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的“去羅馬天主教”進程(上)
羅馬天主教發展的巔峰
曆史江海,粗看煙波浩渺,橫無際涯。看穿了,其實也是大道至簡。
看懂曆史,首先,要看清誰是主要玩主;其次,要看清主要玩主之間的關鍵博弈;最後,要看清主要玩主的位置轉換。
歐洲中世紀的玩主就兩個:1、各地君主;2、羅馬天主教。
古羅馬共和國的西、東兩家分別滅亡,基督教西、東兩派(天主教和東正教)亦分別喪失各自的老巢。
西羅馬垮得早,所以羅馬天主教原地再操弄的時間也早,結果逐漸又操弄成為西歐頭號玩主。
東羅馬垮得晚,也垮得徹底。在基輔發展的東正教也謹守康斯坦丁在世時定下的老規矩,用神權輔助君權,與君權共進退,與百般操弄世俗社會的天主教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羅馬天主教與歐洲各地君權的相互博弈,峰回路轉,跌宕起伏,精彩紛呈,在此僅舉一例。
公元1056年,日耳曼王子選舉人團推選的日耳曼皇帝是6歲的亨利四世。
公元1059年,羅馬天主教在羅馬宣布,世俗統治者無權幹涉所有大主教的挑選。
公元1075年,羅馬大主教格裏高利七世宣稱,羅馬的教會是上帝單獨創立的,所以,羅馬大主教的權力是唯一可以普遍轄製的權力。
亨利四世這時已經17歲,開始強硬應對。
公元1076年,亨利四世寫信給格裏高利,無條件取消格裏高利作為羅馬大主教的皇家支持。在信中,亨利四世稱格裏高利不是什麽教皇,而是一個假僧侶。信的結尾是:“我,亨利,被尊貴上帝神授的帝王,與我所有的大主教們一起,對你說,冷靜,冷靜,去接受長久的詛咒。”
很快,亨利四世明知格裏高利已經任命了米蘭大主教,還是任命了一個自己人任米蘭大主教。
針對亨利四世的言行,格裏高利馬上強硬反應,宣布對亨利實施“絕罰”(逐出教會),取消亨利的王位,同時挑動歐洲各地的王公貴族們暴動,搶掠亨利四世的皇家財產,瓜分亨利四世治下的領土。西歐各地的貴族們趁機紛紛建起了城堡,宣布自治,由貴族搖身變為大大小小的領主,對城堡內外的民眾施加以人身依附為特色的封建統治。在德國,最多時同時存在2000多個封建小邦國(state)。
亨利四世見勢不妙,趕緊采取緩兵之計,一邊暗中整軍,一邊親赴羅馬,向格裏高利負荊請罪,在十冬臘月裏著薄衣、光腳丫走到格裏高利麵前。
格裏高利高興成啥樣不論,反正給了亨利四世一個麵子,答應保留亨利的教籍。
問題是,雨後春筍般新生的封建領主們推舉了一個新皇帝魯道夫,與亨利四世作對,以保有既成事實的既得利益。
亨利四世見狀另封克萊門特三世為羅馬大主教,作為格裏高利七世的對頭,同時開始東征西討。
公元1081年,亨利四世逮到和殺掉魯道夫,同年進攻羅馬。
格裏高利趕緊向他在意大利南部的諾曼人盟友求救。後來,羅馬民眾倒向亨利四世一邊,反對格裏高利,迫使格裏高利與諾曼人一起逃到意大利南部,不久後死去。
公元1106年,亨利四世死去,他的兒子亨利五世扶植格裏高利八世做羅馬大主教,然後通過格裏高利八世的加冕而使自己成為“合法”的皇帝。
很快,歐洲連年大旱,民不聊生,羅馬教廷趁伊斯蘭教勢力進逼之機,開始操弄十字軍東征,通過凝聚一方勢力來打擊多方勢力,一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直到打下康斯坦丁堡,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當信奉羅馬天主教的西班牙人從伊斯蘭教勢力手中奪回失去近800年的伊比利亞半島全部領土後,很快設立宗教裁判所,頒布《驅逐令》,排擠、迫害、驅趕、殺戮猶太教徒和伊斯蘭教徒。
