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是個教徒,我卻參拜過很多教堂。包括世界著名的教堂,如,上海國際禮拜堂,蒙特利爾聖母大教堂( Basilique Notore - Dame ),巴黎聖母院( NOTRE-Dame ),巴黎聖心教堂( Sacre Coeru ),裏昂弗爾布埃爾布愛聖母院( Notre-Dame de Fourvière ),芝加哥聖名主教座堂(Holy Name Cathedral)和紐約三一教堂( Trinity Church )等等。每次去,都被那宏偉的建築風格和氣勢,以及精湛的裝潢所折服。但最能打動我的還是教堂裏的音樂。
教堂裏的宗教音樂又稱聖樂。它既傳達上帝給人們的啟示,又表現信徒對上帝的崇敬、讚美、和祈求。
宗教音樂是歐洲藝術音樂的源頭。在十八世紀以前,歐洲音樂主要以教會音樂為主,而教會音樂則以聖詠為主。十八世紀啟蒙時期以後,音樂開始向世俗化發展,進入蓬勃發展的時期。但教會音樂仍然占據著中心地位。從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到浪漫時期,眾多的音樂大師們給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的宗教音樂遺產。其中包括巴赫,亨德爾,海頓,貝多芬,李斯特,羅西尼等。他們的作品和宗教背景一樣世代流傳,又超越於宗教背景而被提煉成爐火純青的藝術形式,最終成為不朽。
宗教音樂從形式上可分為,彌撒曲, 受難曲, 清唱劇, 康塔塔, 和眾讚歌。偶爾應朋友之邀去華人禮拜堂參加禮拜, 而被那裏的眾讚歌所打動。眾讚歌是一種眾合唱的頌讚詩歌,又叫讚美詩。十六世紀後,作曲家們常將它加以改編,用管風琴伴奏。這類詩歌有兩類:一類是由作曲家譜寫的,藝術性較高。比如巴赫的眾多作品。另一類是由信徒譜寫的,藝術性不算高,但容易上口,適合一般信徒詠唱。教會所用的頌讚詩歌都屬於此類。目前,很多華人教堂多采用此種形式。 其管風琴伴奏也由鋼琴所替代。鋼琴的演奏使得音樂聽起來更加明亮,更容易被普通人所接受,而且可以有很多人參與演奏。唱詩班也是由普通的前來做禮拜的教徒組成。雖然都不是專業的,但唱起來很好聽,很有感染力。這樣,聽讚美詩成了來教堂參加禮拜的一個享受。
音樂的一個主要來源是宗教。而音樂又在為宗教服務的過程中得到了發展和傳播。和宗教一樣,音樂,越來越成為人類靈魂的一部分。如果說,人生是由三維空間和描述其變化的時間這個第四維所組成,那麽,音樂可以把這四維人生壓縮,而使人的心靈在時空之間跳躍。如果說,宗教,可以幫助我們超越人生, 那麽,音樂,可以幫助我們的心靈超越人生的時空。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