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這就是我的身份證, 你的呢?
正文

解析美國發動戰爭背後的經濟因素

(2008-07-21 07:40:06) 下一個
ZT(轉帖): 解析美國發動戰爭背後的經濟因素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720/14978069.html

by 2008-07-20 09:25:12 臥虎堂主 中華網論壇


《孫子兵法-謀攻篇》,“故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大意是:高明的君主要考慮的是,不是有利益的不動武,不是有收獲的不用兵,不是受危害的時候不開戰。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爆發的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 既是我們認識高技術局部戰爭的新戰例, 也是觀察經濟與戰爭關係的新樣本。在這幾場戰爭中, 經濟與戰爭的爆發、戰爭經費籌措與國際合作機製、戰時消耗的結構性變化、非直接軍事行動的支出等, 都有了很多新的變化, 體現出了新的特點。了解這些因素對我們判斷現在劍拔弩張,晦暗不明的美以對伊朗局勢有很大幫助。
    
    一、世界財富分配呈兩極化,國家綜合實力不對稱使戰爭更容易爆發
    
    比較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爆發的幾場大型局部戰爭,可以發現交戰雙方的國家綜合實力實力對比十分懸殊,或國家綜合實力具有嚴重不對稱性。這種不對稱性帶來了局部戰爭的易爆發性。
    
    一是國家綜合實力發展的勢差增大, 使得一方對戰爭的勝利有較大的把握。不對稱的經濟科技實力必然帶來不對稱的軍事實力, 這種失衡的力量對比使實力強大的一方能夠較清楚地預期勝利的可能, 通過發動戰爭來獲取自己的利益就成為了無需思的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這樣, 美國進行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及阿富汗戰爭也是如此。國家綜合實力的發展既是和平的甘露, 也是發動戰爭的“ 催情劑” 。
    
    二是國家綜合實力的不對稱性使戰爭總成本降低。過去在戰爭中, 必須動員大量參戰部隊並進行繁重的後勤保障, 戰爭成本十分巨大。而在現代局部戰爭中, 不對稱的國家綜合實力使戰爭成本發生了變化。一方麵, 經濟優勢方的戰爭消耗占經濟總的比重較過去大大下降, 更容易承受另一方麵, 高技術武器係統的費效比大大提高。如在海灣戰爭中,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使用的精確製導彈藥雖然隻占彈藥總數的, 卻成功摧毀了伊位克的重要目標, 與傳統意義上的“ 狂轟濫炸” 有天坡之別這種態勢減小了進行戰爭的經濟壓力、增大了發動戰爭的可能性。
    
    三是高技術的發展使戰爭的傷亡減小, 從而減少了發動戰爭的後顧之優過去的戰爭主要依靠兵員之間麵對麵的對抗, 人員傷亡十分巨大。與傳統的“ 諾曼底” 式的大規模對決相比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及阿富汗戰爭的戰法有了很大不同高技術的發展使戰爭采用非接觸性模式一一遠距離精確打擊成為重要的作戰手段, 戰場的透明性和可控性大大增加, 優勢方人員的傷亡大大減少, 以致大體實現“ 零傷亡” 。這樣, 政治家們在發動戰爭時就少了許多顧忌。
    
    四是國家綜合實力的不對稱性使戰爭目的更容易達到。雖然這幾場戰爭的具體目的各不相同, 但共同點都是要讓對方屈從於自己的意誌, 並力圖改變現政權。從經濟角度講, 農耕時代的戰爭必然要通過侵占土地、掠奪糧食、俘虜青壯年、摧毀家園等才能達到目的。而在大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 社會經濟聯係緊密, 大型企業集團在社會資源配置中占有支配性地位, 交通、通訊是社會物流、信息流的傳輸管道因此, 隻要切斷現代經濟的固有聯係就可以癱瘓社會經濟, 並有可能改變民眾對現政權的認同與支持, 讓統治者屈服,進而達到在政治上改變政權的目的國家綜合實力的不對稱, 使一方很容易失去有效的抵抗能力另一方則可以依靠自己在經濟、技術及軍事上的優勢, 更容易地通過打擊敵手的經濟關節點使其癱瘓, 進而達到政治目的近期的幾場局部戰爭概莫能外。
    