西班牙雙王費爾南多和伊莎貝拉在公元1492年3月31日頒布的《驅逐令》中道:“兩個王國的情況表明,在我們神聖的天主教信仰中間存在一些猶太化的壞基督徒,其主要成因是猶太教徒與基督徒的交往。我們曾命令所有自認不諱的猶太教徒與猶太族群分開,期望借此根治猶太教徒與基督徒交往這一罪惡。但是,我們被告之,分隔措施不解決問題。因此,我們決定發布命令,所有自認不諱的猶太人必須在明年7月底之前離開兩個王國,永遠不得返回。如果他們不執行和落實本命令而被發現繼續居留,他們便要被處以死刑。我們批準離開的猶太人帶走他們的財富和財產,設若他們不帶走金、銀、錢幣或其它所有被王國法律所禁止的物品。”
這明擺著是要猶太人淨身出戶。
西班牙猶太人自然千方百計試圖讓雙王收回成命。
雙王之一的伊莎貝拉的財務大總管,博學的猶太學者,西班牙猶太人的頭麵人物艾塞克出麵做了大量工作,試圖籌集一筆巨款,解決雙王征戰連年,需錢孔急的問題。
天主教西班牙裁判所大總管托馬斯是接受女王伊莎貝拉懺悔的牧師,得知艾塞克的活動,憤怒地將一個小十字架砸向伊莎貝拉的頭,吼道:“猶大為30塊碎銀子出賣了耶穌!
現在你又要再出賣他一遍!”
功敗垂成的艾塞克被破例帶至多9位猶太人留下來,但為艾塞克所拒。
隨後的幾個月是西班牙猶太人痛苦無比的時光,他們不得不賤賣甚或拋棄積攢了近8個世紀的家財。
就在這當口,哥倫布先後向葡萄牙王室和英國王室懇求資助未果,跑到西班牙接著忽悠。西班牙雙王的兩個高階猶太屬下借口讓哥倫布幫忙尋找走失在東方的一個猶太部落,同意資助哥倫布的東方探險。
當哥倫布解決了資助問題,請求伊莎貝拉出具必要的皇家文書時,伊莎貝拉還質疑哥倫布成功的可能性。哥倫布隻好委婉地問伊莎貝拉:您曾懷疑過您統一西班牙的宏圖大誌嗎?
1492年4月,伊莎貝拉批準了哥倫布的計劃,並同哥倫布簽訂協議,出具了包括致中國皇帝的國書。
鑒於哥倫布打造船隻和組織以猶太人為骨幹船隊的進展狀況,西班牙雙王允許將驅逐猶太人的截止日期延長兩天至8月2日。
1492年8月3日拂曉,在西班牙的帕羅斯港,哥倫布率領3艘木帆船和87名探險隊成員開始了他的第一次跨大洋航海探險,並成功地到達了“印度”。
伊莎貝拉眼見哥倫布果真帶回了金銀財寶和美洲矮人,這才開始砸大錢,讓哥倫布幫她繼續尋找新天地。
1493年9月25日,哥倫布率領由17艘船和1500名水手的大船隊從加蒂斯港出發,為伊莎貝拉發現了更大的天地。
西班牙和葡萄牙近在咫尺,聯係密切,同為天主教勢力範圍,通過競相航海大發現,妄自瓜分世界。
1493年5月4日,羅馬教皇亞曆山大六世主持仲裁:從北極到南極劃一條分界線,線東為葡萄牙的勢力範圍,線西為西班牙勢力範圍。該線就是視世界他國如無物的“教皇子午線”。後來一改再改,除包括中國的東方等歸屬葡萄牙以為,南美的巴西也劃歸給葡萄牙。這就是如今的巴西說葡語的原因,也是葡萄牙人為什麽曾經長期霸占中國澳門的原因,更是中西文明交匯和碰撞的主要起因。
1500年9月,哥倫布與他的兩個弟弟被伊莎貝拉的人逮捕,押解回西班牙,出獄的代價是失去統轄其發現土地的權力。
1506年5月20日,曾經風光一時的哥倫布在貧病交加中死去,至死都以為他發現的陸地是印度。
簡言之,信奉天主教的“兩牙”的輝煌拓展曆程就是羅馬天主教走向拓展巔峰的過程。
當歐洲新玩主與羅馬天主教決裂,紛紛開始發展壯大自身,“兩牙”不可避免地開始了一個衰微過程,一個去羅馬天主教的曆史進程也同時起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