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由伊夫。聖洛朗的品味說開去

(2009-03-07 18:02:44) 下一個

在《Time》看到一篇報道,法國著名設計師伊夫。聖洛朗的收藏品將在近日拍賣,估計價值 $484 Million。

文章寫道拍賣的不僅是有關藝術品而且是有關伊夫。聖洛朗的品味(taste)。摘錄一段原文一起分享:
Taste is a disappearing commodity. Today a Russian oligarch or a Park Avenue hedge-fund manager might still have the bucks to buy Saint Laurent’s Matisse, but the real investment is in something far scarcer: Saint Laurent’s eye, his love of beauty and mannerisms and the exotic dream world within which he lived.

在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擁有購買各種名牌甚至是各種收藏品的能力,但品味以及對美的鑒賞能力仍是我們所缺乏的。

個人的taste 和修養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如果先天缺乏,就後天彌補吧,可是人們常常意識不到這一點。也難怪,在這個物欲橫流浮躁的社會裏,又有多少人願意靜下心來獨善其身呢?

金錢可以幫助培養taste and virtuosity,但不是全部,更需要對生活的熱愛,passion,和個人的閱曆,修養。很可惜我們這一代在這方麵發展是非常缺乏的甚至是畸形的。但願我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會有所改變。

年初在國內看了一個電視專題片,好像是中央電視台舉辦的全國鋼琴和小提琴比賽。比賽過程中,選手們不僅要獨奏,還要和樂隊合作,或者一名鋼琴選手和另一名小提琴選手合作。比賽不但強調個人技巧,更大力提倡選手對作品的理解能力。

真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各方麵都認識到,我們不僅僅要培養一個演奏家,更是一個藝術家。

記得傅雷曾對傅聰說過:“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從《傅雷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傅雷要求傅聰除了練習鋼琴,而且對他的中國傳統文化培養也是相當重視的。

我們的演奏技巧是無與倫比的,年紀輕輕就可彈奏非常複雜的作品。 而然,隨著年紀的增長,若是自身藝術修養不能進一步提高, 很難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至多是個匠人。我個人非常喜歡Evgeny Kissin(基辛)的演奏,他出名非常早,可讓我更欣賞的是他還是個詩人。

閑來無聊信馬由疆,不過牢騷不宜太多, 與人與己都沒益處, 還是積極地朝前看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