    二、戰爭經費籌措方式與來源更趨國際化,使美國的負擔大大減少
    
    在這幾場戰爭中, 美國籌措戰費的手段各不相同, 主要采取了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國會增加軍事撥款, 二是利用聯盟等國際合作機製分擔戰爭費用。在美國, 通過國會增加戰爭撥款, 涉及到公眾對戰爭的理解與支持程度所以美國在發動這幾場戰爭時, 行政當局總是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旗號, 極力誇大麵臨的威脅, 強調國家利益將受到嚴重損害, 以及美國軍事力由於經費不足所陷入的困境, 以取得國會的支持。如在美國總統布什2007年5月25日簽署了一項旨在為伊拉克戰爭提供1000億美元緊急撥款的法案,從而正式結束了美國國會與布什在伊拉克戰爭撥款問題上持續數月的爭端。這場爭端以國會民主黨人最終的妥協告終,撥款法案不含民主黨人強力主張的美國從伊拉克撤軍時間表。又如在“ 9.11” 事件後, 美國參眾兩院迅速通過決議, 授權美國總統布什動用武力對恐怖主義襲擊進行報複, 並通過一個緊急撥款法案, 批準撥款400億美元用於反恐怖行動、緊急救援以及災後重建等, 其中200億專門用於打擊恐怖主義組織。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 為了盡可能廣泛地籌措戰費, 減少自己的戰爭支出, 美國十分強調利用國際合作機製來達到目的。90年代以來的這幾場戰爭都是以聯盟的形式發動的, 這樣就有一個戰爭費用的籌措、分攤問題或對主參戰國的資金支持問題。如果用經濟學的眼光來觀察, 就會覺得美國不像一個馳騁在戰火中的西部牛仔, 而是更像一個在自由市場上討價還價的精明商販。美國不願為自己所發動的戰爭多付一枚銅板, 總是要拉上盟友或合作者盡可能多地為其“ 埋單” , 不管這些盟友是自願來的還是引誘、拉攏甚至脅迫來的。
    
    海灣戰爭中, 美國打著解放科威特、解除伊對沙特的軍事威脅、穩定世界石油供應等旗號,要求相關國家分擔戰爭費用。為此, 美國在戰前同時向國外派遣了兩個使團, 分別訪問了英、法、韓、日、德、意, 以及沙特、科威特(流亡政府)、阿聯酋、埃及等國, 同他們討論讚助聯盟行動的問題,據美國國防部在戰後的報告記載, 這兩個使團出訪以及通過外交渠道同其他國家協商的結果是,有關國家同意給美國提供3種資助:支付現金、以提供海空運輸折款、以物資和裝備折款。同時, 國會擴大了國防部長的籌款授權, 使之可以接受個人、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捐贈的現金和實物,以及建立“ 防務合作賬戶” 接受捐款存儲。這場戰爭總費用為610億美元,其中美國得到的捐助竟達540億美元, 占總戰費的近90%。
    
    科索沃戰爭是以“北約”的名義打的, 所以不能像海灣戰爭一樣把戰費拿到北約以外的國家去報銷。美國雖然主導了這次戰爭, 但不願承擔全部戰爭費用, 而是按參與程度出錢的方式——誰投入的裝備多、人員多, 誰就多出錢。美國雖然承擔了此次軍事行動總開銷的其78%(其餘分別由英、德、法、加、意等參戰國分擔,其中未參戰的北約成員國也要分擔部分費用), 但卻把戰後的維和行動、難民安置等包袱甩給了北約各國。美國認為, 既然自己在戰爭中出了大力, 戰後行動自然就該由其他北約國家多擔負些了。
    
    阿富汗戰爭是美國自己發動的報複行動, 錢自然得自己出。但美國的精明之處就在於把恐怖主義描繪成一個國際威脅,並以是否“ 反恐怖主義” 劃線, 建立起一個廣泛的國際反恐聯盟, 從而得到政治上、道義上和經濟上的支持。一些國家迫於壓力或其他原因, 不得不在各方麵與美國配合。這些國家向美國提供的經濟幫助主要是以物折款捐助或無償援助,如提供空中走廊、軍事基地、後勤物資補給等等。同時美國還拉了許多盟友來參與一些軍事行動, 讓盟友分擔戰爭成本, 以減少軍事開支。在戰爭中美軍還采用“我來打、你來收拾殘局” 的方法, 如仗打完後把爛攤子交給英國, 英國又交給意大利, 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自己的戰爭支出。
    
