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中俄巴朝可輸入四類武器救伊製美 by 四代重殲
http://military.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055/90/10/6_1.html 油價日益升高,多個方向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伊朗方向的形勢越發緊張起來。
台灣問題由於馬英九的上台,客觀上減少了北京方麵可能的變數。無論馬英九真實想法若何,表麵上還過得去的情況下,北京方麵不會主動挑起台海緊張。
朝鮮方向,缺少運作的空間和可以借用的實力。若想通過朝鮮在半島地區施壓,恐怕未必牽製住美國,倒首先需要我國投入力量。
中國在與美國的角力中,內線優勢是非常重要的。在東線失去了足夠的運作空間之後,內線優勢也就被削弱了。而奧運會的即將到來,又極大地製肘了中國可能的選擇。
西線,巴基斯坦近段的不穩定,特別是美國空襲導致巴基斯坦士兵死亡,顯示了美國對於切斷中國連通伊朗的巴基斯坦通道的決心,甚至為此不惜與巴基斯坦現政權徹底決裂。
伊拉克總理對於不讓美軍利用伊拉克危害伊朗的表態,更可以看做是將戰爭限製在一定範圍內的借口,對伊朗擴大戰爭規模也有一定的限製作用。
美國國內的選情也促使原本受累於布什政權處於不利地位的共和黨有可能孤注一擲。美國國內的選民不少都表示,誰能夠讓他們用上低價油,他們就選誰做總統。
美國總統布什在歐洲之行期間高調宣示要保持美元的強勢地位。保持美元的強勢地位,兩個辦法。一是美國國內經濟的繁榮。麵對次貸危機造成的經濟問題,美國經濟短期內無法企及繁榮。二是打壓競爭幣種,即歐元。伊朗這個使用歐元結算的石油出口大國,就是歐元的命脈之一。當年打擊科索沃,大量資金外逃美國,給美國帶來一個階段的繁榮。現在打擊伊朗的話,這種效應即便不如,也不會差太多了。隻要這個時候壓製了歐元,也會讓未來各國在選擇持有歐元的時候有所顧忌。
在強調美元的強勢地位的同時,布什於12日表達了美國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隨時存在這樣一個事實。如果背後沒有蘊含其它目的,布什的表態,隻能讓中東地區的局勢進一步緊張,加劇世界對於石油安全的懷疑。而且,在布什做出明確表態之後,如果政策得不到執行,對於其政權的公信力又是一次打擊。
現在還無法判斷美國是否真的已經決定全力支持強勢美元,或者僅僅是虛晃一槍。可是問題對於伊朗來說並沒有這麽複雜。美國暫時並沒有做好全麵進軍伊朗的軍事和政治準備,空襲打擊的可能性更大。而美國空襲打擊伊朗,兩個目的是最主要的。第一個目的是打壓歐元,第二個目的是震懾歐佩克,平抑油價。而這兩個表象的目的,有一個共同的本質目的,那就是鞏固美元霸權。
美國還沒有向伊朗開刀之前,中東地區的歐佩克國家抱有僥幸心理,正心安理得地享受這個階段的高油價所帶來的利益。一旦美國的炸彈落在伊朗的土地上,歐佩克對於美國的增產要求,是不是還敢於敷衍了事,就非常值得玩味了。當然,打擊伊朗會帶來油價走高。可是隻要美國的目標不是伊朗的石油設備,而美國的外交又可以迫使歐佩克中東成員增產,那麽平抑油價的可能性還是有的。國際炒家對於油價走高有很大責任,歐佩克中東成員究竟增產多少暫且不說,隻要有類似的信號,加之對於以越南為代表的可能經濟危機的擔憂,讓國際炒家放手,就足夠在短期內帶來石油價格的下降。高油價,高糧價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嚴重的通脹危機,一旦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則世界經濟將進入蕭條期,對於石油的需求也會因此減少。美國一向善於利用危機,隻要能夠一定程度上把握危機的進程,則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小規模打擊對於美國平抑油價的目標帶來的負麵影響。
換句話來說,隻要美國覺得,他空襲伊朗無法達到目的,或者達到目的的代價太大,就可以讓美國發動對伊朗空襲的可能性大大下降。
