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這就是我的身份證, 你的呢?
正文

中俄守世界命門:美國不敢輕舉妄動

(2008-06-10 14:19:34) 下一個

ZT: 中俄守世界命門:美國不敢輕舉妄動
http://newworld.blog.china.com/200805/2532066.html

BY: 中華必亮劍


      我們知道,伊朗對於整個全球格局而言,有如“世界命門”。對美國而言,這個扼守波斯灣門戶的什葉派國家,是一個比伊拉克、朝鮮、台灣更為重要的戰略目標,必“得之而後快”。
 
   美國誌在奪得天下、做一個掌控世界秩序帝國,要達此目的,其關鍵點就在中東,而要完全掌握中東,其核心就是拿下兩伊,特別是伊朗。如果美國拿下伊朗,那麽,在以色列這根“中東鋼釘”的配合下,整個中東地區將徹底攬入華盛頓的手中、從此之後,別人根本就休想染指。
   然而,伊拉克的麻煩讓布什自己承認“沒有想到”,而拿下伊朗更是一件遠比伊拉克還要麻煩的事情。在伊拉克的遭受的挫折,明顯使白宮的“新保守主義者”“心虛了許多”。
   就目前而言,據我們觀察,華盛頓內部在如何處理對伊朗關係上就存在有明顯分歧:是接觸,遏止還是對抗?切尼的立場理所當然地是叫嚷著要“施壓和對抗”,但是,他們那雙從伊拉克仍未拔出的泥腿,迫使他們盡管不願意,但仍然不得不在軍事手段之外去尋找解決方法。而美國務實派則主張接觸,在接觸過程中再與德黑蘭重構“潛在的合作領域”。
   那麽,這些務實派看中的又是哪一些“合作領域”呢?在我們看來,主要有幾個方麵,一個是伊朗在阿富汗有強大的影響力,第二則是和伊拉克占多數的什葉派有著密切的關係,第三,伊朗本身價值就讓人垂涎不已,它不僅有豐富的石油,更是連接中亞、南亞和中東的陸上橋梁。
   
   對中國、歐洲和俄羅斯而言,上述幾點正是無法放手伊朗的重要原因。不難看出,伊朗是一條很重要的防線,絕對不能被美國控製,否則中國、歐洲的“油路”和“油源”就基本上被美國完全控製住了。中、歐、俄不僅都在伊朗有重大的經濟利益,就地緣戰略而言,沒有伊朗的屏蔽作用,中國和俄羅斯與美國的“中亞鬥法”將會十分艱難。
   因此,如何保護伊朗正是中、歐、俄“正在努力做的事情”。

中俄聯手保護伊朗,美國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直到稍早前,在伊朗核問題上同美國鉚上火的主力還是歐洲,但在美國和以色列的軍事打擊伊朗的核設施的威脅下,無力對伊朗提供軍事保護手段的歐洲一度動搖過,這表現在“更具歐洲風味”的國際原子能機構幾乎要對華盛頓和以色列的要求做出讓步,“準備證實”伊朗是在試圖組建核炸彈。
   
   關鍵時刻,俄羅斯方麵也公開表示,不會停止與伊朗的核合作,並認定伊朗搞的不過是些“和平項目”、華盛頓的擔心是不必要的。
   之後,國際外交界就將目光聚集到了北京,想看看北京的態度。
   我們也終於看到了中國方麵的態度,不僅同意俄羅斯人的說法,更進一步表示“伊朗有權和平利用核能”。
   
   事實上,不論伊朗是否在和平利用核能,隻要伊朗不如華盛頓所願,華盛頓和以色列都不會輕易放手伊朗。出於對伊拉克問題上的反思,中、歐、俄在阻止美國、以色列軍事解決伊朗問題上應該有具體的軍事部署,以防止美國、以色列的軍事冒險。

在與美國爭奪伊朗的鬥爭中,巴基斯坦的戰略價值突顯。國際分析人士認為,稍早中國與巴基斯坦舉行的“反恐軍事演習”應該視為中、歐、俄羅斯可能向伊朗提供軍事援助“準備陸上通道”進行的一種嚐試。分析還認為,不論從什麽角度來考慮,中歐俄羅斯都沒有理由讓伊拉克“孤立無助、沒有防衛之力”的無奈在伊朗“再來一次”。在我們看來,的確有必要“未雨綢繆”、以讓美國“知難而退”。


美國"倒薩"目的實現後,美國的中東戰略盡管已是"千瘡百孔",但是,美國還是不死心,其框架脈絡如下:

首先,在伊拉克建立一個親美政權,控製伊石油,使伊成為美國在該地區實行軍事威懾的堅實支柱。保持對伊朗、敘利亞等"激進派"國家的威懾。


其次,在完全控製伊拉克之後,美國才會有心情啟用它自己提出來的和平"路線圖"、在美國的軍事威懾下、按美國的利益去強行推動巴以解決爭端、以孤立伊朗,並瓦解敘利亞的抵抗意誌,並迫使其"不支持恐怖主義活動,不反對中東和平進程,不謀求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最後,也是水到渠成的一步,就是顛覆伊朗政權,同時對中東國家實行漸進式民主化改造,為其中東乃至全球戰略服務。

伊核問題是當今世界問題的核心,其“最終解決方案”的“核心內容”、其實就是一份“有關世界主要大國最終角色”的“分配方案”,“這種分配”是包括有政治、軍事、特別是經濟等各個層麵的“全麵分配”。當然了,在文字上,它是不會明著寫的!具體到經濟、特別細化至金融層麵上,可以這樣講,在可見的將來,“伊核問題最終解決方案”實質上被賦予了“最後定型”“國際金融體係”的核心角色。

僅從遊戲規則的層麵上看,“伊朗核計劃”之所以會在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後才“突飛猛進”,是“中歐俄”決心共同參與、阻止美國獨自製定“未來國際遊戲規則”的客觀需要;


同樣,幾年來“突飛猛進”的伊核計劃之所以直到今天都沒能修得“正果”(象朝鮮那樣),又是“中歐俄美”、或者“伊核六方會談”中的一家、或者幾家,在“未來國際遊戲規則”沒有成型之前,或者條件沒有成熟之前,從自己的利益出發,願意維護“現有國際遊戲規則”中的“一個、或幾個側麵”之穩定的客觀需要對“中歐俄”而言,“這種客觀需要”就是:隻要有可能,那麽,既不讓美國對伊朗動武,也不讓“突飛猛進”的伊核計劃修得“正果”,還不讓華盛頓“將伊朗問題伊拉克化(先封鎖削弱、再屈服顛覆)”的企圖得逞,但要讓伊朗在伊拉克繼續扮演“消耗美國綜合實力”的角色,這就是最好的選擇。

作者:中國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