    伊拉克戰爭雖然是以美國為首的少數幾個國家參與發動的,但是美國的伊拉克戰爭打響後不久,日本政府不僅口頭聲明支持美英等國發動的戰爭,實際行動中也開始積極為戰爭籌措經費,名義上是對難民救濟和支援伊拉克戰後重建,實際是為美國解決軍費負擔,更是為自己的石油利益。2003年3月23日,日本外相川口順子宣布為救助伊拉克戰爭中的難民,向約旦提供1億美元的無償資金援助,通過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救濟機構向巴提供420萬美元的糧食援助,此外還將向流亡約旦的難民提供帳篷等物資援助,並派出醫療隊赴敘利亞開展救治工作
    
    三、現代戰爭戰時費用消耗比過去有了結構性變化
    
    與過去的戰爭相比, 高技術局部戰爭的消耗到底是大了還是小了對此不能一概而論, 要進行具體分析。通過比較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局部戰爭, 可以發現第一,從發動戰爭的優勢方來看,國家綜合實力相比, 較過去大為減少。過去的 戰爭消耗與國家實力相比, 較過去大為減少。過去的戰爭往往是傾其國力為一戰, 而現代局部戰爭的消耗隻占該國國民生產總值一個較小的部分如海灣戰爭中美國實際耗費約億美元, 而其國民生產總值近6萬億美元。根據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在戰後的分析, 科索沃戰爭中美國大約花費20~50億美元, 在阿富汗戰爭的頭兩個月美國大約花費10~20億美元,這與美國近10萬億美元的國民生產總值相比實在是太小了。第二, 單位時間內的消耗較過去大大增加這是由於所用武器裝備、彈藥的單價大幅上升, 而且作戰密度大大提高。第三, 從防守一方看, 軍事裝備的消耗並不大, 主要是戰爭損失巨大。一般情況下, 受攻擊國家首先是軍事設施受損;如果軍事設施有較好的防護且不輕易屈服, 則關鍵民用設施隨即遭受攻擊, 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損失。第四, 如果以進攻方的消耗與防守方的損失加以比較, 則反差更大。如南聯盟1997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為110億美元, 有報道說“北約”78天的轟炸使南聯盟損失2000億美元, 經濟倒退了16年。
在這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中, 值得關注的是戰爭消耗的結構發生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與高新技術武器的運用、雙方綜合國力的不對稱、交戰雙方的地緣關係等因素密切相關。主要表現是:
    
    軍事調動的運輸費用相當驚人這幾場戰爭, 美國都是遠離本土作戰。部隊向戰區集結、機群轉場、戰艦遠肮、作戰物資和後勒物資的運送⋯ ⋯要花費巨傾的運箱費用如在伊拉克戰爭時期, 美國除了使用軍方的運輸手段外, 還先後征用了幾百架民航飛機、加200多艘民船和80艘國防後備船, 在戰前就已向海灣地區運送了多萬噸物資和裝備。在阿富汗戰爭中, 美國僅海外部署部隊和軍事裝備以及維持艦船和飛機所需費用, 就占總耗資的近30%。
    
    獲取製信息權與製天權的費用大增。世紀末的幾場局部戰爭, 信息戰悄然凸現, 外空已成為重要的戰場。美軍或多國部隊動輒啟用數十顆偵察衛星, 配合數十架偵察預警飛機、數十個地麵海上偵察站, 構成龐大的情報偵察體係, 使戰場對進攻方呈現單向“ 透明” 。如伊拉克戰爭中, 美國使用了3顆軍事氣象衛星、8顆通信衛星、16顆全球定位係統衛星, 以及多光譜圖像衛星等同時租用多條商業通信衛星線路來彌補軍事通信手段的不足, 並使用2顆歐洲“ 斯波特”衛星和2顆美國陸地資源與側繪衛星來獲取海灣地區的圖像資料。科索沃戰爭中, 美國及北約盟國已建立起由50多顆各類衛星組成的太空網, 在戰區上空始終能保持8~12顆衛星執行任務。而各類軍事衛星大運用於戰場, 導致航天器費用迅速膨脹信息的增大, 也使戰爭中的信息收集、處理等費用大為上升。在阿富汗戰爭中, 美軍用於監視、偵察和情報收集等活動的開支就占其總耗費的20%以上。
    