時間不多了,伊朗最好的著力點,就是霍爾木茲海峽。隻要能夠對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運輸形成決定性的影響,就足夠抬高世界石油價格,強勢美元自然是無從談起。即便美國僅僅是在虛晃一槍,威嚇伊朗,從霍爾木茲海峽入手,也可以讓美國的目標無法達成。
如果外界能夠抓緊時間,向伊朗輸入四類利器,將可以幫助伊朗達到有效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目的。
第一件利器,就是攻擊快艇。包括導彈艇、魚雷艇等等,都能夠在霍爾木茲海峽的狹窄水道對海上交通形成重大影響。近年來發生的美伊之間的多次海上對峙,伊朗的攻擊快艇都是主角之一。然而,伊朗現有的導彈快艇數量雖然比較龐大,但性能方麵並不能令人滿意。
第二件利器是遠程防空導彈。去年年底,曾有消息稱,俄羅斯方麵將向伊朗提供S-300遠程防空導彈。後來俄羅斯方麵否認了這一傳聞。伊朗的攻擊快艇,大多缺乏足夠的防空力量,無力應對美國人的空中優勢。也很難想像,伊朗空軍會獲得霍爾木茲海峽上空的製空權。遠程防空導彈的攻勢防空效果,是伊朗當前最需要的能力之一。這樣,至少可以極大限製美國的空中力量輕易地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活動,給己方的攻擊快艇開拓出活動的空間。
第三件利器是岸艦導彈。先進的岸艦導彈,是伊朗確保海峽封鎖能力的關鍵。因為遠程防空導彈的獲得暫時並沒有把握。不過,伊朗已經獲得了先進的近程防空導彈道爾係統。此係統的存在,可以極大程度提高伊朗岸艦導彈係統的生存概率。同時,岸艦導彈也不受導彈艇噸位的限製,在威力等作戰性能方麵更為理想。伊朗自身在岸艦導彈的生產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心得。當然,如果能夠獲得外界威力更大,速度更快的中型以上超音速岸艦導彈,對於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舉動,意味著更高的成功率。
第四件利器是潛艇。伊朗現在擁有三艘基洛級潛艇以及七艘小型和袖珍潛艇,這是對於伊朗封鎖體係的一個重要補充。隻要還有一艘潛艇存在,霍爾木茲海峽就稱不上安全。即便美國海軍擁有強大的反潛能力,在霍爾木茲海峽的複雜海洋環境下的反潛也難以達到最高效能。
至於伊朗的武器來源,傳統上看中國和俄羅斯的可能性比較大。可是現在處於一個敏感的時期,兩個大國未必願意自己與伊朗發生敏感的武器交易。那麽,朝鮮和巴基斯坦就值得考慮了。
朝鮮不會太多顧忌美國的態度,手中有大量的武器。朝鮮裝備的武器未必先進,但某些大國可以對包括潛艇在內的武器進行老瓶新酒的改裝。這樣既避免了政治風險,同時也能滿足伊朗的需要。巴基斯坦方麵,倒的確掌握了一些先進武器。在美國與穆沙拉夫政權裂痕日益擴大的情況下,巴基斯坦未必就不會徹底與美國決裂。很難想像,美國會把巴基斯坦作為軍事打擊的對象。臉皮既然已經撕破了,想必巴基斯坦也沒有那麽多顧忌了。
不過,俄羅斯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產油國,高價油顯然是其所樂意看到的。不排除俄羅斯為了高價油付出一定的政治代價的可能性。當年美國就為了幹掉前蘇聯而壓低油價。現在,俄羅斯如果有什麽強硬的反應支持伊朗,阻礙美國平抑油價的努力也就不會顯得奇怪了。
在近一段緊張期,伊朗應展示自身對波斯灣的封鎖能力。這樣,一方麵可以讓美國投鼠忌器,另一方麵,也可以推高世界石油價格,讓美元霸權進一步受到高價石油的衝擊。前幾次美伊對峙,都帶來的世界石油價格的走高。世界的這一反應,值得利用。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的可能性也會增加波斯灣周邊石油輸出國對於美國攻擊伊朗的擔憂,甚至成為他們阻止美國利用自身基地攻擊伊朗的一個重要理由。
作為世界戰略支軸的伊朗,當前最關鍵的支軸無疑就是霍爾木茲海峽,我們可以稱之為支軸之支軸。確保了霍爾木茲海峽的控製或一定程度上影響力,足以成為伊朗與美國鬥爭甚至避免美國可能打擊的決定性手段。
曆史已經走到了決定性的時刻。伊朗,甚至霍爾木茲海峽將成為一個決定性的分水嶺。中國能否順利度過奧運會之前這段戰略困頓期,反美的伊朗能否屹立到世界大格局的轉變,巴基斯坦局勢能否恢複平穩,全世界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