分,然仲景之貌尤在。
        傅青主,反清複明人士,其書以其徒陳士鐸之名流傳下來。
        徐靈胎,清朝乾隆時期人,自學成才。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專家,著名音樂學家,精於經學,旁通百家。其醫家更是精湛。既反對濫用寒涼,又反對一味溫補。讀萬卷書,通聖人理。
        黃元禦,乾隆禦醫,因年輕時被庸醫所誤,一眼失明,遂自學中醫,成一代宗師。
        陳修園,清朝名醫。
        鄭欽安,清末名醫,火神派鼻祖。主張治病應分陰陽,強調陰虛者,扶陰抑陽,陽虛者,扶陽抑陰。因其所治病人,陽虛居多,故常以大量薑、桂、附救危於頃刻之間,後人尊其為“火神”,卻不知欽安祖師,其實最講究陰陽平衡,後世出現各種“火神”,隻得其一條腿。
       傅青主為明末清初人士,徐靈胎、黃元禦、陳修園、鄭欽安均為清朝人士。中醫在宋朝開始下坡,到明朝降到極點,清朝是中醫的複興時期,出現了徐靈胎、黃元禦、陳修園、鄭欽安等一批高手。

       四、二流高手:張元素、劉河間、李東垣、張子和、朱丹溪

       中醫從宋朝時出現學派爭鳴,經典、聖人之義開始隱沒,中醫走向衰落。
       張元素,金元名家,易水學派創始人,創藥入經絡說,神農經之藥性論開始隱沒。
       劉河間,金元名家,河間學派創始人,金元四大家之一,為寒涼派鼻祖,善用寒涼。從此,貴陰賤陽之說開始盛行,後世濫用寒涼就此埋下伏筆。
       李東垣,張元素之弟子,金元四大家之一,為補土派鼻祖,重視調理脾胃。應當是二流高手中的拔尖人物。然後世濫用溫補亦至此埋下伏筆。
       張子和,劉河間之弟子,金元四大家之一,為攻邪派鼻祖。
       朱丹溪,劉河間之徒孫,金元四大家之一,為補陰派鼻祖。從此,滋陰補水之門大開,後世庸醫紛紛從這裏吸取營養。

      五、三流高手:吳有性、吳鞠通、葉天士、王孟英

       這幾位名家,均是溫病學派的名家。雖有較大成就,但張仲景之學說,至此遺失全無,其濫用寒涼,留下無究弊病。

      六、沽名釣譽的庸醫:張景嶽、李時珍、趙獻可

      張景嶽,明代名醫,針對朱丹溪“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提出“陽非有餘、真陰不足”,成為溫補派的鼻祖。其重視陽氣,固無錯,但卻於補陽之藥中加大量補 陰之藥,名為補陽,實為伐陽。其藥方又過於滋膩,既對重症危症無效,又有對輕症緩症將痰水火風盡行補住之嫌,故為食中一好手,而醫中一壞手也。
      李時珍,其《本草綱目》標誌著中醫落入了真正的衰落。李時珍的出名,印證了一個道理,出名不在於實力強,而在於你編了多少書、寫了多少篇論文。《本草綱目》,博引訛謬之論,雜以小說、仙經,荒唐無稽,不可信也。
     趙獻可,著《醫貫》,專以六味地黃丸和八味地黃丸治百病,從此仲景百方皆可廢也。其濫用溫補,留下無邊偏弊,其力薦六味地黃丸和八味地黃丸,使二藥 至今日依然盛行。二藥各有其治,各有所專,豈可執二藥而治百病?其於醫理,又顛三倒四,欺名盜世者,莫有強於趙氏者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