    武器平台損失減少。這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是非對稱、“ 準” 非接觸戰爭伊拉克、南聯盟等的武器無法對美國的飛機、艦船構成直接的威脅與對抗。同時現代高技術也使武器係統的防護性能與可靠性大大提高, 在戰爭中武器平台的損失大為減少如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共出動飛機6萬多架次, 僅損失了10架。在科索沃戰爭中,盟軍出動飛機3.5萬架次, 損失的僅約5架。空襲南聯盟時總損失率僅為0.03%, 這一損失率是海灣戰爭的1/3, 是越南戰爭的1/20。武器平台可靠性的提高保證了高強度出擊, 提高了武器的使用效益, 同時也減少了裝備的維修費用。
    
    與上麵相聯係的是, 飛機、艦船等武器平台所攜帶的精確製導武器及彈藥的消耗大量增加。如在不到4個星期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投擲了大約18,000枚精確製導炸彈,而在6周的海灣戰爭中隻使用了9,250枚;巡航導彈的使用量之比是800比300。在科索沃戰爭中, 精確製導武器則占到98%, 發揮了主導作用。美國空軍透露, 在阿富汗反恐戰爭中, 美軍投下的1.8萬枚炸彈中, 有1萬枚是精確製導炸彈, 耗資約17.6億美元精確製導武器在戰爭中的大量消耗,常使美國軍火庫存告罄。如在伊拉克戰爭中, 美國不得不采取緊急申請追加采購武器撥款、加快武器交貨速度以及重新分配工業資源等措施, 來保證精確製導武器的戰場需求。
    
    四、發動戰爭的“ 戰爭紅利” 與非戰爭支出相應增長
    
    從爆發的這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來看, 為戰爭發動者即勝利者們帶來許多“ 紅利” 例如, 達成有利的全球戰略格局和經濟布局增強對世界石油的控製刺激經濟複蘇以走出經濟低穀戰爭的國內需求可直接激活軍工生產為軍火出口做免費廣告, 推動國際軍火交易刺激國內相關產業、帶動社會就業的提高參與戰敗國的戰後重建以獲取利潤, 等等。
    
    另一方麵, 現代戰爭在帶來“ 戰爭紅利” 同時, 也帶來了大量的非戰爭支出或非直接軍事行動支出這幾場戰爭, 美國及盟國是打著幫助科威特恢複主權、平息科索沃的人道災難、打擊阿富汗的恐怖主義等旗號開戰的因此, 除了戰爭的直接支出外, 還包括許多後續的非戰爭支出, 如戰後重建的援助、維和行動的花費、安置難民的費用、人道主義援助、對相關國家的戰爭補償、減免一些國家的債務並提供援助等等。
    
    如在科索沃戰爭結束後, 美國派出7000人的部隊去科索沃, 作為大約5萬人的維和部隊的一部分。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估計, 為維持這7千人的維和部隊, 每年將花費20~35億美元。5萬人的維和部隊一年將花費約150~250億美元。與此同時, 還要護送安置80萬難民返回科索沃的家園、對科索沃的重建提供援助, 等等, 如此計算下來, 這些戰後支出將大大超過直接的戰爭費用。
    
    又如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 為了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支持, 取消了對印、巴的製裁, 減免了印、巴的債務, 允許美國企業向印、巴投資, 進行經濟援助和武器出口等。其中包括向巴提供了5000萬美元的經濟援助, 以換取巴允許美國在其領土駐軍, 利用巴的軍事墓地向阿發起進攻等。
    
    再如伊拉克戰爭,目前伊拉克針對美英的軍事占領而進行的伊拉克遊擊戰正風起雲湧,美國16萬占領軍介入伊拉克內戰﹐深陷比越戰更難以自拔的泥淖﹐兵力緊繃﹐使美國無餘力對付其它挑戰。美軍陣亡人數於2008年已突破4000人大關﹐超過了9.11恐怖襲擊的死亡人數﹔三萬多人受傷﹐許多人留下殘疾﹐導致家庭破裂等悲劇。直接軍費支出五千億美元,這個數值正在直追美國在越南戰爭的總戰爭費用6630億美元。
    
    綜上所述,現在美以對伊朗的局勢是看兩大集團即以美國為首的霸權集團與以中俄為核心的反霸權集團綜合國力和國家意誌較量的結果,對伊朗開戰就意味著兩大集團最後攤牌。(以上隻代表本人觀點,認識有限難免有誤,所有戰爭數據均是從網上獲取的,如有偏差請諒解,本文是中華論壇首發,轉載需注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